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什麼樣的,他的結局如何呢
電視劇中的紀曉嵐與和珅和乾隆皇帝的嬉笑怒罵日常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真實的歷史中紀曉嵐大和珅二十六歲,乾隆皇帝大和珅三十九歲。
當時整個乾隆時期都伴隨著文字獄,是文字獄最多最密的一個朝代,文人不敢稱大儒,稱名儒者夷三族 。朝堂上下更不敢妄言國事,所以紀曉嵐鐵齒銅牙談不上,明哲保身更合適當時的所有文人。
紀曉嵐活了八十多歲,一生橫跨了雍正、乾隆、嘉慶三個王朝。乾隆皇帝駕崩之後,即位的嘉慶帝立即下令抄家並處死了和珅,對紀曉嵐以元老相待,不過對於他也僅限於表面,直到他行將就木之前才授予“大學士”頭銜。嘉慶十年(1805年),紀曉嵐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謚號“文達”。
紀曉嵐的一生比同時代絕大多數文人幸運,雖然不算順風順水但也少有波折,雖無實權但也避免了朝堂上的利益紛爭。樂得做一個大煙袋子,給後世留下無數幽默的談資。
2. 紀曉嵐怎麼死的和珅怎麼死的
和珅懸梁自盡,黯然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這是他貪權納賄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和珅至死,他的富貴夢、權力夢從來都沒有醒過。一代巨貪的形象就此定格於歷史的長河中。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生前他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死後,謚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他是一代通儒,「胸懷坦率,性好滑稽,有陳亞之稱。然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這就是說紀曉嵐不僅學識好,而且也是性情中人,幽默得也很在理。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3. 紀曉嵐怎麼死的歷史上
歷史上的紀曉嵐在公元1805年因病去世,享年82歲,他的一生都在為文學付出,雖然在朝為官,但是並沒有和和珅一樣遍地斂財,死後被嘉慶皇帝追封謚號為文達。
紀曉嵐,名紀昀,是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的官員,他在朝堂上屬於文官的典範,並且主持纂修了《四庫全書》,和我們在劇中看到的情形不相符。
紀曉嵐從小就學習漢族的文化,博覽群書,再加上年輕的時候才華橫溢、血氣方剛闖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但是紀曉嵐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那種激情和鬥志了。
在82歲那年,紀曉嵐因病去世了,因為其在文學上的成就和造詣,嘉慶帝御賜碑文,追封謚號為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
4. 紀曉嵐最後怎麼死的
根據《清史》記載,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曉嵐因病去世。
紀昀的仕宦生涯和學術活動展開在十八世紀中後期,正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樞紐時期。紀昀一直是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凡有編輯之役、修書之事,他必在其間。
他一生中領導和參與多部重要典籍編修。因此,紀昀是中國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的學者。 一生悉付《四庫全書》,其《閱微草堂筆記》和《紀文達公遺集》傳世。
拓展資料:
紀曉嵐故居遺址和墓地均位於滄縣崔爾庄鎮。其故居遺址座落在滄縣崔爾庄村內,今尚存一眼古井。在鎮南約四公里北村村南有墓地一座,神道碑和墓碑各一通。
乃為紀曉嵐之墓。神道碑碑文是:「皇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紀文達公神道碑」。近年紀氏後人及當地政府部門,正籌化修復紀曉嵐墓園及故居展館和紀念館。
5. 歷史上的紀曉嵐真的是縱欲而死嗎
這個是謠傳,紀曉嵐真正的死因的患病不治而死。紀曉嵐在82歲高齡的時候患上了風寒,剛開始並沒有注意,直到第二天昏睡一天,直到午夜才醒。相傳紀曉嵐病重蘇醒的時候煩躁不安,預感自己將長眠於世,於是將子女都叫來,交代完遺言即與世長辭。
還有就是紀曉嵐不喜歡吃飯,非常喜歡吃肉,甚至一天不食一粒米,也很少吃蔬菜,但是一天要吃十幾斤肉,偶爾也吃麵食,絕不食鴨肉。即使是到了七八十歲的高齡,紀曉嵐也依舊保持著這樣的生活習慣,令人奇怪的是如此不良的生活作風和飲食習慣,紀曉嵐依舊活到了82歲高齡,這在古代是非常罕見的。
6. 紀曉嵐怎麼死的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生前他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死後,謚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他是一代通儒,「胸懷坦率,性好滑稽,有陳亞之稱。然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這就是說紀曉嵐不僅學識好,而且也是性情中人,幽默得也很在理。應該說,這一評價是基本上符合實際的
7. 紀曉嵐怎麼死的
嘉慶十年 乙丑 1805年 82歲正月二十六日,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 子少保,管國子監事。二月初四,與朱圭聯轡入內閣,同赴翰林院中堂任。二月初十,病;十三日朱圭登門探視;十四日酉時卒於北京虎坊橋閱故宅。嘉慶帝命散秩大臣德通帶領侍衛十名,往奠茶酒,賞銀五百兩治喪,謚文達,並親自撰寫御祭文和御賜 碑文,高度評價了紀曉嵐的一生。
8. 紀曉嵐咋死的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生前他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死後,謚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他是一代通儒,「胸懷坦率,性好滑稽,有陳亞之稱。然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這就是說紀曉嵐不僅學識好,而且也是性情中人,幽默得也很在理。應該說,這一評價是基本上符合實際的。
9.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鬥了半輩子的紀曉嵐和和珅,分別是怎麼死的
和珅
嘉慶四年(1799)正月十八日,離乾隆去世僅半個月,距和珅下獄也只有7天,嘉慶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處所,賜他白綾一條,令其自盡。和珅知死期已至,不禁悲從心來,提筆寫下了一首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
此詩似偈似謠,前兩句含義尚明,因為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那時剛好50歲。從權力的頂峰一下子跌落到深淵,對他來說當然是一場夢,而且是一場噩夢。後兩句的含義較為隱晦,大概是屬於某種詛咒,或者是身後報應之類,只不過是不便明說罷了。
賦詩完畢,和珅懸梁自盡,黯然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這是他貪權納賄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和珅至死,他的富貴夢、權力夢從來都沒有醒過。一代巨貪的形象就此定格於歷史的長河中。
********************************************
紀曉嵐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生前他自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死後,謚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他是一代通儒,「胸懷坦率,性好滑稽,有陳亞之稱。然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這就是說紀曉嵐不僅學識好,而且也是性情中人,幽默得也很在理。應該說,這一評價是基本上符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