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是什麼》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歷史是什麼?》([英]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R_E5CrZaxR3LrVQMcxf9qw
書名:歷史是什麼?
作者:[英]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譯者:陳恆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2007-6
頁數:280
內容簡介:
該書是英國著名史學家卡爾的一部享譽世界的歷史理論名著,作者在書中對「歷史」從各個側面進行了剖析,廣征博引,提綱挈領,提出了「歷史就是與現實不斷的對話」的著名命題。
⑵ 卡爾 歷史是什麼 TXT
就是卡爾蔡司公司生產的鏡頭組。
卡爾蔡司鏡頭是來自德國的品牌,是目前為數不多的非日系廠商。卡爾·蔡司是一家歷史相當悠久的光學儀器廠商,其出品的鏡頭在傳統相機領域向來都是「高貴」的代名詞,許多色友以擁有卡爾·蔡司鏡頭為榮。索尼公司在自己的部分數碼相機上使用了卡爾·蔡司鏡頭並以此為賣點。
卡爾蔡司鏡頭在業內一向享有良好的聲譽,因其成像的超清晰能力而被稱為「鷹之眼」,這種鏡頭一般情況下只有高端相機會配備這樣的鏡頭。卡爾蔡司這家德國的老牌光學廠家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生產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高品質透鏡。以其獨有的色彩還原和成像特點令全世界攝影家及愛好者愛不釋手(但因其價格高高在上而敬而遠之,望而卻步)。分辯率高,顏色還原出色,幾乎沒有四角失真現象。忠實提供高畫質攝影。其中帶有紅色T*為標志的鏡頭更是卡爾.蔡司引以為豪的產品。玩單反機的朋友都知道,在德國,大名鼎鼎的蔡司和萊卡如雷貫耳。在135領域還尚有康太克斯與徠卡抗衡(著名的康太克斯採用卡爾蔡司),但到了120領域卡爾.蔡司便稱雄天下:哈蘇、祿徠兩大120巨頭都使用卡爾.蔡司鏡頭。進入數碼時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學外行的索尼,搖身一變,成為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業界老大之一。
數碼相機的成像畫質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部件:鏡頭,CCD和圖像處理引擎。其中,鏡頭是外部光線的主要接收源,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成像的清晰度和鮮明度。
有些數碼相機製造商使用自家產的鏡頭,另外一些則使用其他專門廠商出品的鏡頭。後一種情況目前在業內還頗為普遍,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三星的施密德鏡頭,索尼的卡爾蔡司鏡頭,松下的徠卡鏡頭以及富士的佳能鏡頭。今天我們主要向大家介紹一下諾基亞在其N90手機上使用的卡爾蔡司鏡頭。
卡爾蔡司是德國一家以生產鏡頭和膠卷相機等光學製品聞名於世的國際化大企業。
卡爾蔡司在鏡頭製造史上的光輝歷程始於1890年由這個公司的工程師所發明的消像散正光攝影鏡頭(Anastigmat)。同年,普路塔(Protar)鏡頭問世;1896年,普蘭納(Planar)鏡頭發表,奠定了卡爾蔡司在色差糾正技術上的權威地位。1902年,蔡司廠又設計出1: 6.3的天塞(Tessar)鏡頭,這款鏡頭明快銳利,成像質量相當不俗。
作為一家擁有150年以上歷史的老牌光學企業,卡爾蔡司在醫學製造業同樣富有盛名。它生產的顯微鏡,放大鏡,醫用內窺鏡,相機鏡頭,眼鏡等多種製品在世界上都極有名氣,其中,蔡司廠的鏡頭一直以成像鮮明,細節清晰,表面明亮,防偏色和防反射性能優越而著稱
⑶ 誰知道《歷史是什麼》的原稿,愛德華·卡爾,謝謝
事實與錯覺——on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歷史是什麼》
在面對「歷史是什麼」這么一個問號的時候,我有時會想起中學的歷史代課老師——這位脾氣溫和的老先生每每看到按照教學大綱排列整齊如菜市案板上捆捆韭芽的單元小節後所附「課外練習題」總要忍俊不禁:
「歷史只能想一想?還能試嗎?」
蓋因這課外練習題好用虛擬的口吻自稱「想一想.試一試」。如今回頭看這節,老先生抓文字游戲未免不失一種童心未泯的天真諧謔,畢竟本來「試一試」放在課題里是作「思考後請嘗試解答」之暗示,倒是把「歷史能不能試」這個問題一下子丟到中學生面前還真是太前衛了。
