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崔琰怎麼死的

歷史上崔琰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5-23 12:20:45

① 《軍師聯盟》里崔琰聯合荀彧陷害曹植,歷史上確有其事么

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些只是後人的猜測和杜撰。

1、歷史上崔琰之死的記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給楊訓的書信中寫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曹操認為此句有不遜之意,因而將崔琰下獄,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賜死。

2、歷史上荀彧之死的記載: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關於荀彧的死,史書上還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 ) ,時年五十歲。謚號敬侯。其子荀惲嗣,後官至虎賁中郎將。 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3、歷史上,曹植被排除在候選人之外的記載: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間,借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游樂到金門,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曹操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從此加重對諸侯的法規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漸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寵愛。十月,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從此,曹植告別了昂揚奮發的人生階段,陷入難以自拔的苦悶和濃濃的悲愁中。

(1)歷史上崔琰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參考資料:

崔琰——網路

荀彧——網路

曹植——網路

② 曹操為什麼殺死崔琰

曹操手下最厲害,也是貢獻最大的軍師荀彧之死,讓人覺得曹操確實挺陰險的。不過也有很多人覺得曹操殺荀彧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荀彧畢竟想阻止曹操以及他的子孫篡漢,這個對曹操來說是無法妥協的,他辛辛苦苦奮鬥了一輩子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所以不管怎麼說荀彧都是必須死的。不過對於曹操手下的另一個謀臣崔琰的死,這個曹操真的無法洗白了,就算是挺操派,也只能用冤案來評論了。

崔琰無罪被罰,他心裡非常不滿,因此毫不屈服,更不知道低調,竟然呆在家裡天天會客,門庭若市,這就好比是形成了一個小團體,而且還是以崔琰為首的小團體。崔琰是這個小團體的中心,犯了錯誤還不認罪,這還了得,於是曹操下令賜崔琰自盡,一代名士就此殞命。

③ 曹操為什麼要殺死崔琰

曹操為什麼要殺死崔琰?

曹操不是個濫殺無辜的人,卻殺了自己手下的重臣崔琰,這是為什麼呢?

崔琰在《三國演義》中戲份不重,所以很多人不是很清楚這個人。但是,《世說新語》中有個很著名的故事。故事是說,匈奴人派使者來見曹操,曹操覺得自己的相貌不夠英俊,就找了身邊一個人來冒充自己,自己捉刀而立,站在旁邊。事後,問使者,立覺得曹操咋樣?使者說一般般吧,倒是旁邊的捉刀人是個英雄氣質。


崔琰、毛玠等人是明智的,他們只想維持現狀,不想跟曹操對著干。但是,總有「坑爹一族」,崔琰的學生楊訓就是個坑爹族,他坑的不是爹,是恩師。楊訓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給曹操寫信表忠心,很肉麻,被曹操鄙視了。恩師崔琰就寫信訓斥楊訓,但是信落到了校事尉的手裡,「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這句話成了罪狀,時代啊時代啊,總是會改變的啊。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於是,校事尉強行給崔琰安了罪名,殺!

這個黑鍋,校事尉背了,曹操背了。真正受益的是曹丕。

曹操一下扳倒了崔琰、毛玠等一幫子勢力,為曹丕登帝,掃清了障礙。

④ 三國歷史上,崔琰到底是怎麼死的

崔琰(163-216年),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今河北省清河縣)人。東漢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從兄,曹操帳下謀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對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給楊訓的書信中寫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曹操認為此句有不遜之意,因而將崔琰下獄,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賜死

⑤ 三國中崔琰、孔融、禰衡、楊修,各是怎麼死的

樓上說的不完全對。
崔琰: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給楊訓的書信中寫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曹操認為此句有不遜之意,因而將崔琰下獄,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賜死。
孔融:孔融對曹操不滿已久,一直抨擊、諷刺曹操,因為孔融是當時名士,這對曹操的名望打擊很大,所以為曹操所不容,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殺之,株連全家,時年55歲。
禰衡:禰衡是狂士,也是名士,在宴席上諷刺大罵曹操,當時曹操不願殺名士絕天下之望,就送到劉表那,劉表也是這么想的,送到了黃祖那,黃祖是個粗人,才不會想這么多,一聽禰衡還是罵他,直接就把他砍了。禰衡死於198年,終年26歲。
楊修:其實楊修不是因為太聰明而被曹操忌憚而死的,楊修真正的死因是參與了奪嫡之爭。

