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孫策怎麼死的
孫策死因如下:
據《江表傳》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並下令將其殺死。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在一次打獵中被暗算中毒箭。後毒迸發而死。
史書上是這么寫他的死亡的: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
創甚,請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至夜卒,時年二十六。——《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
(1)歷史上孫策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在新一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得知孫策死訊,孫權第一反應是連夜趕回都城,封鎖消息,同時派人嚴密監視周瑜的動向。這一點,有點司馬昭之心的意思了。
後來,孫權聯絡反戰的張昭等人,迅速奪權,矯詔繼位,等到事情已定,由張昭出面,勸說大喬帶孫策的兒子遠走他鄉避開政治清算,同時派人通知周瑜。
周瑜回來,一切為時已晚,大局已定。即便周瑜一世英雄,也已經無力回天。周瑜回到都城,孫權第一句話是問:「他帶回多少兵馬?」屬下回答是:「大軍駐扎城外,周瑜一人入城!」
周瑜帶兵返回,用意是為了提防什麼,很是明顯!不過,聰明的人不辦糊塗的事,等到達都城之下,周瑜知道大局已定,也算識時務者為俊傑,獨自進城,眼睜睜看著大喬母子被迫離核心圈子。
至此,一場精心圖謀的政治行動完美畫上句號。
❷ 三國演義里孫策怎麼死的
在丹徒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不是被孫權所殺。
孫策為將,有智有勇,英姿勃發,其治軍嚴整,軍紀嚴明。但在征戰中由於年輕氣盛,難免出現處事不慎、好勇鬥狠的弱點,這為其結怨和遇刺種下了禍根。
建安五年(200年)4月,正當孫策准備發兵北上之時,在丹徒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
建安元年(196年),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繼續進攻江東各地,吳郡人嚴白虎等各率有一萬多人,駐扎嚴守各自的地盤。吳景等想先擊破嚴白虎等,然後再到會稽。孫策說:「嚴白虎等群盜,心無大志,憑此就能將其擒獲。」於是率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
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發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孫策幾次發動進攻,均未能奏效。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孫策依計。
於夜裡一面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制正面之敵,一面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王朗出於意外,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孫策斬殺周昕,長驅直入。王朗敗潰,帶虞翻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孫策派賀齊追擊,王朗投降,於是會稽平定。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勛及劉表部將黃祖。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同年4月,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❸ 歷史上孫策到底是怎麼死的
被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
孫策(公元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
孫堅死後,孫策被迫屈事袁術。195年,孫策率軍橫渡長江,佔領曲阿後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此後連續打敗會稽太守王朗和吳郡嚴白虎。
197年,曹操任命孫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200年,孫策在狩獵中被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25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大業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墓位於現在江蘇省蘇州市盤門外染絲廠內,當地人稱之為孫將軍墳。據宋人著《孫王墓記》記載,盜墓賊曾挖開孫策墓,墓地隨後被廢,變成了官窯。解放後發掘出土了楣石,雖經歲月剝蝕,仍可分辨出正面浮雕的龍、虎、人等形象。
(3)歷史上孫策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江都謀劃
孫策在舉家遷到江都時,揚州名士張紘也正因為母親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究天下大勢。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傑,都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
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成,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
如今,我想到袁術那裡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後到丹陽(今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今江蘇吳縣)、會稽(今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臣服於朝廷的外藩。您以為如何?」
張紘推託:「我識見簡陋,況且又服喪在身,對您的事,實在難以幫忙。」
孫策進一步請求:「您的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嚮往仰慕。我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
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建議孫策南渡,並答應帶好友支持他。孫策說:「我與你互不違背諾言,不背叛彼此,這樣我就可以依言而行了,老母和幼弟就託付於你,這樣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❹ 孫策是怎麼死的呢
