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和歷史開卷考試怎麼拿高分
一、謹防四大認識誤區
誤區一、開卷考試不復習
許多初三學生,甚至部分非歷史專業的科任教師和班主任都認為,開卷考試用不作復習,
反正答案都在書上,到時候只管抄書就是了。殊不知,這恰恰是對學生的一種誤導,如果處理不好,會給我們初三歷史復習造成更大的困難。而事實上,歷史科實行開卷考試,命題都是基本沿襲以往歷史閉卷考試的作法,適當引入開放性試題。既如此,如若不復習,我們很難想像連數量眾多的選擇題都靠翻書來解決,不僅考試時間不允許,而且不復習造成的對教材的生疏也會使學生難以從書上找到答案,就更不用說答好開放性試題了。
誤區二、開卷考試難度降低
這個誤區是建立在開卷考試可以通過翻書尋找答案的認識基礎之上的,原因在於沒有弄清歷史開卷考試的精髓。誠然,由於開卷考試命題都是基本沿襲以往歷史閉卷考試的作法,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對開卷考試試卷中的一些列舉題、問答題的復習可以降低要求,學生不必花大量的時間死記硬背這些內容,只須記住大慨就行。這確實降低了難度。由於開卷考試的命題都要適當引入開放性試題(隨著開卷考試改革的深入,我們相信,這種試題的比例將會加大),從這個意義上說,難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為這種題型的答案比較靈活、極具創造性,沒有平時的積累和系統訓練,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就是翻書也難以作答。
誤區三、開卷考試可以帶上所有資料
許多初三學生簡單地認為在開卷考試時,可以帶上平時教師和自己整理的資料以備考試時使用,甚至可以將一些重點內容寫在小卡片上粘在教科書上。事實上,許多地區的初三考務工作會都有開卷考試只能帶教科書的規定(粘在教科書上的小卡片也必須取消)。這說明沒有考前的認真復習是難以取得優異成績的。
誤區四、開卷考試試題在書上都有現成的答案
由於對開卷考試的特點不了解,誤以為開卷考試的答案都能在教科書上找到現成的,這是初三學生較為普遍的看法,事實上並非如此。就算是開卷考試的有些試題(如列舉題、簡答題、材料題等)在教科書上有現成的答案,但考生在作答時也不能照搬照抄,這樣,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沒有經過概括提煉的答案也是不切題的。更何況有些開放、半開放性的試題本身就沒有現成的答案。所以,考生要改變這些不良認識,認真復習。
2. 怎麼把歷史政治考高分
1. 歷史重要事件(如貞觀之治)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還有課本上意義類的話要記記!( 如新中國成立洗雪了中國百年恥辱)
2。關注實事,適當做些習題,多看看書!就ok
3. 高中的政治歷史,怎麼才能考滿分
引言:到了高中的時候,所有的科目難度都會上升,而且就會很難的想要進步。尤其是政治歷史這些比較難的科目,如果想學好就需要花很大的時間去進行背誦記憶。那究竟怎麼樣才能夠在高中政治歷史學好呢,今天小編就來介紹幾種方法。
也可以採用刷題的方式來掌握題感,只要題刷得多了就要做下去就會越來越熟,能夠提高做題的速度。而且還能夠在做題的過程中掌握一些經驗,對一些錯題都可以記下來,下次遇到的時候就不會再做錯了。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分析問題的知識要點,看主要考察什麼。不要盲目的去做題,不要只看做題量,不看做題的效果。
4. 政治,歷史怎樣才能在初中考試中得高分
我自己曾學歷史專業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適合你否。歷史嘛,多背是應該的,但要有技巧,平時要將知識點歸納起來,列成樹狀圖,先背好主幹知識,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時間就要看書,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憶起當天所背過的內容,回憶不起的第二天就馬上看書。不過一定不要死記硬背,否則你就一定會討厭歷史的. 何況死記硬背有很多弊端,意思費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張時間,也沒有記住多少東西。二是記不準,易混淆,張冠李戴,錯記漏記,把觀念或原理弄得支離破碎,殘缺不全。三是記不牢,容易忘,費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記住的東西,沒有多長時間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歷史就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切忌死記硬背.
