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寫公司的《歷史沿革》如何寫《市志》中關於本企業的條目
中間成立裝飾公司、酒店等 屬於大事記,不算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部分還可以增加出資的股東、重要股東變化等
Ⅱ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
1955年7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工業部成立。
1958年2月11日,水利部與電力工業部合並,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
1979年2月23日,水利電力部分設為水利部和電力工業部。
1982年3月8日,《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的決議》再次將水利部和電力工業部合並,第二次設立水利電力部。
1988年,撤銷水利電力部,成立能源部和水利部。
1993年3月,八屆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
1997年1月16日,國家電力公司正式成立。根據《國務院關於組建國家電力公司的通知》確定的原則,按照政企分開的要求,將電力工業部所屬的企事業單位劃歸國家電力公司管理。
1998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撤銷電力工業部,電力工業的政府管理職能並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電力公司作為國務院出資的企業單獨運營,標志著我國電力工業管理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實現政企分開的歷史性轉折。
2002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准了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宗旨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即:國務院5號文件)。
2002年12月29日,中國電力新組建(改組)公司成立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和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等11家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2003年2月2日,國務院關於組建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批復:同意《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組建方案》和《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章程》。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是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主要成員單位包括6個全資企業、41個內部核算單位、53個控股企業和19個參股企業。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組建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有關規定進行改組和規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由中央管理。按照《中共中央關於成立中共中央企業工作委員會及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發〔1999〕18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02〕5號)精神,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由中央管理;資產管理及有關的財務關系由財政部負責;其他關系依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中央黨政機關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管理的直屬企業脫鉤的有關配套文件的通知》(中辦發〔1999〕8號)精神辦理。集團公司實行總經理負責制。按照《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國務院向集團公司派出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對其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同意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集團公司對所屬全資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以下簡稱有關企業)的有關國有資產和國有股權行使出資人權利,對有關企業中國家投資形成並由集團公司擁有的國有資產和國有股權依法進行經營、管理和監督,並相應承擔保值增值責任。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下,集團公司依法自主進行各項經營活動。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在保證有關企業合法權益和自身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可依照《公司法》等有關規定,集中部分國有資產收益,用於國有資本的再投入和結構調整。集團公司要進一步規范與有關企業的關系,充分調動有關企業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的資產與財務關系在財政部單列。集團公司為完成國家任務所需的資源和生產經營條件,凡屬國家統一配置范圍內的,均在國家相應計劃中單列,並由集團公司統一組織實施。集團公司組建後,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對有關企業實行的原有優惠政策繼續保持不變。
Ⅲ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總建築處,為第一個五年計劃做准備。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十七次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任命陳正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部長,周榮鑫、宋裕和、萬里、劉秀峰為為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副部長。建築工程部隸屬於隸屬於國務院的部級機構,主管建築工程等工作,各省市設建築工程局,歸建築工程部領導。同年8月28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37軍受建築工程部領導。
