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南京有什麼歷史故事

南京有什麼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2-05-16 10:31:47

⑴ 南京歷史故事!!!

南京是一座具有247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著名古都,先後有十個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時間累計達450年。根據最新考古證明,南京地區在30萬年前就是人類聚居地,約在公元前6000-4000年,南京地區就出現了原始居民的部落。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命范蠡築城於今中華門外,秦淮河畔長干里,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戰國時期楚國於今清涼山西麓石頭山上置金陵邑,從此南京又稱金陵。

公元229年,三國時期吳國遷都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隋後,東晉與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南京,史稱「六朝」,六朝都城位於秦淮河北。經過三百年的建設,六朝時期南京人口達100多萬,使古代南京從創業走向興盛,成為當時江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繁榮作出重大的貢獻。公元589年隋滅陳以後,隋文帝下令將建康的城邑和宮殿全部毀平,改作耕地,六朝繁華盪然無存,直至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定都,南京才迎來了又一次的城市繁榮。南唐建都金陵府城,擺脫了六朝建康都城的格局,將秦淮河一帶繁華商業區和人煙稠密的居住區圍進城內,形成近代南京城的南部框架,今中華路——洪武路大致為南唐都城中軸線。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改稱應天府。公元1366年,朱元璋在南京開始了長達21年的浩大的築城工程,這就是至今尚大部留存的聞名世界的明南京城。這是南京建城史上的又一次輝煌,它奠定了近代南京城的格局。明南京城為四重城垣:宮城、皇城、都城、外廓,今御道街即皇城中軸線。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改應天府為南京,這是南京命名之始。公元1645年清王朝於南京設立江寧府。公元1853年至1864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稱天京。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定都江寧,改江寧為南京府。同年4月,臨時政府遷往北京。1927年中華民國復都南京,並進行了以城市幹道網為主體的市政建設,形成了今日南京的基本框架,這期間,1937年日軍侵佔南京,南京遭受嚴重破壞。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南京城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⑵ 南京的歷史

南京歷史悠久。50萬年前,今東郊湯山葫蘆洞一帶已有被後世稱為「南京人」的原始先民活動。3000多年前,沿江河一帶已相當密集地分布著被後世稱為「湖熟文化」的青銅器時代的居民聚落。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區境設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地方建置。

1、公元前541年,吳國在今高淳區境建瀨渚夷,因城池堅固,又名「固城」。公元前495年前後,吳國在今主城朝天宮一帶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作坊,稱「冶城」。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翌年築城於秦淮河口,後世稱「越城」,是為南京主城區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敗越國,占其地建金陵邑,築城於石頭山(今市內清涼山),為南京主城區政區治所建置之始,南京自此得名「金陵」。

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改金陵邑為秣陵縣。212年,孫權在楚國金陵邑故址石頭山築城,作為駐軍和屯糧之所,稱石頭城;改秣陵為建業,寓意「建立帝王大業」。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後於229年10月遷都建業,是為南京建都之始。1368年,朱元璋在此(時稱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實行南北兩京制,於應天府置南京,是為南京地名之始。

3、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3日,廢江寧縣、上元縣,置南京府。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定南京為首都,改江寧縣主城部分為南京市。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1952年9月,南京與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並成立江蘇省,南京為省會。1990年,南京市為計劃單列市,被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3年,中央撤銷省會城市計劃單列。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為副省級城市。

(2)南京有什麼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上,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代於此立都,後又經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建都,南京成為融南北風情於一體的全國性大城市,被譽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關江面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與英國政府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南京條約》)。1937年12月,侵華日軍侵佔南京,進行長達6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殺,被害軍民30萬人以上,牢記歷史,勿忘恥辱。

⑶ 南京發生的歷史重大事件有哪些

1853年3月29日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

1937年12月~1938年1月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南京大屠殺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⑷ 中國古代史在南京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有什麼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元順帝統治時期,爆發了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他南征北戰。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府為京師(順天府即南京),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台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900年被八國聯軍德國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代表在靜海寺議和,在下關江面的英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稱天京。
1864年,清軍攻入天京,太平天國滅亡。
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3月,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孫中山退職。
1913年,黃興在南京響應孫中山先生討伐袁世凱,即二次革命。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開始其對中國長達22年的獨裁統治。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屠殺30萬南京平民。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由陪都重慶遷回南京。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蔣家王朝覆滅,「十朝都會」南京由此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於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滅吳後,令越相范蠡修築「越城」於秦淮河畔。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築城於石頭山,置金陵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為秣陵。
漢初秣陵相繼為楚王韓信、吳王劉濞之封地。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劉纏為秣陵侯。
【六朝古都】 南京的天際線
211年,孫權自京口遷秣陵,改名建業。229年,孫權稱吳大帝,自武昌還都建業。
280年,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
317年,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宋立國,都建康。
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齊立國,都建康。
502年,蕭衍代齊稱帝,梁立國,都建康。
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陳立國,都建康。
吳、東晉、宋、齊、梁、陳合稱六朝,故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今南京圖書館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遺址。六朝建康城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
【金陵情懷】 公元589年,隋滅陳。隋文帝以石頭城為蔣州,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 此後隋、唐兩朝統治者將揚州治所自金陵遷至廣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級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輔公祏義軍占據丹陽郡,歸順唐廷,唐改丹陽為歸化。杜伏威輔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權。唐平江南,置升州。五代楊吳立國,修繕金陵,以為西都。937年,徐知誥(李昪)代吳,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趙禎為升王,不久立為皇太子,改升州為江寧府。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為行在。1138年,宋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為臨安府。建康府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為建康。1329年,改建康為集慶。
【開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故定國號為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首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留都。1378年,罷北京,改南京為京師。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為北京,以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天國風雲】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清設兩江總督於江寧。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城。在今總統府一帶修太平天國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國亡。 越過玄武湖眺望南京城[局部]
【博愛之都】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南京為中國首都。 1927年,北伐軍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下令對南京等實行「無差別級」轟炸。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血腥屠殺。在暴行最猖獗的6個星期里,共殺害我30多萬同胞,強奸2萬以上的婦女,史稱「南京大屠殺」。
【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後,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並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1990年南京被確定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4年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⑸ 誰知與南京有關的歷史文化故事和典故

