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怎麼寫一篇歷史論文
1.多查資料
2.多下工夫
3.多去請教
4.多作修改
B. 如何做歷史論述題
步驟一:亮明觀點。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等。正確、錯誤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練概括,盡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步驟二: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內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思路五:以時間為線索選取史實論證。
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步驟三:結論。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或評價性升華。(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課所學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課上所學原理為思路、為依據,用歷史的語言來表達。)
C. 有關曹操的初中歷史小論文,題目要怎麼寫
我對曹操的評價
曹操 (155~220)東漢末權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字孟德。沛國譙縣人。父曹嵩,宦官曹騰養子,所以曹操的出身看起來是有點不太光彩,那曹操到底姓什麼,在這似乎也沒有太大必要去考證。在資治通鑒中有一段描寫曹操性格的描寫大體意思是:曹操在作戰時有清醒的頭腦,部隊出征是完全沒有像要出征的模樣,但曹操一經下定決心,部隊會像風卷殘雲一般的將敵軍摧毀,曹操賞罰分明,對於有功的將士毫不吝嗇金錢,對於沒有功勛的將士而奢望得到獎賞的人卻分毫不給。曹操知人善用,能給有才能的人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讓他發揮其才能。
曹操的事跡很多,下面簡要介紹 他的一生。
曹操二十歲以孝廉為郎,參與鎮壓潁川黃巾起義軍,被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中平六年,因董卓專權,刺殺董卓未成,被迫逃離洛陽,至陳留散家財,聚兵五千人,與袁紹為首的東關州郡軍一起討伐董卓。當時諸軍畏卓,莫敢先進,唯操出戰,董卓西逃,袁紹表操為東郡太守。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起義軍攻入兗州,殺刺史劉岱,州吏擁曹操領兗州牧,率兵打敗黃巾軍三十餘萬,收其精銳為部下,號「青州兵」。在隨後幾年的兼並戰爭中,表現出傑出才能:打敗袁術,攻破陶謙,平定張邈,消滅呂布,逐漸壯大成一支與袁紹相對抗的力量。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十萬大軍,乘勝追擊,陸續攻佔原屬袁紹的冀、青、幽、並四州。十二年,又消滅曾收留袁紹二子、以遼西柳城為根據地的少數族烏桓勢力,基本統一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進位丞相,率軍南征。荊州劉表適病卒,子琮歸降。操進軍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與孫權、劉備聯軍會戰於赤壁。其時南北統一條件遠未成熟。就像周瑜所說的:北方軍隊長途跋涉,不服水土。兵多疾病;荊州降軍心有顧慮,未肯力戰。加上曹操驕傲輕敵,在聯軍火攻之下大敗而歸。他從此轉向鞏固北方的統治,鎮壓朝廷中異己力量包括皇後伏氏的反抗,並繼續消滅北方殘餘割據力量。建安十六年討平關隴地區馬超、韓遂;四年以後又征降漢中的張魯,為代漢作了充分准備。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都於鄴。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以下百官。三年後曹操進爵魏王,他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子曹丕代漢,追尊魏武帝。
曹操根據郭嘉謀劃,於建安元年將處於困境的漢獻帝從洛陽迎到自己勢力范圍內的許縣,作為傀儡,並遷都於許。從此,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動,號召力增強。在曹操迎天子於洛陽時顯示了曹操長遠的政治目光,其主動權就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歷史的發展眼光來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並沒有錯,當時漢朝政權動盪不安,各地豪強烽擁而起,曹操決定統一全國是很偉大的一面,再說當時算的上是忠臣的又有多少?
