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學好歷史的10種方法
1、歷史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貳』 怎麼樣才能學好歷史
准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是第一步,但對於沒有入門的同學來說,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簡直無從下手。其實這里邊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後可以既記得准、又記得狠。筆者總結了幾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做到舉一反三,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頭法。抽出核心字(多為首字),串在一起,押韻更好,然後多念幾遍即可。
例1.清朝最後的九個皇帝依次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記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簽定的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由南向北),記為「廣廈福寧上」。
例3.「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記為「譚劉林,楊楊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記為「靠貧聯中限富,保中小滅地主」
二、諧音法。基本方法同「字頭法」,只不過要精選核心字及其諧音,使其既押韻,又有一定生動的意義。
例1.洋務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丁日昌,編為「新(欣)翻(藩)譯(李)坐(左)洞審(沈)日昌」。
三、奇特聯想法。聯想越奇特,記憶越深刻,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陳天華有兩部著作《猛回頭》、《警世鍾》,記法為一邊想「一個叫陳天華的人猛回頭撞響了警世鍾,一邊做轉頭動作,同時發出鍾聲響。」
例2.軍閥割據時,馮國璋、曹錕、段祺瑞控制的地盤及其支持者可聯想為「曹錕靠在一棵日本梨樹(直隸、江蘇)上餓(湖北)得快乾(贛)了,段祺瑞端著一大碗(皖)鹵(魯)面(閩),這(浙江)應(英)該很美呀。」
四、歌謠法,即以「核心字」為基礎,通過反復挑選排列,使之成為形式對仗,合則押韻的順口溜,最適於記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國民黨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編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國民黨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編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進行了長征。編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紅軍長征,翻山越嶺。」
例4. 1935年瓦窯堡會議和1937年洛川會議的時間和內容很容易混淆。可編為「瓦早洛(落)後」及「瓦窯堡,統戰方針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戰」
例5.抗戰過程中的幾件大事,1937年平型關大捷,1938年台兒庄戰役,1940年百團大戰,1940年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變。可分別編為「37、9 林彪吼,38、3 拉鋸戰,40春 汪偽成,40下半 百團大戰,41九千(人) 皖南事變」。
例6、1950年6月,毛澤東在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爭取國家財政基本好轉的三個條件可編為:「土改完成,工商調整,經費節省」。
例7、文革爆發的導火線和全面發動的標志可編為「一個導火線,兩會兩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設成就可編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長江,勝利油田」。即成昆鐵路和湘黔鐵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長江大橋,山東東營勝利油田。
例9、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1964年和1967年-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牛胰島素,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可編為「57武漢,橋通天塹;64、67,驚世兩彈;1965,牛胰島素;1970,人造衛星。」
五、排比法。即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或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適用范圍很廣。
例1.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有5點,可總結為「三外一賠一開」。賠款和開口岸 是近代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都有的內容。「三外」指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船(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凱的復辟帝制活動,可總結為「一轉正、兩解散、三修改」。
