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寫歷史評價,關於對事件的
一般來說要先看事件的背景,理解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然後了解整個事件的過程以及最終的結果。評價要從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進行考慮,要結合事件發生以後的史實進行評價。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從正反兩方面評價,因為一般事件都有利有弊。如果是比較重大的事件,還應該放到更廣闊的歷史中,評價它對於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的意義。
Ⅱ 初中歷史作業寫的太亂了怎麼評語
第一種方法:孩子我知道歷史很乏味,老師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但是你要知道懂得一些歷史知識的話,可以以後在追女孩子的時候顯擺,絕大多數女孩子都喜歡有知識的男孩的,至於如何了解歷史那就從好好寫歷史作業開始吧,愛你的歷史老師。
第二種:孩子你的作業實在是寫的太亂的,老師也看不來你寫的是什麼啊,如果下次能好好寫的話我想我們兩個都能很開心的(故意把前面這些字寫的很草叫這個孩子看不出來),請把前面這段文字寫出來我就不懲罰你了,愛你的老師。(這段話一定要寫的很規矩)
希望你能幫到你哦!!
Ⅲ 初中歷史聽課評語和建議
初中歷史公開課的評語
1. 這說明你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那天老師搞了一個綜合能力測試, 你是本班唯一能過關的男生, 總之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你都應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你覺得自己是嗎? 為什麼呢? 找出原因之時,就是你開始進步之日。試試看吧!
2. 你是一個聰明,善於開動腦筋,勇於探索,富有進取心的好學生。以頑強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感染著每一個同學,不愧是班級同學的榜樣。拼搏、追求、奮斗,是你學業成功的保證。你有優秀的思維素質和能力,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你要注意鍛煉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方位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我想這對你今後的人生大有裨益。希望你能戒驕戒躁、積極進取,力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 你進步較大,聰明活潑,上進心強,越來越關心集體,在長跑賽中有較為出色的表現,背書又快又流利,書寫和默寫都有提高。老師衷心地希望你在學習上全力以赴,爭取積極主動地發言,練出一手好字,並且要與好書為友,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
4. 該生思想端正,積極上進,待人誠懇,性格開朗,責任心強;學習認真刻苦,態度端正,善於思考,動手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生活中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樂於助人,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興趣廣泛,積極參加校院文體活動;和同學相處融洽,有良好的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5. 該學生在校期間對學習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學生活動和團隊活動中,為人熱忱真誠,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都對他人的難題、困難都盡自己所能;性格開朗幽默、思維敏捷每。
6. 你言語不多,但待人誠懇、禮貌,作風踏實,品學兼優,熱愛班級,關愛同學,勤奮好學,思維敏捷,成績優秀。願你扎實各科基礎,堅持不懈,!一定能考上重點! 優秀的男生肯定是逗人喜歡的,老師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優秀,把這種優秀保持在你人生的每一階段中。你的人生就是輝煌如意的!
7. 你是一個活潑的男生,每天早來晚走把班級的鑰匙管理得到位,組長工作做得也不錯。你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你在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方面還要加強,在作業方面要多思考,多演算,要把作業做得再干凈些。
8. 我一直欣賞你在寫作上的靈氣,讀你的作文常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多麼難得呀!可是,我以為你在有些科目的學習中有畏難情緒,請記住,泥濘的道路只是那麼一段,走過去就會海闊天空!
9. 學習中你能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你永不落敗的秘訣。老師希望你能藉助良好的學習方法,抓緊一切時間,笑在最後的一定是你。
Ⅳ 歷史人物評價怎麼寫
評價歷史人物的模板:
總評+事跡+影響(積極+消極)
如: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是個傑出的封建皇帝。
他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思想的正統;經濟上將地方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中央財政收入;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國家統一。
所以,在漢武帝時期,西漢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實現了大一統,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消極影響有就寫 沒有就不寫 評價的時候注意論從史出 史論結合 有理有據 而且要一分為二看問題 這樣評價才客觀 公正
Ⅳ 寫句對歷史的評價30字 優美
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就像一面鏡子,照出古人的痕跡,照進今人的心裡.
