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是什麼
展望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1)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推動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並最終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列寧指出:「馬克思的全部理論,就是運用最徹底、最完整、最周密、內容最豐富的發展論去考察現代資本主義。自然,他也就要運用這個理論去考察資本主義的即將到來的崩潰和未來共產主義的未來的發展。」唯物史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之一,正是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客觀規律,從而為馬克思主義正確理解過去、把握現在和展望未來提供了基本的依據。這與空想社會主義者依靠「理性」的發現,憑空設想未來社會的圖景是完全不同的。
(2)在剖析資本主義社會舊世界中闡發未來新世界的特點
正是因為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前後相繼,有著深刻的歷史聯系而又完全不同的兩個階段,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必然結果的共產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取代物,對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研究,必須建立在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演變的科學研究基礎上,深入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是探索共產主義社會的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過對資本主義舊世界的批判來展望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著的剝削、壓迫和苦難,既是人們渴望未來新社會的動因,也為人們展望未來新社會的圖景提供可能。馬克思恩格斯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並揭示出弊端的深刻根源,從中發現資本主義的矛盾運動中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以此作出對未來社會特點的預見。
(3)立足於揭示未來社會的一般特徵,而不作詳盡的細節描繪
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來社會時,立足於以事實為基礎的粗線條描繪。他們只限於指出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原則和基本特徵,只是確定了當時社會發展和科學研究所能確定的東西。他們不想憑空猜測無法知道的東西,把具體情形留給後來的實踐去回答。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運動廣泛展開,有了巴黎公社的初步經驗。這些是馬克思主義關於未來社會設想的歷史基礎。這些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對未來社會特徵的展望是粗線條的和原則性的,至於未來社會的細節究竟是什麼樣,馬克思主義認為這只能由親身參加未來社會主義實踐的人們去從實際中解決。恩格斯曾經明確指出:「無論如何,共產主義社會中的人們自己會決定,是否應當為此採取某種措施,在什麼時候,用什麼辦法,以及究竟是什麼樣的措施。我不認為自己有向他們提出這方面的建議和勸導的使命。那些人無論如何也會和我們一樣聰明。」
❷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其世界觀,
又是其方法論。
在此
基礎上,
它具體化為從實踐出發的方法、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
社會矛盾分析方法、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
社會過程研究方法、
社會認識與評價方法、
世界歷史的研究
方法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
綜合的方法、
抽象與具體的方法、
主客觀相統一的辯證方法、
歷史合力的研究方
法、
「人本」和「物本」相統一的方法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個
創造性的開放體系,
人類在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
馬
克思主義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借鑒和吸收。
❸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包含了哪些內容為什麼說他是科學真理
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體系,它包含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的根本特徵就在於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實現了嚴格的科學性和徹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統一,因而能夠對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產生不可遏止的吸引力。
馬克思主義是具有嚴格的和高度的科學性的理論。
這種科學性,第一,體現在它創立時批判地繼承了人類的全部優秀文化遺產,特別是吸取了凝結著到19世紀上半葉的人類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華;第二,作為科學世界觀的馬克思主義,是在它產生的歷史條件已經具備,並沿著概括科學發展新成果的途徑建立起來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學知識和歷史材料為依據的,是對世界本來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第三,更重要的是,它堅持以實踐為基礎,緊密結合實際,不斷研究和解決隨著時代的前進和實踐的發展所提出的新情況、新問題,因而它也就能夠成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學真理。
另一種說法:第一,在內容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舊哲學中唯物論和辯證法、自然觀與歷史觀的分離,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統一,特別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建立,使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成為徹底的唯物論,使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成為徹底的辯證法。第二,在對象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舊哲學企圖構造包羅萬象的知識體系和建立「科學之科學」的幻想,實現了哲學研究對象的科學化,正確解決了哲學與具體科學之間的關系,把哲學對象規定為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第三,在作用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舊哲學的局限性,強調哲學不僅要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於改變世界,從而實現了哲學作用的科學化和革命化,成為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❹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社會主體研究方法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社會主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研讀主要內容了解,其深刻思想內涵,並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到實際當中。
❺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各指的是什麼
