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筠連縣哪個鎮的歷史最悠久
河南省。河南省簡稱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省會鄭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於黃河中下游以南地區,故名河南。河南地處中國中部,承東啟西,古稱天地之中,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是中國經濟自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以河南省為主體的中原經濟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版塊,以河南省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河南地勢西高東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別分布著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別山,中部和東部為大面積的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黃河穿北境而過,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長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經河南。全省面積16.7萬平方公里,面積排名全國第17位,總人口10489萬人(2011年年末),居中國同級省份第一,與全球國家相比,河南人口排名第11位(2010年)。在遠古新石器時代早期,在中國黃河中游流域的中原地區就有多種形式的文化發源和發展,現考古發掘出的有裴李崗文化和賈湖文化。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裴李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約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間,由於最早在河南鄭州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該文化的分布范圍,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遺址還包括臨汝中山寨遺址、長葛石固遺址等。仰韶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持續時間大約在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前。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二里頭文化是中國跨越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文化,以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村的二里頭遺址而得名。時間為大約從前21世紀到前17世紀。夏朝(前21世紀 - 前16世紀)也以今河南為中心,中國史書記載的最古老的部落聯盟國家,中國史上最早的奴隸制世襲王朝。它經歷多次遷移,由偃師二里頭(今河南洛陽偃師)建立,後遷到陽城(今河南鄭州洛陽登封),後遷到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商朝(前16世紀 - 前11世紀)也以今河南為中心,它的主要城市殷,就位於今天的安陽。商代從盤庚到帝辛(紂),在安陽殷墟建城市達二百七十三年,安陽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城市,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城市。前11世紀,西面的周消滅了商朝,建於今陝西西安附近。前771年遷到雒邑,開始分裂動盪的東周時期,那時今河南地域屬許多小國,如戴國、陳國、蔡國、曹國、鄭國、衛國和宋國。北面的強國晉國後來分為三個國家,其中韓國(戰國)的都城新鄭和魏國的都城大梁(開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內。南面的強國楚國也在河南南部擁有南陽等地域。最終,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國消滅了所有諸侯國,形成了統一的中國。
Ⅱ 從宜賓到筠連大概多久呢 經過哪些地方啊
宜賓到坐汽車大概2小時20分鍾。汽車走宜賓二二四上高速,走高縣冠音下高速,中途會經過高縣雙河,來復,符江,高縣文江,羅場。最近到筠連。如果自己開車的話就有幾條路選擇。
Ⅲ 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歷史發展概況
風景名勝
筠連古樓山景區位於宜賓地區筠連縣境內,面積130平方公里。景區處於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由於長期受內外地質力的作用,形成了奇特多姿的景觀。這里有四川盆地內水溫最高、流量最大、水質獨特的「巡司溫泉」,有海瀛鄉陳家溝的間歇潮湧泉,有類似黃龍寺鈣華彩池的騰達鄉仙人洞內的大型邊石壩鈣華景觀,有塘壩鄉董家灣的「千鳥歸林」、巡司鄉的「千畝茶園」、巴茅坡的森林公園等生物景觀,有廉溪鄉的「橫山桂榜」、 塘壩鄉的「木浪曉晴」等氣象景觀,有僰人人懸棺、龍碗大埝、玉壺井公園蓮花石佛等人文景觀。景區內峰叢、溶洞、地下河也較豐富。
古樓景區的海瀛潮湧泉最為奇特,泉水出口為一水平溶洞,每當涌潮前,在洞口可聽到隱約的嗷嗷聲,似豬吼,故當地人俗稱母豬洞。未涌潮時,洞中涓涓水流清澈見底,水面只有1-2米寬,水深不到10厘米。涌潮時,水流變渾濁並夾有較多泥沙,洞內水深增到40-60厘米,水面增寬到3-5米,此時洞內吼聲如雷,景象奇特壯觀。
光明寺位於風景秀麗的巡司鎮以北山上。此山雖不算高,但巡司鎮可盡收眼底。據史料載,光明寺始建於元代,完善於明清,該寺因主供燃燈古佛而得名,文革初被毀。受益於改革開放、善於經商致富的巡司工商界及其它有識之士,於80年代中期即開始集資修復光明寺景區,在風景旅遊建設方面成為全縣之先導。
人們登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見義勇為愛民英雄「徐洪剛紀念碑」。沿石級而上,有洞窟可探,泥塑、石刻佛像可供瞻仰,寺前有壯觀的山門,寺內建有三大殿、茶廳、亭台及其它設施。該景區比較重視綠化,菊花的培育為一大特色。深秋季節,秋菊滿園,是筠連人游覽光明寺的最佳時節。
石佛岩(報恩寺)距筠連城北約3公里筠連鎮果木材境內一座陡峭的山崖之下,天然形成寬敞的石窟,人們利用石窟及山勢,因勢利導修建令觀,形成多處景點。所到之處,都能觀賞到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佛。石佛岩相傳建於唐代。打造石佛的工匠相傳曾參與建造著名的樂山大佛。由於時代變遷,石佛岩寺觀一度成為廢墟。
80年代初,深埋在石佛岩下的二百多尊石佛被發掘出土,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海內外媒體競相報道。筠連縣人民政府將此定為筠連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美華人范伯超先生曾游此,即興揮毫,給景區以很高的評語。石佛岩以「石佛」和「岩窟」見長,特色鮮明,是游覽和休閑的好去處。
Ⅳ 筠連縣城歷史上出現過5級以上地震嗎
2014年12月30日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12月30日00時08分在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北緯28.1度,東經104.7度)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沒查到這里的地震歷史 有的也是去年年底到
Ⅳ 誰有筠連縣縣志電子版,發我一下可以嗎
你好,你的問題來錯地方了,這里是收藏古董的版塊,不是你找的地方!希望沒有耽誤你的事情!
