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凱撒大帝的傳奇故事有哪些他是怎麼死的
史學家尤特羅匹斯(Eutropius)的說法,當時有六十多人參與這謀殺。
在莎士比亞的劇作中,凱撒在元老院就座時,陰謀者全都向他圍攏過來。提留斯·辛布爾立即走到凱撒身邊,好像要問什麼,卻乘勢抓住他的托迦雙肩。此時,凱撒的頸部被一個叫卡斯卡的人刺中。凱撒用鐵筆戳進被其抓住的卡斯卡的手臂,卻又被刺傷。當他發現,四面八方都受到匕首的攻擊時,特別是看到馬可斯·布魯圖斯撲向他的時候,他便放棄了抵抗,只對著馬可斯·布魯圖斯用希臘語說了一句:「καὶ σὺ τέκνον;」 (吾兒,亦有汝焉?),便倒了下去。就這樣,凱撒被刺中23刀(其中僅有一處是致命傷),倒在了龐培的塑像下,以最後一口氣將罩衫覆面(凱撒所任的終生職神祇官所規定的赴死裝扮法)後氣絕身亡。
陰謀者本想把他的屍體投入台伯河但是懾於執政官馬克·安東尼和騎兵長官雷必達而沒有這么做。
凱撒的遺囑是按照其岳父的要求,在馬克·安東尼的家中啟封宣讀的。這份遺囑是在前一年的9月13日立下的,並一直保存在維斯塔貞女祭司長手上。在這份遺囑中,凱撒指定自己姐姐的三個孫子為自己的繼承人:給屋大維四分之三的財產,其餘四分之一由魯基烏斯·皮那留斯和克文圖斯·佩蒂尤斯分享;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制定了監護人,其中幾個竟是參與陰謀的兇手;還指定屋大維為自己的家庭成員,將自己的名字傳給他,並規定德基摩斯·布魯圖斯為第二順序繼承人;此外,他還把台伯河的花園留給人民公用,並贈予每個公民300塞斯特爾提烏斯。
陰謀刺殺他的人們,幾乎沒有誰在他死後活過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並以不同方式死於非命:一部分人死於海難,一部分人死於屋大維和其他凱撒部將隨後發動的戰爭,有些用刺殺凱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殺。
有一派歷史學家懷疑凱撒的死法的戲劇性,是由他自己設計的。確切的說,他知道這場政治謀殺,但是凱撒選擇了主動配合所有的事。並在刺殺行動之後,由馬克·安東尼宣讀自己的遺囑,將自己台伯河的私人花園送給羅馬人作為公園,並且每位羅馬人可以獲得300賽斯特爾提烏斯。根據現代醫學對凱撒遺留下來的醫學報告分析,他當時已經患有顳葉性癲癇症,發作時行動不受控制、大小便失禁。或許對於凱撒來說得了這樣的病,他選擇了替他的繼承人屋大維鋪路,並將自己的名「凱撒」賜予屋大維。
凱撒死時58歲,死後被按照法令列入眾神行列,被尊為「神聖的儒略」。2012年10月,西班牙考古學家宣布,於羅馬發現奧古斯都在凱撒遭刺地點樹立的混凝土柱子。
2. 請問古羅馬的凱撒大帝有些什麼功績
公元前100~前44
著名的羅馬軍事和政治領袖蓋厄斯·儒略·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在一個政治大動亂的時期。
公元前二世紀,羅馬人在第二次戰勝迦太基之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次勝利使許多羅馬人大發橫財,但是連綿不斷的戰爭擾亂了羅馬的社會體制和經濟體制,許多農民的財產被搶奪一空。最初的羅馬元老院只不過是個小城市的元老院,實踐已經證明它已經不能合理地治理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政治上腐化墮落,貪污受賄到處盛行,整個地中海周圍地方都因羅馬人的昏庸統治而遭災受難。約從公元前133年起,就在羅馬出現了一場長期的動亂。政治家、軍事將領和民眾領袖相互間鉤心斗角、爭權奪利。游擊隊(如公元前87年馬留的游擊隊和公元前82年索拉的游擊隊)經常在羅馬神出鬼沒,東襲西擾。雖然昏庸的統治這一事實路人皆知,但是大多數羅馬公民希望繼續維持共和制政體。儒略·凱撒也許是第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清楚地認識到這個民主政體不值得挽救了,因為它已經達到了不可救葯的地步。
凱撒出生在一個有悠久歷史的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年青時就步入政壇,有關他所擔任過的各種職務、結過的各種聯盟和政治崛起的詳細情況紛繁復雜,在此不打算加以敘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8年,他42歲時被任命為羅馬所轄的三個行省的總督。這三個行省是阿爾卑斯山南側的高盧(位於義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區)和納博尼茲高盧(法國南部沿海地區)。那時他統帥四個羅馬軍團,大約有兩萬將士。
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期間,凱撒率領這四個軍團,入侵並征服了高盧所有其餘的地區,大體上包括今日法國和比利時以及瑞士、德國、荷蘭的部分地區。雖然他的部隊在數量上還不及他的對手,但卻戰勝了高盧地區的部落,把直到萊茵河畔的所有領土都納入了羅馬的版圖。他還派遣兩支部隊渡海到英國,但未取得永久性的戰果。
當時業已成為一個重要政治人物的凱撒,由於征服了高盧,回到羅馬後即成了一位受到普遍愛戴的英雄,他深得民心;強大至極,但他的政敵則對他嫉恨不已,當他完成軍事指揮後,羅馬元老院下令讓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即不許帶部隊返回羅馬。凱撒感到憂慮不安,如果他不帶部隊返回羅馬,他的政敵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幹掉他,他的這種想法不無道理。於是在公元前49年1月10日至11的夜晚,凱撒率領他的部隊越過義大利北部的盧比孔河,長驅直入抵達羅馬城,以表示對元老院的蔑視。這種明顯的不法舉動引起了一場內戰,一方是凱撒的軍團,一方為忠實於元老院的部隊。這場內戰持續四年,以凱撒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最後一戰是在公元前45年3月7日在西班牙曼達進行的。
凱撒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他自己最適合擔當建立羅馬所需要的有效而開明的專制制度的任務。公元前45年10月他返回羅馬,不久就成為終身獨裁者。公元前44年2月有人要為他加冕,被他拒絕了。但由於他是一個軍事獨裁者,所以這並未給擁護共和制政體的反對派消除疑慮。公元前44年3月15日(著名的三·一五),在一次元老院會上凱撒被一夥陰謀者暗殺。
凱撒在他的晚年期間,開始籌劃一場生氣勃勃的改革運動。他計劃在整個羅馬帝國內重新調配軍隊元老,讓羅馬的貧民到新社區去重新安家落戶。他把羅馬公民權擴大到新征服的幾個民族中去。他計劃在義大利城市中建立起統一的市政體制,還計劃了一個龐大的建築工程和羅馬法典的編纂,還實行了許多其他改革。但是他未能為羅馬建立一種令人滿意的立憲政體,也許這是使他早歸西天的主要原因。
