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國中龐統被誰殺死的
被劉璋的部隊亂箭射殺。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勛,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謚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1)歷史上龐統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龐統,字士元(179~214),漢末荊州人,人稱鳳雛先生,與南陽卧龍先生諸葛亮齊名於世,劉備守荊州時,
被委以耒陽縣令,因少理政務而被免職,魯肅予劉備信說其「非只治百里之才」,備任為謀士,與諸葛亮同任軍師中郎將,後隨劉備入蜀,建議進兵成都.龐統具有非凡的才華,是實現草廬對戰略不可缺少的人才,他的歸順,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
書中曾經交待,諸葛亮寫信給劉備說:我夜觀天象,太白臨於雒城,將帥會有危險,希望劉備和龐統停止進攻,但是龐統認為諸葛亮是怕自己立了大功,因此才不讓他們前進的,於是極力勸說劉備進攻。
劉備經不住龐統的勸諫,這才勉強答應,而在進攻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說龐統的馬驚了,劉備看到後就把自己的白馬讓給了龐統,龐統感動的一塌糊塗,還表示要誓死報答劉備。
就是這次的讓馬,讓龐統丟了性命,看起來龐統之死是天意,先有諸葛亮夜觀天象,後有龐統馬驚,龐統騎上了劉備的馬,又在落鳳坡遭到埋伏,龐統死於亂箭。小說描寫的很精彩,但是在歷史上卻並非如此。
《三國志》中記載:龐統是在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龐統
❷ 龐統是怎麼死的 死在哪裡
在攻城的過程中,龐統不慎中了一箭,最終因箭傷死在營帳中。
在真實的歷史中,龐士元的死因與小說里有較大的出入。當時的蜀軍主力圍攻雒城(今廣漢市),然而在攻城過程中守軍負隅頑抗,十分難對付。不得已之下,劉備派出了龐統,由他來統領攻城軍。
歷史龐統形象
歷史上,著名人物死於小人物手中的情況不勝枚舉,這也難免會讓人扼腕嘆息。所以,為了彌補這一缺憾,給龐士元一場壯烈的死亡,羅貫中先生腦洞大開。
在小說中,龐士元的形象更有血有肉,為了爭得先入西川的頭功,龐士元主動請纓帶領先鋒軍闖入落鳳坡。然而,等待著他的,卻是敵方伏兵萬箭齊發。
「萬箭」比「一箭」更加震撼,讀者更易於接受這種波瀾壯闊式的英雄結局。更巧妙的是,羅貫中先生通過這一事件,從側面襯托出了孔明「下知地理」的能力。孔明早就聽聞此地的大名,也曾規勸過龐士元謹慎行事,然而龐士元意在爭功,絲毫沒有理會諸葛亮的好心。
❸ 三國志龐統怎麼死的
龐統的死,是劉備的一大損失,也是三國一大公案,而龐統與孔明之間的關系,是敵是友,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以下提出一點見解。
東漢末年,劉表割據荊州,他藉著與襄陽蔡家聯姻和招攬荊州名士蒯氏兄弟來鞏固本身在荊州的權威,並且也任用傅巽之類的流亡客,結合本地豪族與外來流亡客兩股勢力,雄霸一方,但是,龐統一家卻沒有被劉表延攬當官,龐統的叔父龐德公極為不滿,遂結成了一股反對的勢力,以品評人物為主要活動,這些人不當官,而以水鏡先生司馬徽與龐德公為首,孔明也是這股勢力的一份子,他的妹妹嫁給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劉表的統治並非完全的穩固,孫堅就曾經受袁術的指派,進攻劉表,但卻死在襄陽城下,劉表便與孫氏結下了大梁子。孫劉兩方的怨仇,也給了龐家機會,龐家人就積極的與東吳來往,孫策孫權也樂得和其勾搭,所以龐統「英名」也遠播至吳。【三國志蜀書第七龐統傳】:「(周)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昌門,地名),陸績、顧邵、全琮皆往。……皆與統相結而還。」由此可見龐統與東吳淵源可謂深厚,陸績是陸遜的堂兄,也是吳郡的豪門,顧邵則是顧雍的長子,全琮為孫權寵信的臣子,都是東吳的領導階級,而且「吳人多聞其名」,也證明龐統在江
