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回顧歷史有什麼

回顧歷史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5 12:06:34

A. 回顧歷史的句子有哪些

  1. 歷史無疑註定要重復自身:畢竟,歷史如同人,沒有很多選擇。

  2. 人類歷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間,而歷史的第一個教訓就是要學會謙遜。

  3. 當我們在事後回顧歷史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下,即使再英明的領袖也難免有頭腦發昏的時候。

  4. 一個人有一個故事,一個家庭有一段歷史。

  5. 也許,歷史的妙處正在於此:它不僅是關於過去的事件,還可以是關於現實和未來的寓言。

  6. 如果了解歷史,就可以在頭腦中體會到永恆時光的重量。

  7. 我不後悔做過的每一件事,因為人類本能的驅利性,和我的歷史賦予我的認知力,使我做出當時最有利於我的決定,這是當時能選擇的最好結果,所以我永不必後悔!

  8. 歷史是一幅畫,時間是畫紙,歷史是無數的浪花,時間是一條河流,歷史是絢麗的花朵,時間是一座大花園,你是是繁星,時間是藍色的天幕。

  9. 歷史告訴我們,過去從未發生的事情的確會發生。

  10. 在這本《歷史研究》的修訂插圖中,我同樣是兩者兼顧,既回顧過去,又展望未來。因為當你研究現在和過去的時候,對未來不可能視而不見,倘若這是可能的話,那反而荒唐可笑了。」

  11. 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一切民族的建樹。

  12. 我們要相信,創造希臘歷史的是人,創造今天歷史的同樣是人。然而我們今天只生產奢侈的工業品,而他們創造的卻是藝術品,我們要問是什麼原因使人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

  13. 超越民族和地區的界限,理解這個世界的歷史觀。

  14. 歷史是由每一個毫不足道的瞬間的錯誤和英雄業績構成的。

  15. 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一些對過往的偉大事物進行反思的人,他們從中獲取力量,常常感受到人類生命的輝煌燦爛。

  16.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B. 作為當代大學生,你認為我們今天回顧與重溫歷史有什麼現實意義可舉例

回顧歷史,著眼現在,放眼未來
作為較為敏感的當代大學生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力量源泉,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 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黨和國家始終把我們大學生看作是推動歷史前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如何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
身處21世紀,我們已不再是困於「象牙塔」之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獃子了。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把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加強與社會的緊密聯系,以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作為大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最高目標。因此,隨之而來的是,在校大學生自己創業或參與各種勤工助學活動的現象屢見不鮮。毋庸置疑,勤工助學對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尤其面向21世紀的教育要求培養出各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也就是說,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關心環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具有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感。
不無公允地說,其實中國歷來都重視對年輕一代進行歷史責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無不蘊涵著有識之士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但受當代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潮的影響,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想家片面誇大了社會和他人對個人制約的「異己」力量,把「單純利己」奉為評價人的行為是否道德的唯一標准,這種觀念正好為道德判斷能力較弱的青年大學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論依據。於是,在這部分學生心目中,出現了關心自我,追求實惠,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為出人頭地而學習的現象。作為大學生,究竟我們該承擔也必須承擔怎樣的歷史責任?
回望歷史,牢記歷史,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認清歷史縱橫軌跡和社會發展需求。
我們都知道,大學是近現代教育的產物。而大學生作為一種新興的群體,對中國近代的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無論是早期的留學國外的留學生,還是後來國內爆發的五四運動,12.9運動為主力軍的青年學生,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與楷模。
回望歷史,中國的近代史應該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一曲血與淚交織的樂章,一首全民一心、自強不息的贊歌。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我們也不能忘記「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歷史經驗。只有不斷的回望歷史,牢記歷史,我們才會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平靜的生活,才能珍惜今天良好的學習環境。只有不斷的回望歷史,牢記歷史,我們才能致力於現在,著眼於未來。才能不斷地用科學的力量武裝自己,堅定不移的踐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著手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培養自身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無可厚非,作為一名學生,首要任務還是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的頭腦。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便有更多的機會接受現代科學技術教育。我們不僅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它的實踐者。當代生產力對科學技術的依賴越來越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家間的較量日益轉向科技創新能力的制衡,一個國家的技術單憑模仿、引進已不能保證經濟的真正優勢,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承擔起振興祖國科技事業,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責任。努力成為祖國振興的中堅力量。
當然,光有好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社會更強調的是綜合素質人才。宋朝司馬光在總結前人做人經驗的基礎上,曾特別強調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斷標准。由此觀之,道德責任意識的培養對當代大學生來說真的是很重要。所以,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和最迫切的任務。
放眼未來,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樹立崇高的理想,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浪潮中,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沒有那個人是能離開了祖國和民族而獨立存在的。而身為大學生的我們都共同生活在一面名為「社會主義」的大旗下,生活在一個名為「中國」的國家的懷抱中。所以,民族獨立,祖國興亡與我們更是息息相關。因此,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當之無愧的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所需承擔的主要歷史責任之一。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我們就要關注現今多變的國際形勢,在以和平和發展為總趨勢的前提下,抓住最有利的時機,加快發展,提高綜合國力,以雄偉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林。
吳玉章說:「能夠獻身於自己祖國的事業,為實現理想而斗爭,這是最光榮不過的事情了。」,與我們而言,這句話同樣適用。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有志青年,我們必須樹立崇高的理想,並持之以恆的為之努力,讓理想這個詞真正的融入我們的生命。一個真正的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將自己的命運與前途與祖國強盛、人民的幸福緊緊相聯,努力將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獻給他的那個時代,生命才有意義,青春的歲月才會更顯生動、精彩。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不能總是想著,國家能幫助我們什麼,社會能給予我們什麼。更多的,我們應該想想,我們能為國家、為社會做些什麼。畢竟,大學生是中國人口中極少一部分能有機會接受現代科學技術教育的人,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自覺的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神聖的職責,迎接新時期的挑戰,以十二分的熱情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余溫余熱,實現自身價值。

