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誰知道新加坡的歷史怎麼會有那麼多華人

誰知道新加坡的歷史怎麼會有那麼多華人

發布時間:2022-05-25 17:38:44

A. 新加坡為什麼有這么多華人什麼時候過去的

樓主聽說過「下南洋」吧?就是在那時去的。
沿海(主要是福建,廣東)漁民迫於生計另謀出路,到南洋打拚。其實不光是新加坡,整個東南亞華人分布都很多。而新加坡華人比例最高,佔7成。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就是華人

B. 為什麼新加坡會有如此多的華人

是歷史原因,新加坡也就是過去所說的南洋,在民國時期被廣東,福建,香港等地的居民視為淘金勝地,如今的華人屬當時留下來的後裔 .
新加坡 早期的歷史記載並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公元 3世紀 , 中國 將新加坡叫作「蒲羅中」,即「半島末端的島嶼」。史料記載, 1320年 , 元朝 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龍牙門」或許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 1330年 ,一個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首次來到此地,將其命名為 Pancur (泉水),當時已經有 華人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海城)的,是 1365年 的《爪哇史頌》。類似的名字還出現在同一時期的一份 越南 文獻上。一直到14世紀 末,梵文名字 Singapura (意為「獅城」)才首次出現。
當時,暹羅(即今天的泰國 )以及位於爪哇島的馬加帕希帝國(Majapahit Empire)爭奪著新加坡的控制權。根據馬來文獻的記載( Sejarah Melayu ),新加坡在一次與馬加帕希帝國的戰爭中失敗。但是一名巨港( Palembang )的王子,Iskandar Shah,之後殺死了當地的領袖,並自己宣布成為新加坡的新統治者。此後不久,他就被趕走,目前並不清楚到底趕走他的是暹羅人還是爪哇人。之後他逃亡北方 馬來半島 的麻坡( Muar ),並在那裡建立了馬六甲蘇丹國,而新加坡則是蘇丹國中重要的一部分。
現代新加坡的建立
18世紀中葉,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隻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在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他們在檳城(1786年)和新加坡(1819年 )建立了貿易港,並從荷蘭人那裡搶得了馬六甲( 1795年 )。
1818年 末,印度總督哈斯丁勛爵(Lord Hastings),決定授權明古連(Bencoolen)總督 萊福士爵士(Sir Thomas Stanford Raffles)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1819年1月29日,萊福士在考察了附近島嶼後登陸新加坡。第二天,他就與Temenggong Ab'r Rahman簽訂了初步的協定,在當地建立一個貿易港。雖然Temenggong是實際的統治者,新加坡是柔佛-廖內-龍牙(Johor-Riau-Lingga Sultanate)馬來蘇丹國的一部分。柔佛蘇丹Abl Rahman在前一年已經和荷蘭人簽訂了條約,他的王國其實已經處於荷蘭的統治之下。顯然萊福士面臨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但是,萊福士知道柔佛內部對這位新蘇丹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分歧。Abl Rahman蘇丹是前一位蘇丹的小兒子。萊福士成功地將被流放的長子Tengku Hussein偷渡回新加坡。1819年2月6日,萊福士宣布Tengku Hussein成為受大英帝國所承認的柔佛蘇丹。一份新的正式條約簽署,授權英國在新加坡合法地設立工廠。該舉動遭到荷蘭的馬六甲以及爪哇總督的強烈抗議。
英國政府在1819年8月之前並不知道萊福士與荷蘭人的沖突。而當他們知曉時,新加坡已經成為英國重要的一塊殖民地。更何況,英國曾經在拿破崙戰爭中對荷蘭有恩惠。到1820年時,新加坡開始為英帝國產生利潤,三年後,新加坡的貿易額已經超過檳城。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地得到確立,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
第一個是 1824年3月的《英荷條約》(Anglo-Dutch Treaty)。根據此條約,荷蘭撤銷所有對英國佔領馬來亞、新加坡的反對意見,並將他們在馬來半島和印度的所有基地讓給英國人。作為回報,英國同意將其在蘇門答臘的基地讓給荷蘭。在馬六甲海峽中劃出一條分界線,兩國各自取其南北兩端。該條約也有效地削減了柔佛蘇丹國的影響力,它的國土被分成三份:位於馬來半島的柔佛以及新加坡(已經正式屬於英國),和廖內群島(由荷蘭控制,今天是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
第二個條約是8月與蘇丹Hussein和Temenggong Ab'r Rahman簽訂的,兩個人同意將島嶼的管轄權讓給英國,而因此他們獲得了更多的現金回報。
海峽殖民地
新加坡、馬六甲和檳城三個英國位於馬來半島的殖民地,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受到英屬印度當局的管轄。到1832年,新加坡成為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峽殖民地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Crown Colony),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
隨著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發展以及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東亞和歐洲之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後,隨著當地橡膠種植業的發展,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紀末,新加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1873年到1913年間,當地的貿易增長了八倍。經濟的發展也吸引了區域內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經增長到80,792,其中華人佔到61.9%,馬來人和印度人分別佔13.5%和16.05%,其他人種,包括歐洲人,則佔到8.5%。
