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大歷史怎麼樣
這個通俗性沒有萬曆十五年強,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因為每個朝代寫的都很短。當然還是推薦一下,內容不錯的,只是需要耐心,有點枯燥~
㈡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主要講的是什麼這本書怎麼樣
個人比較喜歡紙質書,就是從社會學角度來觀察中國歷史發展的軌跡,配合萬曆十五年看更精彩
㈢ 中國國史哪部最好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如何
中國史呢,建議看幾本經典的,組成一個體系,形成自己的史觀。推薦:1.呂思勉的《中國通史》,版本較多,注意甄別。2.錢穆的《國史大綱》,大多數是繁體豎排版,國學底子不錯的話可以看。3.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和《萬曆十五年》,見解獨到,行文也很有趣。看完中國史,再看世界史,首選的大概是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了。總之,通史著作是一向史學界的難點,因而經典不多,在於其時間空間跨度大,思維跳躍大,對一些細節的史實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讀者有一個對歷史全盤的了解和思考,不必太糾結於那些瑣碎的無關宏旨的史實,多多著眼於文明演變、文明交融這些大趨勢,更重要的是要結合現實思考歷史,歷史的意義就在於其「現實眼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㈣ 怎樣看待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比較大的大一統.從夏朝在黃河流域統一開始,接著是商,周.周朝後期出現了諸侯分裂--春秋戰國時期.那就是所謂"分".但是隨著生產力發展和人民日益要求安定生活的願望強烈,必定會出現某些能夠主持大局的政權出現,在春秋戰國中,中國從奴隸社會走向了封建社會.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割據戰爭,使人民苦不堪言,而這時經過商鞅變法而變得強大的秦國就自然成為了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但是"合"了不久,由於秦始皇的暴政,又促使人民不滿,農民戰爭爆發,出現了好幾股勢力,例如劉邦,項羽,之前的陳勝吳廣也算.後來由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
漢朝繼承了秦朝的一些制度,而且也把諸侯割據的隱患也繼承下一部分,比如封國制.漢朝後期,宦官專權,漢朝敗落,又 出現了幾股比較強的勢力,例如曹操袁紹.然後便出現了三國演義的開篇.
歷史上的分分合合都是有它的發展趨勢的.根本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固有規律.而且撇開這些東西不講,沒有哪個人願意在那樣黑暗的社會環境里生存,對人民來說,在安定時,他們就會願意安靜地,滿意地做統治者的奴隸,到了亂世,連奴隸都做不穩了,他們也就要起來反抗了.
人都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這話沒錯,你看曹操啊,什麼劉邦啊,多有名啊,人家都是人民來的.尤其劉邦,他是農民出身,根本沒文化,在史書上他父親的名字也沒有被好好地提到,說明家什的低微.
以上是本人自己見解,哈哈~有更好答案就別看偶滴啦~看到歷史問題偶就想發揮一下~偶喜歡歷史喲~ ^_^
㈤ 如何看待《中國大通史》出版
《中國通史》是呂思勉的成名作,又稱呂著《中國通史》。全書約60萬字。上冊是總論中國歷朝歷代的經濟、文化、民族、教育等;下冊是政治軍事史。《中國大歷史》又名《白話本國史》,全書約80萬字。編排依次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和現代史。上古即為先秦史,明代以前為中古史。相對而言,《中國大歷史》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方式,畢竟是按照朝代順序寫的。這本書很多書店都有賣,有一種經濟本,30元。