來自網路文庫

C. 歷史回顧

對「百家爭鳴」歷史現象的時代背景之分析- -

百家爭鳴發端於春秋戰國之際的儒墨之爭,形成蔚為大觀的諸子紛爭局面則是在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是中國教育思想史和學術史上空前繁榮和極為活躍的一次盛會。教育史學家孫培青先生稱"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其思想成果,堪稱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重要源泉"。

筆者認為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之所以出現百家爭鳴現象是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的。

其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寬松的學術氛圍。

其二,經濟因素。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有某些人成為有閑階層,有時間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

其三,科技因素。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這些科技成果標志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其結果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這種歷史現象被稱為"文化下移"),致使"私學勃興"。

其五,學術自由因素。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

此外,各個學派之間、同一學派的不同流派之間,既相互斗爭又相互學習和借鑒。這也是促成百家爭鳴的另一重要因素。

以上是筆者對百家爭鳴現象的時代背景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敬請各位網友發表個人見解。
回答者:南宮尋歡 - 舉人 四級 11-4 16:23

--------------------------------------------------------------------------------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尋歡的幫助,十分感謝

--------------------------------------------------------------------------------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50% (0)

其他回答 共 2 條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等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特別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儒家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其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准則是「禮」。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揚「仁政」,認為「民貴君輕」,主張「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他贊揚富國強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贊揚秦國。

墨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他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他主張「尚賢」,反對世卿世祿制度,要求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主張「非攻」,要求有一個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對互相侵犯;他提出「兼愛」的理論,對卑賤的人也要給予平等的地位,當然這在當時只能是一種幻想。

道家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老子》一書提出了禍福相依等樸素的辯證法觀點。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倡導「小國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他著有《莊子》一書。莊子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叫做「道」。事物萬變無常,沒有什麼是非標准;他還認為要想社會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毀滅,還說人生只是一場大夢。

法家

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後期法家韓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理論集大成者。

韓非出身於韓國的貴族家庭,《韓非子》一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韓非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認為「法」是根本,「術」是政治斗爭的策略手段,「勢」是君王的地位和權力,只有將這三者結合起來,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韓非曾為秦所用,他的學說也成為秦代的官學,對秦始皇統一中國、鞏固政權起了積極作用。

1、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歷史大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崩潰,封建制度確立。這一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在以下方面:

(1)經濟上: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系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 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2)政治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2、比較春秋時期爭霸戰爭和戰國時期兼並戰爭的異同

(1)相同點:①都有擴大地盤、掠奪人口的目的。②春秋爭霸和戰國兼並在影響上,都是大吞小、強凌弱,減少了諸侯國數目,加速了奴隸制瓦解和促進了封建制形成。同時不可避免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2)不同點:①戰國兼並具有封建兼並戰爭性質,而春秋爭霸僅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②春秋爭霸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封建因素的成長。而戰國兼並戰爭在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後,導致一個封建大帝國產生。

