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史如何寫
平凡人筆下的家史
我的家鄉,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水北鎮的小村莊——水南橋。它離鎮上大概步行只需30分鍾,站在我們村的橋頭可以遙望見鎮上所有較高層的建築物,尤其在晚上可以看見鎮上大街上一片燈火通明的景象。在這里,留下了我成長的每一個腳印,走過這里,童年的點點滴滴便開始在腦海中回盪,思緒的潮水便開始蔓延。
我們村可謂山清水秀,山環水繞。家鄉的空氣永遠都是那麼清新,那麼親切。
橫跨在我們村前面是一條規模較大的河——蒙河,它發源於當地最高的山——蒙山。流經附近十幾個村莊,在我的記憶里,那河裡的水永遠是那麼清澈,那麼透明,站在橋上,河底的一切水草,石頭、貝殼,都一覽無余,它曾經是我們小孩子游泳、嬉戲、拾貝殼、撈水草的好地方,也是大人們洗菜,洗衣服,灌溉的好場所。這條河修於70年代,幾十年來,它默默地養育著沿河的無數村民們,別無所求,而如今,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休啊!當我再次臨近那許久未見的河水時,我卻發現,它已不再是我記憶中的那麼清澈了,它已被人們嚴重污染了。村民們為了賺錢,便在河裡撈中沙,把河底搞得一坑一窪的,而且還往河裡排污水,哎,可憐的河再也沒有從前的活力了。
聽父輩們講,70年代以前,村裡經常發生洪澇災害,每當洪澇發生時,沿岸許多村民的房子便被浸在水裡,水漲得極高,人們便匆匆把所有的東西都搬到二樓,這樣只要洪水不退,人們就得在樓上呆10天半個月。而且,每當此時,許多人家牛啊、豬啊、都會被活生生地被洪水沖走,這對人們的損失是慘重的,對整個村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70年代以後,鄉政府籌集資金,決定在我們村前修一條河——蒙河,此後,洪澇便不再那麼放肆地侵蝕我們村了,雖然,春天依然會有很小的洪水襲來,曾經我人那流行一首民歌:「水南橋,水浸樓,婆婆打得媳婦跳。」這應該是對我們村嚴重洪澇的直接反映吧!
卒落在我們村後面的是層巒疊嶂的山脈,雖然不是很高,但卻特別多,而且山上的樹木十分茂盛,樹木主要有兩種——杉樹和茶樹,這兩種都是很有利用價值的,每年秋天我們村都會組織砍掉一批較大的杉樹,每戶人家至少得出一個勞動力,砍了後,再每家每戶按人口分。人們可以利用它們建房子或是賣了,那些被砍掉的枝條,人們可以托回家來燒,尤其是買不起煤的老人們,便靠這些枝條生火。
過去,人們都不用煤,就是靠後面的山,每天都得去砍柴生火,茶樹是那種春天開很白的花,秋天結那種圓圓的果實的樹,這種果子可以榨油,稱為茶油,這種油對人們的身體十分有益,能讓人紅光滿面,還能驅除疾病,每當果子成熟時,全村人一起挑著籮筐上山去採摘,然後按人口平分
我們村有310多戶人家,1000多口人,在當地應該算是一個較大的村落,在當地也是挺有名氣和威望的,當地人一提到水北鎮,後面便不自覺地會加上水南橋。我們村300多戶人口都姓黎,在當地可是個大姓哦。
村民們大都靠種地謀生,春天人們都種量的菜,每次趕集,也就是每日的2、5、8。他們便天還沒亮,就借著月光,挑著一擔菜到鎮上去賣,等到秋天稻子豐收時,他們便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剩餘的全部都賣到鎮上的倉庫里,只要不發生什麼大的洪旱,人們便足以養家糊口,日子應該說還過得殷實。
