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韓信怎麼死的

歷史韓信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5-24 14:49:56

1. 歷史上韓信是怎麼死的

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斗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1)歷史韓信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1.司馬遷的評價:我曾經到過淮陰縣,那裡的人告訴我,韓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時,志氣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樣的。那時,他的母親過世,家裡貧窮,韓信無辦法按照當時的禮節安葬母親。但是,他卻尋找到一個風水寶地——地勢高並且寬敞平坦,可以容納上萬戶人家居住的地方作為母親的墓地。我,也到過他母親的墓地,果然和淮陰父老說的那樣。

2.司馬光的評價:一般人可能認為韓信是最早提出統一天下的偉大戰略的人,他和劉邦一起在漢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後,就和劉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奪取代國,打敗趙國,威脅燕國,乘勝向東攻擊並佔領了齊國,往南又在垓下消滅了楚國,漢朝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大抵說來都是韓信的功勞。看他拒絕蒯徹的游說,在陳迎接劉邦,怎麼會有反叛的心呢?!實在是因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裡不快,才做出背叛謀反的行為。

3.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4.何晏:「此兩將者,殆蚩尤之敵對,開辟所希有也,何者勝,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為出奇無窮,欲窺滄海,白起為勝,若夫韓信,斷幡以覆軍,拔旗以流血,其以取勝,非復人力也,亦可謂奇之又奇者哉,白起破趙軍,詐奔而斷其糧道,取勝之術,皆此類也,所謂可奇於不奇之間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

5.蘇軾:「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6.何去非:「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竊嘗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則天下孰不為韓、曹也?以韓、曹未有繼於後世,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未必皆能辦於戰也。」

7.陳亮:「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於是張良以神仙自托;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8.洪邁:「漢高祖用韓信為大將,而三以詐臨之:信既定趙,高祖自成皋度河,晨自稱漢使馳入信壁,信未起,即其卧,奪其印符,麾召諸將易置之;項羽死,則又襲奪其軍;卒之偽游雲夢而縛信。夫以豁達大度開基之主,所行乃如是,信之終於謀逆,蓋有以啟之矣。」

9.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2. 韓信怎麼去世的

韓信的死:

蕭何向呂後獻計把韓信引入後宮,由御林軍抓獲。蕭何又獻計用麻袋捆住韓信於長樂宮懸錘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讓宮女們亂槍把韓信扎死,死狀是殘忍至極、慘目忍睹。

具體解釋: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麼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

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而良狗烹」。韓信為劉邦立下功勞無數,但也正是如此,韓信被高祖大帝劉邦所忌憚。

蕭何向呂後獻計把韓信引入後宮,由御林軍抓獲。蕭何又獻計用麻袋捆住韓信於長樂宮懸錘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讓宮女們亂槍把韓信扎死,死狀是殘忍至極、慘目忍睹。

(2)歷史韓信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韓信的其他介紹:

韓信是楚漢之爭中叱嚓風雲的人物。漢軍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沒。韓信是當時首先提出了統一天下的重大決策人。韓信助劉邦經營漢中,平定關中地區;可惜的是如此一個戰功顯赫的漢開國元勛卻落個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場,成了主子劉邦的刀下鬼。

史書記載韓信被誅的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但這一說法很頗讓人懷疑。不少人猜測這是劉邦和呂後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枉殺韓信的一個借口。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舍棄的棋子。

3. 韓信究竟是怎麼死的導致韓信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三不殺」的說法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其大致意思是漢高祖劉邦曾經允諾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金(金屬)不殺」。什麼意思呢?就是看得見天地的地方不殺,看得見金屬器(武器)不殺。人立足於天地之間,怎麼可能不見天地?難道懸浮在半空?換言之,這等於就是劉邦頒給韓信的一塊「免死金牌」。

在利用蕭何誘捕韓信之後,呂後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劉邦的「三不殺」。雖然劉邦那句話只是拉攏手段,但是彼時劉邦地位不同了,他已經君臨天下,君無戲言!呂後的確是個人才,為了不違背劉邦的「諾言」,呂後居然讓人把韓信用黑布袋套起來吊在了暗室之中,讓韓信「不見天、不見地」。那麼,「不見金」又如何解決呢?呂後不愧是呂後,居然讓人用削尖了的竹棍兒捅死了韓信!一代戰神韓信就這樣屈辱地丟掉了性命,而劉邦的那句「諾言」仍然有效……也難怪韓信臨終前說出了「悔不聽蒯徹之言」。古人常言「與尋常人交,共富貴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富貴難」,不是沒有道理。