人類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了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和理論體系,方法論同世界觀是統一的。
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以總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最新成就為依據的,關於整個物質世界的科學圖景,從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作為科學的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與革命實踐以及各門科學緊密聯系,給予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銳利的思想武器。
2.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
徹底而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建立,為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著重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形成了科學的剩餘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結論。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斗爭經驗,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指明了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以及無產階級建黨學說,從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❻ 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哪些
1、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一切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2、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人類思想成果和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3、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礎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科學理論和遠大理想,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廣泛而巨大的影響。130多年來,馬克思作為革命家和思想家從未離開這個世界,並且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世界。今天,我們有充足理由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❼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是唯一科學的哲學方法論,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
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律辦事。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最重要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理論認識的工具,而且是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偉大革命實踐的工具。它是理論認識方法和革命實踐方法統一的、完整的、科學的方法論,它在社會實踐中和精神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為指導,提出了具體革命實踐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
他說:「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採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
在集中和堅持過程中,必須採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前一個方法的組成部分」
❽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是什麼
1、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一切為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2、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人類思想成果和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3、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礎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
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思想體系,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科學認識成果,也是影響力最廣、帶來的社會變革力量最顯著的思想體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評價:「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科學理論和遠大理想,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廣泛而巨大的影響。130多年來,馬克思作為革命家和思想家從未離開這個世界,並且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世界。今天,我們有充足理由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❾ 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什麼樣的科學方法
全面、歷史、辯證的科學分析方法。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社會現象都要放在它的歷史形態中去觀察,一切都要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這就要求我們對待歷史事件和領袖人物必須全面、歷史、辯證地研究和評價。人的活動都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去評價一個人,而應把領袖人物的活動聯系起來進行考察;領袖人物不是神,
應以發展的觀點如實地做出評價;人不可能孤立於時代與社會之外,領袖人物也只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自己的思想,當然也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要把領袖人物放到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來考察;研究領袖人物不應概念化、貼標簽,要對領袖人物的思想和活動進行具體的、全面的分析。
(9)馬克思歷史科學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做到「六個不能」,即:
1、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
2、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
3、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
4、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