由於凱撒在曼達的勝利和在羅馬遇刺之間僅有一年的時間,所以他的許多計劃從未得到貫徹執行,因此很難說假如他沒有遇刺,他的政府究竟會怎樣開明,怎樣卓有成效。在他所有的改革中,最有持久影響的一項是實行一種歷法①。他實行的歷法從那時起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儒略·凱撒是歷史上聰明絕頂的政治人物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天賦。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傑出的將領,優秀的演說家和作家。他的描寫征服高盧的《高盧戰記》一書長期被看作是一部第一流的文學作品,許多學生認為在所有的拉丁文學著作中它最通俗易懂,最動人心弦。凱撒果斷勇敢,雄姿颯爽,瀟灑倜儻。他是一個風流公子,即使按當時的標准來看,他也是一個荒淫無度的好色狂(他最聞名的風流韻事是與克麗佩脫拉之間的著名羅曼史)。
人們常常指責凱撒的人格,他極欲獲得權力,當然就利用職權大發橫財。但是與大多數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同,一般說來他既不虔誠也不虛偽。在同高盧人的戰爭中,凱撒凶暴殘忍,但是對被打敗的對手卻特別寬宏大量。
德國的皇號Kaiser和俄國的皇號Czar都源自「Caesar(凱撒)」一詞,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他的名聲一直都比他的甥孫——羅馬帝國的真正創始人奧古斯都·凱撒顯赫得多。但是儒略·凱撒對歷史的影響並不等於他巨大的聲望。他在推翻羅馬共和國中無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誇大他在這方面的重要性,因為羅馬共和政體本來已搖搖欲墜,瀕於覆滅。
凱撒最重要的貢獻是他征服了高盧,他所征服的領土差不多被羅馬統治了五個世紀。在此期間,這些地區已經完全羅馬化了,實行了羅馬的法律、風俗和語言,以後還實行了羅馬基督教,當今的法語基本上是來源於拉丁語的口語。
凱撒征服了高盧,對羅馬本身也有重要的影響,確保了義大利幾個世紀不受來自北方的侵略,其實對高盧的征服也是確保整個羅馬帝國安全的一個因素。
如果沒有凱撒,羅馬人遲早也會征服高盧嗎?羅馬人在數量和技術上都不比高盧的部落優越。但是羅馬在凱撒征服高盧以前和以後的一個時期里都在迅速地擴大。由於當時羅馬部隊的戰鬥力強,羅馬到高盧的距離近,還有高盧各部落之間的不和,看來高盧沒有什麼保持獨立的可能性。但是無論如何,凱撒是打敗龐大的賽爾特部隊、征服高盧的將領,他入此冊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個成就。
注釋:
①指儒略歷,現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陽歷的前身,公元前46年儒略·凱撒決定採用,故名。每年平均長度365.25日,歷年中的平均年為365日,4年1閏,閏年366日;每年12月,單月31日,雙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閏年30日。其繼承人奧古斯都從 2月減去 1天加在 8月(因 8月的拉了名即他的名字奧古斯都),又把 9月、11月改為小月,10月12月改為大月。儒略歷歷年比回歸年長11分14秒,積累到十六世紀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 3月11日。後經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 Ⅲ)於1582年命人加以修訂,而成現今通用的公歷
愷撒之死
公元前44年,愷撒被推舉為終身獨裁官。元老院、公民大會和各種職官形式上雖然保存,但實際上一切聽命於愷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經成為羅馬世界至高無上的主宰者。
在愷撒獨裁統治期間,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鞏固統治基礎,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愷撒一方面加強了羅馬帝國與其它帝國的聯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貴族的勢力。所以,愷撒的獨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貴族的堅決反對,其代表人物是布魯圖和卡西烏斯。而布魯圖是愷撒的主要政敵龐培的部下,現在又被凱撒寬恕,並繼續信任和重用。
愷撒和龐培早年曾經擔任執政官。當愷撒在羅馬帝國西部打仗的時候,龐培在帝國東部(今天土耳其和敘利亞的一部分)也屢建戰功。龐培雖然是愷撒的親密朋友,卻十分嫉妒愷撒。愷撒征服的地方越來越多,在士兵中的威信又日益增高,使龐培深感不安。公元前49年,他慫恿元老院解除愷撒的兵權,命令他立即從高盧返回羅馬。
愷撒接到命令,知道這是龐培的陰謀。他反復考慮,決定帶領軍隊打回羅馬,利用這次機會在羅馬建立獨裁政權。
愷撒帶領軍隊,走到一條叫做盧比孔的小河邊。羅馬法律規定:任何將軍沒有接到命令,不得帶領軍隊越過這條小河。否則,就要當作謀反來治罪。愷撒當機立斷,對著部下大聲喊道:「骰子已經擲下去了!」他跨上戰馬,躍進溪流,大軍緊緊跟隨在後,很快就越過了盧比孔河。
龐培沒有料到愷撒會這樣果斷地進軍羅馬,迎戰不及,只得帶著2.5萬人倉皇逃往希臘。愷撒進入羅馬後,迫使元老院同意他成為羅馬的「獨裁者」,隨後又得到了統治整個義大利半島的權力。等羅馬局勢稍稍穩定以後,愷撒立即進軍希臘,討伐龐培。龐培被打敗,逃到了埃及。愷撒也跟著追到埃及。埃及國王為了討好愷撒,派人刺殺了龐培,把血淋淋的人頭送到愷撒面前。誰知愷撒卻把臉一沉,轉過頭去。這個高傲的獨裁者不願意看到他的政敵被別人殺害,他下令處決了殺死龐培的人。
這個時候,埃及托勒密王朝正發生爭奪王位的糾紛,愷撒支持了以美貌聞名的女王克婁巴特拉,並且在她的深宮里住了半年之久。
接著,他的軍隊又進入小亞細亞,只用5天的時間,就平定了龐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亂。他用最簡潔的拉丁文寫了一份捷報送回元老院,上面寫的是:「Veni, vidi, vici」(意思是「我來了,我看見了,我打勝了」)。這個戰報充分顯示了愷撒用兵神速的特點。再過兩年,愷撒從北非轉戰西方,又在西班牙撲滅了龐培兩個兒子的反抗。但他寬恕了龐培手下的將領,把他們收為自己的部下。其中最被重用的就是布魯圖。
愷撒的凱旋受到羅馬人熱烈的歡迎。有些人想擁戴他當皇帝。從公元前509年塔克文被趕走以後,羅馬就沒有過帝王。羅馬人仇視帝王,反對恢復帝王的職位。愷撒雖然內心十分想當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在一次節日盛會上,執政官安東尼突然把一頂皇冠戴在愷撒頭上。可是只有少數人鼓掌,大多數人都在嘆息。愷撒一看這種情況,認定還不到稱帝的時候,就取下王冠扔在地上。安東尼連忙拾起皇冠又給他戴上,他又扔掉了。人們看到愷撒一再拒絕戴上皇冠,就歡呼起來,紛紛向他致敬。
愷撒雖然沒有當上皇帝,卻已經擁有許多尊貴的稱號:「終身保民官」、「祖國之父」等等。法律規定他坐在黃金象牙寶座上處理公務,他的畫像同天神放在一起。他獲得了無限期的獨裁權力。