1953年1月,解放軍37軍番號撤銷,原37軍司令部合並到建築工程部。
1954年9月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任命劉秀峰為建築工程部部長。
1955年4月7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請將城市建設局從建築工程部劃撥出來,成立直接隸屬於國務院的城市建設總局。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將建築材料工業部、建築工程部和城市建設部合並成為建築工程部。 同時國家建設委員會被撤銷。其工作的一部分交由建築工程部管理。
1964年11月5日,任命李人俊為建築工程部部長,免去劉秀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部長的職務。
1965年3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材料工業部。同時任命劉裕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部長,賴際發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材料工業部部長。 免去李人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部長的職務。
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批准《關於國務院各部門設立黨的核心小組和革命委員會的請示報告》,決定國家建委、建築工程部、建築材料工業部、中共中央基建政治部合並,成立國家基本建設革命委員會。
1979年3月,撤銷國家基本建設革命委員會,成立國家建工總局。
1982年6月,按照國家政企分開的原則,撤消國家建工總局,將國家建工總局直屬的第一至第六工程局,東北、西北、西南建築設計院等,與專門從事對外承包業務的中國建築工程公司合並組建的全國性特大型建築聯合企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組建時的中建總公司實行國內外一體化經營,是當時國務院的十大公司之一,計劃單列。
1983 年9 月,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中建總公司成建制地接收了原基建工程兵第21、第22 支隊,分別組建為中國建築第七、第八工程局。
1984 年以後,相繼投資成立或接收了一批獨資、內聯、中外合資等多種經濟類型的企業。
1999-2000年,又先後接收了與建設部脫鉤的中國對外建設總公司、中國建設機械總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業。
2007 年12 月6日,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准,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等4家世界500強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7月29日,中國建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成功上市,以4.18元/股的價格發行120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為501.6億元,是2009年全球股市最大一單IPO。
Ⅳ 企業歷史沿革怎麼寫
企業歷史沿革著手寫:
1. 從企業最早成立的時。
2. 最初的情況寫起。
3. 然後寫類似於大事記一樣。( 把發生的重大事件,主要負責人更換,單位名稱的變化等,按年份羅列。)
涉及政治活動規律和政治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節點,重點是說明這些節點的關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響、實際作用、歷史和現實意義,根本中改革開放對企業發展的基本利益出發,突現了歷史革命,簡稱歷史沿革!
拓展資料
內容包括:
1.社會風俗的歷史沿革。
2.歷史沿革地圖。
歷史沿革例句如:
1.師傅介紹了北京烤鴨的歷史沿革和加工製作方法。
2.每一個學院都有它自己的的歷史沿革,所得,規章和組織形式。
3.論文首先介紹了社會保障立法的歷史沿革,然後分析了社會保障制度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最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Ⅳ 怎樣寫建築企業的歷史沿革
建築企業的歷史沿革其實和所有企業一樣,從性質的改變——風格的創新——建築裝飾材料的更新以及新型節能低碳概念的提出——設計理念的差異……很多方面一一說道,這建築企業歷史沿革也就是一個建築行業的沿革。。
Ⅵ 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1969年9月,「青島無線電二廠」成立,這是海信集團的前身。
1979年2月,更名為青島電視機廠,並被國家確定為電視機定點生產廠,正式開始生產電視。
1984年,成功引進世界一流彩電產品與製造技術,並成為此後中國唯一一家獲得歷屆國家優質產品榮譽的彩電企業。
1995年,海信技術中心被國家五部委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1996年,海信空調公司成立並推出中國第一台變頻空調,成立南非海信、走出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1997年,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1998年,海信網路科技公司的前身海信軟體公司成立。
2001年,成立通信公司並推出中國第一款CDMA彩屏手機。
2002年,海信寬頻多媒體公司的前身—海信光電科技公司成立;海信冰箱公司成立;海信日立合作生產商用空調。
2006年,購並廣東科龍電器,家電產業板塊得以加強。
2007年,國產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批量投產;設立國家首批依託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9年12月,海信牽頭起草背光組件系列國際標准中的LED背光分規范標准,開創了該系列標准由中國企業負責制定的先河。
2012年,相繼建設投產江門產業園、平度產業園、深圳海信南方管理總部、青島研發基地,進一步構建國內外製造格局。
