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補課歷史怎麼補
歷史課?你是學生還是老師。學生的話,我覺得沒必要補課,歷史需要花的是時間背誦記憶。
如果你 是老師,需要給學生補課,我覺得講課要生動,最好 能加入一些野史,還有自己的見解。反正我是很喜歡學歷史的,因為我把歷史當做故事,這樣就很有趣了
Ⅱ 高四補習歷史應該怎樣學
其實歷史不是一課靠背的學科,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記憶才是可靠且不易忘記的。
你是經歷過高三復習的人了,我不是很清楚你這一年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但依照你的反饋,你應該也發現原來的方法並不是很適合你。希望你能總結一下這一年的經驗教訓,調整復習備考的方法。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想知道你是否已經在腦子里形成了一個歷史知識的大體框架(判斷標準是隨便抽出一個歷史事件,是否能馬上反映出大概年代(不需要很准確,大體知道就ok)及列舉出相關人物、事件;拉出幾個事件,是否能將它們聯系起來……)。如果你的知識框架比較完整,那麼在這一年的補習你應該跳出書本的局限,輔以基本有權威的參考書目(五三啊,志鴻之類),做有重點的深入挖掘,以及針對歷年真題做知識點間的相關串聯。如果你還沒有形成只是框架,則應先以書本為基礎,自己理清知識框架(先理大時代,大事件,再把小的按關聯插進去,不要局限在課本,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整合,必要應該有自己的筆記)。還有,不論是哪種情況,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多看歷史資料片(大國崛起是很好的選擇),多讀課外書。
我是08年歷史專業考生(廣東之前分小科),高考我歷史單科134(150滿),我不是很了解你的具體情況,也只能就我學習歷史,復習備考的的經驗談幾點
1.不能單靠背。
背書是很痛苦而且收效很小的費力不討好的事(當然,你記憶力超群過目不忘則另當別論)。我記憶力不好,所以從不難為自己背書。但並不是說可以不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高考考的是書本,一切復習要以書本為基礎。
平時,應該多看、多讀課本,熟悉課本上的內容。只要要做到看到一段論述你要知道這在書本上出現過沒有。
2.做好知識點的深化和串聯
這個要建立在對書本的掌握上。做到了熟悉課本以後,應打破課本上課與課之間的界限,從各個角度建立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可從時間上建立縱向聯系,再從人物、歷史背景等等通過不同點和相同點的比較建立橫向聯系),把知識點吃通、吃透。
3.輔以參考書,以高考真題為指引
復習無非是為了考試。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指引就是高考真題。你說你記不住歷史內容,我覺得多做題、看題是很好的方法。做題的時候是眼、腦、手同時運用,比看書讀書更能調動興奮點,更容易產生記憶。運動員有以賽代練,引申到學習上的以題代學也是很好用的!
記得有一次模擬考之前,我也是看不進、記不住,沒辦法,我就逼自己做題,尤其是大題,不要怕麻煩,一道一道的做,先自己寫再對答案,用紅筆把錯誤改出來,也要注意自己的表達跟答案表達的不同之處,還要將做題過程中的新知識點另外記下來,做好筆記。我3天做完了五年三年中全部的大題,從那次模擬考開始我的歷史成績就沒有下過125了。
這是經驗之談,我覺得是很適合我的方法,不知道適不適合你了。
你可以試一試,效果好不妨用,不好不妨再試試其他方法,還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站短我啊,如果能幫到你我將感到不勝榮幸。總之二樓仁兄說的很有道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希望你再明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Ⅲ 歷史的補習方法
一個字:背,當你把全書內容一字不拉背下來後自然應付考試起碼想及格以上分數沒問題.
當然我這答案也許說了等於沒說,因為你很難拿出那麼多時間來背.
哦不是為了考試啊..那你去看看有意思的書好了.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小說比較好.
最直接的方式聽百家講壇唄!!!!
什麼武則天秦始皇,漢武帝,多爾袞,吳三桂...聽一圈兒下來總不錯的了.
還有歷史電視劇.
比較推薦雍正王朝.
沒錯就是這樣既不讓你煩又可以了解的快一些.
