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新時期是指什麼時候
1978年我國社會進入了歷史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它確立了中國今後的發展目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以及改革開放的知道方針。其歷史背景是粉碎四人幫 「文革」結束後,黨中央沒有從毛主席的「左」傾錯誤中走出(這也如前蘇聯始終束縛在斯大林模式下一樣)極大阻礙中國社會的發展。所以1978年中央黨校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起全國范圍內的大討論,形成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實事求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發展道路的時期。
B.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里"新的歷史時期"是指
它標志著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建立.第二,新中國的誕生,使中國歷史進入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新中國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這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第一,新中國的誕生標志著100多年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同封建統治者勾結起來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和內外戰亂頻繁、國家四分五裂的歷史從此結束.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它標志著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建立.第二,新中國的誕生,使中國歷史進入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新中國誕生的世界意義:這是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世界歷史中最重大的事件.為什麼?讓學生思考後,概括指出:這是因為,中國革命在占人類1/4的國家裡取得了勝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激勵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
C. 黨的報告中,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歷史時期的「歷史」是什麼意思
這里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在新的歷史方位中,歷史意味著一種看問題的角度、一種新的站位。
一開始,歷史哲學僅僅關心如何改進歷史研究的方法,但認為被研究和記錄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在新康德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下,人們對自身的認識過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學家開始重新定義歷史學。
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提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命題,認為往事只有在當代人生活中發揮作用才成為歷史,否則是「死的歷史」,即編年史。因此,同樣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會被不斷的改寫。
英國哲學家柯林武德又進一步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即歷史是歷史學家思想的反映,不僅因時代而異,也因人而異。而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認為歷史事件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則是歷史學家主觀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
由於人主觀的局限性,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是有限的,主觀的認識不能完全符合客觀的歷史,因此只有不斷改進逐漸逼近,這一過程同自然科學的過程一致。
(3)新的歷史時期是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性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一個根據。既指「經過長期努力」,「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它也指「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些歷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
歷史性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二個根據。這種變革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國內到國際全方位地展開。
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會產生歷史性影響。歷史性影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三個根據,也就是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三個意味著」。這「三個意味著」都是解決好了「欠發展」時期所存在的根本問題,從而為我國發展起來以後進入新的歷史方位提供了立論依據。
D. 1949年後的四個歷史時期是指什麼
1949年後的四個歷史時期是指什麼?劃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時期。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從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又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經歷了兩次歷史性變革。這一時期分為歷史發展的兩個階段: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建立和初步發展,以及三大社會主義變革。
社會主義社會是從1956年底開始的。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從1956年底到1966年5月):它也被稱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端,主題是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然而,由於主觀和客觀原因,它呈現出曲折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頭三年,大陸國民黨反動派的剩餘武裝部隊和匪徒被淘汰,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各級人民政府的建立,官僚被沒收,企業轉變為社會主義國有企業。企業統一國家財政和經濟工作,穩定價格,完成新解放區土地制度改革。
鎮壓反革命,反腐敗,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三反革命」運動,反賄賂,反逃稅,國家財產防盜,反盜竊工作,防盜國民經濟「五反」運動的情報。舊中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的富有成效的轉變。
在順利完成重大社會改革任務,開展抗美戰爭,保衛國家大戰的同時,舊中國遭受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迅速恢復。 1952年底,全國工農業生產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從1949年10月到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逐步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實施計劃經濟建設。大部分地區基本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在這個歷史階段中,黨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取得的勝利是輝煌的。
E. 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指的是什麼時期
馬克思主義誕生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指的是:工人運動的斗爭開始從不自覺的反抗個體資本家,到自覺反抗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具體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 武裝奪取政權的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實踐。
F. 四個歷史時期分別是什麼
四個歷史時期分別如下: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立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從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四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歷史內涵和時代特徵。
四個歷史時期與成就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領導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四個歷史時期與成就中黨的百年奮斗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分別創造了四個偉大成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G. 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含義是什麼典型事件是什麼
摘要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法國大革命和文藝復興運動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巴黎公社運動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H. 四個歷史時期分別是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立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從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從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四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歷史內涵和時代特徵。
每個歷史時期黨的任務、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歷史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庄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庄嚴宣告,中國人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庄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引中國發展繁榮的正確道路,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
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庄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I. 新時期是指什麼樣的歷史時期
黨史二卷寫的很清楚,「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因而「新時期」這個概念是指十一屆三中全會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