(3)諸侯間的爭霸和兼並戰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統一,這樣就形成統一的趨。

3、比較春秋改革和戰國變法的不同,並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國強兵,為爭霸奠定基礎;內容為任用賢才,改革內政、生產、軍事;特點是在維護舊制度前提下進行。戰國變法的目的是建立、鞏固地主階級專政,完成統一;內容為廢井田,承認土地私有,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實現中央集權;特點為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

(2)原因:生產力水平不同。春秋時期,奴隸制僅僅開始瓦解;戰國時,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已經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階級力量增強。

4、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認識

(1)老子政治思想的實質及影響:

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面對著變革的社會,他的主張實質上代表了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盡管當時沒有統治者會採納他的政治主張,但他的思想在後世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社會動盪之後(特別是在西漢初,其思想一度成為統治思想),社會需要休養生息,老子的無為思想為經濟的恢復,社會的安定、發展作出了貢獻。但無為思想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有消極的一面。

(2)如何認識孔子的階級實質:

教材有言,孔子主張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對著社會的變革,顯然孔子同老子一樣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遊列國,沒有一個國君採納他的主張,最後鬱郁回到魯國,安心教書育人。

(3)如何評價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主張兼愛非攻有進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在階級社會無法實現。

(4)孟子思想的實質及地位:

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其根本目的不是為百姓考慮,是為統治者長治久安計,他的主張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但是面對著你死我活的兼並戰爭,如何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孟子的思想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司馬遷評價孟子說「迂遠而闊於事情」。孟子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是後世「民本」思想的重要來源。

(5)如何認識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質決定意識,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產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這種思想也極大地鼓舞了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這也過分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古代社會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當與此有關。

(6)辯證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韓非子的思想:歷史向前發展,今必勝古,主張按現實需要變革;治國「以法為本」「法不阿貴」;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家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思想敢於直面大變革、大動盪的社會現實,順應了統一的趨勢,有利於封建制度的建立和鞏固,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當時是最有用的,各國的改革變法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法治」過度易導致暴政,使階級矛盾激化,應一分為二來評價,以後秦王朝因暴政短命而亡,說明法家思想不能維護統治的長治久安。

(三)、難點知識剖析

1、運用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關系來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從上面的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出,變革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原因:稅收問題(魯國的「初稅畝」、齊國的「相地而衰征」);變革的社會條件:經濟基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階級基礎——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

2、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合乎秦國國情,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變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變法措施執行堅決,這也是變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顧個人安危,敢於同舊勢力堅決斗爭。

提醒: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表現,因此,商鞅變法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道理。

3、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繁榮的原因

(1)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2)階級關系的變革,奴隸制的崩潰,以及封建制度的確立,為思想文化繁榮提供了政治前提。

(3)動盪的社會環境和劇烈的社會變革,使得思想界異常活躍,這迫使人們去思索,眾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4)各國統治者基於爭霸戰爭和政治上的需要,紛紛網羅人才優待知識分子,養「士」蔚然成風,這種寬松的環境和優越地位,也有利於文化的繁榮。

(5)私學興起與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才幹、敢於發表自己政治觀點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斷加強,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擴大,豐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時代的成果奠定了後來科技文化繁榮的基礎。

思想文化是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因此,其繁榮的原因離不開政治、經濟方面的因素。

