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怎麼背才容易記住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訣的形式。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系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可提高記憶效果。
『貳』 怎樣背誦歷史最有效
許多歷史知識需要記憶。有好的記憶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知識的記憶法很多,但我認為最常用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是抓住歷史知識的主要內容,扣住關鍵字,把復雜、繁多的識記材料加以凝煉、壓縮進行記憶。例如,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實在太多,我們可以通過濃縮歸納,並巧妙地記憶它的知識框架:一種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對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三條線索(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四大階級(農民階級、地主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五股思潮(封建專制、平均主義、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社會主義),六國列強(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八個人物(林則徐、洪秀全、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毛澤東、蔣介石),九次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一二·九"運動),十場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護國戰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濃縮記憶法的優勢是增加大腦對知識信息的容量,減輕學習的負擔,而且適用的范圍較廣。但濃縮的部分應該是最精華的。 二、歌訣記憶法。 歌訣記憶法就是把重要的歷史知識編成詩歌、民謠、順口溜、快板等形式來記憶。 例如關於"歷代農民起義",可以通過以下歌訣進行記憶: 陳勝吳廣揭竿起,劉邦項羽誅暴秦。 綠林赤眉滅新莽,黃巾起義反東漢。 隋煬帝,施暴政,群雄聚義在瓦崗。 黃王起兵為百姓,沖天將軍入長安。 元末義軍裹紅巾,改朝換代朱元璋。 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弔死萬歲山。 洪楊率領太平軍,攻佔南京作天京。 堅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敵人夢魂驚。 這首歌訣不僅便於記憶,還各有側重地將一些起義的重要特色、主要活動范圍、重大功績、堅持斗爭的時間等勾勒出來了。歌訣記憶法的好處是記憶時合轍押韻、朗朗上口,並且生動輕松,久久難忘,乃至於記憶終身。 三、圖示記憶法。 圖示記憶法即用各種圖表、圖形進行歷史知識的記憶。這種記憶法最形象、直觀,如果把圖示做成三維課件,記憶效果就會更好。 四、數字歸納記憶法。 在歷史知識中,我們感到年代最難記,也最怕記。如果採用數字特徵記憶法記年代,就可做到多記、記活、記牢。如採用逐次連續數記憶:1919年"五·四"運動,1920年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1923年"二·七"慘案……;採用間隔等差數字記憶:1911年武昌起義,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戰爭……;採用一數多項聯記:1861年清政府設總理衙門、曾國藩創安慶軍械所、那拉氏發動宮廷政變、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五、聯想比較記憶法。 沒有聯想比較,就沒有深刻的記憶。聯想比較記憶法是對歷史現象從各種角度各種聯繫上通過辨別、分析,找出它們的異同點進行記憶。聯想比較可以縱比:通過日本明治維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內容、結果的比較,不僅能很快掌握它們的歷史知識,而且可以發現日本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特點。聯想比較還可以橫比:通過中國封建社會和西歐封建社會形成和結束時間的對比,會很容易記住雙方形成和結束的時間,還會發現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早於西歐1000多年,而結束時間卻晚200年。通過中國的戊戌變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對比,不僅便於記住兩個變革的歷史知識,而且能發現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中國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聯想比較記憶法不僅能使我們巧妙地獲取知識,而且也有利於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 六、規律記憶法。 歷史知識雖然繁多而復雜,但是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規律進行記憶。如資產階級革命在歐、美許多國家發生,但各國的背景有著共同之處,主要的規律就是本國資本主義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封建勢力或殖民勢力嚴重地阻礙它的發展。規律記憶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記憶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個性,這樣常常能起到觸類旁通、一石三鳥的作用,還可能幫助你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求採納
『叄』 怎樣背歷史又快又熟又牢初中
.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03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
『肆』 怎樣快速背歷史
其實歷史,不能死記硬背,這也需要講究方法的,
要聯系著,通常每一個事件都有前因後果的;再就是您要把書上的沒一個知識點都要看到位了,因為考試不是都是老師平時給你弄的重點,有的時候也有很多老師沒有說的,而這些恰恰是您沒有復習到的再就是最重要的是您背誦的時候需要靜下心來,腦子就是要想著歷史,不能走神啊
給你提供幾個方法:
1.圖文結合(特別是地理,很有效)圖都在你的腦袋裡了,還有什麼不記得!~
2.理解記憶,活學活用.最好可以將所學的東西串起來,後面的政治和歷史(中國近代史)就很象.