他在統一北方後實行的一系列措施很快改善了當時慘遭破壞的生產力,穩定了人民。他採納謀臣的建議,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後推廣到許多州郡,史稱所在積粟,倉廩皆滿。從物質供應上保證了戰爭的勝利。
曹操著有兵書十萬余言。善於運用古代軍事學說和戰略戰術,「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他多次下令求賢,要求「唯才是舉」。與東漢重視德行、門第不同,只要才幹傑出,有治國用兵之術,即使出身微賤,不懂儒家經術,不仁不孝,名聲卑污,他都考慮予以重用,甚至拔為大將、牧守。豪強大族率眾投奔者,也極力籠絡,崇以官職。因此,他又不完全否定德行標准,而且很重視對名士的爭取。部下對他如不竭誠效忠,一經發覺,立即清除,毫不容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咸願為用」,手下人才濟濟。曹操「攬申、商之法術」,受先秦法家思想影響很大,不官不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強調「撥亂之政,以刑為先」。在此思想指導下,他殘酷鎮壓農民反抗。同時對豪強大族的不法行為也往往給予嚴厲打擊。平定冀州後立即下令,加重對豪強兼並的懲罰。
他是一個英雄。
曹操臨死時勸自己的妾妃叫她們在日後的守寡生涯中學一些編制,維持生涯,足見曹操之節儉。曹操並非無情。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世堅強不屈的曹操在臨死時的真情流露也讓我們懂得英雄未必無情。例如曹操在平時執法嚴格,但經常因為自己的親信被懲罰而落淚,但依然堅決執法。
曹操詩歌造詣也很高,所作《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門行》等,皆悲涼雄渾,氣勢磅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等句傳誦千古。在他獎掖、提攜下,周圍聚集了一批優秀文人,出現了著名的建安文學。
三國中的三個風雲人物:曹操、劉備、孫權。劉備是其中山靖王之後,雖然後來立了蜀漢但主要是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之力;孫權是憑借其父兄之業。只有曹操是滅黃巾起家,差點一統中國。就起能力來看完全凌駕於孫劉之上。縱觀曹操的一生,鞭臨竭石,兵至滄海,橫槳賦歌,真是有英雄本色。可能有人會問:《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不是奸雄嗎?要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雖然沒有脫離真實歷史,但其作者是受封建影響或者是因為某些原因把曹操寫成是奸
踩
問卷,500強都在用「問卷星」
值得一看的問卷相關信息推薦
「問卷星」問卷自動生成二維碼/鏈接,可通過公眾號\微信\簡訊邀請問卷填寫,微信紅包\自定義獎品,自定義問卷背景及logo,讓你的問卷更加美觀!
長沙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手機游戲單機排行榜_拼多多鉅惠_暢享底價1元起!
本月10550人下載
正品低價_品質保障_極速發貨_輕松購物_拼多多,新電商開創者,拼著買,才便宜。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關與三國演義研究性學習報告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極速提問
籃球大圖 正在咨詢一個旅遊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2021年論文_論文通過率高
論文一直讓很多人發愁,本機構可提供論文,不讓論文的事耽誤您的時間工作忙,上學忙,論文沒時間做,本機構可提供論文指導
廣告2021-01-28
關於三國演義的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
曹操,一個被三國演義歪曲的歷史偉人
3,784瀏覽
我們要做一份關於三國演義的報告,老師說題目要有研究意義,能有什麼提議嗎???
30分要專題報告......
1贊·211瀏覽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 研究性學習
你這問題問的不清楚啊,兄弟! 你是想問些什麼問題呢? 比如: 1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的看法? 2趙雲功勞與排位? 3曹操的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4曹植暗戀嫂子的倫理討論? 5曹丕將亡妻遺物贈曹植的心境? 6 諸葛亮的「詭計」與「詭辯」 7 呂布的「易變」與「識時務」 8 楊修之死 太多太多。三國演義我看了N次,白話版,文言版,小說型,史料型!很多版本都看過!個人最喜歡文言版本的,言簡意賅,大量的詩詞歌賦,寫的是暢快淋漓!其中很多寫景的片段,寫的是極其優美! 兄弟要是感興趣,可以和你交流下!哈哈哈
3贊·1,819瀏覽
中華文化小大使 自主研究性報告 三國演義哪五個故事最廣為人知
最廣為人知的五個,按傳播度先後順尋 桃園結義,空城計,三顧茅廬,七擒孟獲,三英戰呂布 其它,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煮酒論英雄,草船借箭,舌
D. 怎麼寫歷史大題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一,歷史單選題應試策略和技巧
(一)審題方法
第一,明確題目結構中答題項,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答題項是指答案包括的內容和項目,主幹語是選項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語是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時間,地點,空間,人物,設問角度 .
第二,搞清時空范圍.根據限定語,特別要注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從近四年歷史高考選擇題看, 題干中含有限定語的題目至少佔了1/3.因此,抓住限定語,無疑是正確作 答的一個前提.
