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三國正史中的趙雲,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我們對無數的英雄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曹操的奸詐無比,還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都無比的令我們的震驚,而在諸多的武將之中,趙雲恐怕是,最深為大家喜愛的一位武將了吧。
當初劉備稱帝的時候,所有的大臣都上奏賀表。在表上列50多個人的名字後加上「等180人」。而是這表上的,第一名便是馬超,五虎上將。不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孟起世代公侯這個名號最為的顯著。而諸葛亮也僅僅排列在第八,而趙雲甚至是未曾在表上,而是在另外的180人中。
一生英勇無比的趙雲未能夠戰死在戰場之上,恐怕是其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了吧。但起碼,趙雲趙子龍在自己的一生中的後半生是壽終正寢,自然死亡。在三國演義之中,羅貫中老先生寫到了這樣子的一段描述,當劉禪聽到了趙雲的死訊之後,便嚎啕大哭。其實這是羅老先生,對於趙雲欣賞罷了。而在真正歷史上,那時候的劉禪早已經把自己的救命恩人趙雲給忘得一干二凈了。只是在後來為別人加封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趙雲,便也順便的追封了趙雲。
⑵ 歷史上趙雲是怎麼死的
老死的,正史中是自然死亡.享年76歲
野史中記載:趙雲一生沒有受過傷,老了皮膚還是很好,他老婆開他玩笑,說他一生在戰場是沒有受過傷,要讓他受點傷.就用綉花針扎了他一下,結果流血不止,就死了.可見趙雲有血友病
⑶ 趙雲是怎麼死的 越詳細越好
史書中記載的是壽終正寢,意思就是老死的。生命自然走到了盡頭,就去世了。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死後,劉禪又下令追謚趙雲,姜維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謚趙雲為順平侯。
(3)歷史中趙雲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蜀國的一代名將趙雲,一生征戰無敗績被世人稱為「常勝將軍」。歷史上趙雲怎麼死的?是病死的,而且是在兵敗被貶,多年沒有出征之後,鬱郁而亡的,而他是《三國演義》里難得少見的得以善終的人。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穀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占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穀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
趙雲一生很忠心,卻沒有得到重用,最後一次的失守,摧毀了他的不敗神話,趙雲怎麼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已經老了。
演義上描述了關羽說的一句話是: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那麼趙雲的年齡應小於關羽,也就是說趙雲不可能活到70歲,更不用說70歲還在參加北伐。
但也不可能死得太早(小於60歲),60歲時可能參加北伐,直至建興七年病逝,再無升遷,推測趙的死亡年齡應在63~67歲之間。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趙雲雖然在最後幾乎是以一個政治斗爭失敗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畢竟跟隨劉備多年,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曾經於亂軍之中救下劉禪,素為後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後多年,蜀漢滅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劉禪終於下詔追謚其為順平侯。
⑷ 歷史上的趙雲是怎麼死的
趙雲大概是在公元200年跟隨劉備的,到公元223年劉備去世,趙雲也跟隨了劉備23年,而趙雲死於公元229年,也就是剛剛跟隨諸葛亮北伐參加完北伐戰事的第二年,可以說趙雲的死是非常突然的!