D. 回顧過去歷史的今天有什麼事跡

1949年8月26日,彭德懷指揮第一野戰軍第二、第十九兵團主力解放蘭州,殲滅馬步芳主力。 1949年8月26日,毛澤東關心支持民建的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在致黃炎培的信中對民建辦事採用民主的方式,給予了肯定和支持:「是很好的,很必要的」。 1949年8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三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各縣一律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指示。 1949年8月26日,中共中央甘肅行政公署成立。 1949年8月26日,周恩來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發表《關於人民政協的性質和作用問題》,指出: 「在人民民主國家中需要統一戰線,即使在社會主義時期,仍然要有與黨外人士的統一戰線。要合作就要有各黨派統一合作的組織。如果形成固定的統一戰線組織,名稱也要固定,建議稱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議討論了參加新政協會議的代表名單草案,修改並基本通過了政協會議組織法草案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我們認為,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是長期的。人民代表大會將來可能配合些團體,但是主要的是區域,那時要進行直接的、無差別的、平等的普選。在人民民主國家裡需要統一戰線,即使在社會主義國家裡,仍是有與黨外人士的統一戰線。」 20年代初,馬寅初與蔡元培(右一)等合影 1949年8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任命馬寅初為浙江大學校長兼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9年8月26日,宋慶齡由鄧穎超、廖夢醒陪同,乘專列離滬北上至北平商議建國大事。 1949年8月26日,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在接管舊政權,建立市、區各級人民政權機構,籌備召開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同時,開展支援前線、穩定社會秩序、安定人民生活等各項工作和反封鎖、反轟炸、反破壞的斗爭。 1949年8月26日,劉少奇關於蘇聯援助問題致中共中央電報: 「蘇聯對新中國的這些援助項目不僅定得快,而且執行也迅速。第一批二百二十多位各方面蘇聯專家,8月14日即隨劉少奇同時離開莫斯科前往中國。」 1949年8月26日,中共華東局秘書長魏文伯在復旦大學發表講話《知識分子改造問題》: 「中國知識分子有其特有的優點,雖有缺點,但可以改造。所以共產黨對知識分子採取「爭取、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引導他們走上光明道路,為工農兵服務。」 1949年8月26日,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胡景瑊擔任溫州首任市長。 江姐全家照 1949年8月26日,江姐在獄中用筷子磨成竹簽做筆,用棉花灰製成墨水,在毛邊紙上寫下託孤遺書。兩個月後江姐就壯烈犧牲,這封信成了江姐留給親人的絕筆。 1949年8月26日,作為福州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的台江區、小橋區區公所成立後,在區長領導下,各配備民政、文教、工商、財經助理員和秘書,並設公安分局、衛生事務所(小橋衛生事務所於1950年7月始設)。 1949年8月26日,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籌備會成立,盛丕華當選為主委。 1949年8月26日,台灣國民政府將當時台北縣所轄的士林鎮及北投鎮(今台北市士林區及北投區),劃出成立草山管理局,以境內的草山命名,並任命局長一人。 內容來自互動網路。

E. 回顧歷史,我們國家有哪些國恥之事。幫我列舉幾個,回答滿意的立馬採納

兩次鴉片戰爭
火燒圓明園
八國聯軍
甲午中日戰爭(二十一條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皇菇屯事件
旅順大屠殺
偽滿洲
七七事變
南京大屠殺
九一八事變
淞滬會戰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野蠻轟炸
海南撞機事件
東海油氣爭端
釣魚島
知恥後勇 國人當自強
國榮(字數有限 古代文明未述)
八年抗戰勝利 小日本投降
原子彈
氫彈
神州五號
神州六號載人航天
……

還有很多 未必盡知
請大家補充

F. 作為當代大學生今天回顧與重溫歷史有什麼現實意義

,。。今天回顧,那是提高個人的文化素質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 重溫歷史。是以史為鑒 。明得失。。

G.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今天回顧與重溫歷史有什麼現實意義

以史為鑒 總結和汲取歷史經驗,讓我們能更好的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H. 回顧中華民族歷史

