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初中歷史教什麼

初中歷史教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5 13:55:40

① 初中歷史怎麼學

歷史學起來很簡單:
老師劃的重點一定要背過,不能只背答案,要問題和答案一起背,這樣出到題的時候才會知道打哪個地方,歷史的基礎就是:時間,地點,人物,結果,意義,這些老師上課都會劃的,
背的時候要理解性記憶,不能只理解不背,但也不能只背不理解,
背的時候多看幾遍,了解大體的意思之後再來背,那樣要輕松很多,
初中作業量很大,可能沒有時間來背,那就只有老師上課講的時候認真聽,最好當堂就掌握老師所講內容,回家看看復習復習就行,也可以睡覺之前躺在被窩里拿著書背幾個問題,能背幾個算幾個,讀幾遍也是好的,
我現在是初二,歷史差不多90分以上,我也沒有刻意去記,就是考試的時候多背背,平時老師上課都會畫出重點,拿出時間讓我們背,我記憶力好,差不多那個時候就能記住了,
如果上課背還是記不住的話,就要課後下功夫了.
希望我的這些方法可以幫到你!

② 初中的歷史課程,主要讓我們學會了什麼呢

初中的歷史課程,主要讓我們學會了什麼呢?

首先:中國的歷史淵源。初中的歷史課本主要講的都是關於古代的事情,關於近現代的歷史就算有也只是少有提及。初中的歷史課程,首先教會了我們學習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淵源,就是我們國家是起源於什麼,最初是什麼形態。經過了那些朝代,從上而下的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的一個歷史發展,以及每一個朝代的更迭。讓我們大概的掌握,中國古代發展的一條線路圖,能夠讓我們,去理解他的發展史,以及古代的戰爭不斷,朝代不斷更迭的原因。我們古代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片天地下的狀況,因此會相互斗爭都不斷。

③ 初中歷史怎麼教

一、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來設計問題,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促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自身認真的思考得出准確的答案。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思維和教師提出的知識點相吻合,具體來說,教師可創設多樣化的問題情境: 首先,教師要重視教材中有用的素材,並將其充分使用到備課環節中,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史料等素材來創設問題情境,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挖掘教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鴉片戰爭的烽煙》一課時,教師可結合教材重「林則徐」的圖片來提出問題,讓學生收集有關林則徐的資料,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教材得到充分利用,還可以給教師節約更多備課時間,給學生提供便利。 其次,拓展教學內容,在教師的備課階段,可充分使用新聞素材、資料圖片、影像視頻等資料來設計問題,藉助視頻資料在間接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開拓和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美國的誕生》一課時,先使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大國崛起》里的美國篇,這一部分詳細介紹了美國剛獨立時的背景、1787年憲法的頒布、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在學生大體了解了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歷史以後,再結合課本教材給學生詳細講述有關美國聯邦建立的教學內容並提出問題,以此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再次,利用文獻資料創設問題情.境,就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而言,輔助.學生學習知識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歷史文獻資料,教師在解釋完歷史文獻資料以後,學生相繼形成了對歷史的理解,在教師講解文獻資料的同時,引_學生逐步形成歷史意識。在歷史教學內容中文獻資料占據著較大比例,通過運用文獻資料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有利於弓導學生形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思維,從而深化學生閱讀和理解史料的能力。例如,在講授《唐的盛衰》一課時,教師可以融入一些有關婁師德、狄仁傑等人的史料,讓學生分析武則天時期在政治、農業和科舉等方面的措施。 最後,引導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深人到情境中理解教學內容,如在教師講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時,出於幫助學生准確理解和掌握該內容的目的,教師就可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完成問題情境的創設。如分別指派九名同學來飾演三省六部的長官,並向其他同學闡述自己的職務。如在某年唐朝黃河泛濫,下游百姓無家可歸,這時該讓三省六部中哪個省哪個部來負責治理水患並安置百姓?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並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二、課堂提問技巧的掌握 教師設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主導者,需要藉助適當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基於此,就需要教師嚴謹看待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首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時,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學情來設計問題;其次,巧妙結合重難點問題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一消化重難點知識,設計的問題還要結合課本教材的內容,此外,教師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困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提問,並及時解決相關問題,最終幫助學生扎實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最後,還需要教師嚴格把控一節課上的提問數量,在適當的時間點提出問題,還要杜絕一直提問,同時,也要重視提出問題的前後銜接,遵循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對於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活動普遍是由低潮向高潮發展,基於此,教師在提問時,要結合學生的思維活動整體規律。准確把控合適的提問時機,可以在課堂氛圍沉寂或學生思維停頓時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改善整體教學氛圍。 除此之外,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後,教師可對其進行反問,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要將問題反拋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己存在的困惑並尋找有效解決方式。在遇到學生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讓其他學生做出回答,再提出類似的問題,要求該學生作答。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促使師生和生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並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所學內容。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教師的注意,即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每一個提問,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缺少嚴謹,也需得到教師的認真對待,並給予學生的回答以肯定的評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來自於教師的尊重和認可,增強學習自信心。 三、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相較漫長且復雜的過程,假如學生並不具備良好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進一步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有效培養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學生在共同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得到意外收獲:學會傾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觀點與思想,促使學生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引導學生將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進行對比,在對比過程中實現取長補短;學生在和其他同學進行溝通交流時,要堅持自身觀點,不要隨波逐流做牆頭.草,促使學生形成積極探索、剛正不阿的良好品質。除此之外,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應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得師生、生生之間形成互相尊重、平等、和諧的關系。例如,教師再講授《生活的時代印記》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在課下進行資料的收集,與長輩進行談話,歸納一下不同時代,人們在價值判斷、生活情趣上存在的差異,並思考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總結出生活的時代印記。有的學生收集衣服的變化,建國的時候流行軍綠色的軍裝,改革開放.後,服飾有了色彩,樣式也豐富起來,進人21世紀,服裝越來越時尚;有的學生收集住房方面的變化,建國時期的小土房、70年底的筒子樓、80年代的福利房、90年代的商品房、21世紀的高檔公寓等;在出行方面,建國時期基本靠走,60年代出現拖拉機和大卡車、70年代自行車、80年代公交車、90年代私家車、21世紀地鐵、高鐵、飛機等多元化。 綜上所述,歷史與社會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不僅有助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還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因此,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持續的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促使學生更好理解和扎實掌握相關知識點,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與探索能力,顯著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學質量和效率。 來源: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20年13期