⑥ 曹操為什麼殺崔琰

崔琰,字季硅,清河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相貌俊美,尤其生有一把美須,曾假扮曹操接待過匈奴使者,留下了床頭操刀的典故。原袁紹部下,曹操平定河北後,立即將他從大獄里放出來,委以重任,上來就是冀州別駕(州牧副手),屢遷至東曹掾,與毛階一同掌管人事,是曹操的兩大HR之一。曹操稱魏王後,升至中尉,掌管鄴城軍事,同年,因為給楊訓寫信,信中有「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被曹操認為有不遜之意,坐罪下獄,為所賜死。

楊訓是崔琰提拔的,推薦理由是這個人雖然才幹一般,但勝在道德清貞,沒想到的是,這個清貞之人,在曹操即魏王時,寫了一封賀表大拍馬屁,有人就嘲笑楊訓附炎趨勢,偽君子真小人,崔琰舉薦失當,有目無珠。崔琰很不服氣,要過來楊訓的文章一看,寫了封信給楊訓,同時也解釋給其他人看。

整句話是「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意思是「我看過賀表了,你乾的不錯。時間啊時間,隨著時光流逝,萬物也會發生變化。」

從歷史記載看,曹魏士大夫的骨頭還是很硬的,曹操自稱王之後,內部反叛不斷,218年和219年,先後有金禕、吉本、耿紀、韋晃以及魏諷內應關羽劉備,連續在許都和鄴城造反。而劉備關羽則接連攻打漢中荊州,一時間風雨飄搖,曹操甚至動了遷都的念頭。

為什麼曹操那麼怕關羽,不光因為關羽厲害,還因為曹操不知道鄴城究竟還潛伏著多少蜀漢內奸。

崔琰肯定是反對曹操篡漢的,要不然也不會聽到楊訓拍馬屁,就馬上找來賀表看,更不會寫那麼一封語氣古怪的回信。而他被行刑後,一點也不做辯解,泰然自若,腦袋被剃成了葫蘆瓢也不以為恥,照樣會見賓客。

在曹操的眼裡,這就是頑抗到底,死不悔改的表現,甚至還有點引以為榮。好吧,既然你想殺身成仁,那老子就成全了你。

⑦ 崔琰是怎麼死的

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給楊訓的書信中寫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曹操認為此句有不遜之意,因而將崔琰下獄,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賜死。

⑧ 在歷史上,曾讓曹操低頭認錯,結局卻含冤而死的人是誰

在《軍師聯盟》第18集的劇情中,崔琰認罪陷害楊修,服毒自殺。這是電視劇中設計的情節,然而在歷史現實中,崔琰真的是這么死的嗎?











崔琰的一生是非常的輝煌的,但是最後遺憾的是他含冤而死了,原因還是因為曹操太過於猜疑,不信任任何人,導致這樣一位對魏國極其忠誠的老臣含冤而死,這對於魏國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崔琰的死亡就是後世文字獄的真實寫照,讓人覺得十分地可惜,因此至今仍然有人為他抱不平。

⑨ 曹操為什麼要殺掉德高望重的名士崔琰

曹操殺崔琰的起因是一封信,當時有一個叫楊訓的人寫了一篇文章,對曹操歌功頌德,遭到一些痛恨曹操士族的謾罵,說他曲意逢迎,因舉薦楊訓做官的是身為組織部長的崔琰,崔琰就看了楊訓寫的那篇文章,然後就回復了一封信,大意是:我看了你寫的文章,事情做得不錯,隨著時間推移,一些事情會發生變化的。結果告密的人曲解成:曹操做的那些事還可以嘛,天時總會有改變的時候。曹操大怒,一開始還沒打算殺掉崔琰,只是把他頭發剃掉了,可崔琰很坦然,行止如故,告密的又說了,崔琰不思悔改,於是曹操下令處死崔琰。

四,崔琰公開站位,大家還記得楊修的死因,其中也有一點就是公開站位。曹操有個兒子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曹操晚年時,就立嗣問題向手下秘密徵求意見,大家都是密函陳述,可是這個崔琰在朝堂上公開挑明舉薦曹丕。大家都密函,就你崔琰公開站位,這在那個時代可是大忌。


綜上所述,崔琰死的確很冤,主要還是統治者的猜疑,曹操隨著地位的上升和野心的膨脹,已經不是當年的曹操了,對一些風言風語就神經緊張,一有風吹草動就感覺有人在攻擊、諷刺挖苦他,崔琰就是這樣一個犧牲品,可惜了。

⑩ 名士崔琰被曹操所殺,是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事情

其二,討論是為了如何服務於現實,即,只有紮根於歷史,才能得知現實處在什麼階段,從而看到未來的方向,所以歷史、現實和未來是不可分割的。

其三,所謂的質疑或反駁,是另一種學習方式,起碼是提供一種新思路,用於服務讀者,不存在任何其他附加,就更不要說這是“不敬或炒作”等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崔琰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