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和平社區的歷史沿革
為表達熱愛和平之意,故取和平為名。和平社區居委會駐地設在新府口。
解放後成立和平街居委會,公社化時期改為和平大隊,不久再改稱為和平街,文革時改名為勝利街,一九八0年恢復為和平街。轄區總面積0.07平方公里,住有居民1379戶,共4332人,分為23個居民小組。區域內有歷史遺址:清代的黃宗漢故居。清代任兩廣總督黃宗漢故居位於轄區鎮撫巷,宅第廣大,現有的黃氏古宅是故居的重發組成部分,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黃宗漢(1803-1864年),字季雲,號壽辰,泉州城內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舉人,第二年聯捷進士,官至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是清末一位主戰愛國官員。黃氏這座古宅,始建於明代,迄今有二百餘年歷史,它的構築風格屬於小型別墅(稱為書齋),三落大厝,內設書房、庭院、園林等。黃氏古宅園林有觀賞、借鑒、研究價值、值得保護。1988年,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攝制組的人員到泉州攝制《悠悠刺桐城》電視劇時,就以黃氏庭院為主要場景。元妙觀位於東街新府口,始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是福建最早的道教宮觀,也是道教傳播海內外的重要祖庭之一,元妙觀以其歷史悠久、規制宏大,成為泉南最負盛名的道教宮觀。歷史上曾有不少著名道士在此修煉,騷人墨客吟詠元妙觀的詩文也很多,如明代黃克晦《觀中紀事詩》:「玄元殿上春偏早,太乙祠前日已高。拼是乾坤長浪跡,依然紫氣向人豪。」元妙觀在近代毀圯,自1999年開始復建凌霄寶殿、南開門(靈官殿)和太歲等殿堂。富有道教色彩的木雕、石刻、磚雕、彩繪工藝頗具匠心,令人贊嘆。整座建築共有二十八根石柱以象徵四靈二十八宿作護衛神,壯其威儀,引起眾多海內外信眾遊客的矚目。復建後的元妙觀不僅為泉州增添了一個宗教旅遊景點,而且使元妙觀成為海內外道教徒交流交往「聖地」。狀元街位於轄區東街後街,是條步行街,西起中山路,東至南俊路,全長483米,建有泉州特色的牌坊,街內有元妙觀、清白源井等重發文物景點。狀元街保留了泉州的傳統民居的濃厚文化韻味,被譽為八閩第一街。「狀元街」由有悠久歷史的「狀元坊」而來。據地方史志記載,歷代泉州中進士者有2800多人,其中狀元就有10人,顯示了泉州歷史上人文的鼎盛。狀元街牌坊的坊額和對聯繼承泉州歷史文脈,狀元街記錄著泉州的歷史的一段榮耀,如今的狀元街既有新潮一族尋訪的流行精品,也有休閑群體鍾愛的酒吧群,一條古意盎然的街巷,為名城建設增秀色,為市民生活添華彩。
『貳』 長溝峪煤礦社區的社區歷史
在社區成立之前,長溝峪地區主要以煤礦開采為主,1962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市礦務局在長溝峪地區成立了國有煤礦企業—長溝峪煤礦,開始大力發展煤礦開采業,並在當地招募員工,當地大多數農民也隨之轉為非農業戶口。隨著非農業戶口人員逐年增加,1980年,由長溝峪煤礦組織,正式形成了長溝峪煤礦家屬區,並成立了長溝峪煤礦家委會。同時,企業出資進行危舊房改造,為居民興建居民樓。之後又陸續建成了居民活動室、圖書文化室、市民文明學校、長溝峪小學、體育健身廣場、門球場、社區中心公園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社區居委會辦公地址為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長礦向陽樓家屬區楊樹窪路口,居委會辦公用房面積為400平方米。
『叄』 新感覺社區的歷史
新感覺社區成立於2010年,最高創始人梁田聰先生,最初是一家以網路游戲為重點的綜合游戲網站。直至2011年新增加QQ空間技術討論專版,新感覺社區的內容重心開始向游戲、技術方面轉移,當時以共享資源為主,逐步建立相關的內容結構系統,訪問量已有明顯增長趨勢。
新感覺社區最初名稱:網路家族導航網(2010年10月);新感覺游戲社區(2010年11月);新感覺社區(2011年1月)。
2011年1月,新感覺社區迎來了一次重大變革。新感覺社區全面改版,並正式轉型為一家專注於QQ空間技術、游戲的技術媒體,同時開始向QQ空間技術資訊擴展。至2011年底,網站訪問量已是2010年末的1倍。在隨後的時間中我們不斷的自我完善,訪問量仍保持穩定增長。目前(2011年1月)全站平均日訪問量已達1萬ip/10萬pv,其中首頁日IP達1萬。
『肆』 朝陽社區的歷史沿革
相傳朝陽山上很早就有人居住,但明代以前的朝陽山歷史還沒有發現文字記載。根據現有的族譜資料可知,明末清初以後,陸續有人到朝陽山開荒並定居,一直發展到當今的規模。民國時期,朝陽山分屬平陽北港的水頭、麻步和南港的靈溪管轄。民主革命時期,朝陽山是浙南蘇維埃革命根據地,革命前輩陳阜、顏慶富、胡孫節、屠德川等曾在這里進行過堅苦卓絕的游擊斗爭,1931年冬,中共浙南委員會在朝陽山嶺門頭的陳阜老家成立,並相繼建立了以嶺門頭、張者墓為中心的紅軍游擊隊根據地。1947年,平陽縣委派屠德川、胡孫節在南港區開展革命活動,以朝陽為立足點。1948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朝陽建立了鄉人民政權,是平陽縣最早建立鄉人民政權的革命老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朝陽山分置兩個鄉,一為朝陽鄉,一為底垟鄉,1957年,兩鄉合並為朝陽鄉,隨後成立朝陽人民公社,歸平陽縣水頭區管轄。1984年後恢復為朝陽鄉。人民政府駐地原在漈頭溫;1990年遷至風門隔。1992年實行撤區擴鎮並鄉後,成為平陽縣的單列鄉。2006年前設12個行政村,2007年編為7個行政村。2011年4月,根據溫州大都市核心區區劃調整方案,原朝陽鄉行政區域並入平陽縣水頭鎮,設立朝陽辦事處,後改為朝陽社區。