Ⅵ 筠連什麼時候高考才開始知道的給個確切時間,急、急、
2016年四川高考時間為6月7-8日 高考總分750分
全省高考(藏、彝文一類模式高考除外)於6月7、8日統一組織進行。各科目考試時間(北京時間)安排如下:
日 期 9:00─11:30 15:00─17:00
6月7日 語 文 數 學
6月8日 文科綜合/理科綜合 外 語
(1)文史類考生考語文、數學(文)、外語、文科綜合(含政治、歷史、地理三個科目內容);理工類考生考語文、數學(理)、外語、理科綜合(含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內容)。語文、數學、外語科(含聽力考試)滿分均為150分,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滿分均為300分;總分750分。
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分英語、俄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參加考試。
凡擬報考外語院校、系(科)、專業(含科技外語)的考生,除筆試外,還須參加外語口試。外語口試工作安排在6月9、10日,由縣(市、區)招考辦組織進行。參加外語口試的考生應按縣(市、區)招考辦的規定報名。
(2)普通高校除招收藏文一類模式高考考生之外的藏文專業,只招收阿壩、甘孜、涼山三州和平武、北川、石棉、漢源、寶興五縣的藏族考生,加試藏文;普通高校除招收彝文一類模式高考考生之外的彝文專業,只招收涼山、甘孜、攀枝花、樂山和雅安五市州的彝族考生,加試彝文。藏文、彝文的加試工作由縣(市、區)招考辦組織進行,時間安排在6月9日上午9∶00-10∶00。
Ⅶ 宜賓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宜賓,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而在遠古,這里已有人類生息繁衍。早在新、舊石器時期,原始人就在現在的市中區、南岸區、舊州區生活。這里依山傍水,地開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於原始人漁獵採集,耕作生息。從發掘出的資料看,計有打制石器七件,其中石斧三件,石鋤一件,敲砸器一件,石鏟一件,刮削器一件;磨製石器的生產工具八件,其中石斧七件,石石*一件。
從以上生產工具中可以看出,斧、鋤、敲砸器、鏟、刮削器都是用於砍伐、農耕、採集、狩獵。說明在這里生活的先民是從事以農耕為主,以採集漁獵為輔的生產勞動。
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屬楚的勢力范圍。「楚威王時(常王*《華陽國志》作「頃襄王時」),使將軍庄踏將兵循江(即烏江上游)上,略巴、黔中以西」。可能通過這里,到達滇、巴,以兵威定屬楚(後為滇王)。那時這地方,為我國西南一支古老少數民族「僰」人的聚居地。
到了秦漢時,這里「漢民多」,反客為主,「漸斥徙之(僰人),」(《秦記》)。昭王時,蜀太守李冰在南安(今樂山)「鑿平溷崖,通正水道」之後,沿江東下,在距宜賓二十里的赤岩山蜀王兵欄處積薪燒岩,鑿開了堅硬岩石,使大灘開通,水流平暢,航運無阻.直達「僰道」(今宜賓市)。
秦惠文王時,滅蜀治郡,這里稱「僰道」。道,是屬於縣一級地方政權,歸郡監督。《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得明白: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後、皇後、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縣、道、國、邑,為同一級地方政權機構。宜賓那時稱為「道」,就是因為「有蠻夷」。宜賓那時也是漢夷雜居之地了,但少數民族主要是僰人,故在「道」之上再冠一「僰」字,以示區別(以別於雅安地區的「嚴道」,松潘地區的「湔氐道」及漢族地區的「甸氐道」,、。剛氐道」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常*略通「五尺道」(《史記·西南夷列傳》)。此道起於宜賓,經高縣、筠連,入雲南昭通,南至曲靖。所以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說;「五尺道在郎州」(今雲南曲靖)。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悔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史記·秦始皇本紀》)。而北向戶指「曰南郡」,即今越南中部一帶.秦王朝的中央官吏、使節往來,軍隊換防,都必須經}過宜賓,然後到雲南,到緬、越。這條「五尺道」,實際是我國大西南最早的國際通道。「五尺道」開通只十餘年,秦即滅亡。
