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孝文王為什麼繼位3天後就病死了呢
苦熬了多年,走過了春夏,迎送了秋冬,最終好不容易坐上了王位,沒想到3天就病死了!秦孝文王,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之一,也是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帝王之一!
01 剛登上王位,為何3天就病死?
秦孝文王,他的家族是個頂個的牛人。他曾祖父是帶領秦國崛起的秦孝公,父親是稱霸天下的秦昭襄王;孫子則是開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先河的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小結
此外,還有不少人認為,秦孝文王是因為興奮過度致死的。因為苦熬了14、15年,到了暮年才終於熬出頭,這一朝登上王位,興奮過度,不小心就猝死過去了。總言之,至今,秦孝文王的確切死因仍是一個謎。
根據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簡《編年紀》記載:
“五十六年,後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我們大體唯一知道的是,秦孝文王是因病亡去世。至於其他具體的細節,那就是後人的各種解說了。
對此,你又是持何種觀點看法呢?歡迎留言分享~
『貳』 他身為太子熬了幾十年終於登基,為何結果三天就死了
秦國贏柱之所以悲催是因為他好不容易坐上皇位,但是只有三天就死了。秦昭襄王這個人是很讓人熟悉的,他在秦國算是在位時間很長的一個皇上了。但是,也就是因為他做皇上太久,讓他的兒子等待的時間也特別長。
贏柱的父王在後來年齡大的時候一直很多想,會疑心贏柱,這方面其實和漢武帝的行為很相似,秦昭襄王對皇位的看重讓這個年領很大的君王總是會想著有人要對他做不利的事情,所以他在處理朝政之事的時候總是會根據自已的愛好去拿主意,所以作為太子嬴柱的日子過得很不好。因為贏柱時時刻刻在擔心秦昭襄王廢黜自己的太子之位,每天都很緊張的生活最終讓他最終堅持不下去,身體越來越差。
『叄』 大秦帝國秦王兒子
秦昭王的兒子:悼太子、秦孝文王。
悼太子:贏倬,被派到魏國做人質,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悼太子在魏國去世,葬於芷陽。其實史書上只是稱作悼太子。倬:音dào,悼念或年幼之人。所以倬可能不是他的名字,是類似於謚號的稱呼。
秦孝文王:嬴柱,即位三天後給他爸辦喪事的時候嗝屁了。還有,他就是秦始皇他爺。現在史學界有人懷疑秦始皇他爺是秦始皇他爸葯死的,氮撕,木有史料作證。
『肆』 秦孝文王只當了三天秦王就去世了,他是怎麼死的,其中有沒有陰謀
《過秦論》:及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漢初著名論政家賈誼在《過秦論》中的這句名言,告訴了天下了,秦國統一天下,除了秦始皇之外,還有六世人的努力,這六世人分別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
其中,秦孝公在位24年,秦惠文王在位27年,秦武王在位3年,秦昭襄王在位55年,秦孝文王在位2天,秦莊襄王在位3年,以在位時間來看,秦孝文王是最短的,而且短得極不正常,這其中有沒有什麼陰謀?
其實,嚴格算起來,秦孝文王在位時間是不止三天,因為他的父親秦昭襄王去世之後,秦孝文王為其父守孝一年,算起來他在位時間是一年零三天,他也是秦國歷史上少有的為父親守孝一年之久的秦王,所以他的謚號是「孝文」,算得上大孝子了。
秦孝文王在守孝的一年中,雖然沒有正式即位為秦王,實際上就是秦王,都是他在管理整個秦國,根據史書的記載,秦孝文王在位期間主要做了四件事:
安國君嬴柱是在公元前265年被立為太子的,這一年他都37歲,然後又當了14年的太子,他父親才去世,這個時候太子都老了,都已經51歲了,在一個平均壽命還不到三十歲的戰國時期,秦昭襄王的壽命簡直是個奇跡,而秦孝文王活了52歲也算是夠本了。
秦孝文王的壽命雖然沒有熬過父親,但他的壽命比他大哥公子悼活得長,比他兒子秦莊襄王嬴子楚活得長,子楚只活了35歲,比他孫子秦始皇活得長,秦始皇只活了50歲,所以秦孝文王就是正常死亡或者病死。
想想一個繼承人當太子都當到了50多歲,都快到了生命的終點,那種焦躁感與壓抑感可想而知,父親不去世,他就接不了班,也掌不了權,秦孝文王在當太子時,除了不停地生兒子之外,也沒啥事可做了,畢竟秦國一切朝政都掌控在他父親手中,所以秦孝文王一生有20多個兒子。