可是,二○八年的形勢改變極快,曹操入主荊州,劉表手下官員也紛紛歸順曹操,龐家此時面臨了抉擇,曹操極有可統一天下,但原本的對頭也都投入其麾下,而孔明與徐庶則進了劉備幕中,龐統也可以前去投效,還有另一條路,就是入仕江東,不過投奔劉備或孫權,都冒了相當大的風險,因為二者可能會被曹操消滅。此時,龐統選擇了按兵不動這條路。
赤壁之戰後,荊州的情勢迅速的穩定下來,劉備佔領了大半個荊州,龐統也前去尋求個一官半職,劉備任命他為耒陽令,但龐統卻因「在縣不治」而被免官,此時,他的深厚關系也就派上了用場,【三國志蜀書第七龐統傳】:「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當縣令的人才),使處治中(總務官)、別駕(行政官),始當展其驥(驥:千里馬)足耳。』諸葛亮易言之先主,先主見與善譚(談),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唉!連鳳雛也要靠關系陞官)由此可知,孔明與龐統大致上是極為友好的,否則,孔明不會笨到去引薦一個敵人來奪自己的權,依我的想法,劉備重用龐統,除了龐統真有才幹,應該是任用了龐統,也加強了荊州土豪對劉備的信心,他的做法,可以說是與劉表相當類似,任用孔明,得了流亡客的心;任用龐統,則抓住了荊州土豪,但玄德有劉表所沒有的,劉表手下的荊州豪門分黨成派,各懷鬼胎,劉備底下的只有一派,因為與龐家等人作對的豪門與流亡客,幾乎都和曹操一同回到北方了。
事實上,劉備對龐統的器重更甚於孔明,這也是必然的,龐統對荊州人士的影響力和他與東吳的淵源,都是孔明所不及的。只是令人扼腕的是,前途一片大好的龐士元,卻在雒城底下中箭身亡,這段情節,也被羅貫中改寫成落鳳坡的故事。
【三國志蜀書第七龐統傳】說:「先主痛惜,為之流涕」可知劉備對龐統的倚仗。
羅貫中有詩嘆曰:「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預計三分平刻削,常驅萬里獨徘徊。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
❹ 真實歷史中龐統是怎麼死的
劉備軍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謚曰靖侯。統子宏,字巨師,剛簡有臧否,輕傲尚書令陳袛,為袛所抑,卒於涪陵太守。統弟林,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征吳,值軍敗,隨權入魏,魏封列侯,至鉅鹿太守。
[214年],在圍攻雒城的戰斗中,龐統中流矢而死,當時只有36歲。劉備極為痛惜,一提到他就忍不住流淚。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並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龐統的兒子龐宏,字巨師,因輕傲尚書令陳袛為其所排抑,只作到涪陵太守。龐統的弟弟龐林,以荊州治中從事的身份參加了彝陵之戰,兵敗後隨黃權入魏,封列侯,官至鉅鹿太守。
❺ 真實的三國歷史中,真的有龐統這個人嗎怎麼死的呢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在真實的三國歷史中,龐統確有其人,而且是豹眼最喜歡的三國人物之一。
在小說、影視劇中,龐統一般被描繪成相貌醜陋的形象,其實與史實不符。
陳壽為蜀漢人物列傳,龐統法正合傳,在《蜀書》中僅次於諸葛亮,可見在陳壽心中的位置。由於龐統年僅三十五歲就死了,其影響相對較小,但其經歷卻很高光。
少時朴鈍,未有識者。
史料中並沒有記載龐統相貌醜陋,僅僅是說他少年時非常質朴,表面看上去不是很聰明,實際上就是非常沉穩,不太張揚,應該是大智若愚。不似諸葛亮身長八尺,自比管仲、樂毅,給人以風流倜儻的形象。
龐統被稱為“鳳雛”,唐朝詩人李商隱有“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的詩句,從雛鳳那清脆圓潤的鳴聲中,就可以體會到龐統是多麼超凡脫俗哦。
後來,龐統被郡太守任命為功曹,他非常重視倫理道德,對於撫育子女、贍養老人之類的事特別盡心。他對別人的稱贊,常常超過他們的實際才幹。當時的人感到奇怪,龐統就回答說:“現在天下大亂,雅正的道德衰微,好人少而壞人多。想要振興良好的風俗,增強人們的道德觀念,如果不把值得褒獎的人說得完美一些,那麼他們的名聲就不能為人們所仰慕學習。”
從這一點足以看出,龐統是一個品行很高尚的人,而且很善於用褒獎的方式,鼓勵別人,以促進社會道德教化,這在三國時期非常難得。
不過,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邀請劉備入川,龐統的機會來了。劉備猶豫不決,最終還是龐統力諫劉備從速成行。
