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朝官史為何對岳飛有極高的歷史評價
首先,岳飛真得是一個值得稱贊的大英雄,他是真的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人,他和他的「岳家軍」在那個時候比趙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都高,這件事也是趙構心中的一根刺,是他拚命要害死岳飛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相信元朝人心中也很敬佩岳飛這樣的民族英雄,他們這樣宣揚岳飛,推崇倍至,一方面是希望我們的將領和百姓都能以他為榜樣,做個頂天立地的漢子,能更加驍勇善戰,保家衛國。另一方面,應該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厚大度,哪怕是一個曾經算是敵人的將領,也願意承認他的過人之處和他的品質,而且他又不是蒙古人害死的。
2. 不同的史書對岳飛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哪一類的影響最大
史書指古籍中專門記載歷史的書,在四庫分類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書都是以編年史的形式存在,晉朝太康年間汲冢出土的《竹書紀年》也是編年體。東漢末年,荀悅撰成《漢紀》,則開創了編年體的斷代史。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有關於岳飛的史書主要分為三種:官史、家史和野史。
可見,不管是官史還是家史,編撰者在編寫的時候,都不能做到絕對的公正公允。因為,從人的角度上來說,對於自己崇拜的人,贊美之詞必然多;而對於自己憎恨之人,厭惡之詞則多,所以,秦檜在主持修編南宋官史時自然對岳飛多加抹黑;而岳珂自然多多贊美自己的祖父。
3. 清朝是如何評價岳飛的
清朝入關後的順治八年范承謨重修杭州岳廟,以後康熙廿一年(羅文瑜),雍正九年(李衛)逐漸擴大規模。乾隆題的匾「偉烈純忠」至今還在。 乾隆帝對岳飛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非常贊賞,親自題詞贊頌為「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既然岳飛是如此忠臣,那麼秦檜一定是大大的奸臣。如此作為岳飛當年敵人,秦檜當年朋友的後代,不斷重鑄秦檜等四人跪像就不難解釋了。因民眾憎恨奸臣秦檜,跪像屢毀屢建共計8次。其中,清代重鑄了5次,是重鑄秦檜等四人跪像最多的朝代: 清雍正9年(1731),李衛重修岳飛祠墓,錢塘知縣李惺重鑄四跪像,並立碑記之; 乾隆12年(1747),布政使唐模重鑄四跪像; 嘉慶7年(1802),巡撫阮元用收繳的外國海盜鐵炮兵器改鑄四跪像; 同治4年(1865)布政使蔣益澧重修岳飛祠墓,又重鑄四跪像; 光緒23年(1987)布政使張祖翼又重鑄四跪像,並刻碑記之。 同時,清朝康熙給袁重煥平反和乾隆為史可法立祠,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人們維護英雄、抨擊叛徒的言論和行為,本質都是在維護本民族的精神信仰,這種精神信仰對於維護當前民族的現實利益至關重要。
4. 怎樣評價岳飛
岳飛代表了宋方全體人民的願望,為衛護漢族地區已經高度發展的封建生產方式及其精神文明,起而以武裝抵抗女真的鐵騎,阻止其蹂躪破壞,以求避免整個社會被拉向倒退浩劫的人物,像岳飛其人,理所當然地應被稱為民族英雄。
不只是屬於漢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屬於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民族英雄。
湯陰縣舉行岳飛誕辰918周年紀念活動:
2021年3月27日,湯陰縣舉行岳飛誕辰918周年紀念活動。縣領導宋慶林、賈曉軍、姚曉林、張鳳龍、王新有、姬衛軍、劉建勛、王威、石磊、劉全生、華明軍、陳澤涌和其他副縣級領導,岳飛後裔、五風模範代表參加活動。
湯陰縣委書記宋慶林在致辭中說,每一次對歷史的紀念,都是為了全新的出發。舉行岳飛誕辰918周年紀念活動,主題和目的是為了崇敬英雄、追思忠烈,弘揚精神、堅定前行。他說,國家之魂,文以鑄之。唯有守住我們的根和魂,才能不忘來時的路,看清腳下的路,堅定前行的路。
要藉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強大力量,深入挖掘岳飛精忠報國精神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更好地把精忠報國精神理解透、踐行好。精忠報國,厚德傳家。
