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是怎麼發生的

歷史是怎麼發生的

發布時間:2022-05-18 05:43:19

1. 歷史,歷史是什麼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其含義有三: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過去的事實。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一般來說,通常所說的歷史是指人類社會史。歷史,就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文學與歷史是分不開的,文學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歷史建構和傳承,這不僅適用於歷史題材創作,而且也適用於一切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學不能「虛無」歷史。

2. 構成歷史的要素是什麼

構成歷史的四大要素是,時間、內容、背景、意義。

背景包括原因、歷史條件、目的、動機。

內容包括過程、經過、活動、情況。

意義包括性質、影響、評價、教訓。

(2)歷史是怎麼發生的擴展閱讀:

學會分析歷史事件

分析歷史事件應掌握4要素: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的演變過程。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呢?

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7要素: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關系因素、對外關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如秦朝的統一:

1、歷史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國家數目減少即局部統一。

2、政治因素——長期戰亂,人民困苦,渴望統一。

3、經濟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後逐步強盛起來,國富兵強。

4、民族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民族聯系民族融合加強。

5、對外關系因素——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

6、思想文化因素——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思想。

7、個人主觀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關於歷史事件過程的分析有三種方法:

1、以時間系事法,以時間為軸心按照歷史事件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的邏輯順序進行歸納。

2、以空間系事法,以地點為紐帶進行歸納。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歷史人物的活動來歸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歷史事件

3. 兩千年封建歷史有哪些驚人巧合和相識之處呢,他們又是怎麼發生的

五千年的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史,不乏許多驚人相似的地方,下面是筆者自己在這些歷史中找到的幾個驚人相似之處,歡迎補充。

1、曹丕篡漢與司馬家篡魏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登壇受禪稱帝,立國號為大魏,改元黃初,定都洛陽。曹丕是為魏文帝,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業漢獻帝為山陽公。至此,歷時一百九十餘年的東漢王朝正式結束。

公元265年十二月十一日,司馬昭司馬炎設壇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奐退位,自稱皇帝。曹奐退位後,封其為陳留王,改魏為晉,史稱西晉,改元泰始,建都洛陽。三國時期曹魏政權到此結束。

2、靖康之恥與蒙古滅金

公元1125年(宋欽宗靖康元年一月―),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除九子趙構在外勤王得以倖免,整個皇室被一鍋端,北宋滅亡。

公元1233年,蒙古大軍攻克金國都城,大「金」奸投降蒙古,將監國梁王囚禁宮中後,私取宮中珍寶不說,還在城中幫助蒙古兵搜掠金銀,拷打折磨官員百姓。同年四月,蒙古軍北返,蒙古又逼迫金國太後、諸王、宗室等500人北返。同樣,宗室貴婦等女性和北宋皇族的女性受到的侮辱也是一樣的,而金朝宗室男子被辨別證實身份後,像宰牛羊一樣,被屠殺。

僅僅一百餘年的時間,歷史的一幕又一次上演。

3、秦漢與隋唐前後歷史

作為中國歷史中公認的2個大一統強大的朝代漢、唐,也不難發現許多相識之處。仔細看中國歷史朝代更替的朋友會發現秦漢前後和隋唐前後的歷史也有著驚人的相識之處。下面筆者就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1、漢王朝之前的秦歷時2代就滅亡,秦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同樣在唐之前的隋朝也是一個統一王朝一樣二世而亡,2個短命的封建王朝都只有二三十年歷史。

2、作為2個強大的王朝漢、唐都在一代英主漢武帝和唐太宗的帶領下走向巔峰,在北方漢有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進攻,而唐有突厥的騷擾。

3、整個漢王朝在中間出現了王莽建立的新,而唐王朝出現了女主武則天建立的武周。

4、東漢末末群雄並起,戰亂紛紛,出現了各個地方政權割據的局面,歷史進入三國時期,在短暫的西晉統一全國之後歷史又進入了將近兩百年的南北朝時期,而在唐王朝經歷安史之亂後朝廷對地方節度使就已經失去控制,最終各個節度使互相攻伐,在朱溫廢唐自立之後歷史又進入了一個大分裂的五代十國時期。