「歷史」一詞,一旦被使用就似乎擁有了一種類似「不可推翻」、「既定的」、「過去式的」權威感,這種權威感受到約定俗成的「常識」的保護(在很多時候,中國人言及「此乃歷史」幾乎相當於西人手按聖經宣誓——不作偽證、不摻謊言)。但同時,人們又絲毫不會浪費「質疑」這種天性的能力。但即使過去的經典和觀念一再被重新審視,對「歷史」一詞的信仰,抑或,對「真實」一詞的信仰不會遭到根本的動搖。人們會反過來指摘、反思往昔對「歷史」的表現方法。換言之,類似「歷史紀錄無信史」這樣的判斷所基於前提之一就是:存在一個超越人文紀錄、信仰、觀念的「真」,這個「真」有時通過對歷史紀錄的證偽、對觀念、信條的反思和批判來展現其冰山一角的存在。
可以因為「真」說它「是」,亦可同樣因為「真」說它「非」,即使把「經驗」的外衣套上歷史的身體,使它頓時生出許許多多叫「條件」的枝枝丫丫來,歷史本質上還是對「是」與「非」進行判斷的二進制——1還是0?to be or not to be ?過往的事件中不存在對任意一個選擇肢的棄權,包括選擇「放棄」,因為「放棄」的選擇肢本身就在進入「選擇a」與「選擇b」之前的上一級選擇中。 在「真」面前搖擺,就是歷史學家跳的奇特舞蹈。
那麼,厚起臉皮再問一次歷史可以「試」嗎? 有俗語道「打是情罵是愛,又疼又愛用腳踹。」既然人們可以在此建立一個歷史框架彼時又能夠把自己的邏輯的腳手架給拆了,那還有什麼力量會阻止我們忍不住去try(踹)一try自己的盤中餐、心頭肉?思想犯又不犯法,莊周還要「試」自己夫人來的。於是在對愛德華.霍列特.卡爾所著《歷史是什麼》第一章《歷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事實》進行閱讀的時候先撿回來這兩句話:
「歷史包括一個確定了的事實的主體。」
「區別於結論的一種經驗的資料。」
這兩句在引用字典注釋一段中,後一句更是直接來自注釋原文,扣除字面及正面意義上的意思,旁敲側擊可得:
1,雖然歷史的結果已經是不可變數了,但不意味著結果以外的部分無用處。
2,雖然歷史這個資料的整體是定勢,但沒說資料不可以被肢解、資料不可以被分化成各種「經驗教訓」。
(詳情請參考各類高中歷史課本習題,描敘詳盡、此處不必贅述。)
這樣,歷史就可以「用」——時至今日,大部分的人還是相信讀歷史可以獲得經驗方面的知識,雖然歷史的大眾教化意義大部分還在於其道德感化力量(這個本是歷史的法術)。如果僅把歷史作為單純的學問來考慮,在解釋過往的時候,歷史學家們的工作能夠立足的只是對特殊個體所進行的分析。學者心目中的歷史也許是單純的無生命的過往,它所包含的各類條件有被一一解讀的意義,但是,「結果」卻不是依靠這種種條件的堆積而在過去成立的。然而,通常當人們相信了「結果」的真實存在後,對這種「真實」的迷戀會逐漸轉移到對事件中「經驗」資料——事物條件的佔有心理。這樣,出現了「歷史的必然」,身邊跟著不情不願甚至不想被看到的「歷史的偶然」。也許我們在對「事實」的錯覺中,一不小心,「踹」了歷史。
再把時間回到我的中學,後來代課先生還是帶我們一起「試」過「一試」了,不至於到壯志豪言「假如我是李x章,會……」的程度,惟課本劇排練爾。排出來的東西嘛……肯定不是歷史,那都是憑借個人印象所展示的角色——套Finding Neverland中一句台詞「It's just play——戲者,戲也。」
「歷史是歷史學家跟他的事實之間相互作用的連續不斷的過程,是現在跟過去之間的永無止境的問答交談。」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歷史是什麼》
⑷ 卡爾 歷史是什麼
作者:(英)卡爾著
陳恆譯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08-7-1
定價:¥19.00
版次:1
頁數:280
印刷時間:2008-7-1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2
I S B N:9787100051774
包裝:平裝
《歷史是什麼?》一直以來就是一本經典著作。自第一版以來,畢竟賣了25萬多冊,自有其道理所在。像許多書一樣,該書也是急就章,源於一系列演講,文風流暢、辛辣,而以更加深思熟慮的著作來衡量,則有所缺失。和其他許多關於歷史理論與實踐的著作不同的是,該書包含了大量有關真正歷史學家和真正歷史著作的事例,生動地說明較為抽象的論點。與大多數各式各樣的歷史初級讀本和歷史導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該書不是用高人一等的口氣對它的讀者說話,而是以平等的態度向讀者演講。在處理最深奧的、最棘手的理論問題時,它也是機智的、有趣的、耐人尋味的。四十年以後它還保持著撩撥人心的力量。它不僅處理歷史的基本問題,而且處理了政治、倫理的基本問題。在處理重大問題時,手法高超。該書對歷史學家、哲學家、作家和思想家都有參考作用,會給他們帶來思想上的驚異。卡爾知識淵博,是一位睿智之人,《歷史是什麼?》