近年來,湯陰在全縣域深入實施「一縣歌一讀本一榜樣一夜校一家風家訓」工程,開展「精忠報國·厚德傳家」新時代文明湯陰實踐活動,連續五年選樹萬名「岳鄉榜樣、湯陰模範」,家家戶戶傳家規、立家訓,用潤物無聲的方式,浸潤到每個人的血脈里;
刻畫到每個人的心田裡,踐行到每個人的行動上,激勵影響全縣幹部群眾爭做葆有家國情懷、涵養高尚品德、堅定篤行毅力、始終心無旁騖的精忠報國新時代湯陰人,著力建設精忠報國精神傳承示範區。接續古今,貴在踐行。
作為湯陰人,精忠報國的基因一直在血脈里,要把紀念活動變成我們發自內心的傳承和自覺行動,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貫徹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把弘揚精忠報國精神與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
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進一步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到每一名湯陰人的實際行動中,共建共享新時代幸福湯陰美麗家園。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岳飛
5. 歷史上的抗金名將岳飛,該如何評價他
(2018·宜昌)他曾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一生堅持抗金,保衛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受到歷代人民的尊敬。這位傑出的英雄是岳飛。
6. 岳飛為什麼受到後人的肯定如何評價岳飛
對岳飛的評價
關於岳飛的評價是近年來史學界討論得比較活躍的問題,意見分歧集中在如何評價岳飛的"忠君"思想以及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
(1)如何評價岳飛的"忠君"思想
一種意見認為,岳飛的"忠君"思想有很大的危害性,應該"對岳飛的忠君思想進行再批判".第一,這種"忠君"思想,使岳飛的抗金斗爭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並在岳飛的戎馬半生中起極大的消極作用.第二,這種"忠君"思想使岳飛對一心只想通過屈膝投降以保住自己對半壁江山的統治的南宋趙構政權缺乏根本認識,必然導致抗金斗爭的失敗.第三,岳飛在這種"忠君"思想指導人竭力維護趙構的腐朽統治,卻打擊象楊么起義軍這類既反對南宋王朝統治,又堅持抗金斗爭的真正抗金力量,對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歷史罪惡.第四,岳飛這種"忠君"思想,經封建統治者的提倡和宣揚,對後世起了惡劣影響.因而,對岳飛"忠君"思想的批判,主要並不是對岳飛本人的批判,而是對封建統治者所竭力宣揚
的那套封建倫理綱常的批判.
另一種意見認為,岳飛雖有"忠君"思想,但其危害不大,在重大問題上他並沒有受"忠君"思想的束縛,所以"對岳飛的忠君思想要進行具體分析".例如,岳飛班師回朝,主要不是"忠君"思想支配,而是因為以趙構為首的投降派調回了側翼部隊,使岳家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面臨著不班師就隨時有被包抄,截斷歸路,以至全軍覆滅的危險.至於宋朝以後的歷代封建統治者有意突出岳飛的"忠"字,宣揚岳飛的"忠君"思想,那隻是借表彰岳飛的所謂"精忠"來達到維護封建統治的目的罷了.也有的同志認為,岳飛堅持抗金的正義行動,和當時廣大人民的要求是一致的.岳飛反對以宋高宗趙構為首的投降派,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其性質已超出了忠君愛國的范圍,是符合包括女真在內的國內漢族,契丹
等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
(2)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
