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是什麼玩意》讀後感400字
初次拜讀袁騰飛老師的作品,感覺此書:條理分明,見解獨到,旁徵博引,焦點集中,信息量大,文風新穎特別,措辭犀利,鋒芒畢露,一針見血,幽默風趣..集趣味性、知識性和可讀性於一身.然在總結寫讀後感時卻又無從下手,頓筆許日,還是看看究竟歷史這個玩意兒對我們的生活有何意義及指導.
歷史什麼人學了有用?大人物學了有大用,比如國家領導人學有用,吸取歷朝歷代治亂興衰的教訓,定國安邦.而現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學習歷史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考上一個好大學,畢業之後找一個好工作,奔一個錦綉前程.而象我們這些在職的尋常工作青年,它可以提高人文素養、定位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可以從歷史長河之中尋找有益的東西進而指引前進的征程.
『貳』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讀後感一千字
歷史就是讓我們回憶、吸取經驗、教訓的玩意
『叄』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2讀後感600字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歷史是個什麼玩意》,作者是袁騰飛。首先我讀這本書的起因並不是我多麼熱愛歷史文學,而是因為這個作者:袁騰飛—— 北京海淀歷史老師,在網上被稱為「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在百家講壇上講過兩宋風雲。 就是應為對他的頂禮膜拜,我在選擇了這本書。 總的來書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這本書就是在講述中國歷史,但是作者用完全口語話的方法重新詮釋中國古代史,將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段落變得趣味橫生,將原本趣味橫生的歷史段落變得精彩絕倫。在如同聽相聲般的快樂中汲取龐大的歷史知識信息量,一本讓人徹底贊成「讀史可以明智」這句話的書,一版誨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歷史文本。 在袁老師的書中,你經常會從他講的歷史中看到現在生活的影子,他以史為鑒。而且措辭幽默,犀利。 例如在講到戰國時候的思想時,袁老師這樣寫到:認定勝天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長城是中國農業的天然分界線,我們的老祖宗很是明智的,長城以北的地是不能耕種的,只能放牧,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在呢,風不吹都能看見黃鼠狼。哪裡還有草原, 就是應為耕地,我就不信,我就種,種的結果是糧食不長,草也不長了,變成荒漠。
北京干什麼總刮沙塵暴,就是長城那邊變成荒漠了。沒錯這就是過度開發的後果。 「你看那廝長的那模樣,哪有一點帝王福相啊。那臉跟個鞋拔子似的,又像瓦刀,滿臉麻子……你給他畫成這樣,他宰了你。你美化他,把他畫得跟秦始皇漢武帝似的是吧,他也宰了你。」大約沒有哪本說史的書能出現這種文字,說的還是一朝開國之君,然而袁騰飛不但說,而且旁徵博引,條理分明。除了痛斥朱元璋之外,他不屑於反清復明而有理有據地贊揚了滿州的諸位明君,他把懦弱無能的大宋朝總結成「最可愛的王朝」,他把勇猛聞於世的斯巴達300勇士說成「300個人打仗放在咱們周朝相當於是連長乾的事兒。」種種跡象表面,普遍的歷史觀念在《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這本書里休想輕易扎穩馬步,你總能在讀這些顛覆性論斷的時候發覺從前對歷史的認識如此概念化,它們被袁騰飛風卷殘雲地描述成另外一番風景。等你醒悟過來又幡然覺著,他教會你的卻並不是形式化的顛覆,而是重新審視既定事實的勇氣同智慧。 據網友說袁騰飛真正的對手是郭德綱。這話不準確,但也不扯淡,「七次下西洋,600萬兩銀子花出去,鄭和整個是一個散財童子」、「漢人的服裝是最笨拙的,寬袍大袖,那個大袖子能鑽進一個人去,穿上那個衣服一上街,勤勞的清潔工都得下崗。」從這些通篇充滿智慧的包袱可見,袁騰飛說史真有點兒相聲樣,學和唱談不上,說和逗不含糊,讓一本說歷史的書變得飽滿鮮艷,像含著滿口的跳跳糖一樣充滿驚喜。有多少人願意等地鐵的時候或者蹲馬桶的時候抽一本笑話書來
翻幾頁放鬆心情,快樂之時如能兼顧汲取隱遁在幽默之後的信息量和知識點,更加難得。看起來他是明確想告訴我們歷史是個有趣的玩意兒。 培根說過:讀史可以明智。我們不需要埋頭的研究歷史,也不需要閹割人一般的滔滔大道理。只需要在這樣一本書中,回顧一下歷史發生的,偶爾開心一笑,偶爾閉眼深思。
『肆』 讀書筆記: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讀後感
讀史以明鑒 中國,做為四大文明古國中碩果僅存的國度,它有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也飽受著世間最多的苦難。迄今,它依然屹立在這片神州大地,養育並祝福著後世的子孫們。讀了袁騰飛的這本書後,我再一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深感自豪!
