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的包拯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包拯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5-25 10:40:37

A. 歷史里包拯是怎麼死的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眾所周知,古代的毒葯主要有砒霜(砷)、硃砂(汞)等,它們都具有「劇毒」的性質,包拯遺骨中砷含量較現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時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葯物的可能性,至於包拯遺骨中汞含量較現代人高,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人為保存屍體(防腐),在棺木中放入硃砂,由於硃砂對骨頭的侵蝕和污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種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劑量含汞葯和食品。同步輻射的研究結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葯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劑量含汞葯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結果支持包拯屬正常死亡的結論

B. 包拯怎麼死怎麼死的

包拯其人,很多人都比較了解,民間流傳中,他雖然生得很黑,但是為人卻清清白白,當官期間為民做主,處理了不少案件,公正清廉,深受百姓的愛戴。只不過,人固有一死,但是像包拯這樣的死,必定是重於泰山的。那麼,包拯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有檢測結果顯示,包拯屍體內的汞含量比較高,但是又排除了汞中毒的可能,那麼包拯到底是怎麼死的?為什麼不是汞中毒,卻會有比較高的汞含量呢?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謚孝肅,漢族,北宋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包村人。他28歲中進士,曾先後任天長、端州、贏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地知縣、知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御使、諫議大夫,最後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至和三年(1056年),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因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

當時流傳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的贊譽。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謚孝肅。他當過的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龍圖」的雅稱。老百姓更喜歡直呼「包公」,「包青天」。包拯他為人清正廉潔,中國古代和現代,都對包拯交口稱贊,都是由包拯他一生為民做主,不懼強權,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大清官。



我們了解到包拯他是,黑臉色,腦門有個月牙胎記,從來都沒有他斷不了的案子,從來也不會冤枉一個好人,歷史上的包拯並沒有那麼黑,這都是民間編造的,但是包拯他確實一個鐵面無私的好官。

為什麼民間傳說包拯的臉是黑的,我從中分析出來結果有二個,第一個結果是,那是朝廷有心人給他編造的,那就是包拯同朝為管給編造的,就是包拯的死黨而流傳出去的,就是說,意思就是對包拯一次抹黑,就是對包拯的形象抹黑。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包拯死後,民間傳說,包拯死後,他會在陰間斷案,專門為一些死後的人斷案,死後的人,有很多人都是怨死的,都會有包拯在陰間統一處理,在陰間裡面的人,都是黑臉,所以包拯會被後人說成包拯黑臉。



那麼接下來就說一說包拯是怎麼死的,歷史上對包拯的死因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生前得罪太多貴權,被政敵報復性可能性比較大,所以說他是非正常死亡的結果可能性大。

中國史記記載,包拯突發疾病而亡,從發病到去世不到二個星期,在這個期間,包拯受到皇帝關愛,同時給包拯送來一些葯品,從這里可以看出包拯他不可能出現權貴和貪官污吏給陷害的可能性。

不久後,我國考古專家和科學家對包拯的屍骨進行化驗檢測,從中得到結果是: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包拯屍骨並沒有砒霜的成分,反而檢測出汞,汞就是我們的硃砂,難道包拯是毒死的,經過專家精密檢測,最後排除汞中毒的說法。



確定這些汞就是和秦始皇一樣,用來保護屍身的,預防腐爛,包拯應該正常死亡。

包拯他是得的什麼病,我的推理出來,包拯得的心病和胃病,就是心臟病,他是怎麼得的心臟病,我有二個推理結果。第一個結果就是,包拯他一生為官清正,但是在哪個時代,沒有向現代的科技發達,有的用科技就能破案。

古代就不一樣了,有的驚天大案,有的時候也會出現不公平,就是沒有太多的線索,就只能推理出來,就是說後期有的推理錯誤,有的案情比較特殊,就是皇帝都逼迫包拯快速破案,這期間就會引發判斷失誤,從而引發冤案,還有的就是一些有理有據的案情,也會判斷失誤。