5. 中考開卷考政治歷史怎樣拿得高分
在最後40天的時間里,要使自己的語文水平語文素養有一個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現實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試成績提高一個層次,卻完全是有可能的。
語文水平與語文考試成績不完全是一回事。語文素養需要長期的積累感悟和鍛煉,而語文考試成績有某種特殊的要求,因此有某些特殊應對的方法。如果能在最後的沖刺階段,掌握某些規律方法,進行強化訓練,成績提高一步是完全可能的。那麼怎樣復習才最有效?
一、作文
分省命題以來,湖南高考作文的題材是很寬泛的,文體要求也是不確定的,其基本情況如下所示:近幾年湖南高考作文命題,從內容上看發生三次轉變:第一次是以「家庭教育」「跑的體驗」為話題的關注中學生成長的內容;第二次是以「談意氣」為題的以關注社會為主的內容;第三次是以「詩意地生活」為題的關注生命和生存的內容,並且加強了文學色彩。
對湖南高考作文可以大致引出這樣粗略的結論:
1. 從命題形式上看,很顯然經歷了一個由話題作文到命題作文的發展階段。
2. 從文體要求上看,經歷了一個由開放到限制,由嚴格限制到部分開放的回環往復的過程。
3. 從命題內容上看,湖南高考作文題的大致框架為「讀書做人」四個字,特別強調 「我」的存在,強調「我」的「感受」和「認識」,所以在准備時要把每一個問題與自己的生活學習思想實際聯系起來,分門別類准備材料,思考觀點,還可以與同學進行討論
基於以上幾點,我認為:人文性、思辨性和文學性將會成為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思路。從命題形式來看,命題作文可能會有新的發展,如題意作文,新材料作文等等;從文體來看,限制文體,強調文體意識,是湖南高考作文命題的一貫追求和鮮明特點;從內容來看,強調人文情懷和生命意識,強調回歸生活和思考生活,注重與時代風雲和社會心理隱性的、遠距離的聯系,應是不變的策略。
所以作文這一塊,不妨看看歷年來高考高分作文、滿分作文,想想它得高分滿分的原因何在,而自己作文的缺點是什麼,特長在哪裡,與好文章對照一下,選幾個題目進行熱身賽,寫出幾篇樣稿,最好請有經驗的老師批改一下。
材料一:「開心辭典」現場,每過一關主持人王小丫總是問選手,繼續嗎?如果繼續可能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成功,可能實現更大的夢想;一種是失敗,退回到你原來的起點,已有的夢想會得而復失。一位選手很幸運,一路答對了9道題,但去掉個錯誤答案、打熱線給朋友、求助現場觀眾,他都用過了,自己原定的家庭夢想都已經實現。王小丫問:「繼續嗎?」「不,我放棄。」他說。「真的放棄嗎?不後悔?」王小丫一連問了三次。他連猶豫都沒有,笑著回答:「不後悔,因為應該得到的我已經得到了。」
材料二:有個小寶寶,伸手到一個裝糖果的瓶子里,盡可能多地抓了一把糖果。當他把手收回時,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願意放棄糖果,又不能把手退出來,急得大哭。爺爺勸他說:「寶寶,只拿一半,讓你的拳頭縮小一些,就很容易出來了。」在生活中,有時候只有放棄才能得到,如果只想獲得,不懂放棄,也許失去得會更多,或者什麼也得不到。請根據你對這兩則文字的聯想或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放棄=成功
「條條大路通羅馬」。並不是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有時,放棄一些東西,你反而才能成功。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開門見山表主旨)
放棄是一條出路。(明扣主旨)
陶淵明放棄五斗之俸,守拙歸田,才得以享樂人生,發出「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感嘆。