呂著的兩本通史都不詳細,短短數十萬言豈能寫盡,都屬於高度概括,要求讀者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特別是《中國通史》的政治軍事史部分,極為精簡。所以還是《中國大歷史》好一些。如果你對通史有興趣,可以看看張帆的《中國古代簡史》,成書於2001年,歷史專業考研的必備書籍之一,只有40萬字,我3天就看完了。字數雖然不多,內容卻是高度提煉,精華中的精華。張帆是元史專家,宋金遼元史部分寫的比較詳細。當然,最著名的還是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了。一版再版,讀者眾多。我就花了50元買翦伯贊的,放棄了30元錢的呂老作品。
㈥ 怎樣讀懂《中國大歷史》
首先從中國大統一朝代順序背著走吧,這是基礎,夏,商,周,,秦,漢,晉,南北隋,唐,宋,元。明。清,民。
㈦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的這一句話該如何理解:
其實,你結合一下上下文,特別是這句話後面的話,你就明白了。讓西方作家好奇的是,在公元前後的中國,竟然能夠讓自由經濟的萌芽展開。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估計你想問的其實也就是「自由經濟」。王莽實施了哪些改革使得西方作家認為是自由經濟呢?其一就是王莽改制中對數字的理想型的應用,沒有必要把王莽改制的條目詳細說明,只是簡單描述一下即可看出端倪:土地國有,8口之家不得超過900畝;更低分配,1對夫婦有地不低於100畝;每人每年繳納布帛1匹等。這本來是好的,並且為自由經濟鋪墊了基礎。可是,當時的王莽是沒有辦法來核實什麼是8口之家,甚或1對夫婦的,更別提去核實900畝或100畝的真偽了。人口之無法核實已動搖其基礎,惠及百姓之好處又無從調理去配給,結果可想而知了——百姓直接反了。
其二信貸制度與政府幹預。王莽還建立了信貸制度,有點像王安石變法的青苗法(王安石變法之失敗,有點類同王莽,不細說)。就是百姓遇到生活困難而錢又不湊手的時候,政府給予幫助,到時只收取本金不收利息。如果百姓希望經營生意,那麼就得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切記,這個利息是賺取的利潤的十分之一,不是貸款本金的。工商業都需要繳納所得稅,這個所得稅就是今天的企業所得稅,不過要低得多,是十分之一。
政府放貸,讓錢流通於民間,而且政府只收取增加了的財富的提成,如果虧本就連利息都不收,只收取本金。你想啊,如果現在的政府能做這件事情的話,那麼社會的經濟發展肯定要加快翻翻啊!多少人死於窘困?多少企業死於流水運轉失靈?在2000多年前的王莽政府就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難道不值得西方作家好奇和激動嗎?多麼牛逼的一代大帝!這可是現代政府想做都做不好的事情啊!
可是還得回到數字化管理上,越是嚴謹的經濟政治政策越要求嚴謹的數字管理能夠跟上。而王莽那個時候,是不具備數字化管理的,不要說王莽,即便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依舊不具備。這就像拿著一根細線去栓老虎,即便結打得再結實,線依舊會斷掉。
王莽的改制並沒有持續多久,有的不分甚至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並且在這一兩個月里也沒有得到實施。
脫離了實際的空談,最終依舊落得綠林群起,革了他的命。
㈧ 黃仁宇 《中國大歷史》這本書怎麼樣
這本書主要是從經濟發展,以及政治經濟制度上闡述了朝代的興亡的原因。很有說服力,趣味性相對來說少一些。
這本書適合慢慢看,不適合一氣看完
㈨ 中國大歷史 上下怎麼樣
這本書的優點是:內容豐富,觀點新穎,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作者是廣泛參閱中外史料,而絕不迷信某一史料,注重史料之間的相互比較參證,薄薄兩本書就把上下......
㈩ 歷史是什麼玩意管用嗎
這個怎麼說呢~
袁騰飛的東西是通俗化的歷史,有點像入門讀物,靠語言和內容吸引讀者,主要工作是銷售和普及歷史基礎知識。
《中國大歷史》和《中國人史綱》這些就是專業一些的東西,裡面是純粹的歷史,研究人員或者中級歷史愛好者使用,主要目的就是還原歷史,或者表達自己的史觀。
如果樓主喜歡歷史一段時間了,可以主要看看後兩部書,閑暇時間看看《玩意》也不錯,語言詼諧,思想不深刻,很輕松的閱讀體驗。
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