2013年,海信南非家電工業園正式投產。該園區佔地10萬平方米,擁有40萬台電視、40萬台冰箱的年產能。可覆蓋包括南非在內、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安哥拉、迦納、剛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4年9月,海信宣布推出完全自主研發和製造的100吋激光影院系統,向全球的產業鏈布局,在更廣泛的激光顯示領域規劃、研發新形態的產品。
2014年10月,佔地277976平方米,總投資近15億元的海信新研發中心項目投入使用。這塊位於青島市嶗山區「藍色矽谷」核心地帶的技術孵化園,規劃建築總面積達44.3萬平方米,可容納2萬多人辦公,是海信為技術和研發人員建設的「孵化池」。
2015年1月,由海信自主研發的LED背光液晶電視畫質提升技術——ULED,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斬獲「年度顯示技術金獎」殊榮,代表著中國企業正式走向顯示技術的爭霸。同月,海信ULED技術高端顯示屏憑借在顯示技術上的底氣進駐北京「協和醫院」,大踏步進入醫療顯示領域。
2015年3月,海信集團再度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慧、人機交互、可穿戴設備等方面深度合作,通過互派資深學者和工程師,實現前沿技術向現實應用的快速轉化。
2015年5月,世界最大的在線影視服務商Netflix,授予海信推薦電視資質並成為其官網首推品牌。
2015年10月13日,海信集團女總裁於淑珉正式卸任退休,由劉洪新接任於淑珉的職務出任海信集團總裁,海信集團經營層完成新老交替,決策層則繼續由58歲的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掌舵。
Ⅶ 漢江集團的歷史沿革
漢江集團是伴隨著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的建設而發展起來的,從1958年工程開工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了。50年間,漢江集團的管理體制和企業名稱經歷過十多次的變更,主要有:
湖北省漢江丹江口管理局(1958年6月)
湖北省漢江丹江口水利工程總指揮部(1958年11月)
水利電力部漢江丹江口工程局(1961年8月)
水利電力部第十工程局(1969年12月)
水利電力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1978年4月)
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1988年12月)
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1996年9月至今)
1958年9月1日,馳名中外的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開工。50多年來,丹江口工程先後經過了三次創業歷程,取得了輝煌成就。多年的社會生產實踐培育、凝煉、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顧全大局,勇於開拓」的丹江口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丹江口人奮力拚搏,勇往直前。 (1958年——上世紀70年代中期),建成了五利俱全的丹江口水利樞紐。
丹江口水利樞紐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根治和綜合開發漢江的關鍵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調中線最佳水源工程。在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丹江口工程於1958年9月1日動工興建,1968年第一台機組發電,1974年初期工程全部建成。她的建成,為綜合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為以後的長江葛洲壩、三峽工程建設和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自身的發展鍛煉了隊伍,奠定了基礎。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發揮了巨大的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綜合效益,曾被周總理譽為「全國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成為漢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水利興則文明生。一星閃耀,群星燦爛。由於丹江口工程的興建,漢丹鐵路才得以開通,伴隨著電廠輸送的強大電力,車城崛起,「三陽」巨變,農業豐收,市政繁榮。 (上世紀7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走出了「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水利企業發展之路。
1974年丹江口工程由施工轉入管理後,漢江集團公司的前身——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堅持走「建管結合,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全面發展」之路,進行了第二次創業。充分利用電力優勢,先後辦起了鋁廠、鐵合金廠、碳化硅廠、電石廠等50多個規模不同的全民和集體企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企業群體。這些企業,除壩水電企業負責樞紐管理外,其它企業經營范圍涉及水電開發、冶煉、化工、施工、機械、貿易、建材、服務等十幾個行業。部分工業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多次被評為省部優產品,有些產品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到了90年代初期,多種經營的經濟效益已能與電力企業平分秋色,撐起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生產經營的半壁江山。
與此同時,職工福利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後勤服務機構健全,設施完備,有力地保證了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上世紀90年代至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了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