『伍』 建國來我國街道社區發展歷史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礎,是社區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統籌謀劃和開展工作,才能全面提升社區建設的水平,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根基。 一、堅持系統觀念,推進社區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 街道社區黨組織要成為引領地區全面協調發展的責任。社區建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社區經濟、社會事務、綜合治理、城建城管、社區黨建等直接關繫到社區的整體建設,密不可分,各方面的工作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才能保證黨的工作在街道社區順利進行;只有各個方面共同進步、協調發展,才有街道城區建設總體水平的提高。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同志不太注重社區的全面建設,把社區建設的各個方面割裂開來,搞「單打一」。比如:有的對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社區黨建工作的地位作用認識不清,對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精神文明、組織建設的問題關注的比較少,無論從重視程度,投入精力、物力,還是抓落實的力度上都明顯不夠,總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虛的,在社區建設中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有的同志偏重於抓一些所謂的「特色」工作,盡管單項工作比較突出,但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提高不快,有的甚至在一邊出成績,一邊出問題;有的科室部門在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繫上出現偏差,一講所管項工作的重要,就把他強調到不適當的位置,有的只重視自己主抓分管工作重要,對其他工作缺乏相互支持和配合的主動意識,出現了街道社區各項工作相互掣肘的現象,導致社區建設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解決以上這些工作中的問題,根本出路就是要堅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根據各項工作在社區建設中地位和作用,要科學確定到底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整體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基層黨組織的形象,直接與社區群眾、轄區單位接觸,工作千頭萬緒。上級布置的工作我們含糊不得,下面請示的工作我們原則不得,棘手「刺頭」的問題我們躲閃不得,街道社區經濟、綜合治理、城建城管、社會事務等項項工作我們都忽視不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學會「彈鋼琴」,既要善於牽住「牛鼻子」,緊緊扭住影響和制約轄區建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不放鬆,又要和一般工作結合起來抓,把「千條線」擰成一股「繩」,還要做到以點帶面,確立全面建、整體上的思想,防止和糾正在工作指導上畸輕畸重、單項冒尖等現象發生。 二、堅持長效觀念,推進社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加強新形勢下社區黨組織領導建設,就是要把發展作為一個過程,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既要重視眼前工作,又要著眼於未來,考慮長遠的發展。我們有些同志,在指導社區工作中,只求一時一事的轟動效應,只考慮如何出彩頭,不考慮對社區城區長遠建設有什麼作用;有的喜歡抓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叫得響的有形工作,忽視那些在社區建設起著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社區思想文化教育、黨組織建設等無形工作,導致街道社區建設基礎不扎實,發展後勁不足。 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建設社區。