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5-22 18:39:37

1. 韓信怎麼去世的

韓信的死:

蕭何向呂後獻計把韓信引入後宮,由御林軍抓獲。蕭何又獻計用麻袋捆住韓信於長樂宮懸錘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讓宮女們亂槍把韓信扎死,死狀是殘忍至極、慘目忍睹。

具體解釋: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麼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

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而良狗烹」。韓信為劉邦立下功勞無數,但也正是如此,韓信被高祖大帝劉邦所忌憚。

蕭何向呂後獻計把韓信引入後宮,由御林軍抓獲。蕭何又獻計用麻袋捆住韓信於長樂宮懸錘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讓宮女們亂槍把韓信扎死,死狀是殘忍至極、慘目忍睹。

(1)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韓信的其他介紹:

韓信是楚漢之爭中叱嚓風雲的人物。漢軍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沒。韓信是當時首先提出了統一天下的重大決策人。韓信助劉邦經營漢中,平定關中地區;可惜的是如此一個戰功顯赫的漢開國元勛卻落個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場,成了主子劉邦的刀下鬼。

史書記載韓信被誅的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但這一說法很頗讓人懷疑。不少人猜測這是劉邦和呂後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枉殺韓信的一個借口。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舍棄的棋子。

2. 韓信是漢朝的大將,他是怎麼死的呢

韓信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大將,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是其他武將所不能比擬的,他對國家隊主攻的忠貞可以與岳飛相比,但是或許英雄都是相通的吧,他和岳飛一樣,都是被冤死的,他的主公劉邦聽信小人的讒言,對他產生了猜忌,最後給他安上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如果韓信知道自己一輩子東征西戰落得這樣一個下場他就不會跟著劉邦這么辛苦的征戰了吧。

其實韓信這個人死的可憐,一輩子陪著主公征戰沙場,好不容易朝局穩定下來了,他也可以在軍中擔任一個閑職,在家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卻在這個時候受到了主公的猜忌,作為一個功臣來說實在是寒心,但韓信最不應該的是去迎合叛軍,這才讓劉邦抓住了把柄,惹來殺身之禍。

3. 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

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3)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1.司馬遷的評價:我曾經到過淮陰縣,那裡的人告訴我,韓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時,志氣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樣的。那時,他的母親過世,家裡貧窮,韓信無辦法按照當時的禮節安葬母親。但是,他卻尋找到一個風水寶地——地勢高並且寬敞平坦,可以容納上萬戶人家居住的地方作為母親的墓地。我,也到過他母親的墓地,果然和淮陰父老說的那樣。

2.司馬光的評價:一般人可能認為韓信是最早提出統一天下的偉大戰略的人,他和劉邦一起在漢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後,就和劉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奪取代國,打敗趙國,威脅燕國,乘勝向東攻擊並佔領了齊國,往南又在垓下消滅了楚國,漢朝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大抵說來都是韓信的功勞。看他拒絕蒯徹的游說,在陳迎接劉邦,怎麼會有反叛的心呢?!實在是因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裡不快,才做出背叛謀反的行為。

3.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4.何晏:「此兩將者,殆蚩尤之敵對,開辟所希有也,何者勝,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為出奇無窮,欲窺滄海,白起為勝,若夫韓信,斷幡以覆軍,拔旗以流血,其以取勝,非復人力也,亦可謂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趙軍,詐奔而斷其糧道,取勝之術,皆此類也,所謂可奇於不奇之間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5.蘇軾:「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6.何去非:「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竊嘗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則天下孰不為韓、曹也?以韓、曹未有繼於後世,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未必皆能辦於戰也。」

7.陳亮:「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於是張良以神仙自托;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8.洪邁:「漢高祖用韓信為大將,而三以詐臨之:信既定趙,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稱漢使馳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奪其印符,麾召諸將易置之;項羽死,則又襲奪其軍;卒之偽游雲夢而縛信。夫以豁達大度開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終於謀逆,蓋有以啟之矣。」

9.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4. 韓信是怎麼死的 死於哪一年

韓信死於公元前196年。

韓信死因之一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麼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劉邦坐了江山後,怕韓信勢力大,壓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殺死韓信,可是自己親口封了韓信「三齊王」、「五不死」,怎麼殺他呢?他想了個殺韓信的辦法告訴了呂後。

呂後召韓信進宮,對韓信說:「你犯下了謀反罪,君王叫我殺你。」韓信說:「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這事我得當面和君王說說。」呂後說:「哼哼,你見不著君王了,你看看你來在了什麼地方?」韓信一看周圍陰森森的,往上看頂棚遮得嚴嚴的看不見一絲天,往下看地上鋪著毯子,看不見一點點地,又見不了君王,心裡不由叫苦。沒等韓信分辨,呂後又說:「君王封你'五不死',我們都按君王的意思辦了。我知道你還要說:沒有捆你的繩,沒有殺你的刀,這些我們都不用。」說完,一揮手,兩旁幾十名宮女個個手拿棒錘,一擁而上,團團圍住,一陣亂打,把韓信活活打死了。

韓信死因之二

另有傳說中,劉邦曾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漢土,絕不加兵刃於身。

故韓信被殺時,呂後吊之於長樂宮大鍾之內,頭為大鍾所罩,不見天日;腳懸空於地面:所以無法頂天立地。

呂後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說是用桃木劍,而非以兵刃(刀、劍之類,有刀刃的武器)將其殺死,以不違背當年的承諾,但無記載。

(4)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韓信(?-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後,漢高祖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略要地,便將其封地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遷移封地之後不久,韓國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漢高祖劉邦率軍親自征討,韓信逃往匈奴,並多次率軍攻打漢朝,還引誘了代相陳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