漢承秦制,宜賓仍稱「僰道」。但秦時「五尺道」所通的。諸此國頗置吏焉」的事.就力不暇給地被廢棄了。《史記·西南夷列傳》所載,「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微。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禧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索隱》:「張揖曰上微,塞也。以木柵水為蠻夷界。」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 35年)開置犍為郡,其所轄大體包括今四川內江、樂山、宜賓三地區,貴州的畢節、遵義兩地_區及雲南昭通地區各一部。其中雲、貴境內之地為漢武帝莉旰,宜賓地區瀘州以東之地為巴郡割來,其餘皆系蜀郡分出。(見《華陽國志-巴志)39頁)。可見宜賓在當時的政治地位是如何重要了。高後六年(前182年)築僰道城;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感相如『通夜郎道,從夜郎浮船以取南越』之言」,使僰道縣令南通僰道,費時無成,唐蒙(前為番陽令,此時拜郎中將)南入斬之。乃鑿石開閣,以通南中,迄於建寧(指益州郡地的治所曲靖)二千餘里,山道廣丈余,深三四丈。其鏨鑿之跡猶存。」(《水經注·江水》)。這就是在「五尺道」基礎上增修的「南夷道」,比「五尺道」規模宏偉,成就大。終於使夜郎王賓服聽命.而置犍為郡,改僰道為縣。
北方匈奴勃起,對漢王朝威脅很大,漢武帝乃「專力事匈奴,乃罷西夷,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稍令犍為自蕉就。」《正義》解釋說:「令犍為令自葆守,而漸修成其郡縣也」。又補充說:「元光六年(前129年)南夷始置郵亭。」《華陽國志·南中志》;「南奉縣(今雲南鎮雄)自僰道、南廣有八亭道通平夷(今貴州畢節)。」由此可見,宜賓歷為川、滇、黔交通的孔道,扼西南咽喉之地。
漢昭帝元年(前86年),宜賓仍為犍為郡治所,郡轄十二縣,即僰道(宜賓)、江陽(瀘州)、武陽(三台)、南安(樂山)、資中(資陽)、符(合江、轄敘永、古藺地)、牛輯(簡陽)、南廣(高縣)、漢陽(今貴州威寧)、『存6耶(真溪、蕨溪一帶)、朱提(昭通)、堂琅(會澤),轄地是比較廣的。
王莽曾改贊道為西順,郡人不服,又改僰治。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鐵奉使討獠,立戎州,即以鐵為本州刺史,治所仍為現在宜賓市。
唐貞觀六年(632年)於此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協、黎、曾、鉤、霧、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羈縻州64。天寶元年(742年)為南溪郡治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由於戎州的副長官蘇時的建議,改戎州為敘州。(《方輿勝覽》雲:「紹聖四年(1097年),戎{卒蘇時日,今天下一統而州名為戎,是夷其名也。因請改今名。」)
元時,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
Ⅷ 關於筠連打黑的詳細經過社會上的傳言是真的嗎
我不知道某些人為何別有用心,想必大家忘了文革血的教訓了吧,筠連打黑一事與重慶模式沒有垮台之前似乎有相同之處,。1:都具備了未審先黑。2:都有著高額懸賞。3:大家想過沒有,這些高額懸賞從何而來?難道就沒有政治目的?。搞得民營企業家人人自危、此等悲劇難道就不會再次重演?4:都是先全家逮捕,不容申辯,律師根本見不了的秘密審案,律師何用?依法治國的根本何在?長此以往百姓無法律可依,若回到文革的逆流,那國將不國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我們中華民族正在歷史的又一個十字路口,人民群眾,有著良知的百姓們,我們究竟是選擇文革,還是改革,我想大家心裡有數吧。不是不打黑,而是依法打黑,並不是重慶模式中的黑打。那樣會寒了中華人民的心啊。對此,我支持法律大於一切,堅決擁護中央對重慶做出的正確決定,法律萬歲,中華人民萬歲,中央領導人萬歲。郝家的對與錯,不是某些想以打黑的威望走向權利中心的人可以評價的。他們的對與錯,自有後人來評說。我想,身為千百萬烈士鮮血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更應該明辨是非,更應該有良心,而不是人雲亦雲,我們不應該落進下石,因為,在這裡面的內幕,無人知曉,一切不是我們現在就能評說的。我們應該像朱隆基總理,鄧小平總理那樣,堅決支持改革到底,發展才是硬道理,而不是拿著人民給的錢,人民子弟兵,做那些所謂的政治斗爭,糟蹋老百姓的血汗錢。