首先要求我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一定要把工作指導思想搞端正,以黨的事業和社區建設為重,認真落實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要求,糾正急功近利、圖名掛號、華而不實的思想偏差和工作作風,自覺擺脫功利思想的纏繞,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處理好抓建設與個人成長進步的關系,切忌重眼前、輕長遠,做到當一任領導負長遠責任。其次要夯實社區建設發展基礎,在抓好長遠性、根本性、基礎性的工作上下功夫,要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圍繞社區建設持續發展開展工作,提高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發揮各類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紐帶核心作用,為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組織基礎保證,進一步打牢社區文化基礎、服務保障基礎、綜合治理基礎。三是要積蓄街道社區發展後勁,努力拓寬人才選拔培養的渠道。現在我們選拔社區黨支部書記難,推選優秀的社區黨組織(總支、黨委)書記就更難了。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進一步拓寬用人渠道,採取向社會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民主選舉等辦法,著力抓好社區區建設的「四支隊伍」,即:社區街道幹部隊伍、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黨員隊伍、社區志願者隊伍,在保證他們一定物質生活待遇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提高「四個素質」活動,即:開展崗位技術練武,提高業務素質;開展讀書競賽,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開展優質服務競賽,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開展學習先進活動,提高政治素質。引導社區工作者以社區為「課堂」,以崗位為「舞台」發奮學習,立志成才。為新形勢下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務保證。 三、堅持人本觀念,突出提高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 社區黨組織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目中有人」的理念,把促進社區居民群眾的全面發展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我們鼓樓區率先提出了「負重攀登、首善之區」,「社區建設是城區永恆主題」的工作思路,在社區保障、衛生、教育等社會公益性事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城區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實際上就是實實在在地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城區建設理念。但新時代要求我們如何使轄區的基礎條件與市民文明程度、市民開放心態、文明素質、合作態度和敬業精神有新的進展,讓社區居民在改變城區面貌的同時提高素質、改變自己,這是我們必須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以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為目標,是黨的十七大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同時,現代人的基本生活已經解決,未來主要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新形勢下社區建設必須立足人的全面發展,制定有效的對策,採取可行的行動,為提高人的素質全面發展提供必需的基礎保障。 一是要多辦實事,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社區建設要著眼於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從百姓最關心的事情抓起,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千方百計地為居民經濟上解困、生活上解難、思想上解惑。通過「進百家門、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難」活動,為居民群眾排憂解難。我們街道社區黨員幹部要深入居民中去,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做居民群眾的知心朋友,成為群眾心聲的觀察員,黨和政府的瞭望所。 二是用好載體,滿足精神文明需求。