從90年代起,由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吸引,許多年輕人都放棄讀書而跑到如深圳、浙江、廣東等地打工去了,近些年來,又有大批中年人到市區較發達的地方開黃包車,靠出賣自己的體力賺錢。他們帶著自己的妻兒,寄住在市區的一些貧民區,那裡的住的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的,每天他們都踏著黃包車載人,夫妻倆輪著載,你上午載,他下午載,你還別說,他們這樣賺得還挺多的。
年青人在外地打工,中年夫妻又到市區里開黃包車,村裡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了,整個村莊顯得空盪盪的,田裡全是荒蕪一片,一切都是那麼寂寥,許多房子都是長累月地關著,沒有了人氣,整個村莊顯得暗無生機,一切都是死氣沉沉的。
人們一旦在外面賺了錢,便會回來建房子,由於中間全是那些用木塊,土磚做成的老房子,所以他們的新房子便往四周擴散。於是那些老房子便形成了空心窟。中間全都集中了那種古屋,散發出一種深沉的陰氣,沒有了人氣,顯得特別可怕。
我們村一直以來都是在這里繁衍生息,也沒有出現過什麼遷移現象。
至於人物嘛,相傳有一位先生36歲中了狀元,後來便去了台灣。50多歲時回鄉撫養雙親,也沒有給家鄉做什麼貢獻。據說村裡有一塊狀元匾,但不知為何,後來被人砸了。
總的來說,我們村其實也沒出現過什麼很有名望的偉人,大部分都是平平凡凡的,然而正是在這里,在這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度過了十九個春秋,度過了自己天真無邪的、無憂無慮的人生階段,在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憶。
至於我的家族嘛,我的祖父一輩都是從事竹木製造業的,他們那一輩都特別擅長於製造竹、木用器,比如籮筐、曬具、鍋蓋、房柱、樓板等。那個年代人們都大規模地從事農業,種大量農作物。這就需要裝農作物的用具了,生逢春冬比較空閑的時候,村民們便把各家的破了的竹木用器拿出來,請祖父他們來修理一下,以准備稻穀豐收時用。
在那個年代,從事這一行挺有市場,養家糊口是沒問題的,所以我的祖父便把這一技術傳給了他的下一代,父親、伯父他們也都繼承了祖父的這一技術,父親高中畢業後,便用這種技術養活自己。
後來慢慢地把生意做大了,便開始在市場上做木材生意,由於我們村有大量的樹,人們便把樹砍了用車裝到市場上去賣,由於當時許多人建房子都需要買木材,每逢趕集,父親便把木材運到鎮上去賣,那時木材市場特別大,所以父親的生意做得還挺紅火,日子過得也滋潤。
而如今,由於人們建的都是高樓大廈,大理石早已取代了木材,所以,90年代以後,父親便轉業了,轉而成為司機,直到現在。隨著祖父那一輩的相繼逝去,竹木製造業早已被人們遺忘了。
我的外公曾經經常開著一輛木板車,每逢趕集,便推著一大堆的東西到鎮上去做買賣,回來時又載著一車東西,也不知道裡面到底是什麼,那種木板車只有中間一個輪子,兩根把柄,上面有兩塊板,構造極為簡陋,現在好像很少見到這種東西了,而外公的那輛車子至今還保存完好,他已經許久沒有用過了,可能是因為用不著了吧?