孫策是被刺客刺殺,重傷不治死亡的。不過在這里有兩個說法,三國演義里,孫策發現那些百姓在拜一個老神仙,名叫於吉,就連自己的母親都信豐他,孫策作為江東的小霸王,豈能忍受,所以當眾將這個老神仙斬殺也因此得罪了人,後來,這位老神仙的弟子趁著孫策出遊,對其暗害,其實這個時候孫策的病還可以治,但其母親對他責怪,讓他內心無法接受,再加上早年征戰,留下了一些舊疾,這才不治身亡。結語:打天下的時候孫策勇猛剛勁,而且獨具慧眼,重用了周瑜等人,如果他不死的話,完全有機會出兵中原,這樣一來曹操就又多了一個大題,甚至整個三國的歷史都可能改寫。
❺ 三國孫策之死 孫策怎麼死的
孫策是因為遇刺身亡。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壘相持,孫策暗中盤算襲擊許昌,迎取漢獻帝,便秘密整頓軍隊、部署將領。同年四月四日 ,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
這時忽然碰到三個人,這三人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孫策問:「你們是什麼人?」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里射鹿。」
孫策說:「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說完向其中一個射箭,那個人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餘下二人非常恐慌當即彎弓搭箭,向孫策射來。孫策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扈從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全部殺死。
孫策傷勢甚重,自知不久於人世,就請張昭等人,托以後事:「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
到夜間孫策便去世了,時年二十六歲。孫權登基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為孫策立廟於建業朱雀橋南,後來派太子孫和前去親祭。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 ),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
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
建安五年(200年)4月,正當孫策准備發兵北上之時,在丹徒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❻ 孫策真正死因
孫策累積仇怨,在丹徒山中打獵時遇刺中箭,不久身亡。孫策(175一200),中國東漢末軍閥,三國時吳國的奠基者。孫權之兄。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少居江淮間,頗有聲望。興平元年(194),至壽春從袁術,不得志。
孫策喜歡單身出行游獵,虞翻勸諫說:「容易出府,微服出行,侍衛來不足戒嚴門路,官兵們通常為這事煩惱。做君主假使不莊重就無法展請願風,因而說龍形成魚的樣子,被叫豫且的漁夫捉住,白蛇專斷出遊,被劉邦殺了,期盼您稍微注意。」孫策認為他說得對,不過沒有採納。
孫策雖然與曹操結下了同盟關系,不過暗地打算乘官渡之戰北上襲擊許都,迎接漢帝,先走到丹徒後攻打廣陵太守陳登,准備在糧草籌集完備後出發。陳登是陳瑀的堂兄之子,在孫策西征劉勛、黃祖的時候。
❼ 歷史上的孫策到底是怎麼死的他真的是被許貢的門人殺死的嗎
提到孫策,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江東小霸王。在東漢末年,孫策雄據江東之地,但孫策英年早逝也給人留下了遺憾,不經有人猜想如果孫策沒有死,東吳是否能夠平定天下?那麼歷史上的孫策究竟是怎麼死的?《三國演義》所描述,他是被許貢的門人射中面部,因為又因為見到了於吉鬼魂作怪,傷口迸裂而死,那麼歷史上孫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我們要從《三國志》中找尋答案。
可以說,孫策的死是,因為他自身性格上的原因,對於政敵趕盡殺絕,情緒容易波動,但也真正是因為這樣最後導致了他的去世。因此,我們應該要從事件中學習,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不斷總結進步,調整自己,改變自己生活中的一個個壞毛病,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❽ 孫策是怎麼死的
被刺客所殺。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壘相持,孫策暗中盤算襲擊許昌,迎取漢獻帝,便秘密整頓軍隊、部署將領。
同年四月四日,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一匹快馬,扈從騎兵被遠遠的甩在後面。這時忽然碰到三個人,這三人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孫策問:「你們是什麼人?」
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里射鹿。」孫策說:「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
說完向其中一個射箭,那個人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餘下二人非常恐慌當即彎弓搭箭,向孫策射來。孫策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扈從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全部殺死。
孫策傷勢甚重,自知不久於人世,就請張昭等人,托以後事:「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你們要好好輔佐我弟弟!」
又招呼孫權,將印綬交予他,對他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到夜間孫策便去世了,時年二十六歲。
(8)歷史上孫策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孫策占據江東的歷程:
父親孫堅死後,孫策無奈之下投靠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的袁術,孫堅北上討伐董卓的時候,攻下了南陽(今河南南陽市),主動把南陽讓給袁術,袁術自己在南陽過奢華的生活,坐吃山空。
然後又被曹操打敗,才逃到了壽春。但無論如何,他應當是要感激孫堅的,等孫堅死後,袁術卻是把他的部隊全部據為己有。
孫策幾次懇求袁術把孫堅以前的全部人馬借給他,袁術沒有答應。他已看出孫策這個人野心不小,很難控制。
袁術心中一直有做皇帝的夢,但能控制的地方太少,就想擴大地盤。孫策無可奈何,只好先幫著袁術跑腿。但他辛辛苦苦總是得不到回報。