有些人看出,愷撒的權力愈來愈大,總有一天會戴上皇冠的。因此,他們組織了陰謀集團,決心除掉他。這些陰謀者當中,有一個就是那位受到愷撒信任的布魯圖。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舉行會議。愷撒單身一人來到會議廳。雖然他事先已經得到警告,說有人這天要謀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絕帶衛隊。他說:「要衛隊來保護,那是膽小鬼乾的事。」愷撒大步走進大廳,坐到黃金寶座上,笑著說:「現在不就是3月15日嗎?」這時候,陰謀者都身藏短劍,像朋友一樣圍在他身邊。其中的一個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麼事要請求他似的。原來這就是動手的暗號。眾人一擁而上,用短劍刺向愷撒。愷撒沒帶任何武器,他奮力奪下紫袍,進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劍。接著,一劍又刺進了他的大腿。他看見這一劍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魯圖刺的,不由得驚呼:「啊,還有你,布魯圖!」他放棄了抵抗,頹然倒下,用紫袍蒙面,聽任他的仇敵亂刺、亂砍。他一共被刺23處。其中3處是致命的,恰巧死在龐培雕像的腳下。
在出席元老會的前一天,愷撒和他的騎兵長雷必達一起用餐時,突然提出一個問題,「怎樣一種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紛紛發表意見,最後,愷撒表示,他願意突然而死。誰料想,第二天他的預言就應驗了。
愷撒被殺死以後,布魯圖說:「我愛愷撒,但我更愛羅馬!」可是羅馬的平民沒有一個人對愷撒之死表示高興。當兇手們手提著血淋淋的短劍走出元老院的時候,和他們所預料的歡呼場面相反,看到的只是表情冷漠、充滿懷疑目光的人群。
3. 凱撒大帝生平的評價
歷來評論凱撒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把他吹捧成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偉大的政治家,天才的統帥,作家、演說家等等,彷彿他是一個恁空建立了這個大帝國的人。其實,凱撒的一生斗爭,只不過是奴隸主階級中一個統治集團跟另一個統治集團為了該不該改變統治方式而作的斗爭,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改善了這個奴隸制國家的處境,使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隸主階級,根本沒影響到當時廣大奴隸階級的命運。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應該歸之於他的恰巧處在羅馬共和國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歷史時代,一時風雲際會,機緣湊合,讓他不自覺地完成了歷史要他完成的事業,這里,他的個人品質象堅毅、機智大膽、圓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極其有限的作用,因而過分吹捧凱撒是不恰當的。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說的那樣:「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 相反,也有一些人竭力詬責凱撒,說他鎮壓了民主運動,把他的取銷行會組織、恢復義大利關稅。減少發給貧民口糧分額等等,說成是背叛平民。這些責難往往是出於對羅馬當時的所謂「平民」、「民主運動」等等名詞作了過分現代化解釋的結果。要對共和末年聚居在羅馬的所謂平民、他們的構成、他們的政治作用和經濟地位等等作一番分析,是一件比較復雜的工作,而且也不是這里該做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肯定說,他們絕不是十八、九世紀的那種工業無產階級。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二版的序言中引用過的西斯蒙第的名言——「羅馬的無產階級依靠社會過活,現代社會則依靠無產階級過活」——這就是關於他們的最中肯的結論。在公元前一兩世紀中,他們在政治上從來沒產生過一位自己的代表,也從來沒提出過自己的一套政治綱領,他們一直是形形色色政治活動家手中播弄的工具。正跟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現代無產階級一樣,我們也絕不可以把凱撒看做是路易•拿破崙甚或梯也爾一流人物。凱撒在這里,只是不多不少地做了當時其他活動家做過的事情,可以責備他的至多是他起初利用了他們、後來又離開了他們而已。而離開他們、甚或損害到他們,則是.當時不問那個民主派活動家一旦當權之後,勢必難免的事情。特別是凱撒,只要從前面簡單地舉出來的他所致力的工作來看,就可以知道這是他這些工作的必然結果。首都的遊民階層久已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要減輕對行省的搜括、減少羅馬這個城市的特權,就不得不採取一些對這些遊民不利的措施,象發放給公民的免費口糧,被凱撒從三十二萬份一下子降到十五萬份,把這一過去一向認為是公民應享的特權嚴加限制,變成真正的社會救濟,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建立了強有力的個人統治之後,公民大會連作為橡皮圖章的作用都失去了,遊民階層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就宣告結束,用不著再竭盡國庫所有去討好他們,這正是合乎邏輯的發展,也是從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必然結果。凱撒一生的所作所為可議的地方雖然很多,恰恰不在這一方面。
除了軍事和政治的事跡,凱撒還發明了一種安全通訊方式。其原理就是將信中的每一個字母往下移三個位置,從而實現隱藏文章中信息的功能。當接收者受到密文時,他們將信中的每一個字母往前移動三位,使得文章恢復可讀性。雖然這種隱藏方式(專業術語是加密方式)在當今高科技的社會里根本不具備安全性,但在當時已經是一種進步了。即便如此,當今未接觸過加密這個概念的人們,對密文也能產生無知。這個事跡,是絕大多數從事計算機學的人都知道和尊重的, 因為這種加密原理在許多領域里都用到,只不過是更加的復雜。這個加密原理究竟是不是凱撒發明的,恐怕我們不會知道,但在人類史上,他還是屬最早使用加密的人。
根據以上兩點總結他是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
4. 誰知道凱撒大帝的生平事跡及世人對他的評價
一、凱撒大帝生平
古羅馬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國末期的獨裁者。出身於羅馬著名的尤利烏斯家族,父親曾任行政長官。少年時期學習過修辭學和演說術,受過良好的教育,從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領袖,反對貴族派。歷任財務官、監察官、祭司長和大法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結成三頭同盟,共同統治羅馬共和國,史稱「前三頭」。公元前58年取得高盧總督職位,幾年內征服了高盧全境。他不僅有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他訓