作為五虎上將,趙雲的身體素質過硬,又沒有史料記載趙雲有其他方面的病痛,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代虎將趙雲,突然身亡?從北伐戰事前後來看,趙雲的死絕對與這兩個人脫不了關系。
趙雲主動請纓,要求前往北伐戰場
公元228年,諸葛亮平定孟獲,搞定內亂。於是便寫下了千古名篇《出師表》向後主劉禪提出申請,希望可以帶兵完成當年先帝劉備的願望,打算出兵攻打曹魏,也就是北伐。
而劉禪呢?他乾脆來了一個順水推舟,不但同意讓諸葛亮出兵伐魏,而且還對外宣傳說此次給諸葛亮調撥了20萬人馬。在《諸葛亮集》中有記載: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罰。其實可以從這個小小的細節之中可以看出,劉禪他絕對不是一個庸主。
而諸葛亮呢?此時作為蜀漢的棟梁之才,他對此次北伐也是非常重視,基本上把蜀國能征善戰的將領都帶上了戰場,其中包括:魏延,吳班,廖化,陳式等等。不過,諸葛亮卻唯獨沒有給老將趙雲安排任務,此時的趙雲至少也是在70歲左右。
趙雲發現沒有自己的任務,便主動詢問諸葛亮,為什麼不安排他去北伐?諸葛亮回答道,「將軍年事已高,如有參差,會動搖一世英名,同時還會減卻蜀中銳氣。」,不過趙雲卻道,我跟隨先帝數十年,期間多次臨陣不退,殺敵無數,讓賊聞名喪膽,如今怎可做退縮之人?孔明爭執不過,只好答應讓趙雲出征。
趙雲策劃箕谷之戰,為諸葛亮打掩護
在諸葛亮同意趙雲參加北伐之後,便安排給趙雲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當時諸葛亮的想法是讓趙雲帶少量軍士充當蜀軍主力出兵斜谷,然後占據箕谷,給敵人製造假象,在曹魏看來就好像趙雲所率領的這支兵馬,會立即進攻長安一樣。
而諸葛亮呢?他就會帶領蜀軍的主力,直接進攻隴右地區,從而占據南安,天水,安定等城。趙雲在蜀軍當中地位之高,而且他也是曹魏所忌憚的大將。趙雲所帶領的少股兵馬成功牽制了曹真,由此,蜀、魏雙方在箕谷對峙。
在與趙雲對峙期間曹真似乎發現不對勁,因為當時隴右三郡(南安,安定,天水)也都極力迎合諸葛亮。此時,作為曹魏主帥的曹真他不可能沒有絲毫察覺。一來,趙雲乃是當世猛將,二來曹真也要保長安不失,因此曹真繼續與趙雲對峙。
後來,曹睿親自前往長安。而祁山方面也派遣了張郃前去接應。張郃乃是曹魏名將,他在街亭胖揍只會說大話的馬謖,由此街亭失守。在這個時候,一直處於對峙態勢的曹真卻突然對趙雲所部發起猛攻。
曹真選擇在街亭大勝之後,猛攻趙雲的原因也很實在。說白了就是想趁火打劫,同時此時的曹真也明白了趙雲所帶領的兵馬只是疑兵。因此,曹真才敢主動進攻趙雲。《三國志·趙雲傳》: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在史料之中有所記載,當時由於趙雲兵少,根本不是曹真敵手。趙雲當時選擇斂眾據守,這才保住了蜀軍的有生力量。
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趙雲只得退軍,當時趙雲讓鄧芝先行,自己親自斷後。而且,趙雲把棧道都全部給燒毀,其目的就是讓曹魏兵馬無法繼續追擊,如此便可以保全蜀軍。
從趙雲當時的做法可以看出,雖然此時的趙雲已經沒有當年七出七進的威風,但是他的勇略仍然不減當年。在蜀軍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後,全部退回漢中,在戰事結束之後也就是公元229年,趙雲在成都去世。
說到這里讓人感到非常奇怪,趙雲在戰場之上基本上是沒有敵手,而且他的身體狀況也是非常精悍。但為何參加第一次北伐之後,便突然身亡?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趙雲的突然身亡與兩個人脫不了干係,首先第一個人乃是馬謖。
除了關羽、張飛之外,趙雲算是跟隨劉備最早的一批人。而且趙雲起初跟隨劉備的初心就是想實現匡扶漢室的目標,讓天下百姓回歸自然。因此,趙雲根本不在意劉備給他安排什麼樣的職位,還有每個月發多少俸祿。即使是不封侯拜將,趙雲他也不在乎。
但是對於趙雲來說,他最在乎的還是劉備的戰略問題。當年劉備執意出兵攻打孫權,趙雲當時就死死勸諫了,只不過劉備沒聽他的。而如今北伐,諸葛亮又錯用馬謖,對於馬謖而言或許只是丟了一條性命。但是對於趙雲來說卻是永遠失去了匡扶漢室的希望,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為什麼說趙雲突然身亡與馬謖是一定的關系呢?
