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劉伯溫怎麼死的

歷史上劉伯溫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5-23 03:10:12

㈠ 歷史上劉伯溫怎麼死的

對於劉伯溫的死因歷史上並沒有太多的記載,基本都認為他是病死的。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

相關信息:

元至順年間,劉基舉進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曾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次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只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時贈太師,謚號「文成」。

㈡ 歷史上的劉伯溫怎麼死的與胡惟庸有嗎

提到劉伯溫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拿他跟諸葛亮作比較,所以民間才有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作為一個輔佐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的傳奇人物,留下了不少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由於胡惟庸當時作為丞相,這件事情自然沒人敢說出去。後來因為爆發了所謂的胡惟庸案,牽連了不少的朝廷大臣,作為疑似主謀的胡惟庸被朱元璋處死之後,關於劉伯溫離奇死亡的事情才重新被搬上了朝廷。這時候不少朝廷官員將他的死歸結到當初的丞相胡惟庸身上,認為就是被他害死的。由於當時關於胡惟庸案牽連了不少人,即便不是胡惟庸做得也大家不敢給他翻案,一不小心就會被當成他的黨羽,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至於劉伯溫的死因到底跟胡惟庸案有多大的關系,或許只有曾經的當事人了解,如今有的基本都是一些猜測而已。

㈢ 劉伯溫是怎麼死的

病逝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葯方,他照單抓葯回來煎服用。

覺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葯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

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

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葯石,只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

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

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

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

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

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後於農歷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3)歷史上劉伯溫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人物故事:

有一天,劉伯溫去觀看皇上新建的宮殿,剛跨進宮殿的大門,一個人就跪在他面前,哭著喊「救命」。劉伯溫忙問事情的原委。

原來此人是名雕花匠,昨日他在大樑上修飾完浮花准備下來時,猛然看見皇上在豪華富麗的宮殿前手舞足蹈,狂笑不止。

雕花匠心想,皇帝一定是看到華麗的宮殿,一時得意忘形才這樣輕狂的。這時,雕花匠忽然止不住咳了一聲,笑聲隨即便沒了。只見朱元璋紅著臉,正瞅著自己,然後尷尬地離開了宮殿。

雕花匠事後一想,堂堂九五至尊,竟被我看到了輕狂之態,那我豈不是要沒命了?所以,今日一見到劉伯溫就跪在劉伯溫面前,請他救自己性命。

劉伯溫聽完暗暗思忖:皇上是個從不輕易露出自己本性的人,所以別說是一個雕花匠,就是某個大臣看到皇上那個癲狂的樣子,皇上也會毫無疑問地殺死他的。

劉伯溫想了一下,便叫花匠起來俯過耳朵,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通。過了幾天,劉伯溫裝作不知道朱元璋已去過宮殿,啟奏道:「臣聽說皇上新殿已快落成,請皇上去游覽審視一下吧!」

朱元璋因恐泄了「天機」,不好說已去看過,只好跟劉伯溫一起來到新殿。兩人在殿內轉悠了半天,正要離去。

忽聽得樑上有人咳嗽,朱元璋抬頭望去,見是前幾日那名雕花匠,頓時沉下臉來,就要問罪。劉伯溫見狀大聲喝問那雕花匠:「大膽刁民I為何見皇上來到不跪,還驚擾皇上!」

那花匠好像沒聽見,繼續干他的活,又咳嗽了一下。劉伯溫張開嗓子放聲大喊,朱元璋在旁邊震得早已捂上了耳朵。那人經過驚天動地的喊叫似乎聽見了,扭頭朝兩人望過來。

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和嘴,擺手搖頭。「原來是個啞巴,還聾!」劉伯溫說道。朱元璋高興地笑道:「聾得好!聾得好!」結果,雕花匠僥幸逃了一命。

㈣ 歷史上的劉伯溫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在明朝歷史上,劉伯溫雖曾追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建言獻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明朝的開國元勛,但到最後,卻又遭人構陷,再加上自己重病在身,不久就在憂憤中駕鶴西去。

但是,關於劉伯溫最終到底死於何因,卻有著不同的說法。

明史記載: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的一月,劉伯溫病重卧床休息。明太祖得知這個消息後,即刻派遣當朝丞相胡惟庸帶著御醫前往劉府探望。在御醫把脈診斷劉伯溫的病情後,給他開了一個葯方。

