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並非病死,那慈禧究竟是怎麼死的
B. 慈禧到底是怎麼死的
人們一提到晚清政權,首先就會想到慈禧太後,那麼我們就來先說說慈禧吧。慈禧太後出生於1835年11月,她的原名是葉赫那拉氏,慈禧原本是咸豐皇帝的妃嬪,因為生了同治而升為貴妃,後來設計一步步走向了皇太後的寶座。但是這樣的地位,仍然無法滿足她對權力的慾望。清朝後期,她以輔佐皇帝為名開始掌權,到光緒帝時真正實現了一人獨大的局面。慈禧雖然不是歷史上的正統女皇,但是已經享受著女皇的一切待遇,並掌握著國家大權。
C. 慈禧是怎麼死的
慈禧,是得痢疾死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宮里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准備了上百道菜餚。慈禧心中高興,先飲幾杯白酒,又吃了不菜。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得並發症,兼及肝肺等臟腑,以至胃納減弱,病情加重。再加上她帶病堅持理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慈禧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點到3點之間)死於中海儀鸞殿,其時年已經七十四歲不久就命歸黃泉。
痢疾,中醫病證名。是以痢下赤白膿血,腹痛,里急後重為臨床特徵。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疫毒,內傷飲食不潔。病位在腸,與脾胃有密切關系。病機為濕熱、疫毒、寒濕結於腸腑,氣血壅滯,脂膜血絡受損,化為膿血,大腸傳導失司,發為痢疾。暴痢多實證,久痢多虛證。痢疾的治療,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澀,熱痢宜清,寒痢宜溫,寒熱虛實夾雜者宜通澀兼施、溫清並用。對具傳染性的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應重在預防,控制傳染。
(3)歷史上慈禧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參考鏈接:慈禧-網路
D. 清朝慈禧太後是怎麼死的
個人認為她堅持帶病從政,不能得到足夠的休息。最後,她筋疲力盡,精疲力盡,最後死於精疲力竭。
事實上,清宮的許多脈象都揭示了:
慈禧因病、年老去世。她第一次患上了腹瀉,就像許多浪漫小說和傳記中一樣。後來,她出現了並發症,包括肝、肺和其他器官。結果,她的胃攝取量減少,病情惡化。
在此期間,除了慢性腹瀉外,她還出現咳嗽、肋痛、口渴、舌燥、四肢酸軟乏力。因此,慈禧照常處理政務,每天發出的指示和紀念的數量仍然很大。
以10月15日為例:10月15日,龐洪舒、王世珍等製作了14件折紙;16日,陳奎龍等人製作了10件;17日,楊世祥等人製作了25件;18日,端芳等人折紙15件,端芳等人批准2件;西良等人批准19件,憑發行意願發行5件;外交部20日兩次批示批准折頁4件。直到19號,她的飲食才開始不正常。21號,我不想再吃了。
22日,他的病情惡化。
E. 慈禧太後怎麼死的
慈禧太後逝世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11月15日,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最高統治者,同治帝的生母、咸豐帝之妃慈禧太後逝世。 慈禧即孝欽顯皇後,又稱「西太後」。滿族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贈三等承恩公惠徵之女,1835年(道光十五年 )十月初十日生。1851年(咸豐元年)被選秀入宮,賜號懿貴人。後冊封懿嬪。1856年三月,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未幾又晉封懿貴妃。1861年七月,同治帝載淳即位,與欽貞顯皇後(即東太後)並尊為皇太後,與恭親王奕忻計殺「贊襄政務王大臣」怡親王載垣、鄭親玉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人。兩宮太後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在外國列強的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革命及雲南、甘肅等地苗民、回民起義。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她立五歲的載恬為帝,兩太後又垂簾聽政,依靠洋務派李鴻章等一夥封建官僚,開辦軍事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殘酷鎮壓人民反抗斗爭。1889年二月,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 「上(光緒帝)事太後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中日甲午海戰失敗後,她又竭力扼殺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維新運動。 1898年幽禁光緒帝,殺害了譚嗣同等六人。