最誘人的部分就在於輕而易舉地展現出知識和智慧。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Edward Hallett CARR,1892——1982),英國歷史學家,專長國際關系史和蘇聯史,一生著述頗多,影響最大的是1950-1971年陸續出版的10卷本《蘇維埃俄國史》和史學理論方面的代表作《歷史是什麼?》。 他有兩本書被翻譯成中文,即《歷史是什麼?》和《巴枯寧傳》。其實,卡爾最被後人認可的是國際關系學。他被後人評價為現實主義國際關系學之父,他在國際關系學上的開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機》,這是現今國際關系學專業學生必讀的書本。
⑸ 歷史是什麼 英文版 卡爾 pdf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
⑹ 歷史是什麼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英國歷史學家,專長國際關系史和蘇聯史,作品有《蘇維埃俄國史》和史學理論方面的代表作《歷史是什麼?》。 在國際關系學上的開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機》。畢業於劍橋大學聖三學院。1916—1936年供職於英國外交和情報部門。
他有兩本書被翻譯成中文,即《歷史是什麼?》和《巴枯寧傳》。其實,卡爾最被後人認可的是國際關系學。他被後人評價為現實主義國際關系學之父,他在國際關系學上的開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機》,這是現今國際關系學專業學生必讀的書本。
⑺ 歷史是什麼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愛德華·霍列特·卡爾(Edward Hallett CARR,1892——1982),英國歷史學家,專長國際關系史和蘇聯史,作品有《蘇維埃俄國史》和史學理論方面的代表作《歷史是什麼?》。 在國際關系學上的開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機》。畢業於劍橋大學聖三學院。1916—1936年供職於英國外交和情報部門。
《歷史是什麼?》本是卡爾1961年1—3月在劍橋大學「喬治·麥考利·特里維廉講座」(The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Lecture)所作的系列講演,1963年由紐約艾爾弗雷德·A.諾夫(New York·Alfred A. Knopf)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很快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各國。1981年北京商務印書館根據該英文版,出版了吳柱存翻譯的中文版。中文版共12萬字,前面有齊華甫(齊世榮)的《序言》[1],簡要介紹了卡爾的歷史觀,認為「卡爾畢竟是一位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其主張「往往流露出一些唯心主義的、甚至自相矛盾的觀點」。[2]但齊華甫在指出卡爾歷史觀階級屬性的同時,也充分肯定了「卡爾對於傑出人物與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作用,也有一些比較正確的看法」;並高度贊揚了「作者在本書中所表現出來的樂觀精神」。
⑻ 卡爾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是英國著名史學家卡爾的一部享譽世界的歷史理論名著,作者在書中對「歷史」從各個側面進行了剖析,廣征博引,提綱挈領,提出了「歷史就是與現實不斷的對話」的著名命題。
⑼ E.H. 卡爾的《歷史是什麼》的電子書 !!!!!!!!!!!!!第四章
你好!
http://ishare.games.sina.com.cn/f/8630285.html
直接點擊下載,不支持迅雷快車,出現請關閉,進行本地下載`````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⑽ 歷史是什麼 E.H 卡爾[英]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558773.html
可以下載
漢譯世界名著歷史卷之一,E.H.卡爾著
廣義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
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