楚王廟的傳說
百里傳磚造城牆
南京四方城石龜的古老傳說
澡堂的傳說

⑹ 南京城市街衢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歷史文化故事

南京的城市街衢很有特色,也注重歷史積淀。早在東晉建康之時,這里住著兩大家顯族。一家姓王即東晉著名宰相王導的宅邸;另一家姓謝,即東晉名將謝安的宅邸。他們的宅舍建築佔了一整條街,即烏衣巷,位於秦淮河邊。秦淮河上有橋,名朱雀橋。這里駐都城衛戍部隊,軍人都穿黑衣。後來東晉覆亡,家族敗落。所以唐代詩人劉禹錫作了一首弔古詩《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種候鳥,冬天到南洋群島去過冬,次年春分(3月20日)前後飛回長江流域,哪家燕子仍回哪家築巢消夏。但王謝兩家到了唐代已不見蹤影,所以燕子只好就地擇百姓家居住。如今烏衣巷尚能依稀找到舊跡,就是在南京白鷺洲公園西夫子廟文德橋南一處。

明代的南京注重風水,這里有個街坊,叫石貓坊,又叫百貓坊,位於今升州路南彩霞街菜場。這里有座牌坊,為明代虢國公俞通海所立。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與他一起打天下的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淵三兄弟因戰績赫赫而均封侯、公。俞通海死後,被追封為虢國公,謚忠烈,並為他的後代造了一座國公府。但俞氏生前有結冤者,他們在明太祖面前告俞宅有「王氣」,朱元璋本人也信風水,於是就叫劉伯溫去破「王氣」。劉在俞家門前立一座牌坊,牌坊上刻一百隻貓,所以叫「百貓坊」;又因為用白石所刻,因此又叫白貓坊或石貓坊。坊前還要挖一口井,在宅後又設堵門樁。宅東設釣魚台,宅西設趕魚巷,據說這就是破「王氣」的「八卦陣」。如今這里的小路尚有某些遺跡。那座石貓坊現存四柱及橫額,雕刻的石貓尚在。

⑺ 六朝古都的南京,在歷史上都發生過什麼大事件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其實發生過很多的大事件。
近代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就是在南京簽訂的,這也是在近代發生的第一件大事,這件事對當時的中國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當時因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外國人為了能夠打開國門,於是偷偷地將鴉片運進中國,中國清政府也因此衰敗,雖然有虎門銷煙的事件,但是後來直接導致了鴉片戰爭,因為清政府一味地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武器比不上洋人,清政府自然落敗,在1842年的時候,清政府被迫與洋人在南京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而當時的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也是中國消極的開始。


而明成祖朱棣發動的叛變也是在南京這個地方,南京就好像被下了魔咒一樣,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可能朱棣後來也是為了避免被人譴責,後來才會被首都遷到北京吧。

⑻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故事(短一點)

歷史故事:

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 ,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1937年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四天後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上海被日本佔領後,日軍趁勢分三路急向南京進犯。

中國方面就此開始准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由於下達撤退命令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隨著日軍轟炸機的大范圍轟炸,撤退演變為大潰敗,使北路日軍主力一路順利到達南京。

(8)南京有什麼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南京大屠殺的警示

1、國家要統一,不能分裂。日本人對中國的入侵,是瞄準中國當時處於軍閥混戰四分五裂的情況下,可以乘虛而入,於是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國要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團結統一,分裂國家是數典忘祖,重蹈覆轍的先兆。

2、國家要繁榮,不要貧窮。只有綜合國力強盛,才不被人欺負,日本侵華就是在舊中國積貧積弱的情況下進行的,今天我們的經濟迅速發展,無論在國防外交還是科技創新領域,中國正成為世界舞台的重要角色,我們一定要維護好、發展好,最終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3、國家要和平,不要戰爭。這段慘痛歷史,就是為明天的和平發展敲響警鍾,警醒世人的是對一切違反現代文明的暴力侵略、種族屠殺和恐怖事件的正義譴責。

閱讀全文

與南京有什麼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