我的祖母和曾祖母特不和,兩個人總是吵吵鬧鬧的,後來有一次,不知為什麼,我的曾祖母實在被祖母氣得不行了,所以她偷偷地跑到房裡拿起老鼠葯便往下吞,就這樣,我的曾祖母離開了人世,結束了她那爭吵不休的一生。
後來,我的三個伯父相繼娶了媳婦,這樣,處理好與三個媳婦的關系,便成了祖母生活中的又一大課題,祖母對三個媳婦管得尤其嚴,要是誰稍微有點差錯,那肯定倒大霉,祖母肯定得大罵她一頓,然後還要給她各種懲罰。
伯母們如今經常會給我們講那時候的事,她們說一回想起來就渾身發抖,她們總說那時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折磨,後來還沒等到父親成親,祖母便逝世了,享年五十多歲,所以我母親根本沒祖母有見過祖母,更不用說我了。
母親是一位典型的傳統女性,勤勞、善良、忠實……,我們姐弟三個全是由母親一人拉扯大的,別人都有婆婆幫忙,而母親卻沒有,她就憑自己的一雙手,辛辛苦苦把我們帶大,卻從沒有任何埋怨。
如今,母親經常對我們說「我從沒有見過你們的奶奶,從來沒有盡過一份媳婦應盡的責任,要是時光能夠倒流,要是我也能有自己的婆婆,我一定會好好對她,不會讓她帶著遺憾離去。
聽到這些,我們三個都不由得淚流滿面,母親就是這樣,一味地為我們付出,對別人卻一無所求。
願我的家鄉能夠更加富裕和美好。
願我的家庭能夠更加幸福和美滿。
2. 家族歷史怎麼寫啊 有沒有範文
家族歷史主要介紹個人,和家族裡面的人物。
正文
我叫奚銳,20世紀80年代末出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聽說過吧,就是那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天堂。也許我的名字談不上如雷貫耳,但大名鼎鼎還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歡這個名字,還是挺有詩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也不小,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家族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和海外都有。我的祖先是哪個朝代誕生的,沒有聽我的父輩提到過。我的外公是一個老革命,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離開家鄉,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在艱難困苦歲月里,我外公信念堅定,堅決抗戰到底不動搖。
他堅決貫徹游擊戰思想,同時又在敵占區展開地雷戰、地道戰等多樣化的戰爭模式,消滅了多股游盪在各個村莊的鬼子兵。老爺子的游擊隊戰績顯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八路軍的連長,老爺子打仗那個叫猛啊,沖鋒號剛響,就如猛虎下山沖了出去,那股氣勢令敵人膽寒。
建國後,老爺子根據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從副縣長、縣長再到市糧食局長,最後從監獄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老爺子戎馬一生,立下戰功無數,生了2個兒子,3個女兒,全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勤奮工作著。
當然啦,我爺爺也不甘落後,怎麼說也是一知識分子來著。他出生於上海浦東的一個貧苦人家,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響應祖國的號召支援內地建設,來到安徽合肥南部的一個師范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爺爺這一輩子雖然平平淡淡,默默無聞,但是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真可謂桃李滿天下,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2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總算也是美滿幸福。
縱觀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與經歷,爺爺與外公則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啊。
3. 家庭史和既往史都填什麼呀
家庭史:家庭裡面特別是父母有誰得過大病、傳染病、遺傳病等;既往史:自己以前得過什麼大病、傳染病等。
既往史又稱過去病史,即就醫時醫生向患者問詢的患者既往的健康狀況和過去曾經患過的疾病等方面的問題。
既往健康狀況包括飲食習慣等。病人平時健康狀況,可能與其現患疾病有一定的關系,故對分析判斷現發疾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為了築起《家庭史》,我們不得不無任何模式地干起來,甘冒這樣做的風險,也接受這樣做的機時遇。 ——[法]喬治.杜比 本書會引起今日讀者極大的興趣。人們再也不會相信家庭是從最古老的形式開始,沿著單一的線條向其形式演變的了。
相反,極有可能的是,人類強大的創造精神早已將幾乎所有的家庭組織形式設想出來並且擺在桌面上了。 ——[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4. 家庭簡史怎樣寫
望採納!
