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文獻學學什麼
學科定義:
歷史文獻學研究對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歷史價值的漢文與民族文字的歷史文獻,歷史文獻學是對文獻的產生發展、表現方式、流傳情況,以及文獻的內容類別、整理利用乃至文獻數據化進行探討和研究,並闡述其發展規律,總結其實踐經驗,進而加以理論說明的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歷史文獻學是一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研究領域
主要有四個方面:
1、歷史文獻學理論與方法:包括學科屬性之確定、學科體系之建設及文獻學方法等。
2、歷史文獻學史:包括文獻學產生、發展、繁榮、變化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的成就、特色等。
3、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學術思想文化發生、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各個階段特別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
4、文獻整理:包括目錄、版本、校勘、輯佚、辨偽以及文獻數據化等。
學科性質
(1)歷史文獻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2)歷史文獻學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3)歷史文獻學是文獻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貳』 歷史文獻的介紹
比較,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 -切文獻都是各種知識的記錄。時間就好似一個鏈條,它以「現在」為線索.前於此時謂之「過去」,後乎此音謂之「將來」:時間即歷史,過去時間中產生的文獻叫歷史文獻;現在即當今的文獻叫當代文獻。而「現在」,這個時間鏈條,是極不穩定且稍縱即逝的。
『叄』 歷史文獻具體是指什麼
本人就讀於東北某985中國史歷史文獻學,准研三……近期一直在和老師商討畢業大論文的事情。研究生三年如果你不想繼續讀博,那麼恭喜你,你會很輕松,你只需要多考慮你要找什麼工作就行,畢竟歷史文獻學就業……也不是很理想。多考慮考慮准備准備工作也還是有的,我的師兄師姐畢業去了還不錯的出版社。
接下來,如果你想讀博,那麼,首先心理上要耐得住寂寞,因為你要看的文獻書籍論文很多,你要向導師展現你的科研能力,前提是你導師是個博導,不然可能會很麻煩,我導現在手裡就有很多人在排隊的,所以一定要提前一年打招呼,哭,因為我現在和男朋友還沒理清楚,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讀。
這三年其實我過得還可以,主要就是上課,除了政治英語課,專業課很輕松不用考試,大家討論討論論文,老師教一教思路,書都是自己看,基礎自己打,沒人管你。兩年下來我好幾大本讀書筆記。
想出去玩都是可以的,基本上沒人管你,靠自製,目前就能想到這么多。
『肆』 3辨析史料、歷史文獻、古籍的關系。
摘要 古籍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份珍貴寶藏。在整個人類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們研究中國社會面貌和生產、科學發展史的非常重要的依據,對於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伍』 什麼叫文獻
文獻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
所謂文獻,文,指有關典章制度的文字資料,獻,指熟悉掌故的人。
文獻的基本要素是:
1 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
2 一定的載體;
3 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4 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人們通常所理解文獻是指圖書、期刊、典章所記錄知識的總和。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也是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
引證解釋
1 有關典章制度的文字資料和多聞熟悉掌故的人。
《論語·八佾》:「 夏 禮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禮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
朱熹 集註:「文,典籍也;獻,賢也,」
宋 陸游 《謝徐君厚汪叔潛攜酒見訪》詩:「衣冠方南奔,文獻往往在。」