練了一支忠於自己的強大軍隊。公元前49年,凱撤打敗了龐培,奪取了政權(克拉蘇已在一次對外作戰中死去)。以後幾年間,他獲得無限期的獨裁權力,集執政官、獨裁官等大權於一身,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減。凱撒實行的一些措施,如將行省土地分給8萬老兵,減輕負債者的債務,懲治貪污勒索官吏等,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引起元老貴族的不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反對派刺死。凱撒留下兩部有歷史價值的著作,即《高盧戰記》、《內戰札記》。
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出生於公元前102年, 正是羅馬共和國發生嚴重政治危機的時代。這時,羅馬的經濟基礎已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它已經變成西方古典時代奴隸制度最發達的國家,原來的小農業已完全被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大庄園取代,直接的軍事掠奪和以貢賦等方式向被征服地區進行的壓榨,使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財富大量湧入義大利,加速了羅馬的社會分化。
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自然要影響到羅馬的政治生活,被征服土地在日益擴大、由僱傭軍組成的常備軍在不斷擴充,奴隸人口在急劇增加,由失業小農民和釋放奴隸構成的遊民階層也在大量湧向首都,這就需要大大加強國家機器才能應付,但這時的羅馬國家體制卻基本上還是當年台伯河上那個小公社的那套城邦制度。它那年年重選的文官政府、它那已變得臃腫不靈的公民大會和它那由少數世代掌權的豪門貴族壟斷的元老院,根本無法適應這個局面。從公元前二世紀三十年代起,就不斷有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種種民主改革的方案,但都因為觸犯豪門貴族的利益,因而受到盤據在元老院的一小撮所謂貴族共和派的反對,遭到失敗。此後,主張民主改革的人前仆後繼、奮斗不息,民主運動從合法的要求改良逐漸發展到採取陰謀暴動甚至內戰的方式。公元前82年,豪門貴族的保護者蘇拉用血腥的大屠殺鎮壓了反對派,民主運動才一時沉寂下去。但大屠殺並不能消除引起要求改革的根源,蘇拉不久死去後,民主運動馬上就卷土重來。這時,羅馬貴族共和政府的顢頇無能、社會秩序的動盪不安,軍人的專橫跋扈,已經大大削弱了國家的力量,到公元前一世紀的七十年代,局勢終於發展到極為可慮的地步。東方強鄰的進攻和西方行省的割據都還在其次,嚴重的是地中海上的海盜橫行和斯巴達克斯所領導的奴隸起義。海盜橫行不但使沿海地帶民不聊生,連羅馬也因海外的糧食運不來而有斷炊之虞;奴隸起義使義大利遭到漢尼拔戰爭以來最沉重的一次兵災,而且從根子上震撼了羅馬的奴隸制度,打擊了奴隸制經濟。奴隸起義迫使奴隸主對剝削奴隸和經營田產的方式作出某些改變,也迫使奴隸主改變控制奴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迫使他們不得不變換已不能保障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共和政體。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指出的那樣:「……當某一個國家內部的國家政權同它的經濟發展處於對立地位的時候——直到現在,幾乎一切政治權力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都是這樣,——斗爭每次總是以政治權力被推翻而告終。」凱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凱撒出身於羅馬的一個古老但已中落的貴族家族,由於他和老一輩的民主派領袖馬略和欽奈有親誼,青年時代就受到貴族共和派的排擠,迫使他只能自始就站在民主派一邊,逐漸成為反對派的領袖,一面也按部就班地從財務官、工務官升到司法官。但在這時候,他除了在街頭的遊民階層中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以外,沒有別的政治資本,為此他設法跟當時在軍隊中有極大勢力的克耐猶斯·龐培和代表富豪們即所謂騎士階層的羅馬首富馬古斯·克拉蘇斯結成「三人同盟」。當然,這三個人代表的是三個不同利益的集團,只是因為同樣受到把持元老院的貴族共和派的排擠,才湊合到一起去的。凱撒在這兩個人的共同支持下,當選上公元前59年的執政官,但由於元老院的掣肘,並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這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政局動盪,羅馬統治集團中無論那一派的領袖人物,都從實際經驗中體會到,要掌握政權,必須先有一支武裝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凱撒在執政官任期屆滿之後,竭力設法爭取到高盧行省去擔任行省長官,目的是趁在高盧的機會訓練起一支自己的軍隊,作為政治上的後盾;同時,在高盧大事開拓疆土,擄掠奴隸,還可以為自己在羅馬的奴隸主階級中取得聲譽,又可以乘機積聚起一大筆財富來作為今後政治活動的資本。
凱撒在公元前58年前往高盧,到公元前49年初方回義大利。他在高盧的九年中,據普魯塔克說,曾經屠殺了一百萬人,俘虜了一百萬人。他本人和他部下的將吏都發了大財,使他能在羅馬廣施賄賂,甚至一直賄賂到要人們的寵奴身上。他還在平民中舉辦各種演出,發放大宗金錢,並在義大利許多城鎮興建大量工程,既討好了包主的人,也討好了因此獲得工作機會的平民。這樣一來,他在義大利公民中的聲望,漸漸超出「三人同盟」中的其它兩人,特別是他借高盧作為練兵場所,訓練起一支當時共和國最能征慣戰的部隊,而且是一支只知有凱撒、不知有國家的部隊。
凱撒的成功刺激了克拉蘇斯,他在公元前63年趕到東方去發動對安息的戰爭,希望在那邊取得跟凱撒同樣的成功,不料全軍覆沒,死在那邊。這就使得原來鼎足相峙的「三人同盟」,只剩下凱撒和龐培兩雄並立,彼此日益猜忌,加上元老院中一些人的從中挑撥拉攏,龐培終於和凱撒破裂,正式站到元老院一邊去,成為貴族共和派藉以對抗凱撒的首領。公元前49年凱撒帶著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義大利,龐培措手不及,帶著全部政府人員和元老院倉皇逃出羅馬,渡海進入希臘,聽恁義大利落人凱撒手中。次年冬天,凱撒也趕到希臘,在法薩勒斯一戰擊敗龐培主力。龐培逃往埃及,被埃及人就地殺死。凱撒在肅清了其他各地龐培余黨後,重新統一全國。
凱撒一個行省一個行省地肅清龐培余黨的過程,也就是掃除羅馬貴族共和體制的殘余影響,建立新的統治機器的過程。因而,被凱撒重新統一了的這個羅馬國家,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軟弱無力、遇事拖拖沓沓的舊的羅馬共和國,它已經是一個全新的中央集權的軍事獨裁國家,已經能夠象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那樣地統一指揮全國了,這對地中海沿岸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肯定是有利的。