Ⅵ 怎麼寫評價歷史的書評
一、對所評的書的內容作言簡意賅的概括敘述,讓讀者對該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二、評述①要注意評價的科學性。要以科學的文學理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地進行評論,不要以個人的直覺和偏見任意地拔高或貶低。②要注意見解的獨創性。要反復閱讀、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確把握評論對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從而提出自己新穎、深刻、精闢的見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讀,分析不得要領,只是發表一些陳舊、膚淺、庸俗的見解。
三、使用有力度的詞語,盡量簡短地總結你對此書的觀點。
Ⅶ 歷史卷子評價怎麼寫
再接再勵,繼續努力。(滿分)付出終有回報,再接再勵。(滿分)
這次考的還可以,再接再勵。(97)你的成績有進步,……(73.5)
教師點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孩子有了成績及時的鼓勵,真好!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在激勵中變得更加自信。
Ⅷ 請告訴我如何寫給歷史老師的評語
博古通今,學識淵博,古今中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Ⅸ 一般來說,(古代)歷史評價的格式是什麼樣的 寫什麼內容,內容的排序等
你問的是評價歷史事件還是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
第一部分:用一句話概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例:XX者,XX也(這是古代的搞法,你不要這么文縐縐的開篇,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XX家,歷任XX官職,死後謚號XX侯),再寫生卒年月(哪年生那年死),什麼族、歷史對他的評價(史家和民間兩方面任選,例史家稱劉備為先主,民間稱李白為詩仙,或者引用史書對他的評價)
第二部分:介紹他的生平事跡(幾個重大的事件,作為論題),再以他的成長歷程和生活環境分析人物性格,說明他為什麼是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要搞這些「大事」,同時他在經歷這些事的時候又留下了那些文章或語錄,又反映出他此時什麼樣的心情和感觸以及志向。
第三部分:他對歷史進程和後世的影響
評價歷史事件:
第一部分:交代它發生的歷史環境(時間、朝代、地點),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對後世的影響。 這部分簡寫,作為整篇的論點。
第二部分:根據所發生的歷史環境(有針對性選擇性的細化)分析此事件為什麼發生(為什麼在這個時段發生?有哪些人組織?事件的進展分析?因為什麼結束?什麼結果?),如果是寫學術論文,在此基礎上再分析主要人物的生長環境和心理特徵,細化上述的幾個方面,最好引用史書原話以佐證,闡述的觀點也最好引用一部分同類論文的同類觀點,但要標清出處。
第三部分:對歷史進程和後世的影響(從政局更迭方面、從經濟文化方面、從生活技術方面),要寫全,最好引用歷史人物對此事件的評價,增加你所闡述觀點的說服力,也可以用馬克思哲學的辯證角度闡述,但不能過多,否則學術論文就成了官方發布會。
這三部分不是三大段,不要搞成了八股文,第二部分重點於記敘,詳盡說明此段歷史的成因,第三部分重點於論述,全面分析此段歷史的意義。
Ⅹ 關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怎麼寫
對秦始皇的評價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評價?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論》);「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貞觀政要》卷八);「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幸之,海內愁困無聊」(引自陳登原《國史舊聞》)。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注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
根據這樣的觀察,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麼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從各方面都表現出新興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統治後期,秦國並吞六國的條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執政以後,盡管在如何統治中國的方法上與呂不韋有分歧,並從而引起一場屠殺,但在向東發展消滅各割據的諸侯國的基本方針上,他始終堅持秦的既定國策,沒有絲毫動搖、猶豫,他認清了有利形勢,當機立斷,一鼓作氣的完成了統一事業。只要看看秦始皇執政以後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國進軍的步伐幾乎是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軍不斷向韓、趙、魏進攻,為大舉消滅各諸侯國做准備。
從公元前二三○年開始,幾乎是一年一國地消火它們:
前二三○年滅韓
前二二九年攻趙
前二二八年滅趙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滅燕
前二二五年滅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滅楚
前二二二年滅代
前二二一年滅齊
從這樣進軍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統一的氣魄和膽識。所以賈誼說他「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過秦論》引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這樣堅決果斷地推進統一戰爭,戰國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結束,恐怕還是一個問題。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里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 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局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在秦國的歷史上,繼秦穆公、商鞅以後,秦始皇是對秦國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也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殘暴不能僅僅用「地主階級本性」這種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釋。唐甄曾說過:「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這種看法是對的。但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於統一的措施,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發展,而在當時則成了一場浩劫,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征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沉重勞動。這種搖役負擔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從下述記載就可看出達到多麼可怕的程度。清人楊廷烈著《房縣志》記載:有人發現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據說他們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的民夫,由於躲入深山老林,年長日久,全身長出毛,傳說當碰到毛人時,他先問你:「長城築完乎?秦皇還在么?」只要回答:「長城未築完,秦始皇還在!」「毛人」就會嚇跑。這個記載當然只能視為人民群眾的一種傳說,然而如果歷史上根本沒有那樣殘酷的現實,絕不會出現這種可怕的傳說。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為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致使社會簡單的再生產都難以維持下去,所以就連對歷史發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給當時的人民造成災難。
秦始皇統治的殘酷,與秦國歷史傳統有密切關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國。從立國之日起,秦就處於同敵人戰斗的環境中。「秦人耐苦戰」是歷史造成的,統治者的「酷烈」也是同這種戰爭的殘酷現實相一致的。從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統治手段始終是極為殘酷的:「夷三族」、「夷九族」,這在其它諸侯國是極為罕見的,殉人多至上百也僅見於對秦的記載。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國君統一中國的計劃,同時也把秦國殘酷統治的手段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強調秦國的傳統,決不意味著開脫秦始皇個人的罪責,他個人性格殘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統一以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以及恣意享樂,乃是加重人民災難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也是由於他把當時的社會經濟推到崩潰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為歷史上一個極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