要努力構築與我們南京大都市社區相適應,滿足居民樂業的社區文化,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重要載體。我們每個街道社區都有歷史、地理、人文環境等不同特色的人文資源,應用好這些不同特色的人文資源,培養人們的認同感;要通過開展舞蹈、戲劇、書畫、工藝等文化活動,豐富生活陶冶情操;要通過建立社區文化聯席會、文化廣場制度,對社區文化進行整體籌劃,形成城區、街道、小區三級文化網,不斷滿足社區居民全面發展的精神需求。 三是積極創造條件,滿足展示才能的心願。人的全面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包括人的素質、能力和思維方面綜合素質的發展,基本能力是發展的核心。當前我們城區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獲得了一定的提高,這使激活人的潛能外部條件已經成熟。我們要抓住機遇,千方百計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提供舞台。在社區建設中,要大力宣揚和發揚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事例,鼓勵社區群眾多為「小善」,以輿論導向激發居民助民為樂的積極性;要多用身邊的人與事來教育群眾,以身邊經常發生的小事為抓手,以小見大,讓市民群眾制訂公約,自覺執行公約,達到自我教育提高的效果;要根據不同人群持續不斷地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過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才藝展示等活動吸引社區居民群眾參與展示能力,調動社會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形成按照科學發展觀構建街道社區和諧的良好局面。
『陸』 白鶴社區有什麼歷史文化
白鶴社區系20世紀80年代的老社區,社區有常住戶3978戶,人口達到9975人。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穩定,人們追求健康向上的休閑文化生活,社區的各個公園內有三三兩兩的小團隊,比較鬆散,不成規模,沒有凝聚力,大多建不長久,社區居民嚮往有一支社區牽頭、頗具規模的文化教育隊伍,可供居民學習健身休閑的好去處,苦於沒有這樣的組織,為此社區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需要這方面的居民都是一些中老年的婦女姐妹,因此,社區領導委派婦聯著手組建一個如居民所想的這樣一個「齊學共健社」團。
首先,婦聯挖掘出丁寶珍老師,丁老師從小喜好文體活動,而且熱心教授於人,有了這樣一個不計個人得失,出力又賠錢的志願者後,在選擇場地,場地的選擇要考慮到不能憂民,過去也曾經發生過早上鍛煉發出的音樂聲引起居民的反感,導致居民把錄音機摔壞,為此我們選擇了社區內的白鶴公園場地,就不會發生以上的矛盾。有了場地,有了老師,2007年5月,齊學共健社團成立了。接下來每天晨練錄音機的接電卻成了個棘手的問題。因為用干電池不但費用高,而且聲音不夠響亮,改用蓄電池後,音量可以了但較容易壞,維修也成問題,所以想用直流地是最好了,但附近能供電的只有白鶴公園的管理站,白鶴公園歸江東區綠化養護管理中心管理,想要接電必須要經過站里的領導同意才可以。婦聯幹部和丁老師三番五次地電話聯系綠化養護管理中心領導,均被拒絕了,因為他們也考慮到一個安全問題以及是否也影響居民,怕我們的社團會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但是我們婦聯幹部和丁老師始終不氣餒,幾次登門找綠化養護管理中心的負責人談,把辦這支隊伍的目的是為進一步提高社區家庭成員素質和生活質量,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展現社區群眾充滿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希望能得到領導的支持。綠化養護管理中心領導看到我們這么誠懇的態度,最後與我們社區簽訂了一份用電協議,電源的事給解決了,使社團步入了正常運行。
齊學共建社從組建到現在,可以說是真正地「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丁老師和她的團隊一直是不計報酬地無私為社區的文化事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余輝。為了保證這支團隊能夠代表社區、街道去演出和比賽,丁老師每天早晨六點鍾准時帶領著隊員們學健身、學舞蹈,而且隊友們不忘相互的交流切磋舞藝,相互交流自己的經驗和心得。每逢碰到要到外面演出或比賽,我們的隊伍不管風吹日曬每次都堅持去綵排,而丁老師和婦聯幹部每次為隊員們跑前忙後做好台前幕後工作,以保證大家都能展示出最新最好的精神面貌給觀眾。