『伍』 《歷史是什麼玩意兒》讀後感 300字以上
讀《歷史是什麼玩意兒》有感
首先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歷史書。這本書敘事大膽潑辣,詼諧幽默、百無禁忌,改變了以往歷史書嚴肅、說教、乾巴刻板的面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身,正史野史,科技文化,經濟政治,人文地理,包羅萬象。其歷史知識之豐富,幾乎涵蓋了所有朝代。每一個細節都能信手拈來,足見作者功力之深厚。據說,作者每天必看歷史書,幾十年如一日,因為他這種心靜如水的治學態度,所以能寫出這樣通俗而豐厚的作品。以往一捧起歷史書就會索然無味,實在不能像看小說那麼投入,而這本書我是帶著愉悅輕松的心情
『陸』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的讀後感受
好不容易在這個假期看完了那麼厚重的一本歷史文學書。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這本書足足有10厘米那麼厚,我覺得這本書一開始看名字就很有興趣了,內容也的確有趣,這本書的作者,更有趣,他的名字叫袁騰飛。
這個人,來頭可不小了,網上說他是中國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是海淀高級教師,我記得去年每天都追著看他那《百家講壇》講的那個「兩宋風雲」,可帶勁了。他就是把歷史簡單化,生活化,毫不顯得枯燥,
讓學歷史顯得好玩,有趣來。
好了,直接切入正題,看完這本書的讀後感。
這本書敘述的是中國歷史(上)那可見中國的歷史簡直是源遠流長啊,連綿不絕的。
從夏,商,周慢慢憶起。
周朝實行分封制,最後滅於諸侯征戰
秦朝統一天下後,吸取教訓,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但由於實行暴政,天下大亂,因為沒分封諸子,諸子無權無力救亂,很快滅亡.
西漢吸取周秦的教訓,既分封,又實行郡縣制,同時平叛諸侯騷亂,實行推恩令削奪諸侯王權利,是好了點,卻又亡在外戚篡權上
東漢吸取祖上教訓,嚴禁外戚涉政,卻亡在宦官亂政,最終導致豪強征戰三國鼎立.
曹丕在老子的基礎上廢了漢,卻不料司馬氏通過兩代的努力廢了曹魏
唐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滅於安祿山(少數民族)的藩鎮割據,安史之亂後,唐走下坡路
宋吸取唐的教訓,同時因為自己掌握軍權奪取政權,所以對掌握軍權的將領很不放心,杯酒釋病權,,結果是,宋自建立就沒真正統一過中國,是個比較柔弱的政權,不過文化高度發展.最後滅於少數民族政權。真的是可以說,人算不如天算。
可是,有一句成語是「人定勝天」
那是內子說的,他為什麼要這么講呢?
那就是為了反對佛教。
在唐朝的時候,人們廣泛信任佛教,人們所信仰,所供奉的,都是佛祖。
人類歷史如此長久,又怎能缺少宗教呢?
那當然,有些事情過了頭,自然會有人來起義抱不平的。所以,好多反佛教的人就都站了起來,手拉手,心連心,一起反佛教了。
不過現在還是有好多人信仰佛教,歷史,也許是會被人們遺忘的。
再來說到唐宋時期的歷史了。
大歷史裡面制度、社會大的變革都需要動亂,這樣才能夠調整利益集團。如第一帝國向第二帝國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第二帝國向第三帝國經歷了元朝。(名詞解釋,黃仁宇認為中國的封建王朝可以分為三個大時段,第一帝國包括秦漢,依靠權貴來統治下層。第二帝國指唐宋,採用科舉制度,通過官僚士紳來統治。第三帝國指明清,較唐宋內斂)。
說到大的動亂,唐朝那就肯定是安史之亂了。
那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安祿山這一幫大痞子,大流氓呢,那肯定是想要搶奪王位的了,這歷史上,哪個朝代不是興旺,衰落。滅亡的?自己悉數,那不全都是嘛?