范蠡放棄西施,報了越王勾踐的大恩,也成就了其更大的偉業。
關羽放棄誅殺曹操,雖然未討寸功,「大義」之名乃成。
放棄眼前的既得利益,或出於無能,或出於無奈,或出於人生准則,但它卻能給我們設下一條後路,在我們困厄之時指明全身而退的出口。(敘議)
放棄是一種智慧。(明扣)
志在川野林藪的智者,不會讓絲竹亂耳,案牘勞形。在他們的心裡,永遠只有「幕天席地」,浴江枕石,「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亂飛花七月,皆蘆荻瑟瑟。他們放棄了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得到了返璞歸真的悠然快哉。
志在金戈鐵馬的智者,不會讓雍容糜身,清貧折骨。在他們心理,永遠只有強者恆強,成王敗寇的鐵則,只有白刃鐵槍的磨礪,風吹雨打的澆鑄。他們放棄了處尊養優的現實,成就了一具錚錚鐵骨。
志在達濟天下的智者,不會讓蠅名蝸利蒙蔽自己,裹足不前。他們只有唯一的且最終的目標,他們不滿足於小名小利,不齒於爾虞我詐,不急於平步青雲。他們放棄了追名逐利,最終達到了無上境界。
被譽為「籃球之神」的邁克爾?喬丹便是這么一位智者。他如此早慧,以至於在他十幾歲時就知道自己要為了什麼而奮斗,並且知道要為此放棄什麼。摒除一切阻礙他前進的干擾後,他在賽場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達到了一個又一個無人企及的高度。這就是放棄的智慧——讓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並明確自己的目標。(詳寫)
放棄是一把鑰匙。(明扣)
放棄是痛苦的過程,同時也是解脫的過程。放棄是最壞的結局,同時也是最好的選擇。放棄讓人消沉,同時也帶來振奮。
因為放棄過後,你會發現一片更廣袤的天地。退出一片狹隘的領域,就像從一個小單間,退回到一道長長的走廊,走廊兩邊還有無數的房間等你進入。
放棄給了我們一條寬闊的退路,給了我們正確審視自己的智慧,給了我們開啟新世界的鑰匙,既然如此,我們又怎麼不會成功呢?(議論點題)
當你選擇放棄
也許,塵世的浮華一度蒙蔽了你的雙眼。也許,功名將你的心志緊緊糾纏。也許,一些你不願做的事情困擾著你。那麼請你放棄吧。放棄,有時可以海闊天空。
慾望,是無止境的浪潮,是決堤的洪水,它奔騰而來,將良心淹滅於其中,使人窒息。當你選擇放棄,你會聽到心臟,自由地呼吸。
有一個詩人,才華橫溢,卻無人欣賞更無出版商將他的詩傳於天下。於是他選擇放棄,拋開名份,遁入山林,與林澗潺潺的清泉為伴,並不時將自己想到的詩句刻在樹上,石頭上。終而,上山的人們發現這么多絕美的詩句,便爭著抄錄,一百年以後,詩人的詩句廣為流傳,這位詩人,叫寒山子。「可嘆浮人生,悠悠何日了?朝朝無間時,年年不覺老,總為求衣食,令心生煩惱」。既使無一毛之利,一絲之名,這位熱愛寫作的詩人也會創作不輟。
寒山子告訴人們,放棄是一種美,是對生命的超然。
有些人,熱衷於政治,他為自己的信念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惜。有些人,鍾情於科學的研究,它們焚膏繼晷,夜以繼日,死而後已。有些人,專一於創作,他們詩情畫意,才華奔涌。這些人都互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便是放棄了不屬於自己的,而專一干自己所愛的。於是,貪欲被擋在門外。這是放棄的深沉。
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稟賦來到世上,當慾望蒙蔽了心志,鎖住了靈魂,一切都將變得無意義,比如有政治稟賦的人去從事文學,是陷自己於痛苦,有文學稟賦的人急於躋身政壇,結果不盡人意。前者是宋徽宗、李後主,後者是李白、蘇東坡。該放棄的時候,沒有果斷地作出抉擇,終使其政治生命乖蹇多舛。人啊,認識自己比成就什麼事業都重要啊!