4. 韓信是怎麼死的

因謀反罪名被殺。

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

公元前196 年,呂後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

(4)歷史韓信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主要功績

公元前202年春,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韓信獨當中軍,他先令兩翼部隊對楚軍實行側擊,再令中軍推進,很快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於烏江邊。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5. 韓信到底是怎麼死的究竟是韓信咎由自取還是劉邦別有用心

韓信是西漢軍事家,被歷史學家稱為漢初三傑之一。他到劉邦身邊後,為劉邦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韓信因此也被封為楚王。新朝建立各地人心還不穩固,尤其像彭越,英布等人先後又起兵叛亂,這使得劉邦一直也在擔心韓信有一天會造反,總想著找個機會把韓信實力再削弱一些。而偏偏韓信當上楚王後,自認為自己對於大漢建立有天大功勞,對於很多人都瞧不起,經常帶著軍隊四處巡察,所帶儀仗排場極為宏大。這使得劉邦越來越來越不放心,於是將他降為淮陰侯,韓信心中有很多抱怨,但又可奈何且經常不去上朝。最終在一份積怨當中與陳豨密謀造反,但叛亂很快被平息而韓信也被蕭何騙入宮中,呂後將韓信殺死。

1、功成之時被收回兵權

劉邦在得到密報後並沒有對韓信直接動手,而是將韓信降為淮陰侯。這對於韓信來講認為是一種侮辱,因此心中積怨越來越深。最終他和陳豨密謀造反,陳豨帶兵攻打京城,而韓信在京城裡做內應。卻很快就走漏風聲,於是在蕭何哄騙當中進入宮中,被呂後派人殺死。

6. 歷史上韓信到底是怎麼死

7. 韓信是怎麼死的!因為什麼

韓信是怎麼死的?

據說,韓信是被劉邦的老婆呂雉設計害死的。

至於說韓信為什麼會死,死因又是什麼呢?

四大原因,韓信不得不死。

想那韓信,本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軍事奇才,為劉邦爭奪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勛,曾官拜大將軍、左丞相,想當初也是風光無限。

狡兔死,走狗烹。一代將星卻慘死於一婦人之手,可惜,可嘆!

8. 韓信是怎麼死的 死於哪一年

韓信死於公元前196年。

韓信死因之一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麼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劉邦坐了江山後,怕韓信勢力大,壓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殺死韓信,可是自己親口封了韓信「三齊王」、「五不死」,怎麼殺他呢?他想了個殺韓信的辦法告訴了呂後。

呂後召韓信進宮,對韓信說:「你犯下了謀反罪,君王叫我殺你。」韓信說:「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這事我得當面和君王說說。」呂後說:「哼哼,你見不著君王了,你看看你來在了什麼地方?」韓信一看周圍陰森森的,往上看頂棚遮得嚴嚴的看不見一絲天,往下看地上鋪著毯子,看不見一點點地,又見不了君王,心裡不由叫苦。沒等韓信分辨,呂後又說:「君王封你'五不死',我們都按君王的意思辦了。我知道你還要說:沒有捆你的繩,沒有殺你的刀,這些我們都不用。」說完,一揮手,兩旁幾十名宮女個個手拿棒錘,一擁而上,團團圍住,一陣亂打,把韓信活活打死了。

韓信死因之二

另有傳說中,劉邦曾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漢土,絕不加兵刃於身。

故韓信被殺時,呂後吊之於長樂宮大鍾之內,頭為大鍾所罩,不見天日;腳懸空於地面:所以無法頂天立地。

呂後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說是用桃木劍,而非以兵刃(刀、劍之類,有刀刃的武器)將其殺死,以不違背當年的承諾,但無記載。

(8)歷史韓信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韓信(?-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後,漢高祖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略要地,便將其封地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遷移封地之後不久,韓國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漢高祖劉邦率軍親自征討,韓信逃往匈奴,並多次率軍攻打漢朝,還引誘了代相陳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

子孫後代

韓信投靠匈奴的時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頹當城,生了一個兒子,因而取名叫頹當。韓太子也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嬰。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韓頹當和韓嬰率領部下投歸漢朝。漢朝封韓頹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 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弓高侯的軍功超過其它將領。爵位兒子傳到孫子,他的孫子沒有兒子,侯爵被取消。 韓嬰的孫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

韓頹當孽孫韓嫣,少年是皇帝的玩伴,太子時得寵,後因出入永巷不忌,以奸聞於太後,被王太後賜死。他的弟弟韓說,韓頹當庶孫因作戰有功封侯,並多次受命為將軍,最後封為案道侯。兒子繼承侯爵,一年多之後因犯法被處死。又過一年多,韓說的孫子韓曾被封為龍額侯,繼承了韓說的爵位。

