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趙雲趙子龍最後究竟怎麼死的 戰死的還是老死的
趙子龍是老死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
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謚。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謚。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謚。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謚,時論以為榮。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譯文:當初,先主還在的時候,只有法正被追謚了;到了後主的時候,諸葛亮功勞和德行舉世聞名,蔣琬、費禕耽誤了國家重擔,也被追謚了。陳祗收到劉禪的寵愛對待,特別加以殊榮,夏侯霸從遠方來投降,因此也得到了追謚。
因此,關於、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和趙雲也被追謚,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一種榮耀。趙雲的兒子趙統繼承趙雲的爵位,做官做到了虎賁中郎將,督行領軍。第二個兒子趙廣,做過牙門將,跟隨姜維到了沓中,戰死在了戰場上。
(1)歷史上趙子龍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趙子龍的歷史評價:
劉備: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楊戲: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舊唐書·薛登傳》:至如武藝,則趙雲雖勇,資諸葛之指捴;周勃雖雄,乏陳平之計略。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必失指縱之機;使蕭何入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效。斗將長於摧鋒,謀將審於料事。
Ⅱ 三國時期的趙子龍是怎樣死的原因是什麼
三國時期的趙子龍是壽終正寢的,是正常死亡的。
(2)歷史上趙子龍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去世後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Ⅲ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是怎麼死的
趙雲是病死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Ⅳ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子龍,歷史上是怎麼死的
趙雲(?-229),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病死的。
Ⅳ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是怎麼死的
病死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在成都病逝,壽終正寢。《三國演義》中寫道,當蜀國兵強馬壯、糧草充足、物資齊備之時,丞相諸葛亮誓師北伐,臨行前大宴諸將,可是突然颳起一陣大風,連門庭前的松樹都吹折了。
於是丞相卜算一卦,卦相顯示蜀軍之中將折損一員大將,隨即報傳趙雲二子求見丞相,並告訴諸葛亮趙雲病逝了,諸葛亮痛哭著說,子龍去世,蜀國失去一條手臂!
(5)歷史上趙子龍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趙雲的軼事典故
1、常勝將軍
趙雲被稱作常勝將軍的稱號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一些學者在自己私撰的個人作品裡有說到過,但也並未直接說「常勝將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將」等來表述。
1984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的評書《興唐傳》里,羅成被比為是常勝將軍趙子龍。
2008年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里,將趙雲塑造成常勝將軍。
2、趙雲防羌
大邑縣城北有一靜惠山,山頂有一望羌台,相傳趙雲曾駐軍在此,並築一土城用以防羌。趙雲去世後,蜀漢後主劉禪就將趙雲葬於此處,並建有趙雲墓祠。
3、蜀主八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
每把劍都由諸葛亮在上面銘字,但劍名卻難考。一種說法是劍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諸葛亮那把劍後來被李師古所得,改名為師古劍。
Ⅵ 三國時期的趙子龍是被誰殺死的趙子龍是怎麼死的
壽終正寢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趙子龍就是趙雲,所以趙子龍不是被誰殺死的,是壽終正寢的。
Ⅶ 趙子龍是怎麼死的死在鳳鳴山嗎
趙雲趙子龍是正常老死的。趙雲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去世。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謚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後世被廣為流傳。趙雲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趙雲不僅勇猛,而且非常忠誠,他活的時間比較久,在劉備死後始終輔佐著劉禪,直到他壽終正寢。可以說趙雲的一生對蜀漢政權的貢獻頗大,於是在趙雲死後他被視為順平侯,這就是趙雲的一生。
(7)歷史上趙子龍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趙雲最有名的戰役莫過於在長坂坡前,七進七出曹營。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話說曹操攻取荊州,荊州馬上面臨破敗,於是劉備保護著荊州的百姓開始撤退。然而曹操的大軍已經殺至,劉備的人馬並沒有完全撤離。
劉備的夫人以及劉備的兒子劉禪還在曹操軍內受到了圍困,於是趙雲在亂軍之中不顧自身安危,七進七出救出了劉禪。這場戰役結束之後,曹操察看當時戰斗的痕跡,不禁驚嘆,趙子龍一身是膽。
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間以各種形式流傳。但同時受民間藝術的影響,劉禪的形象逐漸被塑造成了「沒用的阿斗」,一些小說家卻為趙雲救主的行為感到不值,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長坂坡這里的時候,認為「英雄趙雲」救「無用阿斗」,還不如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