當心靜下來,讓塵世的渣滓慢慢沉澱,我們看到的是最為清澈甘甜的生命之泉,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價值所在啊。一邊顯露了,一邊沉寂了,這是放棄必然結果。顯露的是你所愛的,舞刀弄槍的霸氣,舞文弄墨的柔情。消沉的是浮華煙塵,是功名利祿。於是,放棄變為一種美德,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勇敢。
當你選擇放棄的時候,空中落下的雨變為甘霖、醍醐,使你大徹大悟,當你選擇放棄的時候,消沉的夜空頃刻綴滿璀璨的珍珠。
當你選擇放棄,一片枝葉,都可以越泰山,超北海,與千里之外的知音共聚。當你選擇放棄,一滴雨露也可以潤靈台,化破孤寂與我們最微細的心思相會同行。
有時功名厚祿、上帝、神聖、完美、天使都離我們太遠,放棄,在適當的時候,一花、一鳥、一粒塵埃也能成就一個天堂。
現 在 就 做
「叮嚀嚀嚀……」一陣急促的鈴聲響過,一場美妙的升職夢居然就這樣被打破了,市長不耐煩地挪到電話旁,不緊不慢地拿起聽筒。「市長,不好了!現在在下暴雨,河水猛漲,堤垸恐怕挺不住了!」。秘書小馬急切的聲音從聽筒中傳來。市長懶洋洋地應了一聲,穿上了衣服,心裡咒罵了一聲,坐上自己的愛車奔赴市委辦公廳。
市裡的領導都已經聚集在了一起。市長睡眼惺忪地走進會議室。「各位,既然都已經來了,就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吧。」市長打了個哈欠,下面也議論開了。
副市長率先說道:「依我看,現在最好馬上轉移群眾,群眾的生命高於一切嘛。」人大委員長卻否定道:「你這怎麼能行?要我看,根本問題還是應當加固堤防。這可是核心問題。」「核心問題?這么大的雨,水漲得這么快,加固堤垸?萬一決堤,那豈不是拿咱們武警戰士與人民群眾的生命開玩笑?真乃婦孺之見也!」向來與委員長有隙的副市長揶揄道。「不好了市長!洪峰又逼近了!」被淋成落湯雞的小馬一聲驚叫打斷了二人的爭吵。「去,沒看到我們在討論對策嗎?出去!」小馬只得沮喪地退出門外。
一個小時後……
「你們兩個都別吵,我看,還是先轉移那附近的珍貴古跡,保護好那些歷史遺跡。那可是咱門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遺產啊!」市辦公廳主任忽然發話。「嗯,你說的也有道理。來,咱們把意見綜合一下,討論一會兒,商量下具體的措施。」「市長,不好了!洪峰已經來臨。堤壩恐怕頂不住了!」小馬又一次打斷了會議。與會的一些官員聽後已面有懼色。「出去,當我們是吃白飯的啊?沒看到我們再干什麼嗎?別再來煩我。」小馬又一次失望地離去。
又是一小時……
「嗯,不錯,看來這下咱們拿出了一個可靠的方案,小馬,小馬,快去把這一個方案拿去落實,咱們要與時間賽跑啊!」小馬一臉愁容地進來,悲哀地說:「市長,堤垸……垮了,死了……好多人……」會議代表無不驚詫,副市長與人大委員長面露羞赧。為剛才那些毫無必要的爭吵而羞愧。大家看著市長,希望他作出指示。
市長清了清嗓子,宣布:「剛才會議宣告失敗,現在開始討論善後事宜。」……
好作文的標准:
1、真實是記敘文的基石,有情有義是記敘文的生命,細節是記敘文的亮點,情節波瀾曲折、人物形象豐滿是記敘文的特徵。有生活才有分數,自己的經歷、生活是最好的材料倉庫,寫自己的生活最能凸現個性,有自己思想的作文才最有價值。
2、運用論據、多層面地說理是議論文的特徵,論據的新鮮、切入角度的巧妙、說理的充分且深刻才能吸引閱卷老師。學會擬三個以上的分論點,多寫層進式結構的議論文。
3、深刻、成熟是高考作文區別中考作文的重要特徵。幼稚的記敘文、膚淺的議論文都不應該出自高中生筆端。
後期作文的訓練:
1、 加強「規矩文」的寫作訓練。
2、 用足5分鍾時間審題,避免盲人騎瞎馬;作文之前,提綱先行!建議先將提綱寫在作文草稿紙上。
3、作文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的工作,堅持非常重要,恆心最可貴。同時,限時作文訓練是迅速提高寫作能力的法寶,800字的作文堅決控制在50分鍾內。
4、考場作文尤其強調「立片言以居要」、「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扣題的作文永遠不會被埋沒
5、最重要的是寫作態度:工整書寫、文面整潔、標點使用規范、字數要足、限時完成!