因此有人說他是酒色傷身而死,這是不正確的說法,那曹操一輩子都在東征西戰,還不是有20多個兒子,這只是生育能力強,並不能說他酒色傷身,所以秦孝文王就是壽命到了去世,或者得了疾病而死,只有這兩個可能。
『伍』 秦孝文王為何只做了三天皇帝他是因為什麼原因死亡的
秦昭襄王太過於長壽
秦孝文王贏柱是秦昭襄王嬴稷的兒子,秦孝文王做秦王只做了三天的原因和他的父親秦昭襄王有很大關系,因為秦昭襄王太過於長壽了。秦昭襄王從19歲即位開始,一直到75歲才去世,當了幾十年的秦王,老秦王沒有去世的情況下,就算贏柱有合法繼承權也只能等待;而在秦昭襄王去世的時候秦孝文王已經五十多歲了,在戰國時期醫療水平不發達,常人活到五十幾歲已經是高齡了,所以贏柱才會在位三天就去世了。
『陸』 有人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是真的嗎
根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傳》記載,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後裔無疑。所以千百年來傳說秦始皇為呂不韋的私生子,也是由此引起。那麼秦始皇真的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嗎?這可能不一定是真的,因為秦始皇的父親子楚不可能這么傻。這個事的發生應該由“奇貨可居”的典故說起。當時,秦昭王的太子安國君之子異人被羈留在趙國做人質,異人在趙國日子很難過,就連衣食都成問題。
《史記》是這么記載的:“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
這就是趙姬、異人、呂不韋三角戀的關系。
嬴政啊到底是誰的兒子呂不韋發怒可見這不是早有預謀的事,趙姬被異人看中純粹的偶然。
陰謀論者所說的,呂不韋故意把有身孕的女人送給異人,是為了讓自己兒子李代桃僵做秦國的國君。這種說法很可笑,且不說國君嚴苛的血脈審查制度,即便是成功李代桃僵,那呂不韋也不敢相認。這樣的丑聞足夠秦宗室發飆了,秦宗室可不鬧著玩的。父子不能相認,兒子依舊姓贏,自己還只能做個丞相,還得處處小心,別讓秘密給泄露出去。
橫看豎看都沒有利益,呂不韋不傻能這么干嗎?
關於嬴政的出生,司馬遷是這么記載的:“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不得不說司馬老先生真壞,這段記載模稜兩可,似是而非。讀者看後也是一臉蒙逼,如果沒有考證精神,說不定就得到嬴政是呂不韋兒子的結論。但是仔細一看,這段話漏洞百出,只有年份秦昭王四十八年。重要的時間都沒有給出,我十分懷疑這段文字根本就沒有經過考證,看起來就像是道聽途說的一樣。
不說什麼時候懷孕,也不說什麼時候出生。這怎麼能構成鐵案呢?
古人雲:懷胎十月,一朝分娩。有時間記載的話,咱們按著日子一數就知道了。
趙姬既然隱匿自己懷孕的事實,必然要再尋時機,說跟丈夫說自己懷孕了。時間的掌控非常要緊,最起碼也要等個把月才能說自己懷孕了,我們暫且稱為偽懷孕時期。孕期最明顯得特徵就是肚子鼓起來,一到三個月還不明顯,也就是12周。
這個偽懷孕的日子並沒有給出,但是一定不會跟實際懷孕日期靠的太近,一到兩個月是最可能的,這樣再知道嬴政出生的日期。這幾個日期一算,夠不夠十個月就能知道答案了。
異人又不傻,他心裡肯定清楚。偽懷孕日期,與出生日期一定是近十個月的,因為沒有證據表明嬴政是早產兒。這跟司馬遷的記載也是一致的,“至大期”,就是過了十二個月。戰國時期的十二個月,相當於後來的十個月。
雖然古人三妻四妾的很熱鬧,但是能夠繼承家產的也就嫡子才可以。
嬴政能夠繼位,說明他母親的身份至少不是妾,妾生子相當於私生子,沒有地位得不到宗室承認,沒資格姓贏,更沒資格繼位。《史記》對此也有記載:子楚遂立姬為夫人。能成為夫人一定是明媒正娶,昭告天下的。宗室一定是要通知的。
邯鄲到咸陽,跋山涉水的,信件很慢。加上異人地位不高,秦國使臣不重視,來回一個月也是有的。即便異人地位不高,即便身處敵國,但是他正兒八經的是“公子”,王公貴族。婚禮自然不能隨便,准備到結束再不濟也要三四天吧!要不然生下的孩子還是私生子。偽懷孕日期一定在婚禮結束之後。
婚前同居,奉子成婚,現在很流行,古代的禮儀可不允許這么干。
而且古代醫療水平底下,戰國時期就更差勁了,誤診、錯診是常有的。懷孕之後不會立即被檢查出來,最起碼一個月左右的檢測才是准確的。
說了這么多,我們得到這樣的推論:趙姬懷孕一到兩個月的時候被異人相中,異人表示想娶她。婚姻大事需要稟報父親,通知宗室,又要准備婚禮,這樣又過去一個月。結婚後半個月左右,趙姬表示自己懷孕了(實際上已經過了三個月),十個月之後,孩子出生了。
這么奇怪的結論,保守估計嬴政在趙姬的肚子里呆了十三的月!這都快趕上哪吒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嫁給異人之前,趙姬壓根就沒懷孕。
在呂不韋那裡懷孕,是郎中的一次誤診。庸醫害人啊!
