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杭州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杭州在古代被稱為錢唐、泉亭、臨江、西府、臨安。
1、錢唐: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置錢唐縣,是杭州地建縣之始。
2、泉亭:西漢末王莽時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東漢建武初復舊名。
3、臨江:南朝梁太清三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因瀕臨錢唐江而名。
4、杭州:隋開皇九年,廢錢唐郡置杭州。因杭州得名於餘杭,隋大業三年和唐天寶元年曾兩度改杭州為餘杭郡,在一定歷史階段常以餘杭指代杭州。
5、西府:五代時錢鏐以杭州為都城,稱西府,也稱西都。以與行都越州稱東府、東都相對應。
6、臨安: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高宗聞杭州轄縣有臨安,以為吉兆,遂升杭州為臨安府。
(1)杭州歷史上叫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杭州的歷史人文
天地玄黃,巨變滄桑,億萬年前,地殼劇烈運動形成低窪瀉湖,也就是現在的西湖,東漢官員在這里修建海塘。北宋時期西湖之名得到官方確認,1089年蘇東坡在杭州擔任知州,開始了疏浚湖水的任務,並有創造力的將芳草淤泥廣泛利用,鑄成一道橫貫北南的大長堤。
那裡有六奧九亭,桃樹柳樹芙蓉遍地都是,浩大的西湖工程,因為九亭而變得層次多樣,美不勝收。這一汪碧水,給杭州注入了靈魂,一座城因湖而勝。
杭州蕭山的跨湖橋遺址,早在8000年前這里就產生了成熟的定居農耕文明,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船在這發現。距今大約5000年前,這里出現了中華文明曙光之一——良渚文化,歷經文化的壯大發展,最終成就了杭州的繁華。
杭州之名始於隋朝,伴隨大運河開鑿,杭州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樞紐和貿易集聚點,互通有無。多元碰撞使城市氣象為之一振,被稱為東南第一洲。
南宋之時定都杭州,商貿往來頻繁,杭州街頭可以聽到各地方的方言,據史記載,南宋初時的外來居民已經超過了當地人口,南北的文化,繼承和發揚直到今天。到南宋的後期,杭州人口已達124萬,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一流城市,而當時西方最繁盛的城市是威尼斯,人口只有10萬。
明清時期,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時,有人創造了《乾隆南巡圖》,1792年英國使團路過杭州時,在小記中這樣描述道,杭州是一個聯系南北各省的大商業中心,城內商店和貨站許多規模之大大於倫敦,南宋詩人范成大曾贊美過杭州。義大利人曾將杭州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華李富貴的天城。
㈡ 我想問下 杭州在唐朝 宋朝 明朝都叫什麼名稱
1、杭州在唐朝時候為錢塘縣。武德四年改為杭州,天寶元年改為餘杭郡,在乾元元年,改為杭州。在唐朝時期,杭州的名稱是在變化的。
2、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在宋朝時稱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
3、在元朝至元二十六年朱元璋改為杭州府。明朝一直沿用為杭州府。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2)杭州歷史上叫什麼擴展閱讀:
杭州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
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到了唐代後期,杭州已是一副「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的興旺景象。
每年朝廷從杭州所收商稅高達50萬緡,幾乎佔全國財政收入的4%。在元和八年(812年)中央政府任命盧元輔為杭州刺史的制文中已經出現了「江南列郡,餘杭為大」的贊譽。
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路治。淳化五年(994年),改軍號為寧海軍節度。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
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
元祐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據《宋史》卷88《地理志》載,北宋崇寧年間(1101—1106)戶口數字與元豐年間大致相等,戶數達203574,口數達296615。宋仁宗有詩句賜梅摯知杭州中贊美杭州為東南第一州。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在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
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
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明代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㈢ 杭州古代叫什麼
杭州:
周朝之時禹至此造舟以渡,故此越人稱為禹杭。
秦時稱為錢塘。
西漢時曾將錢塘改為泉亭縣,到東漢時又復為錢唐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吳國的吳興郡。
隋朝時廢郡為州,杭州這個稱呼第一出現。
唐時先為杭州郡,後又改為餘杭郡,因避國號諱,故改「錢唐」為「錢塘」。
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國都,當時稱為西府或西都。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2018年1月,杭州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
㈣ 杭州又稱古代杭州又稱什麼[詳細]
(一)
唐:錢塘
五代:西府
南宋:臨安
——《辭海》
(二)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㈤ 杭州古代都叫過什麼名字,分別是什麼時候
1、錢塘
秦時即設置錢唐縣,唐朝因避國諱改為錢唐,錢塘縣這一稱謂一直保留至民國初年。
2、武林
古代杭州的別稱,最早記載於漢代,因武林山得名;一般認為,當時的武林山即今天的西湖西面群山的統稱。宋周密著有《武林舊事》。
3、餘杭
