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楊玉環怎麼死的
關於楊貴妃的死因,歷史上有多個不同的說法。目前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楊貴妃在安祿山叛變中死於馬嵬坡。
具體解釋:
《舊唐書》卷五一講,安祿山反叛,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當挖開舊冢時,發現「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因為楊國忠的錯誤決策,本該固若金湯的潼關天險被叛軍很快就攻破,長安城危在旦夕,玄宗驚慌,連夜帶著楊貴妃和皇宮禁衛軍以及一部分文武大臣逃往四川,跑到馬嵬驛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中午了,眾將士又飢又餓,心裡滿是怨氣,正好看到楊國忠和吐蕃人在一起,於是就大喊「楊國忠勾結胡人」沖上去將他亂刃分屍,參與嘩變的士兵越來越多。
傍晚的時候大批士兵包圍了玄宗和貴妃所在的驛站,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來見玄宗,對他說道「士兵們情緒激動之下殺死了宰相楊國忠,現在心中憂懼,害怕您秋後算賬,所以想請您殺死貴妃」玄宗回道「這都是我的過錯,與貴妃無關」士兵們不從,堅決要求處死楊貴妃,不然就不再跟隨玄宗去四川了。眼看著一場更大規模的嘩變就要出現,玄宗無奈,只能向將士們妥協,含淚殺死了楊貴妃。
《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後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1)歷史楊玉環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楊玉環受玄宗寵愛的原因:
楊玉環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雖然體態豐腴,但史書上也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高手,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風,令人眼花繚亂。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
⑵ 楊玉環怎麼死的歷史
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 [1] 唐朝時期後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
性格婉順,姿質豐艷,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嫁給壽王李瑁為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後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
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後,跟隨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士兵嘩變,含恨賜死。
⑶ 楊玉環歷史上是怎麼死的
在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蜀中,途徑馬嵬坡整頓時,禁軍以紅顏亂國的理由迫使唐玄宗將楊貴妃縊死在馬嵬坡佛堂前的梨樹下。唐玄宗開始堅決不從,最後在太子李亨與高力士的勸說之下,為求自保的唐玄宗只得賜下一條白綾,時年三十八歲的楊貴妃最後被縊死於馬嵬坡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香消玉殞。正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當然,由於唐朝距今已經1000多年的歷史了,時間久遠,所以野史對楊貴妃之死的記載眾說紛紜,版本眾多。
一種說法是楊貴妃死於亂軍之中。杜甫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於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
還有一種說法是吞金而死。劉禹錫曾寫過《馬嵬行》一詩中這樣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也有說法,先吞金後被縊死。
更有一種說法,是楊貴妃壓根沒死,而是流落於民間,當了女道士,最後自然而死。白居易《長恨歌》中記載:「無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說的是平叛後玄宗由蜀返長安,途經楊貴妃縊死處,躊躇不前,捨不得離開,但在馬嵬坡的泥土中已見不到她的屍骨。後來又差方士尋找,「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白居易在這里暗示貴妃既未仙去,也未命歸黃泉仍在人間。
甚至還有人傳言,楊貴妃東渡去了日本,並且最終死在了日本。但這種說法大多人都嗤之一笑,不以為真。
無論楊貴妃最後是怎麼死的,我們只能說她的一生從嫁入皇家開始就是一個悲劇。從太子妃到被自己的公公霸佔,從得寵的貴妃到逃亡路上的替罪羊。楊貴妃的一生被自己的哥哥、丈夫玩弄,利用最後拋棄,如果能再選一次,我想她一定想成為一個普通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