這是筆者本期總結的一些歷史相識之處,僅供參考。

4. 如何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

事事不無原因. 1、中國古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7要素:歷史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關系因素、對外關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個人主觀因素. 如秦朝的統一: 歷史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國家數目減少即局部統一. 政治因素——長期戰亂,人民困苦,渴望統一. 經濟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秦國商鞅變法後逐步強盛起來,國富兵強. 民族因素——春秋戰國時期的兼並戰爭,民族聯系民族融合加強. 對外關系因素——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韓非子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思想. 個人主觀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附】中國古代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應分析8要素:統一穩定或分裂並存的政治局面、調整統治政策、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改進、水利的興修、技術的推廣)、民族融合的加強、中外交流的密切、前代經濟發展的經驗、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自然條件.如2000年的高考題(廣東卷)第41題:「簡述我國古代水稻種植情況的發展變化,並分析其原因.」 學生根據上述思路,不難得出我國古代水稻種植情況發展變化的原因:「興修水利,政府提倡推廣,中外交流,生產工具改進,技術提高,自然條件符合」. 2、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應分析2要素:外國因素、內部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思想因素、直接因素、個人因素等). 如第二次鴉片戰爭: 外國因素——19世紀50年代經濟的迅速發展,列強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關於外國因素,五四運動以前從資本主義國家方面分析,五四運動開始要從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方面分析.) 經濟因素——在中國市場上,英國的棉紡織品滯銷. 政治因素——清政府拒絕了英法美三國的修約要求. 直接因素——太平天國運動為列強發動戰爭提供了機會. 如太平天國運動: 外國因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 經濟因素——沉重的封建剝削和嚴重的自然災害,廣大勞動人民陷入飢餓和死亡的困境. 政治因素——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封建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 思想因素——拜上帝教的教義(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三結合的思想). 個人因素——洪秀全等人的宣傳發動作用. 如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 外國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經濟上加緊掠奪、政治上扶植軍閥等,中國人民必須繼續反帝.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經濟因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政治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到五四運動前夕,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是階級基礎;北洋軍閥黑暗統治,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人民必須繼續反封建. 思想因素——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個人因素——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努力. 3、世界近代現代史,如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發生的原因應分析3要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經濟上、階級力量上、思想上)、舊生產關系的束縛、社會矛盾的激化. 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經濟上,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階級力量上,資產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資產階級成為革命的領導階級;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成為革命的主力軍.思想上,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出現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准備. 舊生產關系的束縛——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社會矛盾的激化——財政危機的加劇,社會矛盾空前激化.三級會議成為革命導火線. 在做歷史練習題時,特別是選擇題時,很多涉及到問題的原因的,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我就談談關於如何解決歷史事件年原因,以減少失分率. 學會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是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步驟.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根本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外因、內因、直接原因、具體原因等等.因此,首先要學會分清原因含義的區別. 1、根本原因是促成這一事件發生的、必然的、不可少的內在因素. 2、主觀原因是指個人、階級、政黨等主體意識方面的原因,它往往是從事件和現象的外因去分析. 3、客觀原因是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原因,是歷史進程中特定、不可變動的因素. 4、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5、直接原因一般又稱導火線, 是離事件的發生最近的原因;具體原因一般是根本原因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外在表現. 一般歷史事件的根本原因、主觀原因、內因是主要原因,而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是相對的,要根據提問的具體角度去分析.比如二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美國的扶持只能是外因,日本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內因,也是主要原因. 以上分別解釋了各自的含義,這也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真正的做好作對問題,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積累的知識經驗,還望同學們善於總結.下面舉一例子來說明: 下列各項中,推動當今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發展的因素是( ) A、歐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興起 B、歐盟的形成、聯合國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興起、聯合國的建立 D、聯合國的建立、東歐的劇變 解析:本題從世界格局 多極化趨勢的推動因素切入,答案為A,解題關鍵是理解當今世界多極化的前提是兩極格局解體.歐盟的形成是美國霸主地位受挑戰的政治表現;第三世界興起是東西方兩大政治集團之外的一支國際政治力量.本題也可採用排除法,聯合國早在1945年就已經建立,反含此項的均錯誤.