④ 初中歷史講什麼

初中同步教程歷史全套.zip

https://pan..com/s/1_0kgFtEQKqHIWByiX6AFaw

?pwd=jggb 提取碼: jggb

內容包括: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等。

⑤ 初中高中歷史教學內容

初中歷史考綱主要要求是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
高中歷史主要包括中國近現代史(上,下)【高一】;世界近現代史(上,下)【高二】;中國古代史(全一冊)【高三】
(一)中國近代史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開端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主要包括(1)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鴉片戰爭~1919五四運動)主要是中國各階級反抗外來壓迫和尋找救亡圖存道路,包括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封建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戊戌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以及資產階級激進派的新文化運動。其次是中國在一段時間內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在中國的興起以及中國民主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在1842年到1901年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體現在和列強簽訂的一系列條約上如【南京條約】【黃浦條約】【望夏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這一時期主要中國共產黨成立(1921年)開展國共合作,展開大革命;大革命失敗後,領導中國人民工農武裝割據,與蔣介石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官僚資本主義對抗。抗戰爆發後,國共第二次合作(1937~1945);抗戰結束,經過一年的緊張局面,解放戰爭爆發(1946~1949);
中國現代史(1949~至今)主要是講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曲折性和前進行的統一
(二)世界近代史(新航路的開辟~俄國十月革命)主要講訴資本主義經濟在世界的興起以及對世界的影響,思想上有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各國為發展資本主義開展的一系列革命如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制定【權利法案】,使君主立憲制確立,法國大革命【人權宣言】,美國獨立戰爭【獨立宣言】以及拉美獨立運動。經濟上兩次工業革命開展,極大的住進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經濟政治等)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而亞非拉人民也開始了反對殖民主義的運動
世界現代史(1917十月革命至今)(1)主要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是各國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展開,俄國因此爆發十月革命並取得成功。而由於一戰後英法對戰敗國的處理不當,導致德國復仇思想產生,而後爆發的經濟危機(1929~1933)更加深了各國矛盾,對於德國的擴張,英法採取綏靖政策,以至於二戰爆發,世界人民開始反法西斯戰爭(1939~1945)。
(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美蘇爭霸。全球進入兩極格局。美國開始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各國,並幫助日本。使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恢復。而伴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及第三世界國家崛起,世界格局開始向著一超多強並最終向著多極化方向發展。而經濟也開始向著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方向發展。
(三)中國古代史(元謀人到鴉片戰爭前)

⑥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就是設置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第二,注重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第三,社會生活。

⑦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是什麼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教學,學生能夠掌握中外歷史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對人類歷史的延續與發展產生認知興趣。

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養成愛國主義情感,開拓觀察世界的視野,認識世界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成為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課程性質

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的歷史課程在基礎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思想性堅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使學生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拓展國際視野,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基礎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歷史知識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

人文性以人類優秀的歷史文化陶冶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歷史,正確理解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提高人文素養,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綜合性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注重歷史與現實的關系,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的認識。