6、寫作有材料的作文忌諱復述原材料,這是偷懶的寫手慣用招數,卻是作文的大忌。
7、「文如其人」是說文章的境界就能反映作者的人品。所以,大愛、朝氣、快樂、智慧等積極面應成為我們文章的主旋律。多些責任、正氣和良知,少些油滑、世故和媚外!
題外話:下定練好作文的決心,絕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走向社會,能下筆千言、筆下生花,當然受人敬慕、器重。請熱愛作文吧!
現代文
發現人生的苦難,探求生命的意義,關注心理變化的軌跡,以積極的個體生命形式融入和諧發展的大社會的背景中,是近年湖南高考文學作品閱讀命題選材的大趨勢。無論是2005年的《貝多芬:一個巨人》、2006年的《在山陰道上》,還是2007年的《憶劉半農君》無不體現了這種對人與人生密切關注的「以人為本」的選材特色。
文學作品閱讀、解題步驟
一.明確內容
對所給閱讀材料進行總體瀏覽,主要閱讀文章的題目、開頭、結尾及每一段的開頭與結尾,心中略有一個文章的整體的了解。
如2007年湖南高考文學作品閱讀題《憶劉半農君》,「憶」就是中心,「憶」什麼就是重點。閱讀時要善於抓體現思路的標志性詞語,如《憶劉半農君》第二段中的「也是老朋友」「十年前的事,現在呢,可難說得很」,第八段的「從此」「後來」「五六年前,亦無話可談」,第九段的「近幾年」等,我們不難確定最後的「我愛十年前的半農,而憎惡他的近幾年」就是這篇文章的文眼,然後考生可以根據「愛」和「憎」兩種情感組織相關信息。
二.明確文體
通過以上閱讀,確定所給現代文屬於哪種類型的文體。
1.寫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處。
2.寫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對所寫之人的感情。(如2007年湖南高考文學作品閱讀題《憶劉半農君》)
3.寫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處。
4.哲理散文――托物說理或直接說理――物與理相通處。
5.如是小說: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作者情感。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審題干、定區位
高考現代文閱讀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的題幹上,因為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題乾的設置十分巧妙,頗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掘題干中所隱含的有效信息,從題干中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准確答題。
① 題干能顯示命題意圖。
② 題干能顯示答題方向。
③ 題干能顯示答題區位。
④ 題干能顯示答題方法
如《憶劉半農君》第17題考的是「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作者的觀點態度」,第18題考「作者的觀點態度」,第19題考的是從作者的角度對文本內容概括歸納,第20題則從讀者角度考「分析與評價」
四.抓語詞、定重點
①所找內容在文章的哪個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還是結尾,還是中間的某個位置;處在這個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麼作用。
文章或段落開頭―――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強調,為後文作鋪墊。
文章或段落中間―――承上啟下,轉換話題,線索,過渡。
文章或段落結尾-――總結上文,文章中心,照應開頭,主題升華。
②所找到的內容用了哪種表達方法,是記敘、描寫、抒情、說明還是議論;語言是平實還是空靈;這樣有什麼作用。
記敘―――散文中,為表達主旨作鋪墊。
抒情(直接、間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開頭起定基調的作用;在結尾,往往使文章升華。
描寫(白描;正面,側面;人物描寫)―――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達主旨。
議論――開頭或結尾的議論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間的議論,常起過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③所找內容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擬人還是排比,等等,有什麼作用
襯托---突現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對比---總的說來,能使語言色彩鮮明。具體地說:
兩物對比——揭示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的對立,使人們在比較中得到鑒別。
一物對比——揭示事物的對立面,反映事物內部既矛盾又統一的辯證關系,使人們全面地看問題。
反復---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增強旋律美。
