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祿山怎麼死的
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和部下合謀殺死。
安祿山自范陽起兵後,身體越來越胖,病也越來越多,尤其是當了皇帝後,由於飲酒及縱欲過度,眼睛也得了病,慢慢的什麼也看不清了。後來身上又長了毒瘡,疼得他每日焦躁不安,脾氣越來越暴躁,經常無端的把左右侍從鞭打一頓已緩解他自己的疼痛。
他稱帝後,常居深宮,諸將很少能面見他議事,都通過嚴庄轉達,嚴庄雖受親重,也時而遭安祿山鞭撻,宦官李豬兒常為安祿山穿衣解帶,服侍左右,挨打最多,怨氣也大。
安祿山的長子叫安慶宗,原來在長安做官,安祿山起兵後,被唐玄宗殺了,二兒子安慶緒,跟隨安祿山起兵打仗,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深得安祿山的喜愛。
可是不久,安祿山又娶了一個妃子段氏,生了一子叫慶恩,安祿山寵愛段氏自然就把對安慶緒的喜愛轉移到慶恩身上,安慶緒本以為長兄已死,等安祿山一命歸天,自己就可以登上皇帝寶座了,可是眼見安祿山把寵愛轉移到慶恩身上,不禁嫉恨交加。安慶緒時常擔心被廢,嚴庄也恐怕宮中事變於己不利,於是,嚴庄與安慶緒、李豬兒串通一氣,謀害安祿山。
安祿山長得痴肥,眼盲後,長期靠心腹小宦官為其穿衣。因其寵愛幼子,二子安慶緒見安祿山對自己不加寵幸,心中怨憤,命令安祿山寵幸的宦官李豬兒在替他穿衣時,以刀刺其腹而死。
李豬兒揮起大刀砍安祿山的腹部。安祿山雙目失明,床頭經常掛著一把刀,等他發覺刺客時已經難得起身,床頭上的刀又拿不到手,只是搖著帳幔大喊道:「這人是我的家賊呀!」喊罷就斷氣了。於是在床下挖了一個好幾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著安祿山的屍體埋了。全無哭喪之類的安葬禮儀。
(1)安祿山怎麼死的歷史上擴展閱讀
安祿山死後,與史思明等被河朔舊將與士卒奉為聖人。安祿山部將田承嗣投降唐廷,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予朝廷,唐朝封為魏博節度使,為了安定北方人心,他為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四人立祠,號為「四聖」。
773年,田承嗣向朝廷要求拜相,唐代宗派內侍孫知古要求他毀了「安史四聖」的祠堂,田承嗣乃毀之,唐廷為褒獎他,授其同平章事。 到唐穆宗長慶年間,河朔舊將與士卒稱呼安祿山、史思明為二聖,時任盧龍節度使張弘靖為改變這種風氣,下令扒開安祿山的墓並毀其棺,引起河朔舊將與士卒的不悅。
安祿山自稱為「光明之神」的化身,並親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群胡的祆教祭祀活動,使自己成為胡族百姓的宗教領袖。他利用宗教的力量來團聚轄境內外粟特胡眾,利用「光明之神」的身份來號召民眾。大量蕃兵胡將追隨安祿山起兵反叛,不能不考慮「光明之神」感召的精神力量。
⑵ 安祿山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死的為何在墓里發現了磁帶
歷史上安祿山是唐朝中期的一個大軍閥,他與自己的盟友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打得唐玄宗的中央軍丟盔棄甲。從此之後,唐朝由盛轉衰,軍閥混戰,百姓苦不堪言。那麼,歷史上安祿山這個大壞蛋到底是怎麼死的,還有為何他的墓中會有一盤高中英語磁帶呢?