親爹是誰趙姬最有發言權親爹是誰母親最有發言權。除非是韋小寶的母親那樣,那肯定找不到是誰。
趙姬在懷孕的時候只有兩個男人,嚴格來說還不能算作同時,而是一前一後,相差有些時間。這樣趙姬就知道誰是孩子他爹了。
說到這里,再提一個人,可以說的最大的綠帽男——田常。
田常乃選齊國中女子長七尺以上為後宮,後宮以百數,而使賓客舍人出入後宮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餘男。
至於他們哪個是田常的親兒子,田常能不知道嗎?
嬴政沒辦法“自證清白”,只好管住大家的嘴,逼呂不韋自殺。
至於他親爹,自然是秦莊襄王。
『柒』 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皇帝就駕崩了,究竟是怎麼死的
自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君歷經數代,奮發圖強,最終在秦王嬴政在位時,實現了一統天下的願望。
不過在這些國君中,秦孝文王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繼位3天便去世了,因此沒能建下什麼功業。那麼,秦孝文王是怎麼死的呢?為何死得這么突然呢?
按道理,先君去世,太子需要守孝3年才能舉行繼承大典。但嬴柱自思身體並不是很好,很擔心自己撐不過3年,最後在和大臣們商議後,把守孝期定為了1年。
雖說是守孝期,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嬴柱已經開始操持繁瑣的國事了。好不容易熬到期滿後,嬴柱終於登上了他朝思夜想的國君之位,正式成為秦國第35任國君。然而,悲催的是,嬴柱在繼位第3天卻突然病逝了。由於嬴柱死得突然,引起了後世的各種猜想。歸結起來一共有3種。
『捌』 秦太子贏倬怎麼死的,秦太子嬴倬,倬太子,秦國太子贏
(嬴倬,戰國時期秦國太子)
悼太子(?―前267年),嬴姓,趙氏,其名失考,戰國末期秦國太子,秦昭襄王的長子,秦孝文王的哥哥。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國做人質。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太子。
『玖』 秦國太子秦倬,秦國嬴倬怎麼死的,秦國太子贏悼死因
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國做人質,在魏國被殺。
(9)歷史上贏倬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悼太子(?―前267年),嬴姓,趙氏,其名失考,戰國末期秦國太子,秦昭襄王的長子,秦孝文王的哥哥。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國做人質。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太子。
《史記·秦本紀》:(秦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歸葬芷陽。
《秦史》作者是20世紀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蘧常先生(1900年-1989年)。本書是一部記載秦朝(包括秦國)歷史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全書包括6紀(本紀)、4表、8考和35列傳,共53卷。始作於1926年,前後經歷50年。
《秦史》作始於1926年,歷經50年,由家人協助從諸史書中收集有關秦代的史料。據作者自序,此書己重撰3次,初稿於戰禍中被毀或遺失,二稿為紅衛兵所撕毀,三稿則因作者年事己高,且妻子病逝,己無心力撰寫完畢。死後由其子及學生整理完成。至今僅成四十七卷,尚待繼續完成。
本書共有6紀4表8考35列傳共53卷,外加上1篇自序,其中紀傳及1表己完成,而3表5考缺,2考未完,1考殘缺,1自序佚。本書所引用的史料相當多,引用了很多後人的註解考證。2000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據作者自序:中更喪亂,稿凡再毀,故前後乃至三纂。每纂皆欲於前史舊例有所刷新,然終不能盡。垂老又加刊改,前後蓋五十年矣。茲標舉體例於左:
一、《秦史》自古無作者,竊不自揆,謬欲補正史之缺,故一循班氏斷代史體制。其取史策,亦大有增刪改作焉。
二、此書承父命而作。父治刑名學,曾著商、韓新傳。援班書列其父彪作例,亦采直、韓兩傳入書中而補論焉。
三、意在無征不信,所取故籍,皆注出處。凡所引為原文者,出書與篇名;有更改者,則曰據某書某篇。
四、凡所更改原文,或正其訛訛,或易以今義今字,或便於行文。其正訛偽,多取前人說,如《史記志疑》、《讀書雜志》等,為簡括計,不復出書名。
五、前史多歧或誤,於斯取去,不能無說。加註於下,前人無之,然《班志》《藝文》,已見濫觴。
六、凡立傳,具一技之長有利於人民者,亦著之。
七、凡涉神怪或誣罔者,皆所不取。
八、凡屬前史五行者類所不取,惟涉天異、地美者,則散入世紀與本紀中。
九、革命者非秦之所得而臣,故系之列傳末。
『拾』 秦太子倬,秦太子贏倬,秦太子贏倬怎麼死的,秦國太子
悼太子(?―前267年),嬴姓,趙氏,其名失考,戰國末期秦國太子,秦昭襄王的長子,秦孝文王的哥哥。
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國做人質。
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悼太子在魏國去世,葬於芷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東)
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