很簡單的,介紹一下你家庭的一些情況,爸爸媽媽的出生所在地?成長的一些經歷。發生過的一些情況。也不用寫的非常的具體。大概的說重點的講一下就可以了。還要弄清楚是否是家庭還是家族?就OK了。家族和家庭是有很大的分別的。。。下面是示例
家庭史
我出生在鄉下,
從我記憶起,最長的祖輩就是爺爺,我爺爺是個勤勞的人,
他的這種精
神感染了我的父親,
我呢,也不知不覺從中獲益。
我的爺爺有個倔強暴躁的脾氣,
聽我爸說
他年輕時經常罵我奶奶,
有什麼做的不順他的意,
就破口大罵,可我爸的性格像我奶奶,寬
容大方,不過性子有時讓人急的發昏,我呢,
中和了他們的性格,
因為打我生下起就在爺爺
奶奶的庇護下長大。
我爸常說,
一代人要勝於一代人,爺爺既沒本事又沒錢,是我爸和我叔
給這個家庭帶來希望,
我爸和我媽結婚後都是靠自己打拚,
爺爺奶奶幾乎都沒提供資金上的
支持,
我們一家三口在我十二歲之前都在一個廚房和房間連在一起的小房子里度過,
十二歲
後靠我爸媽的拼搏,
我家建起了樓房,
可以說這段期間真的不容易,
房子的地基都是靠爸媽
用大板車一車一車從田地里運過來建成的,
從此,
爸媽就瘦了好多,
一年的時間也老了好多。
就是在這樣的淳樸的農村家庭里,
我長大了,
爸媽的堅強,
為更加美好生活的奮斗精神養育
了我,
在他們的熏陶中,
我比一般同齡的孩子早熟,他們讓我學會了,
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
改變自己的命運和提高生活質量。
慢慢地我長大了,
更加懂得父母的艱辛,
從小就幫著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因而,
左右鄰居都很喜歡我,
遇見鄰居總是和和氣氣打聲招呼,
他們一直誇我是個懂事的討人喜歡
的小女孩。
在做事情的方式上,
我們祖輩三人截然不同,
我爸小時候只要犯錯,
爺爺就用小棍子追
在後面,而在我記憶里,
我爸從來沒有用手打過我或罵過我,
我做錯事了,
他總是用委婉的
口吻把事情講給我聽,
直至我懂為止。
可以說爸爸對我人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他勤勞朴
實,做事有責任心,愛和人打招呼。
。
。一些好的優點都被我繼承了。我呢?我想,在教育我
的下一代時,我會發揚我爸的優點,再加上一些科學的教育方式來引導。
父母是子女堅強的後盾,
同樣子女是父母奮斗的動力。
拿我的家庭來說,
現在我有什麼
高興的事總會第一個通知父母,
拿獎學金啦,
被選上預備黨員啦,
考上理想的學校啦。
。
。父
母聽後其實比我們還高興,我媽常說,你有出息了,
我們作父母的最多有個好名聲,
而真正
收益的是你自己。是的,經常有人會問我爸,你家只有一個女兒,那麼辛苦幹嗎?其實,我
知道,
他們是為給我提供一個更舒適的成長生活環境,
我爸有時還開玩笑說,
生在這個家庭,
讓你受苦了,要是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你就不用這么辛苦了。其實,我倒沒真么想,我要感
謝他們,是他們的朴實讓我受益匪淺,我很幸運生在這樣的家庭里。昨天,爸爸又加班了,
一直到夜裡兩點,早上六點還要趕去,就沒回來,
他說就隨便找個地在那歇會,當時聽了心
里真不是滋味,
今天把我被東南錄取的消息告訴他們,他們真的比我還高興。想說句:
老爸
老媽,辛苦了。我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的,你們也是我動力的源泉之一,我會加倍努力,爭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你們驕傲和自豪!