2 專指有歷史價值或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
元 楊維楨 《送僧歸日本》詩:「我欲東夷訪文獻,歸來中土校全經。」
清 袁一相《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序》:「雖長老無存,文獻莫考,而耳聞目見顛未可述,吾之忠賢子弟,其益紹前烈,共思葛蕾之詩。」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九:「余邑先輩,文獻無徵,每以為恨,故於羣書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輒掌錄之。」
魯迅 《書信集·致曹白》:「不過這原是一點文獻,並非入門書。」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由於這些研究員的堅持,數學研究所繼續訂購世界各國的文獻資料。」
文獻是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技術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一種載體,或理解為固化在一定物質載體上的知識。也可以理解為古今一切社會史料的總稱。文獻為情報工作的物質基礎。
『陸』 傳記文學和歷史文獻有何區別
簡說,歷史文獻是歷史屬性,傳記文學是文學屬性與歷史屬性兼備,屬於邊緣問題。
西方18世紀時傳記文學很盛,那時的傳記文學特點是資料翔實,卷軼浩繁。但還不能與歷史文獻的考據性功能相提並論。
到了大概1919-1929年間,西方傳記文學有了個新發展,重視傳記作家的自由和客觀。伍爾芙將之歸納為新傳記。
這時候的傳記文學就跟歷史文獻差更多了,在歷史屬性和文學屬性里也更偏文學化。
中國的傳記文學起步很晚,一般認為是胡適《藏輝堂札記》里首次提出,也有說梁遇春的,我沒仔細研究過,姑且算胡適。
或者更直白的來說吧。以蘇軾為例,林語堂《蘇東坡傳》,王水照《蘇軾傳》,蘇轍《東坡先生墓誌銘》這些算是講蘇軾生平的,前兩種是傳記,後一個是歷史文獻。
『柒』 文獻是什麼意思
文獻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文獻的基本要素是:1.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2.一定的載體;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人們通常所理解文獻是指圖書、期刊、典章所記錄知識的總和。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也是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
『捌』 歷史文獻的概述
當文獻學家著手對某種當代文獻進行整理研究的時候,它實際已經成為歷史的存在物。所以本書使用的「歷史文獻」的時間概念,從屬於的文獻都是歷史文獻」的命題,在收羅文獻時、盡可能予延至現在,從古代至建國以來的五十年,均淪述之。
其次,從學科體系來看,廣義歷史學包括自然界的變遷以及最初人類會活動發展的過程。內容涵蓋十分廣泛,廣義的歷史文獻。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們通常所說的歷史文學專指人類社會史,即所謂狹義歷史學。歷史學典籍則指古代各個階段分類分錄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現代文。史、哲、經等分類中的文學著作、任何目錄分類,都是相對的。因此,史部以外各部其實多屬於史學文獻,古今學考早有論說。章學誠《報孫淵如書》稱.「承詢《史籍考》事、取多用宏,包經而兼子集,不特如所詢地理之類已也。」可見串氏所著《史籍考>,已不限於四部分類的史部典籍;章氏又有」六經皆史」的論題、這是指《六經》皆為史料。早在兩千年前.司馬遷作《史記》,就以《六經》為史料。他提出了「頒協《六經》異傳,整齊自家雜語」的命題,廣泛取材。但是,如果把四部典籍都視為歷史文獻.則是廣義歷史文獻,它與一切文獻沒合區別,而失之於混淆;如果固守史部類日,必又失之於偏狹c「混而合之則不清.拘而守之則已隘」(章學誠:燭考釋例女),即所謂「過猶不及」,太廣大狹都是弊病。本書考察的歷史文獻,以狹義的支部典籍為主體,而概述廣義的四部文獻,別擇其中的歷史學史料文獻.主次分明。
中國歷史文獻的積累,有三個方面的重要途徑。一是官府檔案文書的積存,二是歷史撰述的日增,三是史書以外的各種撰述的發展。
『玖』 歷史文選和歷史文獻有什麼區別
文選
[解釋]:總集名。南朝梁蕭統(昭明太子)編選,世稱《昭明文選》。三十卷(後李善注析為六十卷)。分三十八類,選錄先秦至梁代的詩文辭賦及較有文採的史論傳贊等共七百餘首(篇),收錄作家一百三十餘家,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參考詞典]
漢語大詞典
文獻
[解釋]:原義指同歷史、文化有關的典籍和人物。今指用文字、圖像、符號、聲頻、視頻等手段記錄人類知識的各種載體。
[參考詞典]
漢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