這個參加盜墓的高中學生也夠勤奮的,盜墓都帶著英文磁帶,真不知道他盜了大墓,還會去參加高考嗎?歷史上的安祿山也算一個梟雄,最後竟然被一個閹人給結果了,也夠窩囊的。
⑶ 安祿山一生都沒能跟親爹同姓,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隨人玄養寧知父,負主恩私豈有君。逆氣終然招逆報,可憐四海亂如雲。宋 徐鈞《安祿山》安祿山這個名字,對於喜歡歷史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他的身上貼滿了各種標簽,胡人異族、靈活的胖子、楊貴妃的干兒子、封疆大吏、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改變大唐國運的人……駱駝看了他的資料後,打算為他再加上一個標簽,一個悲催的人。
⑷ 歷史上唐朝安祿山怎麼死的拜託各位了 3Q
被兒子安慶緒篡位幹掉..兵變殺死的。 安祿山(703-757),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人。本名軋(一作阿)犖山,據說姓康。母突厥人。是唐朝藩鎮割據之一,也是大燕皇帝——燕聖武帝。他是發動安史之亂的人之一。 祿山少孤,因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改名祿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亞昭武九姓胡)。安祿山通曉邊境若干少數族語言,初為互市牙郎。開元二十八年(740)祿山為平盧兵馬使,以賄賂交結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稱許。二十九年,官營州都督;天寶元年(742)為平盧節度使;天寶三載,兼范陽節度使、河北采訪使;十載,又兼河東節度使,掌握了今河北、遼寧西部、山西一帶的軍事、民政及財政大權。安祿山權勢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詐,善於諂媚逢迎,騙得唐玄宗、楊貴妃等人的寵信和支持外,還因為河北一帶民族雜居,情況復雜,而他熟悉當地情況;另外,當時奚族和契丹族勢力較強,不時進擾河北,他以征戰或欺詐手法鎮壓兩族立功,被玄宗倚為安邊長城。玄宗統治晚年,朝政腐敗,禁軍虛弱。安祿山洞悉內情,有輕朝廷之心。他又與權臣楊國忠不和,遂陰謀叛唐。他豢養同羅、奚、契丹降人八千為假子,稱「曳落河」(胡語,意為壯士),皆驍勇善戰;又畜戰馬數萬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處經商致財。天寶十四載,又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組成一個以少數族武人為骨幹、有漢族失意文人和地方軍人參加的財富力強的武裝集團。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自范陽起兵,以討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攻陷洛陽。次年正月在洛陽稱大燕皇帝,建元聖武。同年六月,遣軍陷長安。從此,唐朝的半壁江山陷於長期戰亂之中。至德二載(757)正月,為其子安慶緒所殺。
⑸ 安祿山是怎麼死的
安祿山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軋犖山。唐朝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唐朝也因為這場叛亂由盛及衰,逐漸日薄西山。
安祿山在縱情聲色之後,漸漸和他的手下脫離開來。他流連於後宮內帷,不理政事。但安祿山沒能高興太久,他原本就有眼疾,由於過於縱情聲色,使得他不到一年就失明了,而且他還得了毒瘡,非常痛苦。他原本脾氣就暴躁,生病之後更加狠戾,無論是身邊的侍從,還是手下的重臣,甚至是他的兒子都經常受到他的斥責、打罵。
至德二年,正月初五,嚴庄與安慶緒持兵守門,侍從李豬兒拿刀,沖入安祿山大帳,將安祿山砍得腸穿肚爛,安祿山最後一命嗚呼。這時,安祿山當皇帝才當了一年零四天。
⑹ 安祿山的死亡背後有什麼鮮為人知的內幕
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建國登基,國號大燕,改元聖武元年,自稱雄武皇帝。
由於大燕成立的時間較短,所以並沒有對中央集權進行鞏固,所以安祿山稱帝後,始終面對一個難以走出的困境。
安祿山的困境就在於:如果他不積極培養自己兒子,等他死後,估計就是全家人上刑場的節奏;可如果他積極培養兒子,兒子會不會准備搶班奪權呢?
無論出現哪一種結果,無非還是他們以河北為基地,繼續與大唐帝國對抗。
與大唐帝國對抗的結果,估計也是折騰幾年,然後被大唐帝國滅掉。
畢竟所謂的大燕帝國,與大唐帝國的實力相去太遠;而且戰爭進行到此時,叛軍占據先手的機會完全喪失了。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無非是安祿山不死,而且能控制史思明。到那個時候,人們談及這段歷史時,肯定不叫它安史之亂,而叫它安祿山之亂了。
⑺ 安祿山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究竟是不是因為一個女人
安祿山是唐朝時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關於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很傳奇了。那麼他的死也有很多爭議,安祿山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不是因為一個女人?歷史上眾說紛紜。我認為,安祿山之死可以說是因為一個女人,也可以說是源於他自己的行為。