經過近二年的成長,白鶴公園內每天早上6時至7時,晚上7時至8時,(除下雨天)齊學共健社的成員們盡情在這里綻放她們的風采,已成為我們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社區隊伍不斷有新的成員增加,提升了我們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為和諧社區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社團中的成員們講,過去晚飯後,沒什麼休閑活動,不是等著看電視,就是和鄰居們一起打打麻將,以此來打發晚上的時間,有時打麻將還要引來吵架,反而造成鄰居間的不和。這樣時間又流失了,人又變得越來越雍腫,肚子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差了。但自從加入了社團,麻將也不去打了,煩惱也少了,心情也好了,身體也變得越來越健康了,家庭更是變得溫馨了。更有趣的是,也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有的成員說連白頭發也變少了,過去有心臟病的,現在也自我感覺良好了。齊學共健社不但是健身休閑的好去處,更是一個傾訴煩惱的好地方,提高自身素質的好學校。團隊的姐妹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大家都比較說得來,遇到什麼困難、心煩事都喜歡向姐妹們傾訴,把團隊里的成員當成自己的親人。在隊員們個人、家庭得益下還成功地代表街道、社區參加各項活動。08年3月,我們齊學共健社代表白鶴街道參加江東區婦聯「健康城「杯排舞表演,受到主席團領導的一致好評。08年4月又代表白鶴街道參加江東住博會開幕式表演,08年10月18日再次代表白鶴街道參加了江東區第四屆運動會開幕式表演。一次次的演出,一次次的成績,凝結了每一位隊員的汗水,凝結了丁老師辛酸、甜蜜,凝結了社區、街道領導的關懷,就是這樣一支優秀團隊被評為首屆江東區教育局社區優秀教育團隊。
可以說,白鶴社區齊學共健社是一朵長育在老社區里的奇葩,這朵奇葩在街道、社區和丁老師日復一日的辛勤澆灌下,正日趨成熟,日益散發出綺麗的色彩和濃郁的花香。
『柒』 東湖社區的歷史沿革
東湖創鄉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社區古巷口伯公前《路記》殘碑系南宋寧宗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所立,距今已790年。該碑系達濠島最古老文物之一。社區內還遺存有明朝嘉靖年間古墓,清朝乾隆年間古塔和道光年間《垂遠碑》等文物古跡。
『捌』 社區基本知識
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社區的特點是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
社區文化則是一種特殊社會文化,是在社區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城市社區文化是指城市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在長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
社區功能有以下幾種: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區的人群的社會生活事務。
2、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和單位提供社會化服務。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護社區內弱勢群體。
4、教育功能:提高社區成員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
5、安全穩定功能: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保證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8)社區的歷史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區管理具有下列特點:
區域性、層次性、互助性、復雜性、綜合性、動態性
1、社區管理的地域和人群相對固定;
2、社區管理的組織形式多樣化,以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為主,其它政府職能機構的派出機構為輔;
3、社區管理的性質側重於群眾性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強調社區群眾的參與。
『玖』 社區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社區
社區的定義:
1、社區是指同一地、同一地區或同一國的人所構成的社會,它大道一個國家的某一人種構成的團體、如美國華人社區;
2、小到某個小區。社區是個社會學名詞。
3、社區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的行政區域。
4、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
5、社區就是這樣一個「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6、社區定義是以基本地位區域為點的常居人群為基礎的區域團體概念,因此社會類型的概念應該是依據社區人群的特點為劃分基礎,如大學教師,學生社區,再如以企業生產為社區,如煤礦開采社區等。
