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則天怎麼死的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武則天退位與上陽宮。,宗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病逝於上陽宮崩逝,時年八十二。
武則天(624年-705年),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到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
臨朝稱制,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後,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後。
(1)歷史武則天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武則天自幼聰慧伶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而且美貌異常。十四歲時,被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太宗去世後,按慣例到長安的感業寺出家為尼。
武則天不甘心就這樣在李治的朦朧戀情,又重返皇宮,當了高宗李治的妃子。她的美貌和才情使得李治對她非常著迷,在宮中的地位也不斷上升。但是,武則天的性格決定了她絕不甘居人下,她的目標是當皇後。
登上皇後寶座之後,武則天利用皇後的身份和皇上對自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在此後的五年時間里,她設法清除政敵,貶輔政大臣褚遂良,使其郁悶而死;黜太宗時期的重臣長孫無忌,逼其自縊。
罷免朝中褚遂良、長孫無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公元660年,李治因患風眩,眼不能視,遂下昭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自此,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人雖在幕後,卻控制了朝廷的實權。
由於武則天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李治那樣久諉不決,很為群臣敬服。高宗雖討厭她的獨行獨斷,但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則天逐漸從幕後走向前台,竟與高宗一起接受群臣朝拜,天下人稱為「二聖」。
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國家權柄,盡在武則天的掌握之中。在這之後,為確保權力不被分散,為確保自己能夠長期主政,武則天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布置。
683年,李治病死,立下遺囑讓太子即位,但國家大事還要聽從武則天的意見。李顯即位後就是唐中宗,尊母親武則天為皇太後。
但中宗也沒有能將皇帝寶座坐熱,即位不到兩個月就被母親趕了下去,廢為廬陵王,幽禁在深宮之中。之後,武則天把最後一個兒子李旦推上了皇位,這就是唐睿宗。
武則天雖然讓小兒子繼承了皇位,但不許他處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來決定,逐漸地,武則天就產生了做女皇的願望。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登基稱帝的條件已經成熟,就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
至此,武則天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以洛陽為都城。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武則天稱帝後,更加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天下之廣,不是僅憑一個人的能力就能治理得好的,必須大規模的選拔儲備人才,依靠大家的能力」治理國家,因此,凡是能夠「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都不計門第,隋朝以來的科舉制度。
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推薦為官,首創了由皇帝親自考試的殿試制度和以軍事才能為主的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能臣良將為其所用,有力地維護著王朝的統治。
對於農業生產,武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就是要廣泛的開墾農田,只有農田多了收成才能多,而農業收成好了人民就能不愁衣食,就能富足。」
她規定,凡能夠使「農田增加,百姓家中有餘糧」的地方官升遷;而「為政苛濫,百姓流離失所,戶口減少」的地方官「輕者貶官,重的撤職查辦」。
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武則天初參政時的655年,全國戶數為三百八十萬戶,到她臨終時的705年增加到六百一十五萬戶,短短半個世紀戶數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就可看出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之
此外,武則天還非常重視對臣下及人民進行理論指導,召集文人學士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紫樞要錄》、《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臣軌》等書,對為政經驗進行總結,對臣民的行為規范進行勸導。
在武則天的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發展,人民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則天
❷ 武則天是怎麼死的
病逝:神龍元年農歷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病死去世,享年82歲,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❸ 武則天是怎麼死的
老病纏身,病死的。
武則天晚年,一批男寵慢慢走進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後不久,武則天便有了第一個男寵馮小寶,當時武則天還比較注意約束男寵,後來馮小寶因為任性使氣,得罪了武則天最後被秘密殺死。武則天生命中的第一個男寵銷聲匿跡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為武則天的新寵。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作耳目,二張兄弟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回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復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系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兄弟,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
❹ 史上武則天到底是怎麼死的
史上武則天是病死的。史載:「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
人物簡介: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後,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後。
❺ 武則天是怎麼死的死在哪裡
武則天是病逝,在上陽宮。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卧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
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紫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要求她退位。武則天被迫禪位於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舊唐書》作八十三,此從《新唐書》)。
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並赦免王皇後、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為政舉措
1、政治
武則天被立為皇後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後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志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2、經濟
武則天稱「天後」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為貫徹詔命,朝廷規定對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業生產是否發展作為重要標准,如果州縣官吏所在地區「田疇開辟,家有餘糧」者則予以獎賞;反之,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則加以懲罰。
3、文化
武則天曾召集文學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編纂《要覽》、《字海》、《樂書要錄》等書。其中,《字海》收錄有所有武則天首創的則天文字,全書已散佚。《樂書要錄》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樂律文獻,除少量內容因襲就說外,多富實踐意義。
❻ 武則天是怎樣死的
武則天是病逝而亡,死後留下了一塊無字碑,事非功過任人評說。武則天是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君王,她以才人的身份入宮,雖然年輕貌美卻不得唐太宗的寵愛 在太宗看來武則天就是一朵帶刺的玫瑰花,最好不要招惹,就這樣武則天在後宮以才人的身份生活了數十年。
最終在李治去世後,武則天掌握了朝政大權,幾年後登基做了君王,她在位期間雖然勤政愛民,但也大肆排除異己,殘害李氏族人,甚至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放過,甚至晚年時寵信薛懷義,馮小寶等人,後來被皇子李旦聯合大臣逼宮,被迫退位,此時的武則天已經垂垂老矣,退位之後武則天退居後宮,雖然衣食住行能夠得到保證,但已經心灰意冷 ,幾個月後便病逝了。
❼ 武則天怎麼死的歷史上
武則天自然是病死的。歷史上武則天是因病逝世,神龍元年武則天病逝在上陽宮,當時的她已經82歲。武則天是歷史上第一位正統女皇帝,她先後嫁給李世民和李治父子,李治死後才是武則天權力巔峰期。
❽ 歷史上武則天怎麼去世的
病逝的。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武則天退位與上陽宮。,宗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病逝於上陽宮崩逝,時年八十二。
武則天(624年-705年),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8)歷史武則天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武氏立後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世𪟝等朝廷武勛的模稜兩可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
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昭儀立為皇後;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大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因為忌諱武氏曾為父親太宗才人的事實,唐高宗在立後詔書中,稱武氏為父親所賜,「事同政君」。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後與唐高宗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於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❾ 被迫退位後的武則天,她最後到底是怎麼死的
武則天的結局是因病去世,當時她死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了,在古代這個年齡也是相當的長壽,她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
雖然武則天是一位篡位者,並且還是一位女子,但是她的治國能力絲毫不比之前的皇帝差,她當時對狄仁傑也是極其重用的,而狄仁傑大家都知道是一位能力非常強的偵探家,並且當時唐朝的政權在武則天的手裡也是發展的相當富裕,非常的穩定,同時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