5. 中國古代歷史是怎樣發展的呢

1.從中華文明的發生到公元前3500年,可以看作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時期。其中又分為若干階段 :

(1)自距今大約七八百萬年的臘瑪古猿到距今240萬年的漫長歲月,是迄今所知中國土地上人類正在形成的時期;(前人類社會)

(2)從孫村鎮文化開始到大約1.4萬年期間是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原始社會)

(3)從大約1.4萬年前到大約5500年左右是中國的中石器和新石器時代 。(原始社會)

8.遼、五代十國、宋、西夏、金——中華文明的多元繁榮時期:

(1)五代十國時期,中華文明的第五戰國時期;

(2)遼、西夏、金等民族地方政權的興衰;

(3)兩宋時期,中國封建經濟和封建文化的頂峰時期。

五代至兩宋之交,中國封建經濟文化重心經過長期的發展和醞釀,最終實現了向南方地區的轉移。唐宋時期,中華文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鼎盛,特別是對外的全面開放,為世界新文明期的開端做了積極的鋪墊。

9.元明清時期:新的發展與挑戰

主要表現為專制主義的登峰造極、中國封建社會的逐步衰落和諸多新社會因素的萌芽和成長.。

五代至宋元,是我國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時期。地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的形成和發展,明朝前期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和歐洲人開辟新航路一起構成了世界新文明期的開端。

6. 歷史是怎麼來的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基本解釋: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 沿革,來歷
3. 過去的事實

詳細解釋
1. 過去事實的記載。
2. 指已過去的事實。
3. 經歷。
4. 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5. 指歷史學科。

又分: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希望對你有幫助。呵呵

7. 歷史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8. 人類社會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人類在二三百萬年以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了。有了人,就開始有了人類社會的 歷史。人類社會歷史的第一個階段是原始社會。

人類很早就在地球上生活。近百年來,考古工作者先後 在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地方,發現了早期人類的化石。 1968年,在東非肯亞發掘出一批打制的石器,1972年,在 石器地層的下面又發掘出一個人的許多頭骨碎片化石,經 復原後,形狀大體完整。經測定,這些石器和頭骨都是二百 多萬年以前的遺物。因此可以推斷,人類在二三百萬年以 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了。有了人,就開始有了人類社會的 歷史。人類社會歷史的第一個階段是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奴隸和奴隸主。隨之而來的,就 是這兩個階級之間的斗爭不斷加劇。為了加強對奴隸和貧民 的壓迫剝削,奴隸主階級建立起暴力統治機構一一國家。” “國家是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工具〃①。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國 家是奴隸制國家。奴隸制國家的形成標志著沒有階級、沒有 剝削的原始社會的終結。世界上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 社會的,有古代埃及、巴比倫、印度和中國。這四個文明古 國被稱為世界文明的搖籃。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陸續出現了 40多個奴茉制 小國,徐為“塞普” o它是由代替氏族公社的農村公社聯誇 而成。它們為了爭奪奴隸和財富,長期混戰,互相兼並,逐 漸形成了下埃及和上埃及兩個王國。公元前3100年左右,南 部的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征服了北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的下埃 及,初步統一了全國,建立起奴隸主階級專政的國家,首都 是孟斐斯。

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蘇美爾人先後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南部,建立起一些奴隸•制城市國家。此後 不久,從敘利亞草原遷來的游牧部落塞姆人又在蘇美爾人的 北面建立起阿卡德等幾個奴隸制城市國家。公元前2350年, 阿卡德國王薩爾貢一世乘蘇美爾人各國混戰。

根據考古工作者對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座城市遺址的發掘,可以推定: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的達羅砒荼人已有了明顯的貧富懸殊和階級對立,有了國家機構 和相當高的文化0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操印歐語言的雅利安人從中亞高原南下侵入印度。他們先後征服了印度河流域 和恆河流域,把土著居民變為奴隸,建立起一些奴隸制小國戰爭,到公元前3世紀,恆河中游的摩揭陀國在阿育王統治 時期,基本上統一了印度,建立起印度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奴 隸制國家。公元前21世紀,啟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9. 歷史是什麼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其含義有三: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過去的事實。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廣義狹義

歷史學指的是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人類史、鳥類歷史等等。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

一般來說,通常所說的歷史是指人類社會史。歷史,就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文學與歷史是分不開的,文學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歷史建構和傳承,這不僅適用於歷史題材創作,而且也適用於一切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學不能"虛無"歷史。

歷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歷史是人書寫的,既然是人書寫的,就會夾雜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樂,所以說,所看到的歷史文字,是夾雜著人的情感的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閱讀全文

與歷史是怎麼發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