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類從古至今都把竹子發明出了哪些用途
竹筷,竹席,竹床,竹沙發,紙扇扇骨,傘骨,造紙,山泉水導管,竹筒飯,初版爆竹(一節完整的竹竿,用火烤烤到最後會「peng」的一聲炸開),竹鏢,竹排,扁擔,竹編工藝品,竹籃,竹篩,竹簸箕,竹屋,種韭黃用的器具,我家那邊還有把竹子撇成細條用來綁粽子
❷ 歷史上竹子最早的用途是什麼
吃竹筍 建竹樓 寫竹簡
希望好評哈,謝謝了(右上角採納)
❸ 歷史上,竹子的最早用途是什麼
新石器時代的浙江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年)遺址中發掘就有竹子實物。這可以說明原始社會的先人們已在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加工竹材,製造出適合於自身需求的各種生產和生活工具,顯示了竹在人類文明進化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人類從站立並逐步學會製造和使用工具,竹子可能是人類首選的材料。文明史應當存在一個竹器時代,原因是竹子易採摘和加工。從人類誕生初期,竹子就已同人類休戚相關。作為竹文化標志之一,是竹部文字的出現。河南安陽殷墟(公元前16~11世紀)出土的甲骨文,先後發掘約4000多字,但為今人所識不到1000字,其中有6個竹部文字。竹文化的另一標志是竹簡的出現,在紙張尚未發明之前,人在竹片上刻字為書,從而使中國以象形表意為特徵的方塊字固定下來,並形成中國獨特的書法藝術。
❹ 古時竹子除了雕刻還有哪些用處
古時竹子的利用還有許多方面,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製造了利用杠桿提水的竹製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轉筒車」。竹子在武器發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時期的拋石機、宋代的火葯箭和竹管火槍等都是古代竹製武器。
❺ 歷史上竹子最早的用途是什麼
竹與中國文字結緣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號。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號和與竹有關的文字。古人以竹片作為文字的載體,用牛皮繩串起來編結成書,就是所謂的「韋編」。
❻ 古代竹子有哪些用途
我國商代的古人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簡,就是把字寫在竹片或木片
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就是由此而來。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竹書紀年》以及重要著作《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
古人以竹片作為文字的載體,用牛皮繩串起來編結成書,就是所謂的「韋編」。大教育家孔子勤於讀書,把牛皮繩多次翻斷,被人們作為「韋編三絕」的佳話進行傳頌。
由於竹簡的充分利用,使得我國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到殷商時代,這為我國文化的發展以及歷史文獻的傳存立下了汗馬功勞。以象形表意為特徵的方塊漢字也因竹簡而被固定下來,逐漸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書法藝術。
在春秋時期,竹簡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書寫材料。直至南朝時期,流行了約2000年的中華民族的主要書寫載體才被紙所完全取代。由於竹纖維細膩而柔韌,所以竹又是造紙的上好材料。在公元9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造紙術成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
然而,竹與書寫材料的密切聯系並未中斷。竹紙具有獨特的耐磨性和滲透性,尤其在書法繪畫領域很受文人墨客的鍾愛,雖然不再作為直接的書寫材料,但在唐朝中期,上品竹紙仍是貴重的書寫材料。
而用竹造紙,則標志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極大促進了我國文化的繁榮。關於用竹造紙,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
實際上在竹紙出現以前,制紙工具也離不開竹子。從竹簡開始到竹紙出現,竹子在文化發展史上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對保存人類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的書寫材料別具一格,書寫工具也頗有特色並富創造性。竹筆是中華民族最早的書寫工具,作為創作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的工具,歷久不衰,宣筆、湖筆、湘筆等名筆的筆桿均由竹製成。
「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竹枝是上等材料。久負盛名的湖筆已發展成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四大類、幾百個品種,既是人們得心應手的書寫工具,又是賞心悅目的工藝品。
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戰國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證。
竹子對我國古代兵器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竹子是製作箭矢、弓弩等兵器的主要材料之一。
相傳河南淇園曾是專供商王製作箭矢的竹園,直到漢代,淇園之竹仍被大量砍伐,用來製作箭矢。此外,會稽的箭竹,荊、楚的箘簵、棘竹等,也因宜於製作箭矢而著名。
❼ 中國古代人民把竹子做成哪些工具
1、竹筒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
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2、竹根雕
竹根雕是以竹根為材料雕刻而成的傳統工藝品,主要產地是江蘇南京以及上海嘉定,曾有「嘉定派」與「金陵派」之分。
中國用竹子做的藝術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擱等。在南方地區,生長著茂密的竹林。
竹子作為一種植物,對於古代文人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雖是宋代文豪蘇東坡用來表達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同時也映襯出這位大詩人對竹的喜愛。
歷代喜愛竹的文人墨客並非只有蘇東坡一位,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等七人「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為七賢」七人共以竹自喻,世稱「竹林七賢」。
3、竹椅
在農業時代,因竹材取得容易,可塑性大,原料充足、低廉,且生長周期短,於是先人便利用竹來編製成竹椅,竹椅較現代的沙發更涼快且通風,為崇尚環保的人們視為時尚家居的新選擇。
竹椅就是竹材製成的椅子,一般挑選較為成熟的原竹為材,主要架構為不同粗細的竹管,應用竹傢具製作的烘彎、鑽孔、榫接、打竹釘等製作方法組合而成,其形式有方形、六角形、扶手靠背形等竹椅。常見的竹椅有餐椅、學士椅、太師椅及乳母椅等。