包拯一生之中,有的為那些冤案翻案,有的自己判錯的案件,最後心中愧疚。日積月累就形成一種病,就是心病,原因他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同時他對一些自己判斷失誤冤案,包拯心中就是感覺對不起那些死去的冤情債主的家人,時間越長,自己心裡形成心臟病,最後有的時候為了辦案,有的時候不吃不喝,曰積月累形成胃病。

第二個結果分析就是,從五行相生相剋中分析和科學家從包拯屍骨得出的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包拯屍骨並沒有砒霜的成分,反而檢測出汞,汞就是我們的硃砂。



先從五行來說:我們就從五行屬性來說,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五臟就是人體五行:肝 心(腦) 脾 肺腎也就是說木為肝、火為心、土為脾、金為肺、水為腎,我們從五行相生來說: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從中得出包拯得出的結果是心病與胃病,我的分析出來是:科學家從包拯屍骨得出的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包拯屍骨並沒有砒霜的成分,反而檢測出汞,汞就是我們的硃砂。

從包拯死後科學家,從包拯屍骨檢測出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從這個檢測出包拯他的身體鈣元素要比現代人含量高,一個人身體好壞就從腎來說,我們的骨骼好不好也同時就知道你的腎好不好,骨骼的好壞取決於腎臟,就是說包拯的腎是好的。



在從包拯屍骨中鐵元素含量高,直接就能從中得出答案是包拯有心臟病。鐵元素存積較高的人端粒長度更短,心臟細胞中的端粒越短,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就越高;同樣,血管細胞中的端粒越短,人們患有動脈硬化的風險就會越高。

我們就從包拯他五行來說:包拯長年辦案,有的時候為了辦案經常不吃飯,從而引發出脾胃不好,這就是胃病起源。同時包拯有的時候辦案會發生錯案,就這樣包拯感覺對不起冤死的家人,這期間就會引發心病,就是心臟病。

從五行來說,心臟為火,心臟有病從而引發脾,就是說包拯辦案期間,經常上火,一上火,就會出現吃飯少,而從科學家分析出來,包拯屍骨鈣、鐵、元素高,就可以推理出來,包拯肝臟、肺臟和腎臟都正常。

還有一種直接推算出抱枕他得的心臟病,就是科學家從包拯屍骨中檢測出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包拯屍骨並沒有砒霜的成分,反而檢測出汞,汞就是我們的硃砂。



硃砂有的人會認為他能吃嗎?我可以告訴大家古代有的人就吃硃砂,就是少吃,不能多吃,吃多了就會出現汞中毒事件,現代科技發達硃砂都是後期給人使用,從而才能保證人能多活幾天,硃砂就是一個毒葯,為什麼古代會有人吃他。

就是硃砂他能吃,硃砂主要有鎮心安神的作用,可以治療心慌心悸、失眠多夢以及心火亢盛,硃砂還可以解毒療瘡,另外硃砂還有防腐的作用,但量不能過大,大了容易引起汞中毒。從科學家分析檢測結果包拯屍骨有汞中毒現象,看出包拯得出心臟病,硃砂使用多了,從而引發汞中毒,毒素從而引發胃病,從而把胃給傷害了。



包拯為官清正廉潔,包拯死後,哪有錢給予厚葬,只能由皇帝才能給他家族厚葬,從抱枕身體檢測出來汞,就可以推理出來,包拯生前服用過硃砂,而皇帝得知包拯服用過硃砂,為了不給朝廷添麻煩。

皇帝感覺自己對不住包拯全家,從而在往包拯屍骨注入汞,從而來保證包拯屍骨腐爛,我們就是不知道科學家從包拯屍骨檢測出多少汞元素,這樣直接就能推算出包拯到底怎麼死的。這就是包拯死後得的心臟病和胃病的主要原因。

C. 現實歷史上北宋的包拯是怎麼死的

  1. 包拯最後是因病去世。

  2.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謚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3.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炭」。

D. 包拯是怎麼死的

包拯是因病去世的。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同年農歷五月二十四日(7月3日),病歿於開封。宋仁宗趙禎加封包公為東海郡開國侯,贈官禮部尚書,謚孝肅。