7、「社區」是傳統性的人群共同體,我們今天所要加以建設和發展的社區,決非滕尼斯所講的與「社會」相對立、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日益式微的「社區」。
(9)社區的歷史是什麼擴展閱讀:
1、社區的特點
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
2、社區功能
為了維持社區的政黨動作,社區設有各種層次的管理和服務機構。這些機構管理社區的各種事務,發展和穩定,為社區成員提供相關服務。各級政府部門、基層管理服務組織都是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在我國農村,基層社區管理組織是村民委員會;在城市,基層社區管理組織是居民委員會。
3、工作職責
社區是基層居民自治的組織,實際上歸街道辦事處領導指揮。社區的重點工作一般為:對口單位為計生局,負責計劃生育、實住人口登記、對口單位為民政局,負責高齡補助、低保、殘疾人救助、留守兒童、負責管區內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區衛生、負責人員補助、新農合的辦理並提供合法就業崗位等等。
4、人員構成
社區的工作人員成份多樣,一般有以下幾類:
街道正式招募的社區幹部,每3年接受一次換屆選舉,由居民投票選舉,占社區工作人員的大部分人數,由街道財政所負責工資上報並打款。
信息員(勞保員)、醫保員,這倆類業務較重要,一般由就業局和醫保局招募,培訓合格後分配到各個社區工作,由所派科局負責工資上報,由財政局打款。
社區民生人員,是由省一級人社廳統一招考的大學畢業生,服務期限2年,屬於基層鍛煉崗位,由街道財政所負責上報工資,省一級財政部門撥款,縣一級財政打款。
公益性崗位,一般由各地級市批准,縣一級招募並培訓分配,屬於基層服務崗位,服務期限3年,由街道財政所上報工資,縣一級財政打款。
『拾』 社區由來的歷史背景
早在社會學者形成社區這一概念之前,社區這種人類社會生活的 社區活動
重要現象就已存在。人類總是合群而居的。人類社會群體的活動離不開一定的地理區域,具有一定地域的社區就是社會群體聚居、活動的場所。從這個意義上說,社區是農業發展的產物。在遠古游牧社會中,居民逐水草而居,並無固定的住地。嚴格說來,那時的游牧氏族部落只是具有生活共同體性質的一種社會群體,不是今天所說的社區。其後,隨著農業的興起,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需要定居於某個地區,於是出現了村莊這樣一種社區。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在廣大鄉村社區之間又出現了城鎮社區。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區進入了都市化的過程,不但城市社區的數量日益增多,而且城市社區的經濟基礎與結構功能都不同於以往的社區,其規模日益擴大,出現了許多大城市、大都會社區。 社區在類型和規模上的發展,使社區的結構與功能發生了種種變化。以往無論是一個村莊或一個小城鎮,還是一個城市,其地域范圍都具有比較確定的疆界。例如,一個完整的農村社區的地域范圍通常是以其村民的聚居點為中心,並將由這個中心輻射到附近的各種服務功能的射線極限點聯結起來,構成這個農村社區的地理區域。而一個完全的城市社區的地域范圍,通常則是由其市區和包括若干小城鎮及鄉村的郊區構成的。每個社區都有一定的制度、機構和設施,為整個區域服務,以滿足其成員的各種需要。每個社區的社區中心都設有服務性的商店、學校、工廠、政府機關、醫療單位、群眾團體等,以整個社區的地域范圍為其有效的「服務地區」。社區這種社會統一體正是通過它的各種機構和設施的服務活動來推動各種制度的運行,使社區成員在本社區疆界內得以維持其全部日常生活。同時,社區機構設施的有效「服務地區」又是形成和保持該社區疆界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發展,作為地方社會的社區,其地方性的差異逐漸減少。社會大眾傳播如廣播、電視的普及,國家義務教育的推行,以及各地居民人口流動的增加,各社區之間在規范、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模式上的差異程度已顯著降低。社區的許多地方性功能已為「大社會」的普遍統一的功能所取代。在同一個大社會里,此處社區居民與他處社區居民之間,其相似之點多於相異之點。隨著大城市、大都會的發展,社區地域范圍的疆界也不如以往那麼分明了。一個大城市往往包含著若干個原先相對獨立的社區,但在市政府的機構設置和行政區劃上則又可能與原先各社區的地域分界不一致。長期以來,滿足成員日常謀生的需要,是社區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區居民一般都是在本社區內就地勞動謀生。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現代社區的許多居民每天都到本社區以外的地方去上班。因此,社區成員之間除了具有當地居民的共同利益,還分別具有各自從社區以外謀取生計的種種不同利益。這種情況就從社會紐帶和社會交往上削弱了社區地域疆界的確定性。由於全國性的企事業組織和政治、文化團體的出現,地方社區里的工廠、商店、社會團體等等,有不少就是這些全國性組織系統中的下屬單位和分支機構,其決策主要是聽命於本系統的上級組織而不是當地社區。因而,作為地方社會的社區,其自主性也有所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