子孫後代

韓信投靠匈奴的時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頹當城,生了一個兒子,因而取名叫頹當。韓太子也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嬰。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韓頹當和韓嬰率領部下投歸漢朝。漢朝封韓頹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 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弓高侯的軍功超過其它將領。爵位兒子傳到孫子,他的孫子沒有兒子,侯爵被取消。 韓嬰的孫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

韓頹當孽孫韓嫣,少年是皇帝的玩伴,太子時得寵,後因出入永巷不忌,以奸聞於太後,被王太後賜死。他的弟弟韓說,韓頹當庶孫因作戰有功封侯,並多次受命為將軍,最後封為案道侯。兒子繼承侯爵,一年多之後因犯法被處死。又過一年多,韓說的孫子韓曾被封為龍額侯,繼承了韓說的爵位。

歷史評價

司馬遷:「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以詐力成功,遭漢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稱孤。內見疑彊大,外倚蠻貊以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窮智困,卒赴匈奴,豈不哀哉!」

班固:「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韓氏自弓高後貴顯,蓋周烈近與!」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鹹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於滅亡。」

司馬貞:「韓襄遺孽,始從漢中。剖符南面,徙邑北通。穨當歸國,龍雒有功。盧綰親愛,群臣莫同。舊燕是王,東胡計窮。

5. 歷史上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

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後告發了韓信准備反叛的情況。

呂後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鍾室殺掉了。

(5)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韓信乃是漢初三傑之一,著名軍事家,一生經歷百戰,可謂是「攻必克,戰必勝」,因此有兵仙之稱。在他的一生中,經典戰例可謂數不勝數。作戰中,韓信腦洞奇大,屢出奇謀,其智謀甚至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韓信連續消滅代、趙、燕等國,率領數十萬大軍兵臨齊國。其後,韓信出賣劉邦重臣酈食其,一舉殲滅齊國。當時,楚霸王項羽正率領主力與劉邦在滎陽地區進行激烈的拉鋸戰,而他的老巢——彭城卻直接暴露在韓信所率領的漢軍面前。

由於自身被劉邦拖住,因此他不得不派自己的愛將——龍且率20萬大軍去阻止韓信。十一月,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史稱濰水之戰。戰前,韓信命人緊急趕制一萬多條沙袋,隨後將之投入濰水之中,阻擋了一大半的流水。

隨後,韓信派出一半的軍隊渡河襲擊龍且,隨後又命他們假裝不敵,「倉皇」地逃過河對岸。看到此景,龍且高興地說:「我和韓信是老同事,早就知道他不行,等我滅了韓信,連齊國都會是我們的!」

隨後,龍且率全軍渡河攻擊韓信,誰知楚軍剛剛渡過一半人,韓信便命軍士在上游挖開由沙袋組成的臨時堤壩,河水疾馳而下。濰水中的楚軍被河水沖走,化為魚鱉,而倖免於難的楚軍卻被分為兩部分。

尚未渡河的軍隊見情況不明,拔腿便逃;而渡河的楚軍卻遭漢軍三面合圍,最終全軍覆沒,而龍且也被灌嬰的部下——丁復所斬殺。

此戰之後,韓信全據齊地,劉邦三分天下已有其二,項羽的滅亡已呈不可避免之勢。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濰水之戰被視為韓信的典型戰例,一直為後世所推崇,並被記載到司馬遷的《史記》之中。

6. 韓信究竟是怎麼死的導致韓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三不殺」的說法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其大致意思是漢高祖劉邦曾經允諾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金(金屬)不殺」。什麼意思呢?就是看得見天地的地方不殺,看得見金屬器(武器)不殺。人立足於天地之間,怎麼可能不見天地?難道懸浮在半空?換言之,這等於就是劉邦頒給韓信的一塊「免死金牌」。

在利用蕭何誘捕韓信之後,呂後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劉邦的「三不殺」。雖然劉邦那句話只是拉攏手段,但是彼時劉邦地位不同了,他已經君臨天下,君無戲言!呂後的確是個人才,為了不違背劉邦的「諾言」,呂後居然讓人把韓信用黑布袋套起來吊在了暗室之中,讓韓信「不見天、不見地」。那麼,「不見金」又如何解決呢?呂後不愧是呂後,居然讓人用削尖了的竹棍兒捅死了韓信!一代戰神韓信就這樣屈辱地丟掉了性命,而劉邦的那句「諾言」仍然有效……也難怪韓信臨終前說出了「悔不聽蒯徹之言」。古人常言「與尋常人交,共富貴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富貴難」,不是沒有道理。

7. 韓信是怎麼死的

韓信是被自己家臣的弟弟向呂後告發韓信准備謀反,最後被呂後和蕭何在長樂宮的鍾室給殺死了。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助您。」

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

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後告發了韓信准備反叛的情況。

呂後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 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鍾室殺掉了。

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7)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韓信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 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5]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

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

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

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8. 韓信是怎麼死的

因謀反罪名被殺。

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

公元前196 年,呂後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

(8)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主要功績

公元前202年春,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韓信獨當中軍,他先令兩翼部隊對楚軍實行側擊,再令中軍推進,很快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於烏江邊。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9. 歷史上韓信到底是怎麼死

10. 韓信是怎麼死的

韓信(?-削196年),泗水郡准陰縣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兵家四聖」,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漢十年(前197年),劉邦親率兵馬討伐陳豨,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笤起兵,我在這里協助您。」事情敗露,呂後就和蕭何謀劃將韓信誘至長樂宮。呂後令武士將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鍾室殺掉,並夷其三族。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