因隋朝公元589年設杭州時(杭州最初建州,之前一直是縣建制,亦是杭州之名之始),最早州治(州政府所在地)在餘杭(今餘杭區餘杭鎮),公元590才遷至錢唐縣,所以亦把餘杭作為杭州別稱。如白居易《冷泉亭記》:「東南山水,餘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
4、臨安
南宋高宗避禍江南,升杭州為臨安府,為南宋首都。是杭州比較有名的一個古稱,注意和今天的浙江省臨安市是不同的概念。當時的臨安府就在今天的杭州市。
5、錢江、仁和
隋至五代時,隨杭州城市擴大,成立了錢江縣,北宋時,改錢江縣為仁和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
㈥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歷史上,杭州被稱作什麼
杭州(簡稱「杭」)別名臨安、錢塘、武林、杭城,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運會在杭州舉辦。
㈦ 杭州在歷史上一共有多少種名稱
餘杭,傳說公元前21世紀,夏禹游南方,諸侯相會於會稽山(今天的浙江紹興),曾乘船航行經過這里,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所以叫做它為「餘杭」。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都可以叫做揚州。
㈧ 杭州以前叫什麼名字
杭州以前叫臨安、錢塘、武林。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8)杭州歷史上叫什麼擴展閱讀
杭州位置境域:
杭州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的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
㈨ 杭州歷史上還有過哪些名稱
歷史上杭州的別稱有:餘杭、臨江郡、錢塘、臨安。
1、餘杭
傳說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
2、臨江郡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
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3、錢塘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
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
(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
安、於潛、唐山八縣。
4、臨安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
(9)杭州歷史上叫什麼擴展閱讀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
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
風景名勝
1、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它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中外,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總面積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於晴天水瀲灧,雨天山空濛。無論雨雪晴陰,無論早霞晚輝,都能變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湖區以蘇堤,白堤兩個景段的優美風光著稱。
2、千島湖
千島湖碧波萬頃,千島競秀,群山疊翠,峽谷幽深,溪澗清秀,洞石奇異,還有種類眾多的生物資源,文物古跡和豐富的土特產品,構成了享譽中外的島湖風景特點。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已形成了品位較高、內涵豐富的羨山、屏峰、梅峰、龍山、動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區的14處景點。
3、錢塘江
錢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錢江觀潮的時間按農歷計算,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勢最大,在此前後則遞減。每天有兩次涌潮,其具體時間會有規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農歷八月十八日的潮勢最為壯觀,前往觀潮的人也最多。歷史上俗稱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則稱為「觀潮節」。
4、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位於桐廬縣境內,距杭州80公里,是華東沿海中部亞熱帶濕潤區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名瑤琳洞,縱深1公里,總面積達28000平方米,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之一。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勢地貌,瑰麗多姿的群石景觀,被譽為「全國諸洞之冠」。畫家葉淺予誇它是「中國少有,世界罕見」。
㈩ 杭州為什麼古稱為臨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稱呼
杭州的臨安城明朝是宋高宗提名的,趙構臨時安置之城的意思,而杭州城在古代的稱呼有臨安,錢塘,臨江郡,餘杭等等。
杭州從古至今都是一座美麗而令人神往的城市,幾千年來,杭州西湖、靈隱寺、千島湖、大明山等諸多風景名勝之地,吸引著各種各樣的遊客。更有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來此寫詩作賦,更是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而現今的杭州作為浙江省的省會更是其政治科教文化中心,科技發達,物產豐美,令人神往。
“杭”在古代行被認為是大船的意思,而杭州的第一個名字餘杭便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時期,由此看來杭州不僅是一個風景名勝聖地,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從古至今,許許多多的詩人、作家、小說家以及歌手、導演等,他們的諸多著名的作品靈感均來自於杭州這座美麗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