Ⅸ 筠連景陽中學建校歷史
有一天我們上體育課時,有位同學只是站錯了位置,體育老師就在那罵那位同學4分鍾,我們其他的學生都勸老師不要罵了,我們接都上課嘛。但是那位老師不但不聽還扇了勸架的那位女學生倆耳光。這個老師叫張結是宜賓市筠連縣景陽中學的體育老師........把那位同學打進了醫院,那位同學被打的那天是星期一,我現在發的時候是星期五。在這個期間,那位打學生的老師沒有去醫院看過這位被打的學生.....大家說這是一位什麼老師,我已經對她無語了。她不但在這個期間不悔改還去而且去與其他班的老師們在背後對那位學生指指點點說:是那位學生的不是。.....................................大家說一下有這樣的老師是不是我們學生的悲哀,殘忍有心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請你們來評論一下這位老師
如果教育局的叔叔阿姨看見了請你們幫被打的學生主持公道!~~~~~~~~~~~~~~~~~~~~~~~~~~~~~~~~~~~~~~~~~~~~~~~
Ⅹ 筠連在什麼地方
筠連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雲貴 高原北麓川滇兩省結合部,地跨東經104°17′—104°40′、北緯27°50′—28°14′之間。北界四川高縣,東接珙縣,南靠雲南威信、彝良,西鄰雲南鹽津。東西長48.5公里,南北寬43.4公里,幅員面積1256.13平方公里,略成圓形。筠連縣總面積1254平方千米 ,現有總人口39萬人。筠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豐富,適宜發展農林牧業及多種經濟作物。年降水量1458.7毫米,日照1225.8小時,無霜期>7365天。但因地勢起伏較大,立體氣候差異明顯,地處海拔1777.2米的大雪山,常年平均氣溫9.1℃,海拔368.5米的沐灘河谷,常年平均氣溫19℃,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5℃。縣境夏秋降水最多,佔全年降水的80.9%,冬春降水最少,佔全年降水的19.1%。由於大氣降水時分配不均,常形成春干、冬旱、夏洪、秋洪等自然災害。 筠連資源極其豐富。縣境內優質無煙煤儲量高達28.12億噸,是四川最大的煤田之一;岩溶地貌普遍發育,地下水資源豐富,奇峰異洞比比皆是,瀑布流泉處處可見,間歇泉與長流水並列,溫泉與冷泉共生,咸泉與淡泉齊名,地表露頭多達352處,形成以古樓峰叢為中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筠連苦丁茶作為鄉土特有品種,經過廣大群眾和技術人員的馴化,已在縣境內普遍栽培,面積達5.2萬畝,經過特殊工藝精製的香茗苦丁,暢銷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 改革開放以來,筠連經濟、社會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但同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回顧歷史,繼往開來,掌握縣情,科學決策,是振興筠連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筠連縣委、縣政府立足筠連縣情,圍繞2010年建成二級中心城市的目標,按照「解放思想寬環境,招商引資促發展;調整結構壯支柱,增收聚財脫困境;基礎建設樹形象,協調發展保穩定」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川南煤海」、「中國苦丁茶之鄉」、「中國奇泉之鄉」三大品牌,不斷推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 根據筠連的歷史和現狀,農業要不斷發展,以推廣科技成果為先導,以農田基本建設作後盾,並以資金投入作保證,在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烤煙、茶葉、林業等各種經營項目;工業以能源為龍頭,走煤電與相關產業結合的道路,國家、集體、私營一起上,在煤炭、建材、冶鐵、食品上大做文章,逐步擴大規模,提高加工精度,拓寬中外市場,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振興筠連,教育為本,科技先行,是使工農業生產實現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