一轉正:1913年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二解散:1913年解散國民黨,次年又解散國會。三修改:廢《臨時約法》改為《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改總統選舉法(改選舉為推舉,改有限任期為連選連任)。
例3.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可總結為「四提倡,四反對」。
例4.辛亥革命後「實業報國」思潮的代表人物,可總結為「南張北周和二榮」,類似的還有中共建黨先驅「南陳北李」(陳獨秀、李大釗)。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義的意義,可總結為「三個第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建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支軍隊。廣州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
例6、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可總結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
即武漢長江大橋;寶成和鷹廈鐵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鋼無縫鋼管廠、一汽、沈陽飛機製造廠和沈陽機床廠。
『叄』 歷史要怎麼學才能學好
首先,要培養對歷史的興趣,可以多讀讀歷史小故事,看看歷史講解漫畫書。
其次,有了歷史大框架,就往裡填充細節知識,學好課本知識,開始讀正史比如二十四史,配合一些評分高的歷史劇,前後融會貫通。
第三,多和周圍朋友分享,盡量口述,說多了這些冰冷的知識才真正變成你的知識。學好歷史,以史為鑒,同時也豐富自己的大腦,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內涵的人。
『肆』 初中生怎樣學好歷史
初中歷史 (第一周)
https://pan..com/s/1acP8RX6BdmT7c6uMiSIAJA
初中 歷史 (第一周)|中國歷史復習策略與方法_20200210_235906.ppt|中國歷史復習策略與方法.ppt|世界歷史復習策略與方法_20200210_235904.pptx|世界歷史復習策略與方法.pptx|如何進行初中歷史專題復習—經濟體制改革例談_20200210_235903.ppt|如何進行初中歷史專題復習—經濟體制改革例談.ppt
『伍』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
1、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有些同學歷史沒學好主要是因為對歷史沒有興趣,誤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要背了,但要看怎麼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
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在我們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經常和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代史,只要我們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能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
2、學會把握歷史課的主要內容,歷史的學習是有規律的,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情節和作用。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3、建立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同學們學歷史是一課一課地學的,學的往往是一些單獨的歷史事件,學完一個單元或一本教材之後,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歷史,這時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去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以便逐步達到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這不僅對加強記憶很重要,對加強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大家學習歷史,目的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開闊視野,而且要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這樣就能系統地從歷史事件出發,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從錯綜復雜的歷史變化中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看到歷史發展的必要性。