妻子董氏把包拯生前奏議底稿交付至門生張田輯錄成《孝肅包公奏議》(即《包拯集》)傳世,次年歸葬合肥,墓誌銘由同為樞密副使的騎都尉、濮陽縣開國子吳奎撰寫、朝奉郎、上騎都尉楊南仲書寫以及甥將仕郎、守溫州里安縣令文勛篆蓋(現存安徽省博物館)。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4)歷史上的包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人物貢獻:

包拯對於有才幹有政績者秉公力薦,如楊邠、王鼎、王綽三人皆為范仲淹提拔的人才,曾分別擔任江南東路轉運使、提點刑獄和轉運判官,因任內嚴懲貪贓枉法的官吏而有「江東三虎」之稱。後受守舊權臣的忌惡,被降任知州,不得再任轉運使等「監司」官。

包拯雖由守舊派人物王拱辰薦為御史,卻不為政派所囿,極力主張復用三人,終於使楊邠、王鼎、王綽先後又被起用為荊湖南路轉運使、河北路提點刑獄、江西路提點刑獄。

包拯在社會享有盛譽,因而人們廣泛傳誦他的事跡,並加以理想化和藝術化,衍生出許多軼聞傳說。南宋時有以包拯為主題的故事和戲曲,元雜劇中更有大量的包公戲如《陳州糶米》。

包拯是以龍圖閣直學士(後世訛為大學士)職名任權知開封府,包拯世稱包龍圖。有小說《三俠五義》(評書界叫《龍圖公案》)流行,遂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E. 歷史上包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包拯生前無畏彈劾權臣,在他的彈劾之下,30多名官員被免職,有些人認為包拯從發病到去世才一個多星期,可能是他生前得罪太多的權臣,別人報復他。

對於包拯的死一直是個謎團,直到1973年包拯墓被發現後,包拯之死謎團被解開,他的結局也迎刃而解了,那麼包拯到底怎麼死的,結局又如何呢?


但是有的史學家認為防腐劑里也含砷,古人可能用來防止屍體腐爛,還有種可能是包拯生前吃過含砷的食物。那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F. 歷史裡面的包拯到底是怎麼死的

包拯於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 病歿 於開封,謚號孝肅,妻子董氏把生前奏議底稿交付至門生張田輯錄成《孝肅包公奏議》即《包拯集》傳世,次年歸葬合肥並由宋樞密副使吳奎立下墓誌銘(現存安徽省博物館),墓地曾於1199年由淮西路官員重修,但於文革時期1973年3月因當時革命委員會征地被強行「遷墳」破壞,而另一相關古跡「包公井」原址亦搶救未果,於1986年成為在合肥四中的一幢五層樓宿舍。

G. 在正史上的北宋名臣包拯是什麼原因導致死亡的

影視劇《包青天》把包拯鐵面無私的形象詮釋的淋漓盡致,尤其是他那黑面月牙深入人心,而且還有日斷陽夜斷陰的本事,身邊還有兩位得力的助手公孫策、展昭。他手持尚方寶劍威風凜凜,堂前有各種刑具,比如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等,都是用來懲治不法之徒,影視劇中包拯判過很多冤案,他是貪官、邪惡之人的剋星,老百姓得以依靠的父母官。

其實正史上的包拯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也是不存在的刑具,而且尚方寶劍皇帝也不可能輕易給他,就連公孫策、展昭都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人物。


包拯之死

史料記載包拯是於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突然病逝,享年六十四歲。近來包拯的墓誌銘被公開,讓大家對包拯的死產生了懷疑。

墓誌銘上有這樣一句話:“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葯,辛未,遂以不起聞。”也就是說包拯臨死前服下皇帝賜的葯不久去世,而且從包拯發病到死只有短短的13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院對包拯的遺骨進行研究發現鈣、鐵、汞元素的含量超過了我們現代人,古代的毒葯主要有砒霜(砷)和硃砂(汞),硃砂除了制毒,還有防腐的作用,也就是說當時有可能為了保存屍體,在包拯的棺木中放入硃砂,也有可能包拯生前服用過含汞的食物和葯。不過大家還是支持包拯屬於壽終正寢。