第三,推敲備選項.對備選項要認真推敲.近年來,備選項的干擾性日益增強,需認真分析.
(二)解題方法
1,直選答案.即直接根據掌握教材知識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謂"一擊即中".
2,最佳選項
特點是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它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
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詞和形容詞.
3,因果選擇題
___ 通常將歷史現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再根據題乾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的或結果等.考查的角度有兩方面:
第一種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
第二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是題干為因,備選項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___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主要著眼於歷史現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
根本原因
同一歷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著決定作用並帶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
①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原理分析.
②從階級本質分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人物所在的階級,政黨對於歷史事件不僅有深刻的影響,能延緩或加速歷史進程,而且起決定性作用.
③從影響歷史事物主要矛盾來分析.每一歷史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歷史事物的本質或主要矛盾來把握其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
4,否定選擇題(逆向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可採用逆推法,即根據題意,首先找出與題目要求相符的三個備選項,剩下的備選項就是題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類題也可用正向思維或排除法.
5,推理選擇題
___ 推理選擇題是指對這類選擇題可以通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題目往往涉及一些規律性問題,考生通過對歷史規律的掌握,來分析具有同類性質的歷史現象
6,排序選擇題
___ 此類題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據題目要求,把歷史事實或歷史現象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如時間先後等,其形式有序號式或非序號式兩種.
————————做此類題型時可用排除法!!___
7,比較選擇題
___ 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___ 解題方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8,材料選擇題
___ 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其現背後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
___ ___ 解題方法:分三步進行:
第一,通過看引文的出處和其它有關信息,確定材料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第二,讀通材料,弄清材料內容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備選項的內涵及與題乾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事實的備選項.
二,材料解析題解答
讀——是解答的前提
1.先讀設問,後讀材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
2.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①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不可漏讀.
②讀懂,讀透材料.應讀三遍:
第一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
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信息.
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信息.
找——是解答的關鍵
___ "找"就是從材料和有關知識中,找取解題的信息點,信息源,它往往是與"讀"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___ 1.從材料內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從材料與課本(回到教材)的關聯——找取相似點.比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
這里的關聯
一是指試題以課本知識為背景或依託.
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課本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
3.從材料內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材料本身在解題中的價值.
答——是解答的落點
1.注意答好第一問 .第一個設問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確,完整,直接影響著下一問的作答.
2.注意審准設問.在好多設問中,都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據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據材料……談談認識","綜合材料……得出結論","比較材料……","如何評價材料的觀點"等.這些限制詞語大體上代表了設問內容的本質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注意.
3.注意設問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分值小,回答要簡省一點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層次性.
材料題解答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如何,直接決定著得分差別.
如:1997年第46題"談談你對西進運動的認識",只答出掠奪印第安人或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給1分;兩方面都答出的,給2分;答出兩方面並指出推動經濟發展是主導方面的,給3分.由此可以看出,對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學觀點的運用.如"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
6.注意答案的簡明扼要. 答案補充 三,歷史問答題解答策略
一,審准題目.
准確審題是正確解答的前提.題目的類型雖然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卻大致相同,因此,審題也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試題結構.歷史問答題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
例如:"評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一題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主幹語,"歷史作用"是答項語,"民主革命時期"是限定語,"評述"是提示語.
主幹語又稱"中心語".一般位於試題的中間,它告訴考生,試題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提問的.答案補充 答項語就是求答項目,往往位於試題的最後.它具體規定應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通常是原因,影響,異同點,特點,性質,結局,意義之類.
提示語常常出現在試題的最前面(個別試題的提示語融合的答項語之中).規定用何種方式解答,也就是解決怎麼答的問題.常用的詞語有:"述","評","論","比較","說明"等等.
限定語是對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在范圍,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規定答案要限定在什麼范圍內,基本上都是位於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的前面 .題目的限定條件包括時間,空間,人物,設問角度等,要找出這些要素,將答題范圍明確界定出來.
如:"簡要評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政治活動."一題中帶著重號的詞語就屬於限定語.其中"簡要"是對提示語從程度方面進行的限定,"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對主幹語從時間范圍上進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對答項語從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
當然,近幾年高考問答題的提問方式一般不是那麼直截了當.有的是一題多問.有的雖然是只有一問,但問題的各組成部分卻不是一目瞭然.