5、知識要經常運用,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大家已經處於21世紀初期,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歷史發展中也會出現很多相似的事件,在大家的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社會發展的信息。
要用已有的歷史知識去分析、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間,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不僅會強化自己的基礎知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會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的興趣。
『陸』 初中歷史怎樣才能學好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學好初中歷史與社會:
(1)閱讀「說明」,明確目的
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初中歷史,是以興趣和記憶為主。初中階段開始初步系統得學習,高中階段開始深入學習。
當我們打開初中初中歷史教科書,在彩圖後面,目錄之前的說明:本書編寫,找眼於提高學生素質,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政策的教育。
(2)閱讀目錄,了解概況
每冊初中歷史教科書第一課前面都有個目錄。目錄有三個特點:
一是高度的濃縮性。目錄,通俗地講就是各課的標題錄,它是對課本內容全面准確的概括提煉;
二是完整的系統性,即指目錄中多個內容形成一個體系;
三是嚴密的邏輯性。
經常閱讀目錄有利於我們掌握教科書的結構,明確各個初中歷史時期的主要內容,培養我們學習初中歷史知識的正確方法和科學分析初中歷史的能力,從而做到融會貫通、縱橫對照,更多得鞏固初中歷史知識。
(3)閱讀提示 抓住中心
初中初中歷史教科書是以課為單位,每課正文之前都有個提示,用花邊框其阿里,它字數雖然不多,大約百字左右,但它的作用課不小,好比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說明初中歷史特徵;揭示社會發展階段和初中歷史時期;指出本課重點;溝通新舊知識;激發學習興趣等作用。我們在學習的前面都要認真的反復閱讀提示,這對消化理解課本時大有好處的。
(4)閱讀正文 抓准基本
初中歷史教科書中的文字分為大小字兩種。
正文為大字部分,符文為小字部分。正文是對我們學習的基本要求,是老師必須講授的內容,必須要掌握基礎部分的學習。
雖然正文部分只有1000字左右,占課本總文字的四分之一,但是它文字簡明、扼要,作為課文內容的骨架,融於課文內容之中,課文的其它內容都緊緊圍繞著它,服務於它。我們必須牢牢掌握正文中的基礎初中歷史知識。
(6)怎麼能學好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學科的特點就是過去性,我們無法讓史實重演,卻能夠運用計算機的模擬功能來創設特定的歷史情境、模擬再現,這樣就可以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畫面之中,身臨其境,親身經歷,學生所獲得的感受更為直接,理解更深刻。
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課本插圖、歷史影像、圖冊等來為學生創設集有形的境與無形的情於一體的教學情境,以引發學生的想像,激活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理解。
第一,利用好課本插圖。現行歷史教材圖文並茂,圖片佔有很大的比例。圖片同樣是一種重要的傳遞信息的途徑,是歷史史實的重要承載體,比起文字材料,圖片更加直觀形象,更能傳遞更多文字所不能獲取的信息。
第一,利用好課本插圖。現行歷史教材圖文並茂,圖片佔有很大的比例。圖片同樣是一種重要的傳遞信息的途徑,是歷史史實的重要承載體,比起文字材料,圖片更加直觀形象,更能傳遞更多文字所不能獲取的信息。
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本插圖有效地運用起來,以直觀的插圖引發學生的想像,幫助學生從中獲取直接而豐富的感性認知。
如在學習《輝煌的隋唐文化(一)》高超的建築水平時,我們就可以利用課本插圖趙州橋欄板上的雕刻和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來直觀而深刻地了解隋唐時期建築藝術的高超、氣勢的宏偉。
第二,運用影視劇資源。影視劇資源是對歷史史實的藝術加工,能夠真實地反映某段歷史,這同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同時也是學生所喜愛的重要內容。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影視劇資源來模擬歷史,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理解。
如唐朝的貞觀之治,我們就可以從相關的影視劇中截取影像片斷,讓學生從中直接地感受到唐太宗勤於政事、重視農業、善聽納言,如此才出現了初唐時期的繁榮景象。這樣學生對於此知識點的理解就不再是單純地記憶教材文字,而是能夠深刻地體會、真正地理解。
『柒』 怎樣才能把初中歷史學好
理解記憶法:理解事件的發展,明白歷史事件這么發展的原因,有些內容一定要先理解才能更快速記憶。有很多歷史事件發展過程過長,這個時候一定要化繁為簡,可以運用公式法進行記憶。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
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捌』 怎麼才能學好歷史
我以前回答別人的答案,對你應該有用
諸如多看書那樣的話我就不說了,這是最最基本的,現在我主要講講歷史應試的一些方法