五.多聯想,定答案
從文章中找到出題人讓你回答的內容並做了具體的分析後,就要把這些內容寫下來,寫給出題人,寫給閱卷老師。在寫的時候,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①要所寫即所問。
②要努力做到言簡意賅。
③注意答題要點的次序。
文章賞析題對於湖南省的命題者來說就是一根雞肋,它既是湖南分省命題的一大特色,一個亮點,又因為連續幾年的出題,空間不大,出題和答題都已經步入程式化,檢測考生鑒賞能力的有效度大大降低,該題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但今年肯定還有,鑒賞的角度可能會更細致更具體一點。
社科或科技類文章閱讀
考點: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的含義(新概念[下定義:被下定義者+是+特徵+屬性])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內容)(抓修飾語)③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新知識)
④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
注意:重點應立足於③和④的考點檢測上。
答題思路:
① 找:找找原文有沒有(依題干找出檢索范圍、段落及角度);
① 比:1)比較原文符不符——此物變彼物(偷換概念),2)可能成必然(說法絕對),3)將來變現在(提前實現),4)部分成全部(擴大外延),5)結果變原因(因果顛倒),6)說東改道西(意思不符),7)有一卻說三(誇大作用)。
文言文
考點:
(1)對實詞虛詞的理解:①一詞多義(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②古今異義;③通假字、④偏義復詞⑤詞類話用。
(2)理解虛詞在文中的用法。(在《考綱》規定的「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18個之中選擇)。
(3)特殊句式及用法: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謂前、賓前、定後、介後)
(4)內容方面不再是傳記文章的一統天下,游記、序跋、奏疏和哲理性散文已經出現。
文言文18個虛詞,120個實詞都要一個個記。特別是課文下面的註解,更要一個一個記,該默的課文名句也要一句一句牢牢記住,並會默寫。時常有學生在考試時,明明背得出,但某個字寫錯了,結果前功盡棄。現在學生電腦用得多了,很多基本的字都會想不起來怎麼寫,因此默寫這一點要引起充分重視。
文言翻譯必須注意:
1) 標準是「信、達、雅」,重點是「信達」。
2) 「6+1」方法:替(古今異義)、擴(一詞多義)、留(人、物、地、官名詞)、增(省略句)、減(語氣助詞)、移(倒裝句)+猜。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
答題要領:
① 不脫離語境理解句意;②注意重點詞語的意義;③注意特殊句式;④注意詞類話用;⑤注意譯文通暢。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翻譯文言文的步驟和方法有一首口訣:
古文翻譯,有其順序。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句不離段,詞不離句。難解句子,前後聯系。仔細斟酌,揣摩語氣。省略句子,適當補齊。遇有倒裝,調整詞序。專有名詞,不必翻譯。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考查全句。增刪留變,合情合理。如無標點,審慎斷句。對照原文,力求直譯。直譯不便,酌情意譯。
補充古詩鑒賞
從鑒賞的考點分布看重點是了解詩歌的內容,分析詩歌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感情
「讀?悟?聯?結」四步鑒賞法:理解文意是關鍵,參悟意象是手段,情景關系情為主,緊扣詩題析通篇。
A「讀」是對詩歌的第一步感知,粗淺地感知到了詩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輪廓,雖是模糊、朦朧,卻給詩歌的深層鑒賞奠定了基礎,導明了方向。
B悟,悟詩歌意象,悟詩句中的關鍵詞(詩眼或詞眼)。可較為具體地把握詩歌意境、作者情感等鑒賞內容。
C聯,聯系作者寫作的當時背景(包括社會、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體、全面、客觀、公正地鑒賞詩歌。
D結,對詩歌類型及其宏觀鑒賞的總結,對詩歌鑒賞要目(形象、表達技巧、語言三方面的鑒賞)的總結。如此可知一而類三,最終達到鑒賞各種詩歌的目的。
(五)古詩鑒賞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其它基礎題
語言基礎知識題
設題范圍:字音、字形、近義詞同音詞的辨析、成語、熟語的使用、病句的辨析、語句的連貫、標點符號的使用等。對前4道小題來說,考生要相信第一感覺、珍惜第一判斷,在做修改時務必慎重。
上一篇文章: 地理命題方向
下一篇文章: 地理命題方向
發表評論 告訴好友 列印此文 收藏此頁 關閉窗口 返回頂部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待審評論 1 條,請管理員 登錄 後操作!