這話說起來也很簡單,如果當時不是馬謖自告奮勇要去鎮守街亭,諸葛亮可能會讓魏延、或者是吳懿去鎮守街亭。因為,吳懿,魏延乃是征戰多年的大將,相比馬謖這個新兵蛋子來說,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再者,當時馬謖知道自己實力不行。還在諸葛亮面前立下了「軍令狀」,馬謖如此信心十足,當時諸葛亮也交待了一定要當道下寨,於是這樣諸葛亮才給了馬謖一次機會。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馬謖到了街亭之後,似乎是變了一個人,公然違背諸葛亮的節制,而且連副將王平的勸告都不聽。
最後,街亭的蜀軍被張郃斷了水源,蜀軍不戰自亂。最後,馬謖是大敗於街亭。馬謖敗走之後,自然蜀軍就沒有辦法繼續推進了,只得退回漢中。由此,趙雲在箕谷就完全失去了意義!而且,當時趙雲所率領的只是蜀軍的少股兵力,就算是有心戀戰,也無力殺敵。這對於一個老將,元老級別的戰將來說是非常無助的。
因此,在第一次北伐之後,趙雲會突然身亡,絕對與馬謖有一定關系。
第二個人,乃是諸葛亮。
為什麼說趙雲的突然離世也與諸葛亮有一定關系呢?道理很簡單,蜀軍之所以有街亭之敗與諸葛亮用人不當是有極大的關系的。那麼,趙雲的突然身亡與諸葛亮有直接關系嗎?直接關系沒有,但是間接關系肯定是離不開的。
在馬謖兵敗之後,趙雲緊跟著受到了曹真的大力進攻。從而致使兵敗撤退,軍需、物資也丟了少許,只是沒有像馬謖那樣大敗而回!然而,在趙雲撤退之時他卻做了一件讓蜀軍心痛的事情!趙雲當時做了什麼事情呢?
先來看一段史料記載,在《水經注》當中有這樣一句話: 前趙子龍退軍,燒壞赤崖以北閣道,緣谷百餘里,其閣梁一頭入山腹,其一頭立柱於水中。這段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就是描述趙雲當時在帶兵撤退時,把赤崖以北閣道全部燒毀,這個棧道的燒毀直接給蜀軍第二次北伐帶來不便,換句話說是什麼意思呢?趙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第二次北伐的順利進程。
在燒毀百餘里的棧道之時,趙雲並沒有向諸葛亮匯報,只是情急為了阻止曹魏兵馬追擊,而採取的權宜之計。但是,燒毀如此長的棧道,維修起來相當麻煩。當時,趙雲也讓手底下的士兵去修復棧道,但是最終卻因為大雨的原因,修復失敗。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窮極,不可強也。看看這是趙雲在燒毀棧道之後,採取的補救措施。足見,趙雲當時還是有些後悔的。畢竟,百餘里的棧道,維修起來時間、人力成本太大了。
因此綜合分析可以發現,趙雲在燒毀棧道之後心懷恨意,他覺得他愧對諸葛亮,愧對蜀漢,包括先帝劉備,最終趙雲帶著遺憾離世了。
⑸ 趙雲是怎麼死的呢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白馬銀槍,武藝高強,在當陽長坂坡單騎救主,在曹操數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斬殺曹軍戰將五十多員,名聞天下,被封為虎威將軍。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這也是常山趙子龍的由來。身長八尺,這三國時期的軍隊里也算高的了,姿顏雄偉,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在《三國演義》中對趙子龍容貌的描繪與《三國志》中的描繪根本共同,都說趙雲身長足有八尺,應當是相對精確的,與歷史出入不會太大。
箕谷之戰結束那一年,趙雲被貶。第二年,趙雲就病逝了。他也是在"五虎上將"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⑹ 歷史上的常勝將軍趙雲到底是怎麼死的,正史上如何記載的
於是他老婆童心泛濫,偷偷拿了一根綉花針,調皮的刺了趙雲一下。這一刺可了不得了!趙雲頓時流血不止,這英勇無畏一生的大將軍就這樣死掉了!可是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他們認為這不過是野史上胡亂編造的罷了。而且也沒有提起這個趙子龍的妻子是誰,至於史書上,就更沒有說明了。但後世的創作中,倒是有挺多的。
⑺ 三國里趙子龍怎麼死的,在哪裡死的
病死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在成都病逝,壽終正寢。《三國演義》中寫道,當蜀國兵強馬壯、糧草充足、物資齊備之時,丞相諸葛亮誓師北伐,臨行前大宴諸將,可是突然颳起一陣大風,連門庭前的松樹都吹折了。
於是丞相卜算一卦,卦相顯示蜀軍之中將折損一員大將,隨即報傳趙雲二子求見丞相,並告訴諸葛亮趙雲病逝了,諸葛亮痛哭著說,子龍去世,蜀國失去一條手臂!