5. 家庭史具體怎麼填寫
家庭史,即本人家庭中祖孫三代人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地位等各方面出現的變化。以你的成長過程為主線,主要涉及如下問題:
1、家庭基本狀況;
2、家庭祖上情況(至少到爺爺一代);
3、家庭主要成員尤其是父母、爺爺或者外祖父包括自己的職業、經濟生活、社會地位等方面的變化
6. 個人陳述中如何寫家庭歷史
感謝您關注常青藤申請工作室(SmartIVY)
家庭歷史這個主題形式講述家庭成員的故事,申請者如何被這位家人的故事感動,與他她)有怎樣的關系,這個主題形式通常用於表現家庭歷史如何影響個人的觀念,如何使個人定形。你需:(1)突出個人特性天賦(2)簡要描述一位鼓勵你深造成專心研究某一領域的家人(3)你可以簡單地寫些你家庭克服的困難等你不可:(1)誇大家庭問題(2)有博取同情跡象(3)對於家庭的奮斗描述過多,忽略了自己的個奮斗和成就記住:此主題形式的目的在於突出你的成就和在處理家庭困難時的能力。
詳情可咨詢SmartIVY官方網站:http://www.smartivy.com
或添加微信
「IVYDIY」,我們的專家老師會解答您的疑惑。
微博:@常青藤申請
7. 家史怎麼寫
希望對你有幫助。家史是記述家庭的發展、變遷歷史的一種文章樣式。 家史不同於普通的家譜。因為家譜主要記述的是宗族的繁衍,世系的延續,行文極簡,線條粗略,是紀實性資料,一般無突出的思想性。而現代的家史則是介乎於歷史和文學之間的一種獨立的文體,具有歷史和文學的某些基本特徵,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歷史著作和文學作品。在寫法上,它以家庭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或寫其發展全過程,或寫其中的一二片斷;既可以寫全家或一個幾個人也可以專門寫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真實故事。但不論如何寫,它都要形成一個連續的有機的整體,使人看出家庭發展、變遷的面貌,並有一個鮮明的主題。 寫家史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要提煉出新鮮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明確主題。家史不僅僅只是昔日事例的陳列,而是要通過對家庭變遷歷史的敘述告訴讀者一個鮮明的思想。這就要求每一篇家史都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家史的現實意義往往是通過主題來體現的。沒有主題,材料就是一團零亂的珠子,文章也就無法構成。為此,作者在動筆之前,一定要詳細地佔有材料,仔細地分析材料,抓住材料的特點,開掘出其所包含的本質上的意義,再聯系作者眼前的現實斗爭形勢和存在的帶方向性的問題,反復琢磨,最後確定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2、要根據主題,對材料進行篩選和剪裁。家史寫作不能搞有聞必錄,有事必記。雖然家史是寫真人真事的,但它不是照搬生活的流水帳,不是要把所有的真人真事都寫進去。它既要有真實性,又要有典型性。這就要根據主題思想來進行剪裁,舍棄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對那些與主題關系密切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從中精選了最典型、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然後進行詳細的記述。{其**}材料則根據需要,略寫或不寫。 3、通常要採取對比的手法。通過對比才能更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激發起讀者憎愛悲喜的感情。 4、語言要通俗、朴實,富有感情色彩、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這樣才能讀起來親切,聽起來動情,如入其境,似見其人,使人在感情上發生共鳴。
8. 個人家族史怎麼寫
個人家族史寫法:
一、六種方式開始寫作家史
所以在這里我們可以用幾種方式開始:
(1)從日常的聊天開始,去和他們抓取各種碎片,各種故事的碎片,生活的碎片,過往的歷史的碎片,他們的生老病死,他們的生育,他們的婚姻等等,從日常的聊天開始。