凱撒從統一羅馬國家到死去,還不到四年,但就在這樣短的時。期內,他仍能完成了許多值得稱道的工作,最堪注意的有兩個方面:首先,他象摧枯拉朽地破壞了舊的貴族共和體制,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獨裁製的過渡,把過去幾百年發展中隨時遇到問題、隨時修修補補、牽強湊合起來的那些重床疊架、支離破碎的舊制度,作了一番整齊劃一的工作。他把執政官、統查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重要職務兼於一身,他把元老院降為咨詢機構、他把公民大會當作可有可無的裝飾品,都是為他後來的繼承人把羅馬變成披了共和制外衣的帝國開創了道路。次之,他企圖逐步廢除舊羅馬作為一個城邦霸國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特權,把義大利各城鎮的地位提高到和羅馬相等,把各行省的地位提高到和義大利相等,並且把公民權陸續給予羅馬的各個行省——當然只給奴隸主階級——使這個大帝國的統治集團基礎更加擴大鞏固。但這項工作僅只完成了一部分。過去他在高盧時就已經把公民權給了山內高盧人,後來還讓他們的部分首領進入元老院,引起了那些把公民權視為禁臠,不願別人分享的舊公民的不滿,他們譏刺他:
「凱撒在凱旋式里牽著高盧人走,
卻牽他們進了元老院;
高盧人脫下了長褲子,
反穿上了(元老們的)闊邊長袍子。」
公元前44年,他制定適用於義大利各市鎮的自治法,給它們跟羅馬同樣的地位;他恢復了義大利一向免除的關稅;他還計劃廢除由商人承包徵收行省稅賦的辦法,改由國家直接派人收取,取銷行省人民最痛恨的一項秕政。難怪當時沸沸揚揚地傳說他想把首都遷到亞歷山大里亞去,把羅馬改造成一個東方式的君主國家,主要就是因為他降低了羅馬城在國家中地位的緣故。
凱撒在公元前44年被貴族共和派的殘余分子刺殺,結束了他忙碌的一生,他的嗣子、他姊姊的孫子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屋大維安弩斯,那奧古斯都,在凱撒奠立的基礎上,徹底完成了把奴隸制的羅馬共和國改建成帝國的任務。
歷來評論凱撒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把他吹捧成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偉大的政治家、天才的統帥、作家、演說家等等,彷彿他是一個恁空建立了這個大帝國的人。其實,凱撒的一生斗爭,只不過是奴隸主階級中一個統治集團跟另一個統治集團為了該不該改變統治方式而作的斗爭,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改善了這個奴隸制國家的處境,使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隸主階級,根本沒影響到當時廣大奴隸階級的命運。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應該歸之於他的恰巧處在羅馬共和國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歷史時代,一時風雲際會,機緣湊合,讓他不自覺地完成了歷史要他完成的事業,這里,他的個人品質象堅毅、機智大膽、圓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極其有限的作用,因而過分吹捧凱撒是不恰當的。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說的那樣:「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末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
相反,也有一些人竭力詬責凱撒,說他鎮壓了民主運動,把他的取銷行會組織、恢復義大利關稅。減少發給貧民口糧分額等等,說成是背叛平民。這些責難往往是出於對羅馬當時的所謂「平民」、「民主運動」等等名詞作了過分現代化解釋的結果。要對共和末年聚居在羅馬的所謂平民、他們的構成、他們的政治作用和經濟地位等等作一番分析,是一件比較復雜的工作,而且也不是這里該做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肯定說,他們絕不是十八、九世紀的那種工業無產階級。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二版的序言中引用過的西斯蒙第的名言——「羅馬的無產階級依靠社會過活,現代社會則依靠無產階級過活」——這就是關於他們的最中肯的結論。在公元前一兩世紀中,他們在政治上從來沒產生過一位自己的代表,也從來沒提出過自已的一套政治綱領,他們一直是形形色色政治活動家手中播弄的工具。正跟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現代無產階級一樣,我們也絕不可以把凱撒看做是路易·拿破崙甚或梯也爾一流人物。凱撒在這里,只是不多不少地做了當時其他活動家做過的事情,可以責備他的至多是他起初利用了他們、後來又離開了他們而已。而離開他們、甚或損害到他們,則是.當時不問那個民主派活動家一旦當權之後,勢必難免的事情。特別是凱撒,只要從前面簡單地舉出來的他所致力的工作來看,就可以知道這是他這些工作的必然結果。首都的遊民階層久已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要減輕對行省的搜括、減少羅馬這個城市的特權,就不得不採取一些對這些遊民不利的措施,象發放給公民的免費口糧,被凱撒從三十二萬份一下子降到十五萬份,把這一過去一向認為是公民應享的特權嚴加限制,變成真正的社會救濟,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建立了強有力的個人統治之後,公民大會連作為橡皮圖章的作用都失去了,遊民階層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就宣告結束,用不著再竭盡國庫所有去討好他們,這正是合乎邏輯的發展,也是從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必然結果。凱撒一生的所作所為可議的地方雖然很多,恰恰不在這一方面。
回答者:辭海里的魚 - 童生 一級 1-3 11:18
--------------------------------------------------------------------------------
愷撒(前100一前44),古羅馬共和國領袖和軍事統帥。他帶兵打仗幾十年,指揮過幾十個戰役,大都是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為西方許多著名軍事統帥諸如拿破崙等所效法,對西方軍事學術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曾與幕僚共同著書立說,主要有(高盧戰記)、(內戰記)、(亞歷山大戰記)、(阿非利加戰記)等。