趙子龍七進七出
第一回合:趙雲與曹操大軍混戰,丟了甘夫人糜夫人及阿斗。
第二回合:趙雲找到甘夫人後遭遇曹仁部將淳於導將其擊殺,並救下糜竺。甘夫人糜竺交給張飛,自己繼續尋找阿斗。
第三回合:刺死背劍將軍夏侯恩,奪得青釭劍。找到糜夫人及阿斗。糜夫人投井自盡,趙雲懷抱阿斗殺出。
第四回合:趙雲刺死曹洪的部將晏明。
第五回合:趙雲遭遇曹操上將張合,趙雲坐騎陷入土坑,後逃脫。
第六回合:趙雲遭遇袁紹手下四將,馬延、張顗、焦觸、張南,並遭到曹操重兵包圍。殺死曹操戰將五十餘員。後突圍。
第七回合:趙雲殺出重圍後遭遇夏侯敦部將鍾縉、鍾紳,將其殺死。
⑻ 歷史上三國趙雲最終是怎麼死的
病逝的,趙雲(?-229),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⑼ 三國中,趙雲是怎麼死的
趙雲:封詡軍將軍,後為中護軍、征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前病故。《三國演義》說諸葛亮與眾人宴聚,突然一陣大風刮到庭前大樹,諸葛亮占卜了說會亡一員大將,剛說完趙雲兩個兒子就來報喪。雖然故事是假的但是給人的印象很深。《三國志》記載趙雲位列五將軍之末,但小說中對趙雲的評價卻極高。正史上也記載雖然戰功不如關張馬黃顯赫,趙雲跟他們比的確是有勇有謀的儒將
⑽ 趙雲到底是怎麼死的
說起趙雲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腰間一柄青?劍,手中龍膽亮銀槍,跨
下白龍馬,一身白盔白甲,長坂坡單騎救主,於百萬曹軍中往返折殺,所向披
靡,如此猛將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但這只是演義中的趙雲,歷史上真正的趙雲又是怎樣的呢?
在野史中,劉備親賜五虎上將的稱號予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
人,趙雲僅次於關張位居第三。而野史中趙雲不但終其一生位階始終較關張低
上許多,甚至尚不及馬超、黃忠。實際上,除了孔明之外,劉備手下最有用的
人物恐怕就是趙雲了。
細數演義里趙雲的事跡,其武藝高超,數次擊敗曹操手下大將張?;在漢
水河畔救黃忠時,「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嚇得
徐晃、張?不敢抵擋,其在萬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長坂坡,趙子龍於百萬曹
軍中救出阿斗後從容離去,雖然這也是曹操惜才的原因,但也證明了其神威蓋
世,無人能及!演義中擊殺敵軍將領之多,實無人出趙雲之右!