3.沒事多想,鞏固記憶
4.考試臨時"抱佛腳",這個我常用,很有效,但不提倡,因人而異吧!~
5.多練習,多思考.(只要不搞題海戰術就行,適當做練習)
當然要學好歷史,並不是單純靠背,還得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當然是要把課本的內容看透,背熟。
接下來要注意把內容歸類,盡量詳細點。譬如農業(在分為農作物、其他什麼的)、改革措施的、文化藝術等等。因為時間太久了,只記得個大概了,你自己再分。
最重要的是你要每個時代都整理成一個綱領,怎麼說呢,就好像是樹狀圖,政治(包含時代背景)、經濟、文化三大分支,然後再分詳細點。
第三,中國史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學習,學習中國史是縱向學習(按時間推移),橫向的意思是指在學中國史的同時,要注意同世界史聯系,注意它們同時間上都在發生什麼事,或事件上的對比,如鄭和下西洋和開辟新航線的異同等等。
第四,還得注意課本中的地圖表格,有時間得好好看一下,可以加深自己對課本內容的印象
最後,你可以自己給自己出題。根據課本內容,自己想一下可怎樣出題,要注意的是題目的范圍不能太小。若能包括不同時代,不同領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外)就算是很好的題了,因為試卷上最後一道題一般都是這樣的題。
祝你進步!~Fighting!~
『伍』 如何高效率背歷史
一般來說,歷史的東西最好是要進行比較的,用很全面的角度,去看待整個時期內的歷史事件,比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你就要把當時的西方的政治哇,經濟哇,全面了解一邊,哪個時間早。為什麼會這么早,地理位置的原因,資本的原因等等~~這個叫做橫向的比較,要全面,要大幅度,國家要多,要點要細,這樣的話,你邊學邊整理,學完一輪在自己默寫一遍,就可以全面的掌握,而且會很輕松的寫出自己想得到的以及試題需要的要點,這項工作需要自己去做。慢慢的就會很清楚脈絡~~ 第二種比較是縱向的比較,就是一個國家一個專題,從古至今,經濟文化生活政治,各個方面都要涉獵。中國的專題要深要透,其他國家的可能不需要這么深但也要盡量做到最深,看自己的興趣。 最好是從中國古代史開始,到近現代史。 這樣的話,整個歷史的知識就會形成脈絡分叉的樹圖,加上一些具體的歷史事件的分析(這些就像是書上的果實一樣)。以及各個歷史事件的對比就會發現其實歷史簡直容易的驚人~~~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歷史觀,等到做題,就會一寫出來就可以成為標準的答案~~ 此外要特別注意一些承上啟下的歷史事件,這些關繫到以後發展方向的東西就像樹枝一樣,壞的要剪掉好的保留,這也是深入到具體的社會實際了解先輩們的聰明才智的一個好手段。 另外告誡樓主:歷史上的人的智商絕對不會比現代人差,不要用一些說古代人傻啊,古代人太迂腐的眼光去學習歷史,要當自己是那個時期的
『陸』 怎樣快速背歷史
給你提供幾個方法:
1.圖文結合(特別是地理,很有效)圖都在你的腦袋裡了,還有什麼不記得!~
2.理解記憶,活學活用.最好可以將所學的東西串起來,後面的政治和歷史(中國近代史)就很象.
3.沒事多想,鞏固記憶
4.考試臨時"抱佛腳",這個我常用,很有效,但不提倡,因人而異吧!~
5.多練習,多思考.(只要不搞題海戰術就行,適當做練習)
當然要學好歷史,並不是單純靠背,還得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當然是要把課本的內容看透,背熟。
接下來要注意把內容歸類,盡量詳細點。譬如農業(在分為農作物、其他什麼的)、改革措施的、文化藝術等等。因為時間太久了,只記得個大概了,你自己再分。
最重要的是你要每個時代都整理成一個綱領,怎麼說呢,就好像是樹狀圖,政治(包含時代背景)、經濟、文化三大分支,然後再分詳細點。
第三,中國史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學習,學習中國史是縱向學習(按時間推移),橫向的意思是指在學中國史的同時,要注意同世界史聯系,注意它們同時間上都在發生什麼事,或事件上的對比,如鄭和下西洋和開辟新航線的異同等等。
第四,還得注意課本中的地圖表格,有時間得好好看一下,可以加深自己對課本內容的印象
最後,你可以自己給自己出題。根據課本內容,自己想一下可怎樣出題,要注意的是題目的范圍不能太小。若能包括不同時代,不同領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外)就算是很好的題了,因為試卷上最後一道題一般都是這樣的題。
祝你進步!~Fighting!~
『柒』 怎樣才能更快的背過歷史
1、年代記憶法。
比如說,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總結。記憶1911年發生的歷史事件。哦,我們就知道1911年發生的最大的歷史事件是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從時間上開始記憶。
1911年4月26日,清華大學建校。
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起義。
1911年5月14日,保路運動發起。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發生。
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
如果按照這樣的記憶法,相信我們記憶起來會更加的深刻,有頭緒。2、歷史人物記憶法。
比如我們可以將周恩來所有經歷的歷史事件記憶下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淮安。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8月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1927年8月1日,領導了中國共產黨的南昌起義。
1935年出席遵義會議,堅決的支持由毛主席來領導中國革命。
1936年12月,參與與蔣介石的西安事變談判。
….
1946年陪同毛主席去重慶談判,並簽訂國共和平協議。
同學們可以試試這樣的記憶方法就會顯得非常的明了,深刻。
3、中外歷史對比法。
這種記憶方法是指在同一年中國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外國又發生了什麼。
比如說1945年,在我國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德國,蘇聯紅軍和美國陸軍佔領德國柏林,希特勒自殺。
4、事件來由記憶法。
比如說,我們在記憶鴉片戰爭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這樣記憶。
鴉片戰爭發生前,是因為什麼原因,什麼時間從而產生了鴉片戰爭。比如是虎門銷煙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直接爆發。
鴉片戰爭發生的時間是什麼,發生的主要參戰國有哪些,戰爭的地點都在哪裡。
鴉片戰爭導致了什麼後果,如我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等。
5、歷史電視劇記憶法。
對於很多歷史事件,我們都可以經常電視劇的觀看讓自己有一個深刻的記憶。如時下熱播的《東方戰場》這部電視劇就對我們了解記憶二戰的歷史知識點非常的有幫助,通過這部電視劇,我們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二戰發生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參與的事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