龐統跟隨劉備入川,整個劉備平定西蜀之戰,都是龐統策劃的。
鐵索連舟之計,不是龐統的計謀,但入川及取成都三策,確確實實是龐統所為。而且龐統第一個提出了隆中對的缺陷,力主取西川,經營西北,這才是劉備成就帝業的關鍵。
一般都把劉備的基業歸於隆中對,其實很不公允。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採納龐統取成都的中策,開始了與劉璋的決戰。
劉備順利攻佔涪城後,大宴將士。劉備得意忘形喝高了,與龐統弄得很尷尬。盡管劉備意識到了錯誤,龐統也把場面給圓了下去,但彼此之間肯定產生了隔閡。
接下來的雒城之戰,龐統明顯是帶著情緒上陣,結果被流矢射中而身亡。
❻ 龐統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在歷史上,龐統是不幸中流矢而亡。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葬於落鳳坡。
人物早期經歷:
龐統小時候為人朴實,但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時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司馬徽坐於桑樹上採桑,而龐統坐於樹下,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❼ 龐統是怎麼死的
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勛,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謚號為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滿意請採納
❽ 龐統怎麼死的
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劉備麾下有兩大聞名天下的謀士,他們就是「卧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卧龍和鳳雛的能力誰高誰低,我們就不作評論了,但是從當時流傳的那句「卧龍、鳳雛,得一人者得天下」,就不難看出,這兩位都是絕世的謀士。
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演義中諸葛亮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與他其名的「鳳雛」龐統卻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都說卧龍鳳雛,得一人得天下,如果鳳雛不是不幸身亡的話,統一的霸業能否屬於劉備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❾ 在三國的正史當中有沒有龐統這個人他是怎麼死的
說到《三國演義》中的龐統,他身死落鳳坡的結果,常讓人唏噓不已:那麼個高手,死的確實委屈。假如他死不了,擁有鳳雛、卧龍山的輔助,那麼三國劉備指不定就很有可能修復漢室,一統天下了。
總而言之,他的死,許多三國粉絲沒法接納,總感覺他是意外死亡。
《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記述:「(龐統)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略地,為流矢所中,卒,時歲三十六。」
翻譯一下:龐統率軍包圍著攻擊雒縣,但悲劇被槍榴彈掃中,結果「英勇獻身」。
那時候雒縣的守將是劉璋的孩子劉循,也壓根並不是張任。而這雒縣間距落鳳坡,有40多少公里。
龐統之後往往葬在落鳳坡,那徹底是三國劉備給龐統挑選的「風水地」,而不是「陣亡在哪兒就埋哪」,那也太輕率了!
因此,說白了的「落鳳坡傳說故事」,徹底是羅貫中教師編寫出去的
❿ 歷史上的龐統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龐統: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其所埋葬的乃劉備親自選的,後來遂取名「落鳳坡」。
(我抄人家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