5、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6、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❿ 馬克思社會主義科學方法論的具體內容和基本原則,以及它的歷史價值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則 (1) 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是其世界觀, 又是其方法論。 在此 基礎上, 它具體化為從實踐出發的方法、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 社會矛盾分析方法、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社會認識與評價方法、世界歷史的研究 方法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邏輯和歷史一致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分析與 綜合的方法、抽象與具體的方法、主客觀相統一的辯證方法、歷史合力的研究方 法、 「人本」和「物本」相統一的方法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一個 創造性的開放體系, 人類在社會認識和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 馬 克思主義都應該積極地予以借鑒和吸收。 (2) 基本原則 貫徹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中的基本原則包括如下幾點: 第一,客觀性原則。按照人類社會的本來面目來認識和理解人類歷史,這是任何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首要前提。 盡管我們永遠不可能把握純而又純的社會客體, 但 是,客觀性的要求卻是絕對必要的。在社會歷史領域,堅持客觀性的原則,就要 求我們始終堅持認識論的實踐標准, 歷史觀的生產力標准和價值觀的人民主義標 准(以人為本的) 第二, 主體型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我們, 一要注重從主體的緯度去觀察社會客體; 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結合起來; 三要注重堅持群眾史觀, 反對英雄史 觀。 第三,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實質上是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要求我們從系 統的觀點來觀察人與自然的關系, 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系統性原則要求 我們從系統的觀點來看待個人於社會的關系, 堅持集體主義精神。 系統性原則要 求我們關注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樹立全局性的觀念。 第四,具體性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這是因為,真 理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離開了 一定的時空條件,我們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第五,發展性原則。這要求我們用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問題, 反對用靜止和孤立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問題。 在認識社會現象的時候, 要善於從 合理性中發現不合理性,從不合理性中發現合理性。 「辯證法要本質上是批判的 和革命的」 ,批判性是發展性原則的必然要求。 二、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 社會科學方法論既有同於其它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方面, 又有別於其它方法 的方面, 社會科學方法論既要遵循一般社會科學研究的原則, 又要有適合於自身 特殊性的原則。 探討社會科學方法論及其原則, 必須搞清社會科學方法論原則的 意義和作用。 (一) ,社會科學方法論原則的意義和作用 方法論原則是哲學世界觀對具體研究方法發揮指導作用的中介環節, 是方法 論的基礎,主線與標志,它制約、支配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影響和 決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選擇和運用,制約研究態度、步驟和研究成果。 社會科學方法論是關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論。 在研討、 闡述科學認識方 法時,側重於對方法論作哲學分析,側重於方法的理論基礎,它是一門理論性很 強的學科,在社會科學方法論科學體系中,方法論原則則佔有核心的地位。 第一、社會科學方法論原則是哲學世界觀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發揮指導作 用的中介。 哲學世界觀與方法論, 這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這種一致性主要體現在: (1) 任何科學方法歸根結底都為一定的哲學世界觀所決定。 (2)方法論支持、影響 甚至改變著一定的世界觀。 (3)哲學世界觀終究要轉化為一定的方法論。 世界觀與方法論在意義上也有一定差別。首先,兩者的對象范圍是不同的, 哲學世界觀的范圍是包括自然、 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整個世界; 方法論的研究對象 是方法,只限於研究方法這個范圍。其次,哲學世界觀對於人的實踐活動的指導 是間接的,作為方法論研究對象的方法,往往是以規范、章程、條例、准則甚至 律令等相對確定的形式存在著的, 並且方法論還規定了方法的性質、 特點、 作用、 適用范圍、有機聯系等等,這就使得方法論知識具有直接操作性,人們可以直接 利用它們去指導自己的認識活動、研究活動以及改造世界的物質活動。 哲學世界觀往往是一種理論形態, 表現為一定的理論體系和理論觀點, 它要 轉化為方法論, 對人們的實踐活動發生指導作用, 往往要通過一系列的中介環節。 方法論原則就是哲學世界觀和實際應用的研究方法之間的中間層次, 是哲學方法 論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和具體科學方法論發揮指導作用的中介環節。 這樣, 方法論 原則就具有了雙重特點:一方面,它不是純粹的理論,它簡單明了、清楚明白, 具有某種准則、律令、模式的形式,帶有很大的指令性,操作性;但是,另一方 面,它又為一定的理論體系所支撐,是一定的理論體系的濃縮化、結晶化,因此 它並不等於一套具體而細微的操作技術, 不去管人們具體實踐的操作細節, 而是 管整個行動方案,管大致的研究思路。 在社會科學方法論體系中,必須首先明確承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地位, 承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我們認為, 馬克思主義哲學特 別是其唯物史觀, 為進行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導。 把唯物主義歷史觀 基本原理用以指導人們的社會科學研究活動, 會派生出一些一般的社會科學研究 的方法論原則, 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憑借這些原則來實現對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指 導。 第二,社會科學方法論原則制約、支配著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 首先, 方法論原則制約、 支配著研究課題的選擇, 遵循不同方法論原則的人, 有其自己考慮問題的特定的角度, 因而在選擇研究課題時, 就會表現出一定的甚 至是極大的差異,例如,信奉「證實原則」或「證偽原則」的研究者們,會自然 而然地把那些既不能證實也不能 證偽的形而上學問題、神話、占星術、宗教和偽科學問題排除在自己的研究 視野之外。 其次,方法論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制約著研究方法、研究手段、 研究工具的選擇和運用。例如,湯因比按照「文明社會可比性原則」 ,在研究文 明史的過程中,就注重運用比較研究法,因為這種方法可以克服歷史的狹隘性, 把所研究的個別事物納入廣闊的歷史背景之中, 從而為更好的綜合創造前提, 並 且, 這種研究方法還有助於揭示歷史規律的同異, 為深入探求歷史現象的本質及 其規律創造條件。 再次,方法論原則還影響、制約著研究途徑、研究步驟、研究態度等等 因素。例如,波普所描繪的科學進化的邏輯,也就是他認為的個別科學家進行科 學探索的邏輯。波普所要求的研究態度是:大膽地猜測,無情地批判、進攻、創 造,充分宏揚主體的能動性。 以上表明, 方法論原則是科學世界觀與具體的研究方法之間的中介。 它 影響、制約、支配著科學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