愷撒出身於貴族世家。公元前78年開始政治活動,起初被選為軍事護民官,後歷任支官、市政官、大法官、羅馬遠征西班牙行省總督等職。愷撒為了競選執政官成功,需要龐培和克拉蘇這兩位在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的支持,於是,他決意與龐培和克拉蘇建立友好關系。公元前60年,龐培、克拉蘇、愷撒這三位有著巨大影響的政治家達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協議,歷史上稱之為「前三頭同盟」。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把他年僅14年歲已經和別人訂了婚的女兒嫁給了年近50的龐培。在龐培和克拉蘇的一致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59年當選為執政官。愷撒經過一系列的政治活動,已經獲得了廣大平民和騎士階層的支持,成為與龐培、克拉蘇齊名的強有力的人物。
公元前58年,愷撒出任高盧總督。他統率大軍,經過3年的征戰,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並吞了整個高盧。然而他在高盧的統治並不鞏固,高盧地區接連爆發反羅馬人的起義。公元前52年春,高盧全境爆發了一場反對羅馬統治的大起義。起義軍主力在高盧北部的阿利細亞城紮下了堅固的營寨。這是一座幾乎攻不破的城堡,羅馬人除了進行長期的包圍之外,別無其它辦法。愷撒把所有的部隊都調到這里,20萬高盧起義軍也雲集在阿利細亞城下,雙方一場惡戰不可避免。戰役開始之前,羅馬人環繞阿利細亞城築起一道堅固的壁壘。愷撒寄希望於這些復雜而堅固的工事能夠阻止高盧人的進攻,用以補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盧起義軍首先從內外兩側同時向羅馬人堅固的工事發起了進攻。在盾牌的掩護下。一隊接一隊的高盧人像螞蟻一樣往上沖。在戰斗中,羅馬各軍團由於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士氣開始低落。尤其在羅馬人的旗手被砍倒後,羅馬人的陣腳開始顯得有些混亂。一位年青的羅馬士兵張煌失措,突然發現愷撒剛剛站立過的塔樓上已經空無一人,同時位於營寨右邊的羅馬騎兵放棄了陣地,以全速急馳而去。這位年青人絕望了。突然,堅守在柵欄後面的羅馬士兵發現高盧人的攻勢猛然削弱了,剛才還在向羅馬工事沖擊的高盧人停止了沖鋒,他們的隊伍散開了,出現在羅馬人視線中的竟是他們自己的騎兵。原來,愷撒指揮他的騎兵抄襲到高盧人的後方,給了他們致命的一擊,短短幾個回合之後,高盧人便開始由進攻改為逃竄。爾後,高盧人全部投降。阿利細亞之戰就這樣出乎意料地結束了。愷撒以6萬軍隊與高盧人將近萬萬人的大軍相峙,竟以一支騎兵的偷襲扭轉了戰局,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愷撒、龐培、克拉蘇的「三頭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們是互相利用的關系。克拉蘇在戰爭中陣亡,使原來成鼎足之勢的三人同盟變成了愷撒、龐培兩雄並立的局面。這時,消撒的女兒去世,這就意味著愷撒與龐培的聯姻關系中斷,兩人之間為了權力的爭斗已勢所難免。於是奴隸主兩派發生了內戰。
公元前50年,以龐培為首的貴族派元老院因擔心愷撒建立獨裁政權,通過決議拒絕延長愷撒擔任高盧總督的任期,令其遣散軍隊。愷撒拒不執行這一決定。當時,他的軍隊絕大部分駐在北山高盧,身邊僅有一個軍團和一些輔助部隊。為了把握戰機,經過一番周密策劃之後,愷撒手公元前49年1月,果斷地率領一個軍團,超過義大利和高盧諸行省之間的界河盧比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羅馬進發。沒有準備的龐培反對派,匆忙率領一批元老和兩名執政官離開羅馬,逃往希臘。同年11月,愷撒率領7個軍團出其不意地在希臘登陸,次年春又增加了4個軍團和1個騎兵隊。6月,愷撒與龐培在希臘的法薩盧進行決戰,愷撒徹底打敗了龐培,龐培逃到埃及,被埃及國王派人殺死。公元前45年,消撒實現了他的軍事獨裁統治。
愷撒征戰一生,多謀善斷,善於抓住戰機,特別是能在不利的情況下,以頑強的意志堅持自己的戰略企圖,扭轉戰局,表現出他那不同凡響的高超的軍事藝術,在羅馬乃至世界的歷史上留下了蓋世英名
二、凱撒大帝之死
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凱撒之死》,描寫了古羅馬獨裁官凱撒被大臣合謀刺死這起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元首遇刺案」。多年來,其中情節無人質疑。然而據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道,義大利犯罪研究學專家路西諾·加羅凡諾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布茲塔金教授等人日前通過研究大量歷史資料,並且用電腦程序模擬2000多年前的暗殺現場後,得出驚人結論:凱撒根本不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反叛貴族謀殺的,而是死於「自殺」——被叛徒謀殺這個驚人結局完全是他一手「導演」出來的!
電影製作公司發起調查
路西諾·加羅凡諾——義大利帕爾馬市犯罪調查中心的專家,同時也是義大利都靈大學的一名法醫學教授。在歐洲法學界,加羅凡諾的名字盡人皆知,被譽為「黑手黨獵人」,許多老謀深算的義大利黑手黨教父都曾栽在他的手裡。倫敦著名的電影製作公司「亞特蘭大公司」打算拍一部有關這位羅馬獨裁者的電影,為了盡可能多地了解這起歷史上最著名謀殺案的內情和真相,他們重金聘請路西諾·加羅凡諾調查這起事件。這起2000年前的謀殺案差不多花了加羅凡諾大半年的時間。他跑遍了羅馬市大小圖書館,同時還來到羅馬市拉戈阿根廷娜地區的一個住宅區進行「犯罪現場調查」——2000多年前,這里是羅馬元老院的議事廳所在地,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正是被幾名元老院議員在這里謀殺的。
計算機程序模擬「被刺」
根據歷史記載,凱撒被刺後3小時左右,他的屍體就被僕人領回了家,一個名叫安蒂斯蒂烏斯的醫生為凱撒進行了屍檢,並留下了世界上第一份寶貴的屍檢報告。安蒂斯蒂烏斯的報告中稱,凱撒身上一共有23道傷口,然而只有最後一刀才是致命的。在屍檢報告的基礎上,路西諾·加羅凡諾在電腦中建立了一個模擬程序,他想通過凱撒身上已知的傷口數,確知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了對凱撒的襲擊。計算機程序顯示大約有10人。此後,他又在實驗室中安排演員重演了2000年前的這次殺戮。實驗結果證明,5人參加攻擊,最容易造成23道傷口。結合計算機模擬和現場重演,最後確定刺殺凱撒的同謀在5到10人之間。
凱撒之死驚現三大「疑點」
加羅凡諾在研究中發現,這起早在歷史上蓋棺論定的謀殺案露出了越來越多的疑點。
疑點一:,凱撒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天才,但是為何他要在元老會上故意羞辱和激怒他的敵人,使他們動了殺機——當元老院中的議員們授予凱撒「神聖統治者」的封號時,凱撒沒像人們期待的那樣站起來接受封號,而是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給了眾議員一個巨大的侮辱。
疑點二:既然他激怒了敵人,為什麼在下次去元老院之前,又突然解僱了自己的所有保鏢——一名巫師在給他算卜時,警告他3月15日那天不要出門。然而在3月15日去元老院的那天,凱撒竟突然解僱了自己的所有保鏢!