6. 中考政治歷史幾時背才能考高分
需要一直反復鞏固的,不然會忘記。
隨著中考臨近,考生在政治、歷史兩科信息量缺失,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問題更加凸顯。雖說是開卷考試,但每次模考都不盡人意,這是考生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
中考政治、歷史是開卷考試的,考試范圍廣(包括初中三個年級的課本知識及時事政治),學生攜帶的資料多(除教材外,還可以攜帶各種復習資料),但考試時間是有限的。
7. 怎樣能使歷史政治考高分
談談怎樣學好思想政治課
有的同學感到學習思想政治課困難較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對學好思想政治課信心不足。二是缺乏學習的興趣。三是學習方法不當。四是師生關系不融洽。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呢?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1、樹立學好思想政治課的信心。信心是獲得成功的第一步。要學好思想政治課,首先必須樹立一定能夠學好的信心。我們平時可以多了解一些「補弱」成功的例子,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在制定目標時,我們要從小、從低開始,積極創造學習思想政治課進步的記錄,進行自我激勵,不斷提高自信心。 祝你成功 天天向上
2、培養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自己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用崇高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學習目的來激發學習的興趣。(2)同思想政治課學習教好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取長補短,交流學習心得,來培養學習的興趣。(3)融洽師生關系。若是由於師生關系不融洽造成學習思想 政治課興趣不高,就應努力改善師生關系,聽從老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祝你成功 天天向上
3、採取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可以表現在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1)學習環節方面。聽課時,要集中精力弄懂老師講授的內容,做 好課堂筆記,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課余時間應主動問老師或同學 。課後的作業應及時、認真地完成。學會有意識地歸納整理所學知 識,使之系統化。平時多讀一些有關思想政治的報刊、書籍,經常收看電視新聞,了解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2)學用結合方面。要堅 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善於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認識社會熱點問題和身邊的生活問題,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學 好思想政治課還要做到有計劃、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成績。
怎樣學好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參考資料:http://www.yuloo.com/gk/gk-wzjx/20030218100511735.html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盡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怎樣學好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8. 求初中歷史政治如何考高分!
其實歷史開卷比閉卷難不了多少,我們考過許多次了,主要要對課本上的小知識點熟悉。
政治的難點主要在於一道題涉及了書中的很多方面,在考試時要敢於聯想,盡量多答點,同時要對課本熟悉,否則來不及翻書。我考過開卷,不讓帶資料,就把老師或參考書總結的重點全抄在書上,但一定要自己決定抄那些,親自或間接去做,怕到考場上抄都找不著在哪,當時我的書可是到處都是字;然後就是考試的時候狂寫,只要沾邊的都寫上,反正把卷面寫滿就對了,但千萬別弄得太邋遢,卷面工整很重要。
9. 政治歷史怎樣才能考高分
你好!政治、歷史大題目的解答呢,基礎知識點要牢固這是前提,平時對與書上的知識要理解,理解後稍加背誦便能記住,死記是最不明智的!!其實歷史無非就是政治、經濟、文化史在答題時可以考慮這三方面。政治的答題時題目一般都有指向。當面對一道題時,要先審好題,找出題目時間啊,關鍵詞…這些都是做題的引子。平時的訓練更重要,你要獨立完成,然後仔細對答案,將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對比,找出差異。這樣做開始很麻煩,但堅持下來一定有效果!我平時就是這樣做的,滿分一百能考八十多,大題五十分能得四十多一直都是這樣。希望能幫到你啊!
10. 高中政治歷史怎麼考高分啊
(一)我的高中政治老師經常說文科並不是只靠背!學好政治要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背是必須的,因為答題的時候沒有知識的積累,沒有理論的積淀,就什麼也打不出來,但只靠背的話。沒有思路,仍然沒法得高分!首先,認真聽課,把知識歸類,多問老師;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歷史學科更需要融會貫通,歷史事件往往都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再去記憶.會好很多!有個應試技巧:題目中文根本原因時。往往選擇與生產力生產關系有關的答案!可是嘗試一下。
(二)還有就是上課注意聽是關鍵,要多記筆記。做題目有個輔助作用。背書也不是最重要的。考試做題目時要聯系課本,結合材料,根據材料做題。平時可以多看些新聞,還有歷史記錄片,百家講談等,還有多看CCTV—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