所以,在後來他才會借機報復。至於朱元璋為何要除掉這位開國功臣呢,聯系明朝建立後的一系列清君側運動,也就不難理解。

歷朝歷代大多都會有這種事例發生。而且據說,在劉伯溫死去十五年後,朱元璋就和劉伯溫的兒子的一次談話中無意中說出是胡惟庸度害死了他的父親。而在劉死後多年間,始終都沒有奏章上書談及劉伯溫的死因,這又大概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劉伯溫的死其實也是當時皇帝的意思。

㈤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他是怎麼死的

劉基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劉基卻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謙讓,故官爵比其他功臣低,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士、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年俸祿240石,也比其他受封伯爵的大臣低。但即便如此,由於他嫉惡如仇,剛正不阿,敢於直言,不久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並逐漸失雲朱元璋信任。洪武四年(1371),劉基請求告老還鄉,退出政治舞台,時年61歲。
當時甌、閩間有一條狹長的地域叫談洋,該地區是鹽販、盜賊聚集的地方,方國珍便是從這起兵反叛的。劉基委託兒子劉璉上奏,建議應在該地區設立巡檢司以控制管轄該地,使那裡的刁民無機可乘,不能互相勾結或脅迫戍邊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書吳雲彈刻劉基,反指淡洋踞山臨海,有君王之氣.劉基想要謀取作為自己的墓地,當地百姓不答應,便想要在那裡設置巡檢司為難當地民眾,才導致該地區形勢迅速惡化。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傳此文讓劉伯溫知曉。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是一種脅迫,如果沒有合適的反應,謀反的罪名就會臨頭。劉伯溫於是只好赴京親自上朝拜見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全然不過問此事,劉伯溫既不能辨白,又不敢離京。不久便發病了。此時胡惟庸攜帶補葯前來探望病情。劉基吃了胡惟庸拿來的葯後,頓時感到有如拳頭大小的石頭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劉基又利用空閑時間奏明了朱元璋.朱元璋依舊不過問。又過了三個月,病情更加惡化。朱元璋派人前去問候劉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讓他乘坐傳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鄉。
不久後,一代絕世奇才便這樣去世了。
毒殺劉基,這是後來胡惟庸的一大罪狀,但下毒是否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懸疑。不過這出自朱元璋的授意可能性極大。首先,劉基死於洪武八年四月,胡惟庸進中書省是洪武六年七月,那時胡入相時間不長,地位並不穩固,還處在「考察期」,又有汪廣洋牽制,未必能夠膽大妄為到這個程度。胡惟庸雖然嫉恨劉伯溫,但並無深仇大恨,彈刻劉基的奏章也強詞奪理,沒有能令人信服依據,如果沒有來自皇帝方面的一些默許,本身就有誣告嫌疑,很可能反過來惹火上身。更何況劉伯溫已歸隱,不可能對其地位權勢構成威脅,做下毒這種風險很大而毫無回報的事,對身居丞相高位,且以精明干練著稱的胡惟庸而言,應該還不至於笨到這個程度。
再者,不露痕跡地毒殺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絕技,李文忠、徐達也是這樣因病受到探望和贈葯之後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關於李文忠之死,《明史》載:「十六年冬遂得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當然,淮安侯也逃不過抄家滅門的命運。至於徐達,「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野史說,這是拜朱元璋的一隻蒸鵝所賜。此外,與胡惟庸同為丞相汪廣洋因否認胡惟庸毒殺了劉伯溫,在貶責途中被賜毒而死。
劉伯溫之死僅僅是一個開始。
五年之後,大清算終於來了。始於追查他的死因的胡惟庸案發生於的洪武十三年,最終的罪名則是不可饒恕的謀反。「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實際數目遠高於此,因為被殺的都是以家族為單位,殺一人也就是殺一家。坐胡案死的有李善長、朱亮祖二國公二十列侯,身為太子老師的宋濂雖免於死罪,但死於流放途中。十三年後,又有藍玉案發生於洪武二十六年,坐藍案死的有傅有德等一公十三侯二伯及誅連被殺者又一萬五千人。朱元璋銖殺屠戮,用恐怖手段造成了至高無上,森嚴可怖的皇權。為朱姓江山的永固,所摧殘的不僅僅是功臣的性命,更有國家民族的元氣和活力。