歷史評價

司馬遷:「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以詐力成功,遭漢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稱孤。內見疑彊大,外倚蠻貊以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窮智困,卒赴匈奴,豈不哀哉!」

班固:「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韓氏自弓高後貴顯,蓋周烈近與!」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鹹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於滅亡。」

司馬貞:「韓襄遺孽,始從漢中。剖符南面,徙邑北通。穨當歸國,龍雒有功。盧綰親愛,群臣莫同。舊燕是王,東胡計窮。

9. 歷史上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

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後告發了韓信准備反叛的情況。

呂後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鍾室殺掉了。

(9)歷史韓信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韓信乃是漢初三傑之一,著名軍事家,一生經歷百戰,可謂是「攻必克,戰必勝」,因此有兵仙之稱。在他的一生中,經典戰例可謂數不勝數。作戰中,韓信腦洞奇大,屢出奇謀,其智謀甚至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韓信連續消滅代、趙、燕等國,率領數十萬大軍兵臨齊國。其後,韓信出賣劉邦重臣酈食其,一舉殲滅齊國。當時,楚霸王項羽正率領主力與劉邦在滎陽地區進行激烈的拉鋸戰,而他的老巢——彭城卻直接暴露在韓信所率領的漢軍面前。

由於自身被劉邦拖住,因此他不得不派自己的愛將——龍且率20萬大軍去阻止韓信。十一月,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史稱濰水之戰。戰前,韓信命人緊急趕制一萬多條沙袋,隨後將之投入濰水之中,阻擋了一大半的流水。

隨後,韓信派出一半的軍隊渡河襲擊龍且,隨後又命他們假裝不敵,「倉皇」地逃過河對岸。看到此景,龍且高興地說:「我和韓信是老同事,早就知道他不行,等我滅了韓信,連齊國都會是我們的!」

隨後,龍且率全軍渡河攻擊韓信,誰知楚軍剛剛渡過一半人,韓信便命軍士在上游挖開由沙袋組成的臨時堤壩,河水疾馳而下。濰水中的楚軍被河水沖走,化為魚鱉,而倖免於難的楚軍卻被分為兩部分。

尚未渡河的軍隊見情況不明,拔腿便逃;而渡河的楚軍卻遭漢軍三面合圍,最終全軍覆沒,而龍且也被灌嬰的部下——丁復所斬殺。

此戰之後,韓信全據齊地,劉邦三分天下已有其二,項羽的滅亡已呈不可避免之勢。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濰水之戰被視為韓信的典型戰例,一直為後世所推崇,並被記載到司馬遷的《史記》之中。

10. 漢朝時的韓信是怎麼死的

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漢高祖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後)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於長樂宮鍾室。韓信還是平民時,既當不了官,也無法經商過活,經常寄食於他人,為眾人所厭。後來加入了項梁的起義軍。前208年項梁死後便成為項羽部下,曾經數次向項羽獻策,但項羽沒有採用。韓信在項軍內僅任炊事兵與守門官,認為沒有前途,於是在前206年,漢王劉邦進入巴蜀時,韓信逃離楚營,投奔漢王劉邦。

韓信最初未被漢營重用,後來因為涉嫌犯軍法被處斬,在行刑時已有十三人被斬,臨到韓信時,他見到夏侯嬰,便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感到驚奇,釋放了韓信,後來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任韓信為治粟都尉,但韓信並不滿足於這個職位。韓信與蕭何數次談話,蕭何對他有深刻的印象。到達南鄭一段時間,韓信估計蕭何已經向劉邦推薦自己,卻沒有音訊,感到不受重用,於是離開漢營,准備另投明主。蕭何聞訊,認為韓信這樣的將才不能輕易流失,於是蕭何不及通知劉邦便策馬於月下追韓信,終於勸得韓信留下。