但是包拯13天內突然死亡,又服用了皇帝賜的葯,遺骨中又檢測出汞元素超標,加上他生前得罪了那麼多的權貴,被人下毒害死也是有可能的。

H. 歷史上包拯是怎麼死的

說起包拯,我們就會想起這樣一個畫面,額頭有新月、鐵面無私、不徇私情,頭臉烏黑,從小被父母拋棄,喝著嫂嫂的奶水長大,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包拯真是這樣一個人嗎?

其實,包拯有個很幸福的童年,他父母雙全,備受寵愛。在官宦世家長大的他,非常有上進心,29歲考便中進士。然而,當時為侍奉漸漸老邁的雙親,包拯拒絕出去做官,在家一呆10年,直至父母病逝、守孝完畢。包拯才正式出任做官。

包拯是進士出身,出仕後從知縣,干到知府,再到中央官員,其中,還有最著名的官職——開封府尹。包拯一生,無論官大官小,都清正廉明、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剛直不阿,是當時官場中豐碑和標桿式的人物,因此也得到了各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都稱呼他為「包青天」。

直到1062年,在官至樞密副使(副宰相職)2年後,63歲的包拯已是風燭殘年。宋仁宗親自到了包拯家裡,探視病情。這是君臣倆的最後一面。1062年五月,包拯病逝於開封,舉國哀慟。

千年以後,我們回首包拯的一生,會發現他的仕途其實也很平淡,既沒有鍘過負心駙馬,身邊也沒有風流倜儻的七俠五義,甚至也沒有一張黑臉和一個月牙胎記。或許你會問,包拯到底干過些什麼?

他帶人挖過井,給人免過稅;他斷過謎案,為民申冤,他關心大宋的建設,關心民生軍事外交。不過,他幹得最得心應手的,就是以事論事給宋仁宗寫報告。有時彈劾人,有時出主意,偶爾耍脾氣。更多的時候,他是個埋頭苦乾的良臣。

直至今日,包拯有沒有過那麼多的傳奇故事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包拯已經成了華夏人民心中的一尊神,一尊清正廉潔、剛直不阿的神。千百年來以至千百年以後,包拯都是為官者的萬世楷模,為民者的殷切希望!

I. 包青天是怎麼死的

嘉祐七年(1062)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數日後,旋即因患病逝世,終年六十四歲。獲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

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9)歷史上的包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包拯以其政績和品行為人愛戴,因而包拯去世的噩耗傳出時,朝野震驚,全城盡悼,「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聞於衢路」。

現藏開封博物館的北宋《開封府題名記》碑,上刻183位開封知府的姓名和上任年月,而包拯的名字卻已磨去,據說這是因為人們在觀賞碑記時,由於敬仰包拯而經常用手撫摸指點其名,天長日久,竟將碑字磨去。

包拯在社會享有盛譽,因而人們廣泛傳誦他的事跡,並加以理想化和藝術化,衍生出許多軼聞傳說。南宋時有以包拯為主題的故事和戲曲,元雜劇中更有大量的包公戲如《陳州糶米》。

包拯是以龍圖閣直學士(後世訛為大學士)職名任權知開封府,包拯世稱包龍圖。有小說《包公案》(《龍圖公案》)流行,遂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J. 包拯是怎麼死的為什麼在他的屍體骨骼內發現劇毒

要論歷史上有名的清官都有誰,那麼包青天——包拯一定身在其列,一位北宋的名臣,人們對他的形容有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破案無數,是百姓心目中的包公。

我們都知道包拯為民除害斷案入神,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似乎我們都潛意識的認為,向包拯這樣憂國憂民的清官,自然會頤養天年,最後平安老去。並且歷史記載包拯是病死的,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知道如今,包拯骨骼中包含多種毒元素還沒有一個准確的解釋,包拯到底是因病去世還是中毒而死,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准確的結論。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的包拯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