(2)從最年老的長輩開始,如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從他們的經歷,再到父輩的經歷,再到你平輩的經歷從這樣的思路開始。
(3)從童年的記憶開始,假如你已經是老人了,或者中老年了,你可以從自己印象中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開始童年的記憶開始,一點一點再寫到現在。這裡面更多像一個個人史。
(4)從某一些核心事件開始,如果覺得很瑣碎,各種日常很瑣碎,那就可以從核心事件,比如說出生、上學、戀愛、結婚、生孩子,買房、買車,再到抱孫子,抱孫女這樣的故事可以開始。
(5)從大歷史到個人,讓個人史和大歷史相互映照,可以從建國前甚至從民國到抗戰,到內戰再到建國,再到大集體時代,再到文革,再到改革開放,再到八九十年前,再到今天,從這樣的大歷史一邊寫自己的故事,一邊和大歷史的背景相勾連起來。
(6)從很少很少的字數開始寫起,從一開始每天可能一兩百字,甚至三四百字記錄一個片段記錄一件很小的事情,再到每天寫一兩千字,到一兩萬字,把這些寫作串聯起來,不斷的豐富不斷的圓滿,不斷的架構,最後他也可以匯成你的家史。
二、八個選題方向
在這里我們就會談到具體如何去寫呢,我們可以從各種方式,各種路徑可以切入,具體我們有哪些主題可以寫呢,我們這里可以提供一些點可以給大家做一些啟發。我們在家史寫作計劃當中我們提供了10個主題,比較核心的主題,當然還有更多。
第一個主題: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故事。
在這裡麵包括童年、求學、愛情、婚姻、生育、事業,還有父輩的故事,這裡面也從童年、求學再到事業,甚至再到他們的內心的迷茫或者內在的成長,或者他們的思想各種層面。關於我的故事也可以重復。
第二個主題:關於遷徙的軌跡。
很多家族因為歷史的原因,在我們的案例當中就有談到,有的人因為他的爺爺是抗戰老兵,他的父親就是解放軍。
他談到他爺爺如何一步一步遷到不同的地方去打仗,再到他的父親去支援國家建設,再到他自己如何跟著父母一路走,然後自己長大了之後去哪裡求學,去工作,所經歷的不同的地方,這是根據他遷徙的路徑,這也是一個主題。
第三個主題:家族的家風傳統
通過這種方式一以貫之,在寫作裡面也有人寫的是父母如何節儉,或者爺爺奶奶如何節儉,通過節儉,勤勞節儉這條線去串起大的故事,整個家族的歷史。
從爺爺奶奶的童年經歷怎樣的艱辛養成節儉的習慣,再到三年飢荒的時候,他如何去養育孩子通過節儉的方式養育孩子,又通過這個影響自己的子女。
一代一代人關於節儉的故事其實融合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家史,充分了反應這個家庭。也有人在寫家族的女性特別能幹,特別敢於承擔,特別願意追求愛情,在我們當中有一個文本,寫自己的奶奶年輕的時候就特別堅決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還有她自己的母親排除眾議去追自己的父親,再到她的姐姐同樣的不顧一切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再到她自己情感上遇到的迷茫以及家裡的上幾輩的女人給她的影響。
第四個主題:書寫家族裡面命運,影響家族命運的大事。
這種大事可能是很多件,也可能是一件,比如有的家族最關鍵的某一件大事可能是改革開放的時候,自己的父親下海經商了,從此家庭的命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也有可能在更往前一點可能是在建國之前自己的父親曾經在國民黨工作過,通過這樣的一些大事件為核心的主題進行書寫,也可以進入。
第五個主題:最珍貴的一件東西。
我們知道在建國初期有這種老三件、新三件,所謂電視、自行車、手錶、收音機等等這種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或者我們這里也有一個人在寫的是關於他是一個回民,因為他是一個美食世家,在北京的一個牛街,這是一條回民街,他的整個家族歷史就是通過一件大茶壺串起來的,自己的爺爺做美食的故事,再到他的父親經過很大的茶壺創業,建立了自己家庭的一點事業。
再到這把大茶壺傳到他手上,再到這把大茶壺遺失,再到他在博物館找到這把大茶壺,再到他自己為了這條街,為了自己家史而努力,通過這樣一件珍貴的東西串聯起整個家族的歷史。
第六個主題:家族曾有過最痛苦、最幸福的事情。
這個和前面的大事有類似之處,可能側重的是一個家裡的痛點,或者一個家裡的最興奮,最幸福的東西。這里可以把握一家人的情緒開關,心理歷程,甚至某些脾氣、習性、心理機制的養成。
第七個主題:老照片。
通過老照片,它是非常可以承載家庭記憶的事情,久了之後一張一張照片的事情其實是會被遺忘的。