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與帝逃往西安,下令屠殺義和團,並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11月 14日,光緒帝死。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於河北遵化定東陵。 容貌 慈禧到底有多漂亮? 慈禧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顯赫的門第,但她有美色。她是憑借著在一場名為「選秀」的選美「大賽」勝出後,被選入宮的。 慈禧究竟美到什麼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宮人以我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們現在可以零星見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畫像,即使從今天的審美角度來看,慈禧依然可以稱之為端莊。有兩個女人曾經在慈禧晚年與她有過近距離的接觸:一位是德齡,因通曉外文而成為太後的第一女侍官。她對慈禧的容貌評價道:「太後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另一位是美國女畫家卡爾,1904年8月進入清朝宮廷為慈禧太後畫像,與慈禧朝夕相處九個月之久,將自己的親見親歷,記錄於《慈禧寫照記》中。在書中她寫道:「我看眼前這位皇太後,乃是一位極美麗極和善的婦人,猜度其年齡,至多不過四十歲(其實慈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麗姣好,使人一見便生喜悅之情。」「慈禧太後身體各部分極為相稱,美麗的面容,與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條的身材和烏黑光亮的頭發,和諧地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 然而後宮佳麗,個個優秀,哪個都是精挑細選的美女,皇帝身處其中,移情別戀、見異思遷是常有的事。對於慈禧來說,維護與鞏固皇帝的專寵,還需要具備別人無法替代的潛質。其中,慈禧有一項後宮嬪妃們無人能抵的能力——能讀寫漢文,這在當時的滿族婦女中是極其可貴的。因此,慈禧是宮中嬪妃中的既能掌握滿語又能讀寫漢語的「雙語」模範。 教子 親手挑選的伴讀成伴遊 慈禧對同治帝的嚴格要求,並沒有使他充分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反而使他性格中形成了對母親極強的逆反心理,到宮中戒律的范圍外去尋求冒險和刺激。有兩個人在這個時期對同治帝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一個人是恭親王的長子載澄。管理皇帝學習事物的惠親王去世以後,奕祥、奕詢兩個伴讀也結束了與皇帝共同的學習生活,隨後由慈禧指派恭親王的長子載澄伴同治帝讀書。慈禧只看到了載澄聰敏、開朗的性格特點,可她有所不知的是載澄的生活放盪不羈,章台走馬,無一不精。慈禧精挑細選的「伴讀」,最終成為同治帝的「伴遊」。 另一個是翰林院侍讀王慶祺。王慶祺,順天人,生長在京師,是世家子弟。王慶祺是個「美豐儀」的男人,「工度曲,擅長諂媚之術。初值南書房,帝愛之,授以五品官加二品銜,毓慶宮(應為弘德殿)行走,寵冠同儕,無與倫比。」王慶祺的學問應該不錯,因為能以翰林侍讀的身份入值弘德殿——同治帝學習的地方,足以說明。他的貌美豐儀,他的擅長諂媚,對於涉世不深的同治帝來說,自然多了幾許誘惑。在他的引導下,同治帝竟然與王慶祺同卧起,保持著極其曖昧的關系。 舐犢 將痘神娘娘供到養心殿 當慈禧在得知同治帝生病,且患病症狀是發燒出疹,慈禧憂心如焚。經過一夜的觀察,次日,同治帝開始明顯地表現出出疹症狀:「疹形透出,挾雜瘟痘」,「顆粒透出」,由此御醫判斷,同治帝感染了天花。 慈禧不敢怠慢,一面吩咐御醫全力診治,一面依照祖上傳下的規矩,謹慎照做,唯恐出現疏忽和紕漏,對兒子闖過天花這一關不利。 首先,供送痘神。慈禧命令將同治帝發病以來就供奉的痘神娘娘迎供到養心殿來,宮內到處鋪上紅地毯、紅對聯,營造出一片喜氣,期望痘神娘娘早點將撒下的天花收回。供奉三天以後,又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恭送痘神娘娘於大清門外,用紙扎的龍船、金銀玉帛舉火焚燒,使痘神娘娘在飛騰的烈焰中升天而去,希望由此帶走同治帝滿身的水痘,平安渡過劫難。 其次,祈求祖先神靈。慈禧和慈安一起到供奉祖先的景山壽皇殿——這里從乾隆時期規定作為奉祀「神御」的殿堂,祈求祖先神靈賜福,保佑兒子平安無事。 此後,同治帝不斷出現痘粒,並開始收漿結痂脫落,似乎一切正朝著慈禧期盼的方向發展。然而,十一月二十日以後,同治帝病情突然惡化,他開始出現毒瘡,而且毒瘡在腰部潰爛如洞,流膿不斷,疼痛不止,面頰腫硬,口噴臭氣。「濕毒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流膿水。……痘後餘毒濕盛」。之後,雖然「痘痂俱落,而腰間潰孔,左右臀部潰孔……」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六脈已絕」,病逝於養心殿東暖閣。母親慈禧失去了自己的兒子。 陵墓 不甘心與慈安同等級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應稍遜慈安一籌,在陵寢規制上也會有所體現,這樣才能體現等級差別。