因為安祿山太過寵愛段皇後,也想把段皇後的兒子安慶恩封為太子,這讓年齡最長的嫡子安慶緒更為不滿了,由此懷恨在心,開始預謀造反。終於安慶緒謀反成功,謀殺了安祿山。
所以安祿山之死可以說是因為他的原配妻子康氏,也可以說是源於他自己對原配以及兒子們的不公平待遇,導致了他最終死在自己的兒子手裡。
⑻ 「安史之亂」叛亂者安祿山是怎麼死的
天寶十四年(755 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發所流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等部兵15 萬,號稱20萬,以討楊國忠為名,引兵南下,浩浩盪盪地殺向京城。當時,天下太平日久、武備鬆弛,百姓都不懂戰爭,突然聽到范陽起兵,遠近震驚。河北原是安祿山統治的地方,安軍所過,勢如破竹,各地官吏望風瓦解,不是開門迎接,就是棄城逃竄。
安祿山渡過黃河長驅直入,連陷靈昌(今河南開封以北)、陳留(開封以南)、滎陽,其前鋒田承嗣、安忠志、張孝忠等已領兵到武牢,與封常清率領的官軍對壘。封常清部下多是新募士卒,未經戰陣,被叛軍騎兵一沖即潰,逃進洛陽。封常清收拾殘部,連戰皆敗,最後只好鑿壞城牆,逃往陝州。於是,洛陽陷落。
756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隨後率軍西取長安,六月瞳關失守。唐玄宗西逃入蜀。在西逃途中,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率眾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並逼迫玄宗賜楊貴妃自盡。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馬嵬之變」。
玄宗西逃後,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肅宗整軍經武,重用李泌、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等人,君臣一心,上下同氣,同叛軍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廣大民眾紛紛加入到平叛收復失地的戰爭中,戰事逐漸有了轉機。
安祿山盤踞洛陽以後,縱情酒色、荒淫無度,弄得滿身病痛、雙目失明,性情更加暴戾,大臣、侍從稍不如意,重則殺頭、輕則鞭打。侍監李豬兒經常被打得死去活來。
安祿山的寵妾段氏,估計安祿山活不長了,想要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安慶恩代安慶緒為嗣。安慶緒聽到風聲後驚恐萬狀,求嚴庄給他像個辦法。嚴庄也受過安祿山的鞭打,一直懷恨在心,便勸安慶緒殺了安祿山自立,並要他趕快行動,免得錯過時機。安慶緒欣然同意,只是派誰去刺殺呢,嚴庄說可以找李豬兒。安慶緒馬上把李豬兒秘密叫來,嚴庄先問:「你前後挨打,還記得清次數嗎?」李豬兒回答:「已記不清了。」嚴庄又說:「照你這么說,不死還是僥幸的。」李豬兒連連點頭。嚴庄見火候巳到,便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並說:『不行大事,死期就不遠了!」李豬兒滿口應承。
這一天夜裡,嚴庄和安慶緒手執刀劍來到安祿山的寢所,侍衛見安慶緒、嚴庄滿臉殺氣,不敢阻擋。李豬兒手持利刃,直入帳中,先把安祿山枕邊的寶刀抽出來,狠命朝安祿山肚皮上砍去。安祿山伸手摸枕邊的寶刀,沒有摸到,搖著帳竿說:「一定是家賊謀逆!」話剛說完,肚腸已經流出來,只在床上滾了幾滾便氣絕身亡。嚴庄命左右抬開卧床,掘地數尺,用氈把安祿山的屍體裹好後埋在床下,告誡宮中不準泄漏。
次日早晨,嚴庄向百官宣布,安祿山病危,立安慶緒為太子;隔了幾天,又宣布安祿山把帝位傳給安慶緒,自己做了太上皇;再過幾天,又宣布安祿山死了,然後發喪。從地下掘出來的屍體已經腐爛,只好草草成殮了事。(今日求實)
⑼ 發起安史之亂的安祿山,他是怎麼死的
其實安祿山的死法很可笑,因為他並不是在戰爭中被對手殺死或者生老病死,反而是因為他的二兒子疑心安祿山不寵自己,所以就命令他身邊的奴才李豬兒在給安祿山穿衣服的時候,用刀將安祿山捅死了。
而且安祿山的小安祿山非常寵愛他的小兒子,對小兒子有求必應,而他的二兒子就覺得父親太偏心了,生怕父親把快要到手的王位給小兒子不給自己,所以就命令對安祿山有怨言地李豬兒,在給安祿山穿衣服的時候用刀子把他捅死,因為安祿山的眼睛看不見,所以他並不知道李豬兒有這樣的心思,所以也就被捅死了。
⑽ 唐明皇怎麼死的,安祿山怎麼死的
唐明皇: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回到長安,住在城南的興慶宮里。唐肅宗對玄宗心懷猜忌,加上奸相李輔國的挑撥,對玄宗更是冷漠少禮。實際上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先是將興慶宮中的300匹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將玄宗連騙帶逼地轉移到太極宮,以便監控;最後又把幾十年的貼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陽縣)。唐玄宗在這樣的環境中,更覺寂寞,凄涼,他整日鬱郁寡歡,連飯也越來越吃不下了。上元三年(762年5月4日)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長安太極宮神龍殿,享年77歲。
安祿山之死,似乎沒有什麼疑團。多部正史記載:他當皇帝後眼瞎患疽,性情暴躁,經常打人,親信嚴庄和宦官李豬兒挨打最多。安祿山寵段氏及她生的慶恩,常想以慶恩代長子慶緒。安慶緒怕被廢,嚴庄怕宮中事變於己不利,李豬兒怕挨揍。至德二載(757)正月五日夜,由嚴庄與安慶緒在帳外站崗放哨,李豬兒操刀入室,刺殺了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