既然不是為了考試也就沒必要列什麼線索了.
Ⅳ 歷史學不好,應該怎麼補習
歷史就是死記硬背跟英語一樣。你可以多看看相關視頻資料,比如我像了解二戰歷史,我就看很多這類綜藝節目,寓教於樂,雙豐收。
根據自己的興趣學其來更容易。
Ⅳ 怎樣輔導學生學習歷史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積極的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質。歷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青少年學生都喜歡聽生動的故事,這是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徵之一。教學中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講述方法,或者在講課中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不失為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
2.指導閱讀
現在學生大多不善於讀書,分析、概括能力較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讀書,選擇典型內容說明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行思維活動。例如,在講授世界史,當講到原始社會解體時,考慮到它對以後講授亞非奴隸制國家形成具有普遍意義,必須讓學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會解體時經歷的變化,從而形成明確的概念。教師先讓學生閱讀這一部分教材,要求學生結合閱讀的內容分析:由於生產力提高的影響,氏族公社末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經過哪幾項大的變化最後走向解體的?學生在啟發誘導下,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認識了經歷過的四次大變化,由此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
3.巧設疑難
「思源於疑」,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疑竇時,才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如在講授西安事變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張學良、楊虎城拘捕蔣介石以後,該如何處置?是殺、是關、還是放?」這樣的提問可以有效的激發初中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最終不僅幫助學生認清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4.縱橫聯系
為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打開思路,學會全面地觀察問題,抓住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分析問題,進而把握其本質,教學中需注意縱橫聯系。這有兩種辦法,一是以一國歷史為線索、以時間為綱的縱向聯系,如講抗日戰爭時期「八·一三」事變時,可聯系「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把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的四次事變構成一個整體來講述。二是以問題為線索,將同類問題或同一時間不同國家間相類似的問題進行比較的橫向聯系。如世界史講到公元前594年雅典梭倫改革時,可聯系同年中國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又如將中外歷史上使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的四次重要改革聯系起來比較分析,說明進步的政治改革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與日本的大化改新,使兩國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沙俄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使兩國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類似的縱橫聯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訓練了其思維的廣度。
Ⅵ 如何補習歷史
我記得我學習歷史的時候老師是這樣給我們講的。
中國的古代史要跟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緊密聯系在一起、每一個朝代最首要記得是他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方面的、當然還有跟外界的聯系、每每學習一個朝代老師都會追問我們學過類似的朝代還有那個,記憶中的這個方法是最有效的。
學習中國近代史要與世界聯系尤其是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並將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相系。中國近期的資本主義產生、發展。
世界近代史是以資本主義的萌芽為起點開始,因為當時資本主義的產生引起了,人們對世界的探索,而新航路開辟所產生的影響成為貫穿整個世界近代史的主線,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當資本無法滿足需要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只是在幾個少數國家產生的,具體還是看書吧!僅供參考吧!
Ⅶ 怎麼幫同學補習歷史和地理
歷史,地理,不能死學,要將課本影視想結合,圖文理解活學活用,由點聯系面
Ⅷ 補習歷史
第一本應該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應該第一個把歷史寫的有趣、復雜、豐富的歷史學家。
樓主如果歷史掌握的不太多,不建議一開始看資治通鑒之類的,可以先看看 赫連勃勃大王(梅毅)的書培養興趣,從南北朝一直到明朝都有,文筆不錯,基本尊重歷史。大約7,8本吧,應該夠樓主看上幾個月的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8%B5%AB%E8%BF%9E%E5%8B%83%E5%8B%83%E5%A4%A7%E7%8E%8B&id=2
Ⅸ 一年後高考了,我想補習下政治和歷史,要怎麼補習
為上高中考大學做准備. 物理以數學為基礎,首先要學好數學.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歷史事件,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英語多看重要課文,熟悉詞彙及用法.
其他時間中,一定要保證學習時間,保證各科的學習質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8小時),保證學習效率.
安排適當的自由時間用於與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動.
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固.對考試盡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最後沖刺時,一定要平常心.考試結束後要認真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
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考前:認真備戰,考試時:不言放棄,考後:平常心.切記!
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