然而,鑒於慈禧的特殊身份,本來設計的陵墓無論在規制與質量上都與慈安難分伯仲,她本應心滿意足。但是,慈禧並不滿足,無限膨脹的自大心理與無法遏制的貪欲,使她不能甘心於與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選擇上必須屈於慈安之後,就要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超過慈安,以顯示她的與眾不同。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歷時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結束。重建後的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在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面均居於清朝皇後陵寢的首位。即使是與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遜色很多。她的隨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慈禧的隨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置放於墓中金井裡的珍寶與下葬時的隨葬珍品。 據清宮檔案《大行太皇太後升遐紀事檔》記載,慈禧生前先後向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寶。而下葬時隨葬的珍寶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監李蓮英親自參加了慈禧棺中葬寶的儀式。據他和侄子所著的《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屍體入棺前,先在棺底鋪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共厚一尺。頭部上首為翠荷葉;腳下置粉紅碧璽蓮花。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一顆珍珠大如雞卵,價值一千萬兩白銀。身旁放金、寶石、玉、翠雕佛爺二十七尊。腳下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還有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蓮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樹。另外,玉石駿馬八尊,玉石十八羅漢,共計七百多件。安葬完畢,又倒入四升珍珠,寶石二千二百塊填棺。而按「內務府簿冊」載,殮入棺中的珠寶玉器無論在數量和種類上都極為驚人,幾乎是一個「珠寶玉器大全」。 由於在她死後十九年,她的「萬年吉地」被軍閥孫殿英炸開,不但屍骨盡遭暴露、羞辱,隨葬的奇珍異寶也被洗劫一空。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老佛爺」,只留下孤獨的荒冢任後人評說。
F. 慈禧太後是如何死的
病逝。
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葬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東陵,定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後」,謚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
簡稱「孝欽顯皇後」,謚號共22字,謚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後孝慈、本朝孝德、孝貞兩位正宮皇後,為清代及中國歷代皇後之最。
(6)歷史上慈禧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興辦女學:
1906年, 慈禧太後下禁纏足令,開中國解放婦女之先河。她親自過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經不起嚴刑拷打、作偽證的小白菜一死。慈禧太後的故事:
慈禧經選秀進宮後,被封為"蘭貴人"住在圓明園的"桐蔭深處"殿內。由於地位低下,很難接近皇帝。這讓喜好權勢、急於爭寵的慈禧大傷腦筋。
為了得到咸豐帝的恩寵,她用錢物買通皇帝的御前太監,請求太監相助,讓她有機會接近皇帝。有一天太監傳出信來,說咸豐皇帝要經過"桐蔭深處"外出巡幸,慈禧一聽來了精神。
便著意打扮一番,早早就登上路旁萬綠叢中的雕欄秀樓等候。當她遠遠看見咸豐皇帝在太監的伺候下巡幸而來之時,慈禧便悠揚地唱起了娓娓動聽的江南小曲。
咸豐帝行路之中,忽然聽到隱隱的歌聲,不由得止住腳步。只覺得歌聲婉轉嫵媚,動人至極。聽得入神,一面幻想歌者的容貌,一面激情滿懷地朝歌聲方向奔去。
等到上樓一看,竟是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好色的咸豐便在閣樓上游龍戲鳳起來。慈禧以美人計得逞,於是有了身孕。
在慈禧哺乳期間,咸豐帝又愛上了四位絕代佳人,並分別為之賜封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和杏花春。慈禧看到"四春"得寵,便醋海翻騰,大鬧宮廷。