㈥ 《劉伯溫傳》劉伯溫怎麼死的

劉伯溫病逝的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葯方,他照單抓葯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葯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朱元璋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葯石,只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葯石,只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最後於農歷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劉伯溫的成就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祖籍陝西保安(今陝西志丹)。 劉基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施德政、得民心是劉基治國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業的思想理論依據。

民本思想是劉基德政的出發點,不僅具有政治性,而且還有經濟性,是統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針,並通過生產實踐和一生的親民行動為表率。對於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先後問題上,劉基正確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確建議,為朱元璋殲滅群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㈦ 劉伯溫怎樣死的李善長了

劉伯溫是病死的,李善長被朱元璋處死的。

1、劉伯溫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葯方,他照單抓葯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幾天之後,劉基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

最後於農歷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2、李善長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已經七十七歲,因為年老約束不了部下。曾想建造府宅,從信國公湯和那裡借衛士三百人,湯和悄悄告訴他所聽到的事。

四月,京城有百姓受株連而被發配到邊疆,李善長屢次請求赦免其親戚丁斌等。太祖大怒,將丁斌治罪。

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的事,他供出李存義等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於是太祖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他們的供詞牽連到李善長,於是,御史競相上奏彈劾李善長。

而李善長的奴僕盧仲謙等,也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之間互相賄贈,經常偷偷私語。這些證言顯示,李善長雖是皇親國戚,知道有叛逆陰謀卻不揭發檢舉,而是徘徊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

當時正好有人說將要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占卜的結果是災禍應當降臨在大臣身上。於是,太祖便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並處死。

(7)歷史上劉伯溫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明朝其他開國功臣的結局:

1、藍玉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

正在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

2、胡惟庸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宦官出來見到了,便進宮奏告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備中書省臣。惟庸和汪廣洋叩頭謝罪,但暗暗地將罪過歸咎於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於中書。朱元璋更加憤怒,將各臣僚全部關押起來,究問為首主持的人。

不久,賜汪廣洋死,汪廣洋的妾陳氏為他陪死。朱元璋問知陳氏乃是被入官的陳知縣的女兒,大怒說:「被沒入官的婦女,只給功臣家。文臣怎麼得到?」便頒下敕令命法司調查。

於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屬官都應當被判罪。第二年正月,塗節便將禍變上報,告發惟庸。御史中丞商皓當時被貶為中書省吏,也告發了惟庸的陰謀。

朱元璋大怒,下令廷臣輪番訊問,詞語連及陳寧、塗節。廷臣說:「塗節本來參預陰謀,見事情不成,這才將變亂上告,不可不殺。」於是誅殺胡惟庸、陳寧和塗節。

3、汪廣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劉基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塗節上奏,朱元璋問及此事,廣洋回說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責廣洋朋黨欺君,將廣洋貶謫海南。

當船行到太平時,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書省又不揭發楊憲陰謀等罪過,下詔賜毒而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善長

網路——劉基

㈧ 劉基劉伯溫是怎麼死的

劉基劉伯溫是患病離世。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葯方,他照單抓葯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最後於農歷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8)歷史上劉伯溫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其實劉伯溫的真正死因是兩派政治斗爭的犧牲品,當時劉伯溫功高蓋主,得罪了不少大臣,為了平衡兩派之間的競爭,於是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讓御醫用葯使劉伯溫慢性中毒身亡。明朝建立後,朝廷中形成了以朱元璋的老鄉會為主的淮西集團,代表人物有李善長、湯和、徐達等人。

另一派是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尤其是淮西派集團,自朱元璋稱帝之後,李善長就真正成為了淮西集團的第一把手,當然朱元璋也自然而然地偏袒淮西集團。從此兩大集團,勢不兩立,互相攻擊。尤其是自從劉基殺了李善長的親信李彬之後,這兩個黨派之間的明爭暗鬥開始升級。

李善長一直在尋找機會陷害劉基。李善長煽動其他大臣一齊攻擊劉基,朱元璋當然看出了這些黨派之爭的把戲,後來再加上劉伯溫的學生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已經不信任劉伯溫了。他明知劉伯溫和胡惟庸之間的關系破裂,卻還命令胡惟庸去探視劉基,最後使劉伯溫魂歸西天。

朱元璋的這一計可謂是一石三鳥,一是他利用黨派之爭除掉了自己的心頭之患,二是他打擊了黨派爭斗局面,三是為自己的子孫順利登基掃平了障礙。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劉伯溫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