所以可以通過不斷的寫家庭的老照片,一張一張,如果家庭有相冊的話,一張一張老照片為線索,為主題去不斷的寫,也可以去寫出一個故事,寫出自己的家史。
第八個主題:食物簡史。
我們正在開展的一個寫作項目,就是食物的簡史,食物的記憶,一個家衣食住行,民以食為天,可以透過食物洞察到一個家族的變遷,可以洞察到你的生活,洞察到你的習俗、社會階層、文化品味,或者說是甚至在身體、生理、心理層面的種種東西。
三、如何持續書寫和框架搭建
講完了上面這些,我們再繼續講第四大板塊,持續書寫和框架搭建。持續書寫我前面講到每天一定要堅持,比如說用20天,甚至10天的時間,只要堅持每天500字、1000字,我們這個平台要求是800字,800字你能堅持20天,那就意味著最終可能會產生將近2萬字的文字。
如果一次性去寫兩萬字是非常艱難的,會陷入到一個感覺像寫一個長篇,很少寫作經驗寫長篇文字長文的人來說,你感覺像在寫一部長篇小說一樣。
但把它分解成每天800字,它就變得不再那麼困難了,而且你可以按照我們剛才提到的這10個主題,每個主題可以分上下兩篇,或者一篇寫完,或者兩三篇寫完,其實並不難。
當所有這些東西出來之後,今天和明天的未必能夠完整的勾連建構在一起,明天和後天的未必就是一個整體,這個時候我們把十幾二十個文本匯集在一起的時候,如何建構他們,我們會提供幾個維度。
其實和前面我們提到的有點相通,這里我們更多的是從單個文本,一個文本某條線出發,去做整個文本的構建。
第二個是時間維度,最簡單的從四五十年代再到八九十年代,再到現在的2000年初,再到現在,這是一種時間的維度。
另外一個人物關系的維度,可能是你第一章是寫你的爺爺,第二章是寫你的父輩,父親、母親第三章可以是寫你的叔伯,第四章可能是寫你的哥哥姐姐,到最後就是寫你自己這種維度。
第三個是大事件維度。關於國家大歷史及關聯的個人大事件,二者結合,如抗戰、內戰、建國後、人民公社、文革、改革開放等等通過這樣的維度建構,先從國家大歷史作為切口,然後落到個人的命運當中。
最後一個是個人成長維度。這個在前面也講到,這可以以個人的成長,也可以以一群人的成長,每一種都寫,最後匯聚成整個家族的不同成員的成長史,最後再形成一部家史。
在這些維度當中會有很多是交叉的,但是不管怎麼交叉,一定會有幾條主線,可能是國家大歷史的主線,也可能是年代作為主線,也可能是人物關系作為主線,但是這些主線,有些主線是貫穿整個寫作的過程,還有些可能是人物的關系,或者某個人心理的歷程。
就像一些血脈一樣,一些小血管一樣,也無處不在,但它可能不是最顯性的,最大的那個骨架式的,還有些像肌肉一樣的,肌肉也是全身連通的,但是沒有那麼像骨骼一樣的那麼結結實實連接那種強有力的連接,在這裡面我們要通過不同人的故事,不同家族的構建進行建構。
四、如何做編輯
因為時間也差不多,所以我們最後再簡單的講一個如何做編輯的問題,編輯的問題其實前面我們也提到了,根據不同的維度,在技術上來說,可能是我們先把我們原有的這種材料,每天在寫的東西,我們大概按照一個邏輯。
按照我剛剛的一個維度,設置一個位置,然後把這一段設定了位之後,這一段文字的前後做一些改編。和前面的一個章節形成一種聯系,和後面的章節也形成一種聯系,取一些小標題,再把其中的某些點細化,脈絡重新一打通,這么一個家史或許就能夠出來了。
9. 家族史怎麼寫 模板
家族史範文如下所示。
1、四世同堂並不常見,我為我的家族是其中之一而驕傲。我的太姥姥今年已經九十九歲了,她是曲阜孔氏家族之後。她家祖上還算富庶,由於父親好吃喝揮霍,至土改前,家產已被揮霍得差不多。後來嫁到太姥爺家,養了一大堆娃,艱難地與命運搏鬥,飽嘗人世間的冷暖。
2、她經歷了民國,迎來新中國,最終贏得幸福晚年。讀她的人生,躍然於前的便是一個傳統社會的母親的縮影,而時間在此際也泛起了引人入勝的柔光。人所驚訝其長壽,亦為其友善、勤勞、豁達等德行所敬慕。
3、爺爺今年七十二歲,他出生在一個城市貧民家庭,父親早逝,靠著母親獨自撫養著整個家庭。爺爺從小知道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吃苦耐勞、堅韌不屈的性格就是在這樣一個苦難的環境里塑造的。他十六歲就響應招兵,離家參軍,從此走上了革命隊伍,開始了近二十年的軍旅生活。
4、上世紀60年代後期,經人介紹,奶奶認識了尚在軍營中的爺爺,並很快組建了家庭,她生了我的爸爸和大爺,在當時經濟不富裕的情況下把兩個兒子培養成人。我的奶奶是個很能乾的人,爺爺早期在外當兵,她一個人從懷孕到生產,邊工作邊伺候兩個孩子,還年年是廠里的三八紅旗手,著實不簡單。