疑點三:以凱撒的聰明,他不可能不對陰謀者有所覺察,可他為什麼像個平庸愚蠢的將領一樣沒做絲毫防備呢?——凱撒具有最強大的情報系統,事實上,當時在羅馬城中已經到處開始流傳有人將暗殺凱撒的謠言。在去元老院的路上,人群中仍然有人向他發出警告,並向他手中塞了一張紙條。然而,所有這些努力都沒能阻止凱撒邁向死亡的腳步。
精神病學權威得出「自殺」推論帶
著這樣的疑問,加羅凡諾前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與該校世界一流的精神病學專家哈羅德·布茲塔金教授進行了商討。「凱撒是世界歷史上最精明、最智慧的政治家之一,當他是一名戰場上的將軍時,就能通過計謀贏得每一場戰爭,他的所有政敵都被他玩於掌股之上。可是被謀殺之前的凱撒卻彷彿換了個人似的,這其中肯定有問題。」加羅凡諾對布茲塔金道。布茲塔金教授的推論是驚人的,然而正與加羅凡諾的想法不謀而合——是凱撒自己「策劃」了對自己的謀殺——而根本不是老謀深算的布魯圖斯和頭腦簡單的開西烏斯等反叛貴族策劃了這起歷史上最聲名狼藉的暗殺!
自殺動機:被刺之前已患癲癇症
那麼,當時可說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凱撒為什麼非要殺死自己呢?「我們認為是健康問題迫使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布茲塔金教授對記者道。凱撒死時已經56歲,在羅馬當時的標准已是一個老人;此外,根據加羅凡諾和布茲塔金的調查,他們發現凱撒當時已患有嚴重的顳葉性癲癇,它不僅能使病人在病發時忘卻所有的一切,同時還會造成大小便失禁。也許這已經能夠解釋很多事情了,包括當元老院議員們向凱撒授予「榮譽封號」,而凱撒卻端坐在椅子上動也不動的失禮行為,也許當時他正好癲癇發作、大小便失禁。布茲塔金說:「這已有足夠的理由趨使一個驕傲的頭腦選擇自殺之路了。像他這樣的人,是寧願癲癇發作後昏迷不醒而死,還是更寧願有意識地死去、並將死亡用做最後打擊政敵的工具呢?凱撒仍是凱撒,他連死亡都不放過。」
精明的凱撒算準了死後的一切
事實上,精明的凱撒早就為他的死亡安排好了一切,甚至算準了被刺事件將為自己帶來的死後哀榮。「而對那些陰謀刺殺凱撒的貴族議員們來說,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當這些人選擇在元老院中刺殺凱撒的時候,也等於在自己的死刑執行書上簽了名。並且,凱撒在被刺6個月前就修改了他的遺囑,選定自己的外甥屋大維繼任羅馬執政官之位。在凱撒的遺囑中,他還要求將自己的私人財富平分給羅馬市民,在聽到這個『感人的遺囑』後,參加葬禮的羅馬市民們的情緒一下由哀悼變成了憤怒,他們砸桌子、扔椅子,以最瘋狂的情緒來表達悲傷。」作為背叛和謀殺凱撒的主要劊子手布魯圖斯和開西烏斯兩人,不久後就被迫逃離了羅馬,並於兩年後在馬其頓的腓力比戰役中被凱撒的繼承者屋大維和安東尼聯軍打敗,並被迫自殺。在莎士比亞的悲劇《凱撒之死》中,莎士比亞寫了一個富有戲劇性的結局:開西烏斯用於自殺的那把刀,正是他當初用來刺死凱撒的那把。
5. 凱撒和屋大維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什麼影響
蓋烏斯·尤里烏斯·愷撒·奧古斯都(拉丁語: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元首政制的創始人,統治羅馬長達40年,是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愷撒的甥孫,公元前44年被愷撒指定為第一繼承人並收為養子。愷撒被刺後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30年,他平息了企圖分裂羅馬共和國的內戰,後被元老院賜封為「奧古斯都」,並改組羅馬政府,給羅馬世界帶來了兩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14年8月,在他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
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的古羅馬統帥,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充滿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建立了古羅馬帝國。在世人眼裡,凱撒大帝是一種統治力量的象徵,代表著強勢、權威、成功、榮耀……
公元前53年,「前三雄」之一的克拉圖在戰爭中戰敗身亡後,凱撒與龐培及元老院的矛盾激化。於是引發了四年的羅馬內戰,內戰中,凱撒先後發兵西班牙、埃及將龐培軍隊消滅,一並將埃及征服,納入羅馬版圖。
經連年征戰,凱撒獲得了羅馬終身獨裁官、執政官、保民官等職,兼領大將軍、大祭司長榮銜,並被尊為「祖國之父」。 當政期間,凱撒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國家的經濟、政治從而得到快速發展,建立了西起太平洋,東迄幼發拉底河,北臨萊茵河和多瑙河,南屏撒哈拉沙漠的強盛的古羅馬帝國。
凱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故被一些歷史學家視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皇,有凱撒大帝之稱。甚至有歷史學家將其視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終身獨裁官的日子為羅馬帝國的誕生日。影響所及,有羅馬君主以其名字「凱撒」作為皇帝稱號﹔其後之德意志帝國及俄羅斯帝國君主亦以「凱撒」作為皇帝稱號。
屋大維是最偉大的羅馬皇帝之一。雖然他保持了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但是卻作為一位獨裁者,統治羅馬長達四十年以上。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相當長一段和平,繁榮的輝煌時期。歷史學家通常以他的頭銜「奧古斯都烏斯」(尊崇的意思)來稱呼他。屋大維是凱撒大帝的甥孫和養子,亦被正式指定為凱撒的繼承人。前43年,他與馬克·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打敗了刺殺凱撒大帝的共和派貴族。前36年他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後在阿克圖海戰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羅馬後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大元帥」稱號;前28年獲得「奧古斯都」(神聖、至尊的意思)稱號,建立起了專制的元首政治,開創了羅馬帝國。奧古斯都死後,馬上被列入神的行列並被神格化。其借名凱撒和他的稱號奧古斯都都成了未來四百年羅馬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一千四百年後的拜占庭帝國還在使用這個稱號。二十世紀早期的德意志皇帝號Kaiser與沙皇號Tsar都是從他的名字衍生而來。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在四世紀奉基督教為國教,奧古斯都神一直是羅馬人的崇拜偶像。所以今人仍可以見到許多精美的奧古斯都雕像和半身像。
6. 年輕的凱撒大帝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年輕的尤利烏斯·愷撒是一個有影響力的貴族家庭的後裔,到他出生時,這個家族已經失去了一些威望。他的親戚中最有名的是盧修斯·科尼利厄斯·蘇拉和蓋烏斯·馬略,他們都是嫁給凱撒姑姑的著名將軍和參議員。他是一個身材修長、身材高大的年輕人,以他那個時代的標准來衡量,他被認為非常英俊,尤其是因為他年輕時還留著滿頭的頭發——事實上,這就是他姓的意思;一頭秀發。他在三十歲的時候就禿頭了,這是多麼令人傷心啊!