E. 高考歷史小論文題怎麼寫
這類題型是一種很難把握好的題型,不僅材料變化多、問題不固定,回答也可以是多元的,主要是要培養你的開放性、發散性思維,如果沒有準備或者恰好考到了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識就會有些捉襟見肘,但也是有一些解題技巧的:
先來一個評分標准,讓大家清楚得分點在哪裡:
得分點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得分點
1.分類
我們先來看一下分類吧,一般是兩類:1.由你來評價分析某一歷史事件、人物的作用、意義、影響;2.由你來論證某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或者是對比幾個事件、觀點進行評價。對於第一類,偏重於結合史實來表明自己對題目的認識,定性評價和定向評價結合進行,對於第二類題目,要注意對於歷史事件和觀點都要緊密結合特定的歷史環境,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
2.答題技巧
首先要速讀材料,認真看題目要求,明確自己要分析論證什麼;
接著精讀材料,要把材料的觀點提煉出來,用恰當的語言來表述出來,做到言簡意賅;
最後進行撰寫答案的時候要分段進行,這樣才是完整的小論文:
第一段表明你的觀點,用詞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是……的;
第二段結合史論進行論證,這個時候要注意進行多角度分析,不要只抓著某個角度一條道走到黑,常見的角度可以分成這幾種: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狀況,內因(如國內因素、組織內部因素)、外因(如國外因素、社會風氣),要注意先整理好思路再書寫,不能想一句寫一句;
第三段要用來進行一些總結或者升華,這部分最好結合歷史發展趨勢、已有史實來進行一波探討升華。
3.結合題目進行一波分析
在分析題目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讀題,避免片面,很多時候可以用求同存異的方法來剖析材料,我們可以來找這些材料的共同點,來論述這些共同點,也可以尋找一些差異,不是固定的,可以按照題目要求來:
F. 怎樣寫好歷史小論文
寫歷文小論文有許多好處,不但能鞏固課堂上學過的歷史知識,加深理解,提高認識,而且還能培養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對提高高語文寫作水平也大有幫助。
怎樣寫歷史小論文呢?
首先要選一個好題目。題目應注意「小」和「新」。既然是小論文,就不能求大求全。題目應該具體一點,如「讀文一得」、「一事一議」、「一人一評」等,只要能說明一個問題就很好。所謂「新」,就是選題有新觀點,不要人雲亦雲,不要墨守定論,對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敢於根據史實提出自己的見解。題目從哪裡來呢?
一是從聽課和讀書中發現。在聽課和讀書的時候,要善於獨立思考,從歷史事實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比較、印證,從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
二是從參觀訪問和社會調查中尋找。參觀歷史遺跡和博物館,訪問健在的歷史當事人回憶往事,探訪有關歷史事實,這樣可以開拓視野,打開思路,從中得到好題目。
三是從觀察和思考現實社會生恬中想題目。現實社會生活常常會向我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肯動腦子思考,就一定能找到可寫的題目。題目選好後,不要急於動筆寫,必須先准備材料。
材料從哪裡來呢?
一是閱讀有關書籍,摘錄下你需要的材料。
二是實地考察收集材料。
三去向老師和別人請教介紹材料。
四是藉助便利的互聯網進行查找並下載。有材料,還必須對材料進行整理、鑒別、比較、分析、去偽取精、去偽存真。 正式寫作時,可先列個提綱,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有個整篇布局,這樣才能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寫歷史小論文最重要的是做到史論結合,也就是觀點與材料的統一。有史無論,文章就失去靈魂;有論無史,文章就沒有血肉。只有史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文章才有生命力。因此寫論文應力求鮮明性、准確性、生動性。
G. 歷史論文要怎麼寫
歷史論文的寫作要求、流程與寫作技巧
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內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匯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產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討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內容的規范問題。
論文寫作的要求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於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H. 本科歷史畢業論文什麼題目好寫點
本科歷史畢業論文的題目,我們肯定還是常規論點要好一些,比如說這個經濟對政治的影響,比如說那個人的遷徙情況,這些都是歷史的,這個考察當中比較重要的方面,而且也是論述比較多的,容易寫出論文來
I. 歷史大題應該怎樣去做
一、審准題目.