5、這中間的酸甜苦辣,含辛茹苦,我實在感慨萬分。爸爸出生於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正是中國完成了歷史巨變,轉入了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他小時候沒有電腦和手機,家裡只有個12寸的黑白電視。他喜歡邊看連環畫,邊聽小收音機里播放的評書或流行歌曲。
6、爸爸和大爺讀過很多書,小學和中學的假期幾乎都是在圖書館中度過的。大學畢業後,他倆都考研讀博,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廣州工作。爸爸是做科研的,他夢想研製出新的抗癌葯物,常常在實驗室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7、家族之人薪火相傳、繁衍生息,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與經歷,大都平淡無奇、默默無聞,沒干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正是他們的平凡瑣事譜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
10. 家族史怎麼寫
家族歷史主要介紹個人,和家族裡面的人物。注意家族史上的名人,如果有歷史名人更好,如果沒有,只要在當地較有名望的人就行,甚至本族涌現出的好人好事都可以寫,當然,也可以介紹自己。
正文
我叫奚銳,20世紀80年代末出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聽說過吧,就是那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天堂。也許我的名字談不上如雷貫耳,但大名鼎鼎還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歡這個名字,還是挺有詩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也不小,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家族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和海外都有。我的祖先是哪個朝代誕生的,沒有聽我的父輩提到過。我的外公是一個老革命,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離開家鄉,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在艱難困苦歲月里,我外公信念堅定,堅決抗戰到底不動搖。
他堅決貫徹游擊戰思想,同時又在敵占區展開地雷戰、地道戰等多樣化的戰爭模式,消滅了多股游盪在各個村莊的鬼子兵。老爺子的游擊隊戰績顯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八路軍的連長,老爺子打仗那個叫猛啊,沖鋒號剛響,就如猛虎下山沖了出去,那股氣勢令敵人膽寒。
建國後,老爺子根據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從副縣長、縣長再到市糧食局長,最後從監獄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老爺子戎馬一生,立下戰功無數,生了2個兒子,3個女兒,全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勤奮工作著。
當然啦,我爺爺也不甘落後,怎麼說也是一知識分子來著。他出生於上海浦東的一個貧苦人家,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響應祖國的號召支援內地建設,來到安徽合肥南部的一個師范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爺爺這一輩子雖然平平淡淡,默默無聞,但是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真可謂桃李滿天下,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2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總算也是美滿幸福。
縱觀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與經歷,爺爺與外公則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