4、爆竹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葯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節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在現代的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爆竹,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爆竹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5、竹簾
竹做的簾子,尤指掛在門口或窗戶的簾子,是漢族竹編工藝的一種。古代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竹簾遮隔,則稱為垂簾聽政。
竹簾採用慈竹為原料,以手工技術為主,藉助簡單而巧妙的木結構機械,抽成細如毫發的竹絲,經過20多道工序手工製作,織成薄如蟬翼、形似錦帛的獨特竹簾工藝品,給人古樸典雅的感覺,讓空間充滿書香氣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根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爆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簾
❽ 中國歷史上竹的應用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已經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 年在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約6000 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說明在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在7000 年前的浙江餘姚縣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也發現了竹子的實物,可見在原始社會時期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有了密切關系。因為只有竹子已為人所用,才須為其創造一種文字元號來表示。
研究證明,我國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有時用木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竹簡和木簡為我們保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戰國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證。利用竹子的另一項偉大成果是造紙。早在9 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比歐洲約早1000 年。當然竹紙的大發展還是此以後。關於用竹造紙,明代《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用竹造紙,標志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實際上在竹紙出現以前,制紙工具也離不開竹子。從竹簡開始到竹紙出現,竹子在文化發展史上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對保存人類知識、形成中化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間接的作用。
我國古代竹子的利用還有許多方面,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製造了利用杠桿提水的竹製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轉筒車」。竹子在武器發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時期的拋石機、宋代的火葯箭和竹管火槍等都是古代竹製武器。
從漢字中竹部文字的情況來分析,也可看出中國竹子利用的古老歷史,古人把「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的植物稱之為竹。從形態上認識開始,把竹子進行加工,製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隨著人類對竹子的認識不斷提高,竹類利用日益廣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隨之增加。我國辭海(1979 年版)中共收錄竹部文字209 個,如筆、籍、簿、簡、篇、筷、籠、笛、笙等等。歷代各類字典收錄的就更為可觀。而諸如「竹報平安」、「衰絲豪竹」、「青梅竹馬」、「日上三竿」一類的成語也都包含著與竹子有關的有趣典故。這些竹部文字和成語涉及社會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一方面反映了竹子日益為人類所認識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在工農業生產、文化藝術、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❾ 竹的古代用途和現代用途
一、古代用途:
1、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有時用木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
2、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
3、造紙。早在9 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比歐洲約早1000 年。
4、高轉筒車。利用杠桿提水的竹製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轉筒車」。
5、拋石機、火葯箭、竹管、火槍。
竹子在武器發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時期的拋石機、宋代的火葯箭和竹管火槍等都是古代竹製武器。
二、現代用途:
竹子可編制各種農具,如籮篩、簸箕、掃帚、曬墊等。將竹子的竹節打通當作水管,供農田灌溉和引水之用。
四川自貢鹽區用竹管輸送鹽鹵,費用低廉,經久耐用。大竹稈削去竹青,紮成竹筏,吃水淺,浮力大,至今仍是我國南方內河上游傳統的交通工具。
在水利工程上,劈竹成篾,編成石籠,內裝石塊,圍在岸邊用來防止河岸沖刷,鞏固堤壩,修建水庫,在都江堰等全國著名水利工程上被廣泛使用。
在漁業生產中,竹子也廣為利用,從簡單漁具到復雜的器具,水產養殖的固定支架和漂浮物均要用竹子製成,漁船的網架、桅桿、船篷、船籬也都離不開竹子。
(9)歷史上竹子最早的用途是什麼擴展閱讀
使用竹子廣泛的原因:竹之力學性能
竹子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典型的、具有良好力學性能的生物體。颶風能輕易將齊腰大樹吹斷,但不會令竹子折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竹纖維材料強度高、彈性好且密度小,比強度是鋼材的3~4倍,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抗壓強度。
2、竹子截面是環形的,外彎面受拉且內彎面受壓,具有較強的抗彎剛度。
3、竹節處的外部環箍與內部橫隔板可增加承載面積,同時也能提高竹筒的橫向承載能力。
❿ 竹子的用途
1、筍用:
筍用的意思就是可以拿來食用,可食用的部位為幼期之前,主要表現為竹筍和筍干兩種。我國優良的筍用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和珠江流域、福建等地的綠竹等。在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鈣、鐵、維生素、纖維等等,是一種優良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