袁術曾答應孫策做九江郡太守,等到正式任命的時候,卻讓給了自己的親信陳紀。過了不久,他又信誓旦旦地對孫策說:上次是我錯用了陳紀,現在你去攻打廬江(今安徽西南部),打下來太守就是你的了。
廬江的太守叫陸康,孫策也恨他,因為孫策以前拜訪他的時候,陸康看不起孫策,只讓手下人接待。
孫策懷著無限希望進攻廬江,打了兩年才打了下來,但袁術又讓親信劉勛去做太守。孫策一次又一次被耍,一次比一次失望。
但袁術心裡也喜歡他流露出的英雄氣。他看到孫策,常嘆息說:如果我生的兒子像孫策一樣,我就算死了也沒有怨恨了。
在孫策苦悶難以傾訴,找不到出路時,一個謀士勸他,北方的能人太多,想找個地盤不容易,不如到江東去創業。江東就是現在的皖南、皖東、蘇南、浙江、江西東北部等地區,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江南。孫策走投無路之下,聽取了他的建議。
孫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開空頭支票,對袁術說:我幫你先去攻打江東,回頭幫助你平定天下。
條件是袁術歸還以前孫堅的軍隊。令孫策吃驚訝的是,袁術這次同意了。一共給了孫策1000多人,馬10多匹,包括孫堅的舊部名將程普、黃蓋、韓當、呂范等人。自願跟著孫策走的又有幾百人。孫策就這樣帶著這一小批人馬向袁術告別。
孫策從壽春出發,由於他為人爽朗,武藝高強,名聲遠播,一下子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前來投軍。
到歷陽(安徽和縣)時,部隊已經壯大到五六千人。他就從這里渡江,因為這里江面較窄。江東面是採石磯,歷來是軍事要塞,征討江東的必經之路。
當時江東地區名義上都是東漢天子的地盤,但實際上整個天下已被黃巾軍沖得七零八落,都是地方軍閥割據一方,能站穩腳跟的大多狡猾強悍、殺氣騰騰,根本看不起孫策。
然而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是,孫策順利攻下採石磯後,轉戰江東,整個過程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風卷殘雲般打下了包括現在蘇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廣大區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孫策曾從袁術手中借兵征戰江東 一路勢如破竹
❾ 孫策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孫策的死因說法不一,有以下兩種主流說法:1、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孫策出去打獵。他騎著上等精駿寶馬,馳驅逐鹿,跟從的人趕不上。正當他快如疾風地賓士時,突然從草叢中躍出三人,彎弓搭箭,向他射來。孫策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扈從騎兵已經趕到,將三個人殺死。原來,孫策曾殺死吳郡太守許貢。據《江表傳》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並下令將其絞死。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這次終於得手。孫策中箭,創痛甚劇。自知不久於人世,便請來張昭等人,托以後事。他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接著,叫來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當天夜裡,孫策去世,時年二十六歲。
2、民間傳說《吳歷》記載,孫策在中箭後受傷後,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治,但應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還能建功立業嗎?」奮起虎威,推幾大吼,傷口都裂開了。當夜死去。《搜神記》則說孫策死於於吉為祟:孫策殺死於吉,此後,每一獨坐,都感到於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於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❿ 正史上孫策是怎麼死的
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後,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勛及劉表部將黃祖。
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奪取豫章郡後統一江東;同年4月,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10)歷史上孫策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初平四年(193年),二十一歲的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歷陽渡江,孫策輾轉作戰,戰無不勝,沒有人能抵擋住他的攻勢,百姓聽到孫策將要到達,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員棄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
及至孫策到來,軍隊奉有命令,不敢進行擄掠,民間的一隻雞、一條狗、一棵蔬菜,都不能觸動。於是民心大為歡悅,爭先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勞孫策的軍隊。
孫策相貌英俊,言談幽默,性格豁達,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善於使用人才。因此,無論士大夫還是一般百姓,凡是見過他的人,都為他盡心盡力,樂意為他效死。
孫策進攻劉繇設在牛渚的營地,獲得了存在那裡的全部糧草與武器。當時,彭城國相薛禮、下邳國相丹陽人笮融都擁戴劉繇為盟主,薛禮駐守秣陵城,笮融駐軍秣陵縣南,都被孫策擊破。孫策又攻破劉繇駐在梅陵的一支部隊,轉而進攻湖孰、江乘,全都攻克。於是到曲阿進擊劉繇。
劉繇的同郡人太史慈這時從東萊來看望劉繇,正趕上孫策進攻曲阿。有人勸劉繇可任用太史慈為大將,劉繇說:「我如果任用太史慈,許劭不會笑話我嗎!」他只派太史慈去偵察敵軍動靜。有一次,太史慈只帶一個騎兵外出,在神亭與孫策突然相遇,當時跟隨孫策的有十三名騎士,都是遼西人韓當、零陵人黃蓋等當年追隨孫堅的舊將。
太史慈便向前出戰,正與孫策相對,孫策一槍刺中太史慈的馬,奪得太史慈脖子後面插的手戟,而太史慈也奪得孫策的頭盔。正在此時,兩家的騎兵各自同時趕來,於是雙方散開。
劉繇與孫策交戰,兵敗,逃往丹徒。孫策進入曲阿,慰勞賞賜將士,發布寬大命令,通知各縣:「凡是劉繇、笮融等人的鄉親故友和部下,前來自首歸降的,一概不咎既往。
願意去當兵的,一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的賦役負擔;不願再當兵的,也不勉強。」不過十天,應募者從四面涌來,得到二萬余名兵士,一千餘匹戰馬。孫策的聲威震動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