都是農民起義的,所以,勞動就是一切啊,沒有一個人就可以掌控天下的,那些人就是想錢想瘋了,歷代的皇上,我估計,腦子都是那麼不好使的。
勞動的力量,勝過一切,農民的力量,建立中國!怪不得我們毛主席那麼愛勞動,才有新中國呢。
書上還提到隋朝總結錯誤,以為國家滅亡就是沒搞分封,人家就是搞了分封才滅亡的,這都不知道,那還怎麼掌控大權呢?最後,啪嘰一下給人滅了吧。
接下來講的就是宋了。
說到宋,那個趙匡胤你可得知道了吧,宋太宗呢,好不容易一大將軍坐上皇位呢,接下來的皇帝,我可就真覺得是窩囊了,想那個宋高宗,「傀儡皇帝」啥玩意啊,皇帝還有給傀儡的?我的天,金的力量也許是真的大,人家科技比中原發達,人比中原的多,可是,為什麼不學學唐朝,怎麼和人家文化交流的,怎麼和人家和平共處的?那天下不都挺太平的么?唐不剛才滅了嘛,再怎樣,這都總結不出來,我可得五體投地了。
『柒』 《歷史是什麼》讀後感
中國的史學家中,並沒有看到就歷史本身是什麼展開過專題論述,倒是更多的探討「歷史為什麼」的話題。這一區別本不是東方與西方史學的不同,究其根本,應該是東西方哲學的本質區別所在,但確實這一問題是重要的。
「歷史是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連續不斷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休止的對話」。有人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關注歷史,要關注歷史學家,更要關注歷史學家所在的社會。
書的第二章,探討了歷史的社會性,與個人性。其實本質上是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問題。歷史是人的行為過程,但歷史不是某個人的行為過程,我們不能罔顧歷史的社會性,而誇大一個人的歷史作用。人在歷史進程中的被動性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我們只有根據現在才能理解過去,我們也只能通過過去,才能理解現在。使人能夠理解過去的社會,使人能夠增加把握現在社會的力量,便是歷史的雙重功能。本質上看,歷史是社會性的。
第三章,探討了歷史、科學和道德。歷史學家和歷史資料的收集者的本質不同,在於對歷史事實的歸納。而這種歷史研究的歸納方法,其實是和科學是相通的,我們要為歷史找到不止是一個發生的原因,這是歷史學家的思想性之所在,沒有這種思想性的存在,歷史的作用也就不復存在。在這里,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劃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意義又何在呢?知識本是人類對世界的一種認知,歷史所研究的,物理所研究的,化學所研究的本都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它們本都是哲學的衍生,它們的方法本都是一樣的。
第四章的題目是「作為進步的歷史」。其實提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歷史是進步的嗎?進步是什麼,進步是朝著一個既定的目標的前進,而歷史的確有這樣的一種方向性嗎?這一點我相信,真正傾心歷史的人,有著較他人對未來更多的憧憬與責任。歷史中的進步依靠的是人類不斷的持續的獲得性財產的轉讓,而這一過程便是進步的源動力。進步在於繼承,而不是毀滅。對於歷史的進步是一種信仰,是代表我們對於未來的信心。進步是歷史藉以編撰的科學假設。換句話說,沒有這一假設,歷史是毫無意義的。科學的假設的方法,是構建任何知識大廈的必要前提。
『捌』 歷史是個什麼東西讀後感
他給你結賬了歷史是一個什麼東西讀後感歷史的是一個東西用通俗的語言戲謔的話語把歷史嚴肅的歷史事件講得非常清楚增強了生動性城牆吸引行而且讓人容易記住這件事情。
『玖』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讀後感500字
這本書的內容就像它的書名一樣,生動、幽默,卻不乏知識性,它的作者就是被網上稱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的袁騰飛,是易中天加郭德綱。歷史固然是死的,但作者的文筆給你活生生的感覺,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作者不僅用簡練的語言述說了幾乎每個歷史典故,而且讀著讀著,自己還會不禁的笑出來。
「你看那廝長的那模樣,哪有一點帝王福相啊。那臉跟個鞋拔子似的,又像瓦刀,滿臉麻子……你給他畫成這樣,他宰了你。你美化他,把他畫得跟秦始皇漢武帝似的是吧,他也宰了你。」大約沒有哪本說史的書能出現這種文字,說的還是一朝開國之君,然而袁騰飛不但說,而且旁徵博引,條理分明。他講到「血如漂杵」中的「杵」他就簡單的把它說成木頭棒子,在講到當時很受歡迎的武器「殳」時,他也說是木頭棒子,最多再鑲幾個釘子。著名的牧野之戰,就是一幫人拿著木頭棒子上去打仗,讀起來確實有趣。他在講遼打宋時,說當時的遼軍騎兵打宋國步兵,就象德國足球隊踢中國隊一樣,想進幾個就進幾個,這種類比既幽默又發人深思。還有,如:「七次下西洋,600萬兩銀子花出去,鄭和整個是一個散財童子」、「漢人的服裝是最笨拙的,寬袍大袖,那個大袖子能鑽進一個人去,穿上那個衣服一上街,勤勞的清潔工都得下崗。」從這些通篇通篇充滿智慧的文筆可見,袁騰飛說史真有點兒相聲樣,學和唱談不上,說和逗不含糊,讓一本說歷史的書變得飽滿鮮艷,像含著滿口的跳跳糖一樣充滿驚喜。
除了生動、幽默,他也明確闡明了自己的一些觀點。他不屑於反清復明而有理有據地贊揚了滿州的諸位明君,他把懦弱無能的大宋朝總結成「最可愛的王朝」,種種跡象表面,普遍的歷史觀念在《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這本書里休想輕易扎穩馬步,你總能在讀這些顛覆性論斷的時候發覺從前對歷史的認識如此概念化,它們被袁騰飛風卷殘雲地描述成另外一番風景。等你醒悟過來又幡然覺著,他教會你的卻並不是形式化的顛覆,而是重新審視既定事實的勇氣同智慧。
讀了這本書後不僅影響了我的歷史觀,也提高了我對歷史的興趣,而且我也明白了一些事,皇上壞,天下亡,皇上好,天下也不一定興,中間總是有些奸臣、貪官、污吏,就像現在那些大地震的捐款,有些也許還沒送到災民手裡就被人拿走了,更有甚者如漢獻帝,雖然應該算是個好人,卻只能看著曹操的臉色行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一個很郁悶的皇帝。
『拾』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讀後感600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八個字,然後你慢慢擴大,舉個王朝更替的例子就可以了600字好寫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