起初,劉邦聽說蕭何逃出,十分驚恐,後來聽說他是為了追韓信,於是問他:「這么多人逃回東方,你都不追,為何為了韓信?」蕭何於是推薦韓信給他,認為韓信是一個無人能及的人才(「國士無雙」)。劉邦接納蕭何的建議,模仿古代築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即漢軍的總司令。拜將後,韓信立刻向劉邦剖析天下大勢,並向劉邦提出其分析和戰略。劉邦同意,並依照韓信的計劃作出部署項羽分封諸侯後不足一年,齊國已經發生內亂,項羽於是親率楚軍北上平亂。此時,劉邦出兵進攻關中,由韓信領軍暗渡陳倉,突襲雍王章邯,漢軍大勝,很快便攻佔咸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關中大部份平定。(當章邯還堅守廢丘時,劉邦留下韓信圍攻廢丘;自己則聯合其他諸侯,趁項羽還在齊國時,領聯軍56萬人攻佔項羽首都彭城。前205年,項羽領兵三萬回師彭城,劉邦這時還在沉迷享樂,結果慘敗,退至滎陽。蕭何即動員關中老弱和未傅者,讓韓信帶往滎陽前線救援劉邦。之後,韓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滎陽附近)之間擊退楚軍,使楚軍不能西越滎陽。

魏王魏豹附楚反漢,劉邦派韓信領兵攻魏,韓信突襲魏國都城安邑,擒魏豹。隨後韓信率軍擊敗代國,這時漢營調走他旗下的精兵到滎陽抵抗楚軍。韓信繼續進軍,在井陘背水一戰,以少數兵力擊敗號稱二十萬人的趙軍,擒趙王趙歇。韓信聽從廣武君建議,派人出使燕國,成功游說燕王歸附漢王。
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游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詔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消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平定齊地。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封韓信為齊王。

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武涉游說韓信叛漢,韓信以漢對他有恩為由拒絕。蒯通認為劉邦日後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而韓信自認為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通則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但韓信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漢。前203年,劉邦與項羽議和,兩分天下,以鴻溝為界。不久劉邦從陳平之計毀約,出兵追擊東歸的項羽,但韓信及彭越沒有派兵助戰,漢軍在固陵被項羽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應韓信及彭越事成後封地為王。韓信及彭越終於帶兵會合劉邦,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大破楚軍,最後迫使項羽撤退到垓下,項羽突圍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項羽死後,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並改齊王為楚王,移都下邳。

逃亡部將鍾離眛素與韓信交好,韓信便將其收留藏匿。劉邦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計策,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韓信有意發兵抵抗,自陳無罪,但又怕事情鬧大,鍾離眛則自行割頸自殺。韓信帶著人頭於陳(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令人將其擒拿,韓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狗肉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後來劉邦赦免韓信,降為淮陰侯。

韓信知劉邦害怕自己的才能,常稱病不出,長期怨恨不滿。當陳豨陞官至巨鹿臨走前,韓信與陳豨約定,陳豨若起兵造反,韓信將助一臂之力。漢十年,陳豨果真反叛,韓信便與家臣密謀從內部襲擊呂後、太子等人,但遭親人告密而走漏風聲。呂後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引韓信前來祝賀;韓信被束縛後,被斬於長樂宮鍾室,並誅連三族。

劉邦平定陳豨返回之後,得知韓信已死,問韓信死前說了什麼,呂後回答韓信後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計。於是劉邦下令捕捉蒯通,蒯通辯稱「當時只知韓信,不知陛下」而被赦免。

傳說中,高祖允諾只要韓信「頂天立地」於大漢,絕不以「兵器」殺之。故韓信被殺時,是吊於鍾樓大鍾下,頭為大鍾所罩,腳懸空於地面,無法頂天立地,並使用竹刀,一說是用桃木劍殺之,以合乎當年的「承諾」。

司馬遷對此評價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以韓信的典故為名的成語。劉邦曾問他:「你覺得我可帶兵多少?」韓信:「最多十萬。」劉:「那你呢?」韓:「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劉:「那我不是打不過你?」韓:「不,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
韓信早年在淮陰曾受過一個洗衣服的婦人(漂母)的餐飯接濟。韓信曾表示將來必定報答。漂母怒道:「大丈夫自己都不能維生,我是可憐你才幫你,哪裡是為了報答!」韓信被封為楚王後,回到淮陰,找到了漂母給了一千兩黃金。
韓信在淮陰還曾受到過重大侮辱。淮陰市井有人生事,找到韓信說:」看你一直帶著劍,但是我猜你是個膽小鬼。你有膽量就刺我一劍,沒膽量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看了這人很久,最後甘受「胯下之辱」。韓信封楚王後,找到了這人,封他為中尉,並對眾人說:「這是一個壯士。當年他侮辱我時,難道我不能殺他?但是殺他沒有名目,所以我忍了。」
今天在淮安還有漢韓侯祠、胯下橋和漂母祠,紀念韓信及其事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語,指韓信一生成敗,從被劉邦重用到最終被處死都源於蕭何的影響。「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則又指當年漂母施捨救了他一命,最終還是死在另一個婦人呂後手中。

閱讀全文

與歷史韓信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