准確審題是正確解答的前提.題目的類型雖然多種
多樣,但其基本結構卻大致相同,因此,審題也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試題結構.
歷史問答題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幹語、答項語、提
示語、限定語.例如:"評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一題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主幹語,"歷史作用"是答項語,"民主革命時期"是限定語,"評述"是提示語.
主幹語又稱"中心語".一般位於試題的中間,由專用歷史名詞構成(材料問答題的主幹語一般以歷史材料的形式出現).它告訴考生,試題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提問的.這是問題的主體,是試題的核心,試題的其餘各成分都圍繞它展開.只有正確理解中心語的內涵,才能把握住審題的大方向.不然,准確審題則無從談起.找出主幹語應作為審題的起點.
答項語就是求答項目,往往位於試題的最後.它具體規定應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是審題的最終落腳點.找准答項語就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就明確了思維的方向、找到了解題的著力點,收集材料、組織答案就有了目標.審定答項語是審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提示語常常出現在試題的最前面(個別試題的提示語融合的答項語之中).規定用何種方式解答,也就是解決怎麼答的問題.常用的詞語有:"述"、"評"、"論"、"比較"、"說明"等等.這些詞語能夠清楚地告訴我們試題的類型,提示我們應對的方法.把握准提示語,就能夠確定答案的基本結構,確定試題的基本解答方式.
限定語是對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在范圍、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規定答案要限定在什麼范圍內,基本上都是位於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的前面(個別試題的限定語融合在主幹語之中).如:"簡要評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政治活動."一題中帶著重號的詞語就屬於限定語.其中"簡要"是對提示語從程度方面進行的限定,"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對主幹語從時間范圍上進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對答項語從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准確理解了限定語就可以少做許多無用功,從而保證把非常寶貴的考試時間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並且還可以減少閱卷老師的勞動量,避免惹老師討厭.
當然,近幾年高考問答題的提問方式一般不是那麼直截了當.有的是一題多問.有的雖然是只有一問,但問題的各組成部分卻不是一目瞭然.如98年高考試題第49題:"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試從兩個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說明這種現象的原因."題中的主幹語是"這種現象"即"美國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答項語是"原因",提示語是"說明",限定語是"從兩個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雖然這幾種成分的分布不是那麼清楚,但只要稍做深入分析,並不難找出.一題多問的,則需要逐個找出它們的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和限定語.把一個題目看作是幾個題目分別解答.
第二,推敲關鍵詞語.
弄清試題結構,找出試題的四個組成部分,只是為准確審題創造了便利條件.理解了上述四部分的內涵才能算得上明確了題目要求.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都是由若干詞或片語組成的,能否正確認識上述各成分,取決於對這些詞語,特別是關鍵詞語的理解.由此看來,弄清關鍵詞語的含義是審題的基礎,推敲關鍵詞語便成為審題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步驟.
審題中最易於出錯的是限定語.對組成限定語的各詞語的推敲,往往決定著考生能否按照命題者限定的范圍答題.如果把題審"小",就會導致答案要點不全.如果把題審"大",就會多做許多無用功,浪費大量寶貴的考試時間,並且還會沖淡問題的主題,影響考試的得分.因此,我們在考試中應不惜投入大量精力進行這項重要工作.
在有多個問項的問答題中,審清每一問的主幹語並非易事.除第一問以外的各個問項的主幹語大多是代詞,如:"其"、"此"等等.這些代詞的含義都是由它前面的一句或幾句話決定的,有些語句往往還相當復雜.在審題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出現理解的偏差,導致不能正確認識這些代詞的含義.這樣,就必然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自然也就得不到本來應得的分數.
第三,推測命題意圖.
J. 歷史論文的格式怎麼寫詳細點。特別是題目。
1
內容要求
1.1
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應該簡短、
明確、有概括性。讀者通過題目,能大致了
解論文的內容、專業的特點和學科的范疇。
但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4個漢字。必
要時可加副標題。論文題目應有中文和英文
兩種形式。
1.2
作者及指導教師
包括作者的
姓名,所屬專業、年級及班級,指導教師的
姓名。應有中文及英文兩種形式。
1.3
摘要與
關鍵詞
1.3.1
論文摘要
論文摘要應概括地反映
出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
和結論。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不標
注引用文獻編號。摘要以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