咸豐惟恐將事情鬧得無法收拾,於是竭力安慰,並為她特賜"天地一家春"款識,意指慈禧是天地之間的第一美人,最大之春,是咸豐帝最寵愛的心上人。
慈禧後來母以子貴,青雲直上,成為主宰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她為紀念這一幸事,並更好標榜自己,什麼銅缸、玉碗上面到處題刻這一款識。
G. 慈禧太後是怎麼死的
慈禧太後,清末最著名的慈禧太後,是滿洲藍旗人,同治、光緒年間是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慈禧去世的那天早上,她還是照常起床處理國事。中午吃飯的時候突然暈倒,過了很久才醒過來恢復。慈禧知道自己的生命近了,把遺言留給身邊的人,聲稱自己一生無悔,臨終前警告她,不能再讓後宮執政,太監也不能專權。
1908年10月22日,光緒三十四年,11月15日,慈禧太後在北京中南海一鑾殿後廳——富昌殿去世,享年73歲,結束了她47年的皇權生涯。
宣彤元年10月4日,1909年11月16日,慈禧太後的靈柩從北京紫禁城移至河北遵化東陵普陀谷丁咚陵安葬,其牌位應邀供奉在北京帝廟。
慈禧陵墓修建了13年,直到去世才告一段落。白銀的消耗量是227萬,真的是宏偉無比,極其奢華。
1928年6月,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命令軍隊對慈溪普陀谷丁咚陵和乾隆玉陵進行大規模發掘。
清東陵的寶物被洗劫一空,慈禧口中的一顆雞蛋般大的珍珠也被偷獵。此案是轟動全國的“東陵賊案”。
應清王室的呼籲,民國政府派人調查此事。孫殿英自稱為先人孫承宗報仇,將部分贓物賄賂給宋美齡、孔祥熙等人。對此案的調查沒有結果。
一代風雲人物從此灰飛煙滅。
H. 慈禧的死有很多種說法,她到底是怎麼去世的
1908年11月15日下午兩點,慈禧在儀鸞殿逝世,時年74歲。關於慈禧的死因,眾說紛紜。正史記載,慈禧是因病而死。但她的貼身宮女李氏,卻說慈禧太後是被毒死的。
巴恪斯還說,李蓮英曾把日記交給自己,但這些東西因為戰亂而丟失了。1944年,他自己也在中國去世。所以,巴恪斯稱慈禧是被袁世凱殺死的說法,已經死無對證了。至於這個說法是不是真的,還有待商榷。
I. 慈禧太後怎麼死的在那裡死的時間是多少
慈禧太後的死因:
據有關資料記載,慈禧七十三歲壽宴那天,宮里請了京內最好的廚師,准備了一百多道菜餚。慈禧特別高興,先飲了幾杯白酒,然後又吃了不少菜。
第二天,慈禧即感腹痛,大便次數明顯增加,每天達幾十次,並帶有膿血。一星期後,她變得骨瘦如柴,雖然請了太醫切脈診治,但病情並無好轉。
又過了一個星期以後,她甚至昏迷不醒,不久就命歸黃泉。
慈禧太後死亡的時間地點是:
慈禧太後於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9)歷史上慈禧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1906年, 慈禧太後下禁纏足令,開中國解放婦女之先河。她親自過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
赦免經不起嚴刑拷打、作偽證的小白菜一死,嚴懲浙江巡撫以下與案有關的貪官污吏300多人。
慈禧太後默許下,開辦女子學校,教授新學,逐漸風行於開埠較早之上海、廣州等沿海之城鎮。慈禧之舉,代表了當年倡導開啟中國女學興辦之門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觀點。
普遍為維新派開明官僚與士紳所接受,盡管它與「男女平等」、婦女徹底解放的距離仍相差甚遠,依然與根深蒂固的幾千年封建傳統道德觀念相左。
受到擁有強大勢力封建衛道士的強烈毀謗和抵制,但女子興學卻如同星火燎原般漫延開來。
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
看到西方列國庄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後,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
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後選定,最後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
最初用於作為北洋水師的軍旗,並於1888年(光緒14年)《北洋海軍章程》頒布與確認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俗稱「黃龍旗」)
J. 慈禧太後是怎麼死的呢
慈禧太後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慈禧太後生前風光無限,去世後談論頗多,那麼慈禧太後是怎麼死的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皇宮御醫聲稱慈禧太後去世是因為上了年紀
從平均壽命來說,古代人的壽命並不像我們現代人的壽命這么長,而且看過古裝劇的朋友應該知道,古代人很容易生病,很多時候往往都是積弱成疾,到最後撐不住了就離開人世了。
這位宮女表示當時太醫在慈禧太後的體內發現了一些毒性的物資,而這些毒性的物質導致了慈禧太後慢性中毒身亡,而在慈禧太後身亡之前,還進食過,所以很大的可能性是中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