把握好時間,空間,史實和史論四要素,牢記住史由證來,論從史出,背書時掌握方法,記要點,不要大段背誦,那樣效率很低,但是基本史實還是要記住,在此基礎上適當做題
歷史不需要題海戰術,做題要精
選擇題把握一點,除基本史實和論點要正確,你的所選項不能被其他項解釋或包涵,因為歷史是選最佳答案,平時做題時每一個選項都要看,除了知道該選哪一項外還要弄清楚為什麼其他項不能選,不要老依賴排除法。當然,考試時是怎麼快怎麼來,如果排除法很快,那麼就用排除法
材料題先看題,再帶著問題看材料,很多時候答案就在材料里,不過也不能一味抄材料,不排除要你駁斥材料內容的反向材料題
問答題最難,這要求你有較扎實的歷史知識,一般是想出一點寫一點,答案分段寫,標上標
背書是必須的,學習歷史最最基本的東西,不要大段地背,記關鍵詞,記要點,記清楚要點才能打牢基礎,做題才有底氣,其實吧,背歷史沒有那麼痛苦,可以試試看看歷史故事,激發對歷史的興趣,教科書確實很枯燥
『玖』 如何學好歷史
我的訣竅就是培養興趣~
要多看。
做什麼興趣是最重要的,我很喜歡歷史,所以歷史書我總是很久就看完了,而且看後印象很深,當老師講到了自然就明白了~
其實歷史書很好看,比起其他科要好點。
在課余可以積累些知識,如多看看這方便的故事書,成語書,電視節目等~
如果是初中歷史,就只有考自己的背功,上課原則上還是聽一下。
高中歷史就一定要理解性學習,因為現在高中歷史不考背的了,而是考理解性的東西,不關要知道,還要看個人對這個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看法,上課一定要聽老師的,一定要做筆記,如果是一個好老師,他的筆記一定很多理論知識,涉及到課堂和課外知識,這是期末拼書拼不出來的。
最後概括一下,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書本上有很多歷史小故事,課余要多積累關於歷史的知識~
一 態度
要想學好一門功課,一份熱情和認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想要學好歷史,首先一定要讓自己喜歡上歷史,嘗試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感受歷史衰亡帶給我們的沖擊和啟發,品味時代變遷中蘊含的滋味,自然而然的會喜歡上歷史。有了這個好的開端,學習歷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喜歡上歷史能讓你不再一味埋怨選擇題中的陷阱,而是讓你逐漸欣賞設陷阱者的構思之精妙,喜歡上歷史能讓你不再一味苦惱於大題的毫無頭緒,而是逐漸去贊嘆解答角度的柳暗花明,從而也就逐漸提高了對知識的把握能力和答題的技巧。
二 課外和課內
學習歷史可又課外和課內兩部分來組成,課外知識來源於一些歷史史料或歷史著作,而課內知識主要依靠老師授課。
課外知識非常注重同學自主地,積極的學習歷史。或許很多人會認為課外知識很多都是考點不要求的,注重課外知識對於要考好歷史得不償失。其實不然,不可否認要補充課外知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時間的,因此在學習時間過於緊迫的情況下可以放鬆要求,但如果有課余時間的話那麼對課外知識的補充就很有必要性了。課外知識起到對課內知識的補充和完善的作用,它能使歷史知識網路和框架結構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一些歷史著作中作者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和評說也能增強我們對歷史事件的解析能力,拓寬我們的答題思維。並且,課外知識能讓我們接觸到不同於教材內容的更有趣的歷史知識,因而也有助於提高我們學習了解歷史的興趣。
課內知識其實也就是課堂學習,這是學好歷史至關緊要的一個環節。對於老師授課內容的重視程度我想也不必再多說了,能夠重視好每一節歷史課的同學絕對會有很大的收獲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筆記,老師所提及的易錯易遺忘知識點和常考熱點都是一節課的重點所在。
三 課後復習與訓練
1將所學知識系統網路化,框架結構化,這樣可以很好的將各個知識點鏈接在一起。
2訓練答題思路:相互提問法(同學之間,最好是同桌),通過自命設問,探討答題思路和角度,也可組成小組的形式,但人數最好在4人以內。
3猜題 適當的對題目尤其是答題進行猜測,先將答題分類,如考的幾道大題中一般有一道中國古代,一道國別史,一道改革題等,然後對應進行規劃復習,這樣在考試時很可能已經能做到成竹在胸了。
4建立錯題集,應把每次做完校對發現的錯題進行整理。重點是在回顧的過程,首先要養成階段性回顧的習慣。其次在於針對選擇題應學會剖析錯誤的根源和命題者命題時布置的雷區,針對大題應該學會分析其答題的角度,及時突破自己在解答相關題目時思維的局限性和角度的單一化。這兩者都要能夠舉一反三,歷史出題其實也是在相同考點和知識點的基礎上轉變下設題背景,情境和設問角度,只要能真正掌握做題的規律,很多題目也就能迎刃而解。
四 如何讓考試更好的體現學習水平
考試分數可以衡量我們的學習水平,想要讓考試更客觀的反映我們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考試和答題技巧。
技巧:1抓關鍵詞,無論是命題設問的關鍵詞還是作答時答案關鍵詞都應該緊緊扣住。
2 大題的序號化和層次化,迎合評分者進行踩點給分和層次給分。
思路 :學會利用文明史觀,全球史觀和社會史觀有機結合來解題答題。
另外也要避免出現不應該犯的低級錯誤,如大題答漏,一個提問中可能會出現幾個小問,應該在每小問下做標記,可以很有效的避免漏答。
同時考試過程要保持良好心態,歷史題是非常注重思維和邏輯分析的,心態對這方面有很大影響,所以要想考好試,那怕採取強制性方法也要把心態調整好。而通過這樣才能讓考試真實地反映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好地發現問題,學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