⑧ 初中歷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其一,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歷史認識的過程。這些研究性學習問題從哪裡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導讀框、課文、插圖、小資料、地圖、名人名言等;第二,課外的歷史材料。如音像、實物、口述史、文字資料等;第三,社會生活。如日常生活、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等。提出問題之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然後再引導學生用心思考、踴躍發言。問題的解決,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對具體歷史現象的認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用具體的歷史事實來印證歷史結論,甚至修正歷史結論,從而樹立起科學的歷史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理解「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其二,注重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學習歷史不僅僅能夠使人明智,還能夠提高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決定力。歷史教育應當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應僅僅是講講故事或說說笑話而已。我們歷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啟迪民智,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讓下一代成為能夠獨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為更好的實現以上目標,歷史教學過程要注重教學環節的邏輯性,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讓學生把握各個歷史事件內在的邏輯關系,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在此前提下,我們再盡可能地讓學生明白歷史的多樣性及其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其次,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原始錄像、經典的歷史圖片、電影剪輯或其他文字資料,構成視聽沖擊,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走近歷史情境,進行情感體驗。隨著多媒體技術、通訊網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將在教育中廣泛地得到運用。這即所謂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再次,根據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現教學法等。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忘箭去就等於背叛」,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歷史畫卷,在這些歷史畫卷中有數以萬計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及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無數優秀的成果、精華。如果教師能把精彩的歷史故事、活鮮的歷史人物引入課堂,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學習歷史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學生人格,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歷史課變得有血有肉、充滿魅力。

2.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唱獨角戲,對牛彈琴,整個課堂氣氛既沉悶又壓抑,學生失去學習的生機和活力。現代教育課堂要求教師導,學生演,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在講《戰略大決戰》這一課時,我設置疑問,復習導入: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內戰?人民解放軍運用什麼戰術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為什麼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學生通過回憶,復習,解決以上問題。接下來我承上啟下地講授:隨著決戰時機成熟,解放軍進入戰略大決戰階段,然後由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問題。第一步:先讓學生在書上做標記,A.東北——遼沈戰役——「關門打狗」——解放東北全境;B.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淮海戰役——「中間突破」——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C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地——平津戰役——「瓮中捉鱉」——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後小組討論;三大戰役為什麼選擇以東北為突破口,遼沈戰役為什麼要先打錦州,陳毅的話說明了什麼?為什麼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後採用同桌一小組—師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由我歸納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整節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學生那種活潑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膽的質疑都得到了發展,教學效果顯著。

3.採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生情並茂,如臨其境,它以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人,耳聞其聲,從而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明清反侵略斗爭》這一課時,把「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雅克薩之戰」的故事情節通過影視資料展現出來,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對侵略者無比憎恨。又如在講授《新航路的開辟》時充分利用地圖,並設計成動畫,在屏幕上展現了三條不同顏色的航海路線,這樣學生在顏色的變化中、地圖的運動中輕松地掌握了這三位航海家遠航的起止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科目涉及不同歷史人物,不同歷史事件。在歷史課教學中,採用師生互講故事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課充滿興趣,從而加深學生記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這一課時,我就講了「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的故事,使學生明白了晉文公和楚庄公為什麼會先後成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講述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在城門「懸目賞金」和「處罰太子師傅」的故事,從而增強對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的認識。有時讓學生講析自己熟悉、喜歡的歷史人物,如在講到《明清時期文化》時讓學生自己講述喜歡《三國演義》中哪一人物、《水滸傳》中的好漢,描繪一下《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長久保持學習興趣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充滿自信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勵性的語言贊美學生,使其形成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陽光,沒有陽關,我們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見,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與學生交往中,適當贊美學生,會產生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勵代替批評,以贊美激發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地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責怪、埋怨有效得多。

總之,在歷史教學課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融為一體。

⑨ 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目的

一、教材里敘述的知識是相對靜止的結論式知識,它省略了觀察、歸納、探索、猜想的生動過程。

二、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頭腦並非一片空白,他們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知識經驗,建構了大量的前科學概念。
三、把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還需要通過內化與外化的過程,需要把所學的知識通過操作和言語呈現出來。
四、學科知識在教材中只是作為一種重要載體出現。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課程設計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有:(1)新課程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備課的不同。傳統教學的備課活動中,也有教學設計,但大都以書本為中心,以老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它克服了這種局限,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來教。對學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師的第一要務。教師的教學活動出發點和歸結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學。(2)新課程教學設計與傳統的教案不同。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傳統的教案,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新課程教學設計並不局限於針對一種教學內容,也可以是一個單元。最重要的它是一個"動態"的。(3)學生學習的不同:要確定學生已有經驗和現有水平與課程目標的差異及對應策略。新課程把教師定性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因為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對實現課程資源的優化整合有重大影響。(4)學習評價的不同:教學評價主要是通過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形成教學反饋,為教學設計的修改提供依據。在評價中要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便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
使學生能夠完全的接受本堂課的知識,並講出關於本堂課知識的題型和考點。

⑩ 初中歷史都學什麼請按順序排列下來!!!謝謝謝謝

七年級第一學期(中國古代史遠古-三國兩晉南北朝)
七年級第二學期(中國古代史隋唐-明清)
八年級第一學期(中國近代史-晚清民國1840-1949年)
八年級第二學期(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1949-2001--當前版本是2006版,2010修訂)
九年級第一學期(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九年級第二學期(世界現代史1917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2000年)
初中歷史的精髓就是掌握歷史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養成歷史學習的習慣,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為將來成為合格的高素質公民打下基礎。
另外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比較法、圖表法。懂得引用的基本歷史素材;學會使用歷史地圖冊。

閱讀全文

與初中歷史教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