對抗羅馬的獨裁者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據說蘇拉是羅馬歷史上最令人生畏的人之一,他後來在自己的墳墓上寫道:「沒有比他更公平的朋友,沒有比他更可怕的敵人」。愷撒在個人生活和戰場上都很勇敢。更不用說那些喝了他的血並想殺了他的羅馬元老們,因為他和他們的妻女上床!
朱利葉斯·凱撒是一個勇敢的人。他很聰明的。他也很狂野,從不屈服於任何活著的人的意志,直到他青春結束很久以後的一天,一些參議員因此殺了他。
7. 愷撒傳——什麼樣的人能改寫歷史pdf
愷撒大傳:十月馬[澳]考琳·麥卡洛.龍紅蓮、汪樹東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pdf
打包分享給你,滿意請採納,注意,手機用戶看不到附件,需要電腦登陸下載
8. 關於凱撒大帝的故事
關於凱撒大帝的故事如下:
、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另一說法為:公元前102年7月12日)愷撒生於羅馬。其父擔任過財政官、大法官等職務,還曾出任過小亞細亞的總督。母親奧萊莉婭來自奧萊利·科塔家族。公元前119年外祖父盧西烏斯·奧萊利烏斯·科塔曾在擔任執政官。
2、愷撒被送進了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學校。除文學外,愷撒還喜歡體育運動,他精通騎馬、劍術等,肌肉發達,體魄非常強健。據記載愷撒在處理軍事政務時沉穩內斂,認真嚴謹。
在商討時言談得體,頗有風度;在為人處事時,寬厚仁慈,開朗大度。但是愷撒也較為獨斷專行,他渴求知識和開創偉業。
3、公元前75年,他在羅德島,拜師米隆之子、雄辯大師阿波洛尼奧斯的門下。在旅途中,他曾被奇里乞亞海盜劫持,後者要求以20塔蘭特作為贖金。愷撒嘲笑他們不知道自己捉到了什麼人,並要求海盜索取50塔蘭特。
在等待贖金的38天里,他不得不同海盜們待在一起,他對他們開玩笑說獲釋後一定要將他們統統送上十字架。當他獲釋放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組織一支艦隊,捕獲了所有劫持他的海盜。也許是因為那些海盜對其不錯,愷撒為了減輕其痛苦,在把他們釘上十字架之前,割開了他們的喉嚨。
(8)凱撒傳什麼樣的人能改寫歷史擴展閱讀:
凱撒大帝為政舉措:
當政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制,鞏固統治基礎。
首先,他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破壞了舊的貴族共和體制,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獨裁製的過渡,把過去幾百年發展中隨時遇到問題、隨時修修補補、牽強湊合起來的舊制度,做了一番整齊劃一的工作。
其次,他企圖使這個大帝國的統治集團基礎更加擴大鞏固。但這項工作僅只完成了一部分。凱撒在公元前44年被刺後,屋大維完成了把羅馬共和國改建成帝國的任務。
最後,他頒布反對行省官員勒索的法令,擴大授予羅馬公民權的范圍,建立退役老兵殖民地,實行自治市法,增設高級官職等。此外,他改訂歷法,推行"儒略歷"。
作為軍事統帥,他善於並用政治手段與軍事手段,分化瓦解和各個殲滅敵人。重視騎兵的作用,強調步騎兵協同作戰;在兵力部署上建立了預備隊,增大了戰斗隊形的縱深和穩定性。
9. 如何評價凱撒大帝的一生
凱撒是一個極其富有人格魅力的人,放眼世界之內他也是一個少有的全局操盤家。但是他是一個很奇特的人,凱撒並不是一個【專一】的人,無論是政策還是性情。他有的時候不夠穩重,而且他的寬容也顯得有點多餘,但是又有的時候卻異常毒辣沉穩。這個缺點最終導致了他被共和國的極端擁簇者與敵人們反噬。凱撒這個人的一生一直在變化,或者說准確說是一次重大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便是高盧戰爭在高盧戰爭之前,凱撒是個典型的共和國晚期政客,在從高盧回來之後,他就不再去摻和羅馬城那些無聊的政治游戲了,大概在高盧的戰略運作就讓他學會了君主的作風,也有了天下人的胸襟,所以他不僅僅是攬權,也在重新分配權力。凱撒不再去摻和那些無聊的政治游戲,他開始要建立新的【政治原則】,他的作為並不只是要穩固自己的地位,也在試圖尋找讓這個國家良好運轉起來的方法,這一點上他和後世君士坦丁和狄奧多西很像,只是他沒有後面兩位做得那麼干凈徹底,以至於養虎為患。
10. 愷撒傳 什麼樣的人能改變歷史 txt下載
愷撒傳
作者:雅各布·阿博特
簡介:《愷撒傳:我來,我見,我征服》主要內容包括:馬略和蘇拉;愷撒早年;晉升執政官;征服高盧;龐培;越過盧比孔河;內戰;龐培的逃亡與喪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