一種意見認為,"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在我國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女真貴族曾接連多次發動大規模的掠奪戰爭.在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岳飛堅決主張抗擊女真貴族的野蠻掠奪戰爭,在歷史上是起著進步作用的.尤其是岳飛不計個人身家性命的得失,反對趙構,秦檜一夥的投降逆流,招致投降派的仇視,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這是值得表彰的民族氣節.也有的人認為,岳飛是"各族人民共同承認的民族英雄".其所以配稱為民族英雄,關鍵不在於他是否抵抗"外族"和"外國"的侵略,而決定於他領導了反抗民族壓迫的正義斗爭;決定於他所領導的抗金斗爭,客觀上適應人民群眾的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不僅符合漢族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女真族人民的利益;決定於他在民族危難的緊急關頭,奮不顧身地挺身而出,臨危受命,知難不懼,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最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英勇斗爭精神,是我國各族人民都引以自豪的光榮革命傳統.他的崇高民族氣節,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優秀歷史遺產.他不屈不撓地奮斗的一生,對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鼓舞,教育,啟發作用.還有的人也認為,"岳飛是中華民族英雄",並且認為,中國歷史上凡是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因為他們對中華民族的發展都作出了貢獻,不應說各族有各族的民族英雄,這樣不利於民族團結
另一種意見認為,岳飛抗金是有功績的,但殘酷地鎮壓了江西,湖南的農民起義軍,則是他的過錯,不應稱為民族英雄,而應稱為抗金名將.也有的人認為,凡是歷史上對某個民族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的人物,就都是那個民族的英雄.如岳飛抗擊金對南宋的侵擾,為保衛漢族地區不受外族的侵擾而作出了貢獻,所以是漢族的英雄.還有的人認為,岳飛在人們心目中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在宋金戰爭中,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也是漢民族的民族英雄,這一點,幾乎為大多數學者所公認.但是,對岳飛的評價,也應具體研究,不能搞迷信崇拜.岳飛的"精忠報國",不是岳母刺字刺上的,而是宋高宗封賜的,宋高宗之所以封賜這四個字,也並非由於抗金,而是由於岳飛鎮壓農民起義有功.岳飛的忠君報國思想,是有其思想,階級和時代局限的.也有的人認為,對岳飛的歷史作用不能估計過高,岳飛是能人不假,但為什麼沒有能起到很大作用,這是與南宋統治腐敗以及社會政治有密切關系,只有這樣分析才能總結歷史經驗教訓.
7. 歷史人物評價岳飛600字
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事。在一些歷史上,有很多鮮為人知的人物,比如:戰斗英雄,保衛國家的將軍,戰死沙場紅軍……數不勝數。經歷過風風雨雨後,幾百個春夏秋冬他們的美名一直留在人們的心中。在這特殊的時刻,我要把它寫成一篇文章來贊頌他。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在宋朝時金人佔領我們的國土,岳飛不顧個人安慰跑道了戰場上奮勇殺敵。回來後被認為將軍,岳飛母親是一個愛國人,害怕岳飛不愛國,在背後刻了「盡忠報國」要岳飛好好報國。應此岳飛就再戰場上踴躍殺敵。最後被秦繪所害。世人對岳飛的評價有很多比如:明太祖朱元璋評價岳飛:純正不曲,書如其人。孫中山評價岳飛: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數不勝數。
金鑾殿上,懸樑上明晃的高鏡,照得出朝中污穢的深度。這絕對是悲劇的情節:善良遇上惡毒,依舊善良,惡毒遇上善良,愈發惡毒。你「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岳元帥,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英雄。哦,岳元帥,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痛楚,你名字的上面是歷史的華章。你錚錚的誓言,不屈的信念,偉大的人格,在當年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將你升華為歷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事。在一些歷史上,有很多鮮為人知的人物,比如:戰斗英雄,保衛國家的將軍,戰死沙場紅軍……數不勝數。經歷過風風雨雨後,幾百個春夏秋冬他們的美名一直留在人們的心中。在這特殊的時刻,我要把它寫成一篇文章來贊頌他。