一、中華民族的歷史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我們祖國的土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貢獻著自己的才智。
祖國廣闊、富饒的土地,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開發的。夏、商、周至秦漢時期,在漢族的先民華夏族開發黃河流域的同時,各少數民族先民也開發了周圍的廣大地區:東胡、肅慎、挹婁、夫余、烏桓等民族在東北三省的廣大地區,儼狁、狄、匈奴、鮮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華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區,龜茲、於闐、鄯善等「城郭國」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區,戎、羌、氐等族在今藏、青地區,苗、濮、武陵蠻、長沙蠻以及百越等各族在今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別在海南島和台灣,越人的一支在今港、澳地區,等等,各民族祖先在各個地區,以他們的辛勤勞動,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公元前221年),標志著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的開始。在此後兩千餘年的歷史發展中,有一部分少數民族或在邊疆地區建立政權,或入主中原成為統治民族,都為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如秦代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東北的東胡(鮮卑、烏桓)、夫余等族都建立過自己的政權;魏晉南北朝時期,除兩晉的短暫統一外,漢族和各少數民族曾先後建立過23個政權,其中,匈奴族建立過前趙、北涼、夏3個政權,鮮卑族建立過遼西、代、北周、前燕、後燕、西秦、西燕、南涼、南燕等9個政權,羌族建立過後秦,巴氐族建立過後漢,漢族建立過前涼、冉魏、西涼、後蜀、北燕5個政權;隋唐後,經五代十國到宋、遼、金,我國又一次經歷割據,形成各民族政權對峙的局面,如宋朝先後與契丹族的遼、女真族的金朝對峙等;此後,蒙古族的元朝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元、明、清時期,國家的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元朝在內地和各少數民族地區實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與少數民族地區的關系;滿族建立的清朝,曾堅決抗擊沙俄、英國等殖民主義在我國東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衛了國家的統一。綜觀中國歷史,雖然政權有分有合,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和基本趨勢。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族人民遭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在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進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1851年,廣西爆發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壯、瑤、回、苗、蒙古、彝、白、傣、哈尼、傈僳等少數民族人民與漢族人民一起進行斗爭,其中的不少著名人物就是少數民族,如北王韋昌輝、西王蕭朝貴,以及著名將領林鳳翔、李開芳等都是壯族。鴉片戰爭後,沙俄強占我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和新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英軍和法軍分別侵略我西藏和西南地區,各族人民奮起反抗,達斡爾、鄂倫春、赫哲、鄂溫克和西北、西南地區的各民族人民積極組織抗戰,英勇抗擊侵略者。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使各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新的團結和統一。
「五四」運動時期,回族的馬駿、郭隆真、劉清揚等分別參加領導天津愛國運動和京津地區學生聯合會的運動以及上海各界聯合會的聯合行動,後來,馬駿、郭隆真等都加入了共產黨;水族的鄧恩銘參加領導了濟南的愛國運動,後來還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蒙古族的多松年、烏蘭夫等加入共產黨,並在蒙古族地區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白族的張伯簡、徐克家等於20年代加入共產黨,並分別參加省港大罷工、北伐戰爭和廣州起義;壯族的韋拔群建立農民協會,在廣西開展革命斗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張雲逸等到廣西開展革命工作,並與韋拔群於1929年領導發動了「百色起義」,成立了工農紅軍第七軍和第八軍;在新疆,黨領導各族人民組織「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進行反帝斗爭;紅軍長征期間,沿途各族人民群眾為紅軍帶路、傳遞情報、買糧運糧,還積極參加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朝鮮族人民先後有十幾萬人參加了抗日戰斗,蒙古族人民與兄弟民族共同建立了伊克昭盟和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冀中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曾讓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解放戰爭時期,蒙古族人民與兄弟民族一道,於1947年創立了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至1950年8月間,內蒙古騎兵殲滅國民黨軍隊2萬多人;1944年,新疆各族人民發動了著名的「三區革命」,各地少數民族的革命斗爭,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統治者,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戰爭。經過歷史的風風雨雨,各族人民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建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開始了新的歷史進程。

I. 回顧中國百年發展歷程的感悟是什麼

思路:根據中國百年之間的發展、創新做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

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是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我們回顧和總結了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歷程。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前赴後繼、頑強奮斗,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重大勝利,集中體現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三是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中國共產黨永遠值得自豪的偉大成就,也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銘記的偉大成就。

經過100年的奮斗、創造、積累,偉大成就集中體現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要理解這一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科學內涵,要求黨和人民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

面向未來,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時間如流水般飛快地從我們眼前流逝回想起以前,我們的黨走過了100年艱苦奮斗的道路,我們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黨感到驕傲和自滿,100年,就像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但是改革的開放匯集了每個國人的生活,同時也讓我觸摸到了社會前進的脈搏。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到現在,走過了100年的顛簸道路,從一個只有幾十個人的黨組織發展成為擁有幾千多萬的黨員,六十多年的世界政黨,正是因為有著一批又一批時刻保持先進性的優秀黨員。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存力的發展要求,黨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義革命。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不知多少年前,作為中國革命的一個轉折點,漫漫長征讓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道路。

建黨與長征——中國革命歷的兩件大事穿越歷史的時空,啟迪著我們,昭示著未來。

在平時我們看得出來,困難面前站的出來,緊要關頭豁的出去,當選過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老紅軍袁林回憶說:「面對敵人沖鋒在前的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缺衣少食,把糧食節省下來讓給戰友的也是共產黨員。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基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成立共產黨。

100年的種種變化讓我感慨多少,而自己經歷的只是千千萬萬國人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縮影。黨啊,我的母親,您沾滿塵土的汗水,浸透了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中國!


J. 為什麼要回顧歷史

摘要 歷史,是昨天的人和事。為什麼要回顧歷史?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是一位老師;歷史可以讓人自警、自省,自勵、自覺。

閱讀全文

與回顧歷史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