然而,這大都野史中渲染出來的,現實中的趙雲雖然勇武,卻也沒那麼誇
張。演義描述敵方對劉備陣營的忌憚,動輒排出「諸葛孔明之智,關張趙雲之
勇」,然而我們看到赤壁戰後周瑜寫給孫權的信,其中卻只有提到「梟雄」劉
備和關張兩頭「熊虎」。大概在周瑜心目中,孔明這個剛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
只是蔣干那類言利辭倒、長袖善舞的辯士吧!至於趙雲,周瑜可能根本沒有聽
說過這個名字,就算有,也不會放在心上吧。
史冊對趙雲的記載大抵如此,沒有力斬五將的英勇,沒有力敵萬人的壯舉
,也沒有擔當過什麼顯赫的職務。但從漢水空營退敵中,我們看到了趙雲的膽
識和急智;孔明兵敗街亭,趙雲率領佯攻箕谷的軍隊撤退,「雲身自斷後,軍
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又是一次膽大心細的表現。凡此種種,
趙雲雖然不像演義中所描寫的那麼光芒萬丈,仍不失為一員良將。
五虎上將的勇猛人盡皆知,那麼他們都是怎麼死的呢,對於關張馬黃
大都知曉。關羽太過驕傲,敗走麥城,被曹仁阻擊於襄陽城下,兵疲乏術,無
法破城,後與曹的徐晃援軍交戰時,被徐晃擊敗,後被東吳所擒,堅決不降,
被孫權所殺。張飛為替關羽報仇,東伐孫權,在閬中准備出兵會師江州。臨近
出發時,被其麾下將領張達、范疆謀殺,更帶同其首級奔赴孫權,劉備聞得張
飛都督有表,大叫:「噫!飛死矣。」後主劉禪時追謚為桓侯。其屍體軀干被
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並分別建有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廟。
馬超算是英年早逝的一個了,馬超是東漢征西將軍馬騰長子。年僅十七歲
便隨父馬騰、韓遂襲長安,殺李?嘟?蠲傘⑼醴健2懿儆丈甭硤冢?沓?儔??/p>
曹為父報仇,酣戰許褚。因操離間馬超、韓遂,結果失敗,前往漢中投靠張魯
。後受張魯謀士楊松誣陷,投靠先主,威使劉璋降備,拜平西將軍、前都亭侯
,後升左將軍。先主稱帝,以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西境。章武二
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臨死前託付其弟馬岱。有一女嫁於安平王劉理,後
被追謚為威侯。
黃忠位於五虎之末,年近六旬卻有萬夫不擋之勇,他的箭術更是天下無雙
,黃忠位列五虎之末。原為韓玄手下將,年近六旬有萬夫不當之勇,黃忠與前
來取長沙的關羽連戰三日,不分勝負。黃忠感動於關羽的義氣,不忍用弓箭相
傷,只射中他的盔纓。太守韓玄以黃忠戰關羽不利要處斬黃忠,為魏延所救,
後劉備又親自將他請了出來,這才歸順劉備。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
年邁,請令擔任先鋒,被吳將馬忠用箭偷襲射中,在張苞,關興與劉備護送他
回營救治的當天晚上,不治身亡。
而趙雲大概很少有人知曉他是怎麼死的吧,大抵是死因太過荒唐,趙子龍
的死在書中僅僅以他的兒子對諸葛亮短短的幾句報喪的話一筆帶過,給人留下
無限的猜想??
那麼,趙雲到底怎麼死的呢?
一種說法:趙雲雖一生馳騁沙場領兵打仗無數,卻從來沒有受過傷!一天
他在家裡洗澡,老婆見他年紀雖大但皮膚光滑嫩白,全然沒有一點年老色衰之
相,老婆便問他為何,趙雲驕傲的回答自己一生從未遇到過可以傷害自己的人
。於是他老婆童心泛濫,偷偷拿了一根綉花針,調皮的刺了趙雲一下。這一刺
可了不得了!趙雲頓時流血不止,這英勇無畏一生的大將軍就這樣死掉了!這
種說法也許太過荒唐,並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還有人說趙雲是自然得病死的。相傳趙雲是一個英勇的勇士,他在跟隨劉
備以前就是公孫瓚的得力干將了!跟了劉備之後更是參戰無數,他對蜀漢的汗
馬功勞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啊!然而主公得到了西川以後就沒有在重用趙雲,到
了諸葛亮北伐,趙雲已經是一名老將了!他雖老矣還征戰沙場,在帶隊歸來以
後於成都生病死亡,享年76歲!
不管怎麼樣,趙雲一生征戰無數,罕有敗績,人們評價他「一身是膽,神
威如龍」也並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