8. 怎樣評價岳飛的人物特點
第一,岳飛不可否認是個民族英雄,堅決抵抗侵略者,毫不妥協。第二,岳飛是千古名將,不論是帶兵打仗,還是自身的武功,岳飛都可以說是南宋第一的武將,即使在其他朝代也少有人及。第三,岳飛是個政治白痴,完全不懂政治不懂權謀不懂做官,以至於慘死風波亭。第四,岳飛愚忠。
岳飛是個很可悲的英雄,並非他的運氣不好,生錯了朝代,其實他的下場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完全可以避免的。
當時他得罪了朝中權貴,那倒也罷了,最要命的是他得罪了皇帝--宋高宗。而且不是一般的得罪,高宗除了打仗依賴他外,幾乎對他是恨之入骨。其中兩件事情最有代表性。
第一諫言立太子。這是從古至今做臣子的大忌,大臣是千萬不能參與皇室的家務的,尤其是立太子這件事。岳飛很傻氣的上奏勸立太子,忠心可嘉,但他完全不懂其中的厲害關系。高宗會怎麼想?一個手握重兵的人(岳飛當時掌管南宋一半的軍隊)和皇子勾結,其後果會怎麼樣?可想而知,高宗自此將岳飛視為心腹大患。
第二件事,岳飛一直都是堅持要迎回二聖,也就是高宗的哥哥和爸爸。其實高宗的皇位本來就不是正統,這是他一輩子的心病,是他最擔心的事情。一旦正統的老哥老爸回來了,這個皇位怎麼都輪不到高宗。所以高宗根本不願意接回兩位老皇帝,而岳飛的行為完全的觸及了高宗最痛的地方。為他埋下了殺身之禍。
其實當時金國已經無力南侵,岳飛如果想開點,不要急於求成。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當時南宋打仗多年,國庫已經空了。淮北的百萬義軍完全就是百萬飢民,國家根本養不起。)等國力富足之後(以南宋強大的經濟基礎,最多十年),兵強馬壯之時,再請命收復故土。想必那個時候二聖也老死了,高宗也不擔心自己的皇位了,高宗自然會全力支持岳飛進攻金國。哪個皇帝不願意建立萬世功勛?高宗當然也想。所以十年之後,才是岳飛進軍的最佳時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在,一舉成功。他的人生也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甚至中國的歷史都將重寫,南宋可能不會被蒙古滅亡。 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悲劇!
9. 歷史上怎樣評價岳飛
吳玠和岳飛誰更厲害
吳玠和岳飛都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將領,岳飛因為《岳飛傳》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相比之下,吳玠的知名度就遠遠不及岳飛了。吳玠生卒年份為1093-1139,岳飛的生卒年份為1103-1142,從生於年份上來看岳飛要比吳玠小十歲,也就是說吳玠已經立下赫赫戰功的時候,岳飛剛剛入伍,吳玠和岳飛誰更厲害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在吳玠的資料中這樣寫著:「高宗皇帝因為吳玠功高,授開府儀同三司,晉升為四川宣撫使,但由於長期鞍馬之勞,不久吳玠就病卒於防地仙人關,年僅47歲。」吳玠真的是因為長期的鞍馬之勞而去世的嗎?其實在諸多的史書中對吳玠的去世都有著很多的記載。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二二《高宗紹興九年六月己巳》條雲:「然晚節嗜色,,多蓄子女,餌金石,以故得咯血疾死。後謚武安。」
《南宋書》卷十六《吳玠傳》雲:「晚節頗多嗜欲,使人漁色於成都,喜餌丹石,得咯血疾以死。」在很多史書中對吳玠的死因都做了記載,無一例外的都說了吳玠晚年的時候縱欲無度,並且為了能夠長生不老,甚至是房事能力得到保障,而喜歡服食丹葯,於是得了咯血疾病才去世的。
網上的資料與史書記載的有一定的出入,不能說哪一個是錯誤的,可能吳玠真實的死因確實是因為縱欲無度,並且服食丹葯而死,但是這樣的一個死法對於吳玠這樣一個大功臣來說是不光彩的,所以官方可能就說吳玠是因為鞍馬勞頓,患病去世。
10. 說一說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岳飛
歷史人物應該放到特定歷史環境中去評定。岳飛抗金,在當時是正義自衛,是抵禦異族金族入侵。當時的大金與大宋是兩個不同的主權國家。宋朝重文抑武,兵力貧弱。金兵的鐵騎不斷來犯,岳飛率岳家軍不斷抗擊金軍。本來形勢大好,不想1142年岳飛被秦檜一夥陷害,宋高宗趙構以「莫須有」罪名將岳飛殺害。後來,宋孝宗給岳飛平了反。從那以後到最近初中教科書改為「南宋名將」,岳飛一直被稱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