1992年9月,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經國務院批准跨入全國特大型企業行列,這是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向著現代企業目標邁進的標志。1994年,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百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之一,開始按現代企業規范化運作。1996年7月5日,漢江集團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成立,同年10月18日,漢江集團公司正式掛牌運行,並同時組建了以漢江集團公司為核心的漢江集團,為實施水利大集團戰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通過幾年的試點,組織觀念、管理觀念、技術觀念、市場觀念不斷更新,先後完成了公司的改制工作,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行了資產重組,產生了一定的規模效應;企業產業產品結構、組織結構、資產結構日趨合理;開展了有效的資本經營,立足丹江口,走出丹江口,企業經營空間逐漸擴大;企業經濟效果逐步提高,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改制後的漢江集團是以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為核心企業,由鋁業公司、鐵合金公司等10餘家成員企業共同組成的大型企業集團,擁有近萬名職工,2500多名各類專業人才,總資產達25億元人民幣,其中凈資產為17億元人民幣。漢江集團以其雄厚的產業基礎,合理完善的管理體系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和競爭力,1995年利稅額列全國500強第155位。
Ⅷ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1966年,華東煤炭基本建設公司開始籌建兗州礦區。 1971年6月,成立兗州煤炭生產建設指揮部。 1973年末,礦區第一對現代化礦井 南屯煤礦建成投產。 1976年7月,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兗州礦務局。後被確定為全國八大煤炭建設基地之一。 1989年12月,兗州礦區建設基本完成。興隆庄煤礦、北宿煤礦、鮑店煤礦、楊村煤礦、東灘煤礦相繼建成投產,形成年設計生產能力1285萬噸特大型煤炭基地。當年,全局生產原煤1003.3萬噸,被命名為國家特大型企業。 1992年8月,兗礦首個綜采放頂煤工作面在興隆庄煤礦成功投產。綜采放頂煤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3月28日,經煤炭工業部批准,組建兗州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先後被國務院確定為百家大中型企業試點單位和120家企業集團試點單位。 1996年以來,創造性實施「5345」工程、「5356」工程、「6651」工程、「6632」工程,全面提升煤炭開采能力,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連續七年保持全行業第一,連續十年保持綜采單產全國記錄。 1998年,全資子公司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先後在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上海三地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境外境內成功發行股票的煤炭企業。 1999年5月30日,經煤炭工業部批准,兗礦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1999年12月30日,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具有近四十年歷史的魯南化肥廠加入兗礦,為煤化工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之後根據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兗礦國泰、國宏、國際焦化三大化工園區相繼建成投產,本部「一基地三園區」發展格局形成。 2002年6月,適應企業戰略發展需要,組建煤業公司、實業公司、煤化公司、物業公司、電鋁公司等五大專業化公司,形成了以集團公司為決策中心、以專業公司為利潤中心、以礦處單位為成本中心的發展格局。2004年12月,兗煤澳大利亞有限公司、澳思達煤礦有限公司成功收購澳大利亞南田煤礦,掀開我國煤炭企業「走出去」開發國外煤炭資源的新篇章。2005年5月,兗礦集團與德國魯爾工業集團DBT公司簽訂「兩柱式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專利技術轉讓協議,獲得技術轉讓費1600萬美元,改寫了國外單一向我國輸出先進採煤技術的歷史。 2006年5月,兗礦科澳電解鋁廠建成投產,配套濟三電廠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初步形成煤電鋁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 2009年12月,兗州煤業鄂爾多斯能化公司成立。自2002年以來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實施的資源開發戰略再結碩果,已形成貴州、陝西榆林、新疆、內蒙古鄂爾多斯、澳洲五大基地,擁有戰略資源250億噸。 2010年1月6日,兗礦集團依託品牌技術優勢成功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公司,這是我國在澳洲規模最大的外資收購案。同月8日,與澳大利亞鋁土礦資源公司(BRL)簽訂合作協議,獲得10億噸鋁礬土資源開采權,相當於中國已探明儲量的2倍。標志著兗礦國際化集團建設進入規模發展新階段。
Ⅸ 企業的歷史沿革是什麼意思
企業沿革,也叫企業歷史沿革,通俗說,就是該企業從設立後至今,經過的各種改制、改組、
改革、變更、更名等歷史情況。
企業: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歷史: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②過去的事實;③過去事實的記載;④指歷史學科。
沿革:沿,就是延續。革,就是變遷。
歷史沿革:指(某事物)發展和變化的歷程。
(9)企業歷史沿革怎麼寫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指的是涉及政治活動規律和政治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節點,重點是說明這些節點的關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響、實際作用、歷史和現實意義,根本從改革開放對企業發展的基本利益出發,突現了歷史革命,簡稱歷史沿革!
例如:
師傅介紹了北京烤鴨的歷史沿革和加工製作方法。
每一個學院都有它自己的的歷史沿革,所得,規章和組織形式。
論文首先介紹了社會保障立法的歷史沿革,然後分析了社會保障制度中存在的法律問題,最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