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薛仁貴是怎麼死的
薛禮(614年-683年),字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名將。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病逝,享年七十歲。身故後,朝廷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還特別製造靈輿,護送遺體歸還故里。
史書評價:「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傑,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噫,待封不協,以敗全略。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上加明命,竟致立功,知臣者君,信哉!」
B. 薛仁貴,究竟是怎麼死的真是被自己兒子射死的嗎
薛仁貴不是他的兒子射死的,他是出征遼西的時候,病死在雁門關的,終年70歲。
C. 被遺忘的大唐戰神,晚年沒落,薛仁貴是怎麼死的
薛仁貴是在70歲的時候病逝的,他死之後,朝廷追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派了軍隊護送他的靈柩回了家鄉安葬。他戎馬一生,死後得到這樣的待遇,也算是一種慰藉吧!
果不其然,李世民就注意到這個白袍小將了,派了使者前去詢問剛剛穿白袍的那個先鋒將軍是誰?李世民這才知道薛仁貴這個名字,就給他賞賜了很多的金銀、馬匹等財物,還封他做了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後來,薛仁貴又率軍平定了蘇定方,攻打了遼東,破了高句麗的貴端城,打敗了突厥等,屢立戰功,一路青雲直上。然而人生七十古來稀,72歲的時候,薛仁貴就去世了,這個年紀在古人眼裡算得上是喜喪了。
D. 薛仁貴的真實死因究竟是什麼是被兒子誤殺嗎
事實並非如此,薛仁貴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幾個得到善終的名將,他活到了70歲才善終。 在古代70歲已經是高齡了,自然死去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存在被兒子誤殺的說法。
E. 歷史上薛仁貴是怎麼死的
評書中 薛仁貴是上其子薛丁山射死的,薛仁貴與北將交鋒 其子薛丁山恐其有失 遂引弓射之 然箭中仁貴咽喉 不治身亡
據說是被他兒子用箭射死的,因為薛仁貴和他兒子一見面不是射了他兒子一箭嗎, 薛仁貴是白虎的化身,他兒子是大鵬金鷹的化身,他們命里相剋,他兒子見一隻白虎伏在薛仁貴身上他兒子拿箭射向白虎,白虎跑了他一直追著 結果他在一座破廟看見他爹躺在那裡 身種了一箭,那箭正是他的,結果他爹就死了,據說他們是虎鷹相剋
正史 永淳二年二月二十一日(683年3月24日),薛仁貴因病於雁門關去世,享年七十歲。唐高宗追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洽薊縣,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F. 薛仁貴是怎麼死的
薛仁貴武藝高強,曾一箭射穿五層甲。鐵勒叛亂,仁貴率軍平叛,對方派驍騎數十前來挑戰,仁貴連發三箭,射死三人,嚇得其餘人全部投降,薛仁貴將其全部活埋。不久即平定叛亂,此即為「三箭定天山」。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與李績等同征高麗,連敗高麗軍於新城、扶余,經兩年奮戰,終於平定高麗。薛仁貴在勝利後被派鎮守平壤,指揮高麗境內的常駐唐軍。
blob.png
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貴率唐軍十萬征討吐蕃,但由於副將郭待封私自行事,仁貴部被吐蕃軍四十萬所圍,唐軍大敗,戰後薛仁貴被撤職。
不久高麗叛亂,薛仁貴再次被啟用,但不久後又因罪被流放。直到開耀元年(681年),六十八歲的薛仁貴才因大赦回朝,率軍抗擊突厥。突厥聽說領軍的是薛仁貴,嚇得四散而逃,唐軍大獲全勝。永淳二年(683年)病死,年七十。
G. 薛仁貴是咋死的是薛丁山殺的嗎
薛仁貴是被他兒子薛丁山射死的,薛丁山初來認父時,薛仁貴以箭射薛丁山,後來薛仁貴的另一個兒子來認父時,薛仁貴也不願意認。這人道德上有點問題,後來在一次混戰中,被薛丁山一箭射死。其中內幕,沒有一本書上交代。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貞觀末年投軍,隨征高句麗,受唐太宗拔擢。自此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至唐高宗時,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他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4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H. 大唐戰神薛仁貴,最後是怎麼死的
薛仁貴是在雁門關病逝而死的。
不過薛仁貴一生很是傳奇,因此對於他的死也有各種各樣的傳說。畢竟他是因為驍勇善戰而被提拔,從平凡的百姓到了大將軍。
所以,民間總有些故事說薛仁貴是戰死沙場的,為了增加故事的傳奇性,還有說薛仁貴是被兒子一箭射死的。
不過我認為,民間傳說都會一定程度上將真實的人物給神化。比如說薛仁貴,能打仗就說他是白虎轉世,姜子牙釣魚就說他是神仙下凡,來此封神的。
民間傳說雖然根據現實改編而來,但都有一定的藝術性。
I. 唐朝名將薛仁貴戰功赫赫,他最後怎麼去世的
薛仁貴,又名薛禮,是唐朝的風雲人物,生活時間約為公元614年到公元683年,山西人。薛仁貴本是家族不凡,到他這一代已經沒落,還由於他花大量的錢財去學習,不僅學習文學知識,還找師傅練習武藝,使得家徒四壁。
也正是他的文武雙全,讓他在後來的歷史中大放異彩。他最開始不能展示自己的抱負,在家務農,到當地大戶柳家做工,結識柳家大小姐柳氏,並結婚生子。
薛仁貴到而立之年,他想通過遷移祖墳來改變命運,妻子勸他,如今皇帝親自帶兵征討遼東,你應該去參軍入伍,現在正是你建功立業的好時機。於是他參軍入伍,也開啟了他征戰沙場40年的傳奇一生。
薛仁貴活了70載,在古代社會,當是長壽了。他戰功赫赫,為朝廷的高官重臣,那麼他的墓地在哪裡?據記載,薛仁貴的墓現在應該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的縣城東北處的萌山附近。年代久遠,他的墓碑現在已無處可尋。他的墓碑曾被人重修,墓碑顯得十分莊重。但他的墓並沒有被史書明確記載,只是後來有人重新修墓的時候刻字「薛仁貴之墓」。因此,當世所存的薛仁貴之墓並未明確是不是其本人的墓碑。他隨著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官位極高,死後修墓悄無聲息,無人記載。現如今,薛仁貴的墓已被重點保護。不管他的墓碑如何,他的精神在我們的心中永遠不會被磨滅,在歷史的長河,許多人只是滄海一粟,而他卻如明星一般璀璨。我們會永遠懷念他,記住他身上的品質,他如同白虎一般在戰場上驍勇善戰,曾視死如歸,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