1921年 ,英國在新加坡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之後又補建了一個空軍基地。小島的繁榮與平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打破。日本飛機於1941年12月8日子夜時分開始轟炸這座沉睡的城市。 1942年2月15日 ,新加坡淪陷,並被重新命名為「昭南島」( Syonan )。被佔領出時,很多華人被日軍大屠殺 。日本統治了該地區達3年半,直到1945年9月,英軍回到新加坡。
邁向自治
1945年9月,英軍回到新加坡,英國軍管開始。到1946年3月,軍管結束時,海峽殖民地也正式解散。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為直轄殖民地,而檳城和馬六甲則於1946年成為馬來亞聯盟(Malayan Union)的一部分,1948年成為馬來亞聯邦的一部分(Federation of Malaya)。
戰後的新加坡已經與戰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發言權。總督的權力被分散,一個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組成的顧問組成立。該體系於 1947年7月變為兩個分開的行政及立法會議。雖然總督依然擁有很大的權力,但是人民已經有權選出立法會議中的6名成員。
1948年6月,由於馬來亞共產黨企圖使用武力奪取馬來亞及新加坡的政權,新加坡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持續了長達12年。到1953年底,英國政府任命了一個由藍帶爾爵士(Sir George Rendel)率領的考察組重新評估新加坡的憲法地位,並提供相關建議。政府最後接受了藍帶爾的建議,並最終修改新加坡的憲法,賦予新加坡更大程度的自治。
1955年的選舉是新加坡歷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新的登記制度使原本只有75,000人的合格選民增加到300,000人。而且華人選民的數量首次大幅度增加。最後,勞工陣線(Labour Front)取得10個席位。馬紹爾(David Marshall)於1955年4月6日成為新加坡的首任首席部長(Chief Minister)。他領導的勞工陣線與巫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及馬華(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組成聯合政府。
在與倫敦關於新加坡完全自治的憲制談判破裂後,馬紹爾於1956年6月6日辭職。林有福出任新的首席部長。1957年3月由林有福所率領的代表團成功地在倫敦與英國方面達成協議。1958年5月28日,雙方在倫敦正式簽字。
新加坡在1959年取得完全自治。當年5月新加坡的第一次大選舉行,選舉第一屆完全民選的立法會的51名成員。人民行動黨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在選舉中獲得了43席,成為第一大黨。6月5日,新加坡總督古德爵士(Sir William Goode)宣布新憲法生效,新加坡成立自治政府,他本人擔任首任元首( Yang di-Pertuan Negara Head of State),李光耀成為首任總理。
當時,人民行動黨與共產黨合作抵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共產黨人控制了許多大眾組織,特別是工人及華校生。兩黨的合作並不十分愉快,雙方都在利用對方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中間派希望與非共產黨的馬來亞合並並獨立,而共產黨人則希望建立一個獨立的共產國家。
兩派的緊張關繫到1960年開始惡化,最終於1961年分道揚鑣。共產黨人自己組成了一個新的政黨社會主義陣線(Barisan Sosialis)。而在1961年,馬來亞也進入戰局,宣布願意與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合並組成聯邦,前提是英國管轄的婆羅州(Borneo)、 汶萊 (Brunei)和沙勞越(Sarawak)也加入這個聯邦。
成立馬來西亞的提議
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首相東姑(Tunku Abl Rahman)提議馬來亞聯邦應該與新加坡、沙勞越、北婆羅州和汶萊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及政治合作,並將合並作為一種選擇。合並的主要條款由東姑和李光耀簽署,包括了建立一個負責國防、外交和國安的中央政府,而當地政府則可以負責教育及勞工的問題。 1962年9月1日,新加坡舉行有關合並的全民公投,三分之二的人選擇支持合並。
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正式成立,包括了馬來亞聯邦、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即今天的沙巴)。汶萊拒絕加入。合並遭到了鄰近國家的反對, 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都提出抗議。
獨立: 然而,合並是短暫的。主要的分歧是種族問題。原本馬來亞的馬來人佔大多數,並享有特權。馬來人主宰了聯邦的政治生態,而華人則主宰了馬來亞的經濟命脈。然而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加入聯邦後,華人也更有機會參與馬來西亞的政治運作。巫統開始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以及經濟環境。新加坡最終不得不於1965年8月9日退出聯邦,宣布獨立。獨立的新加坡於1965年9月和10月分別成為聯合國及英聯邦的會員國。
當代 : 獨立後,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措施,發展工業及經濟。裕廊工業區(Jurong Instrial Park)於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Kallang)、紅山(Redhill)等地也建立了小規模的工業基地。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市政局(Jurong Town Corporation)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Development Bank of Singapore)也在該年成立。
1979年石油危機之後,政府驚覺發展中的問題,並對經濟進行重組。政府修改了相關的教育制度,提升人民的技術水平。在這一年,新加坡的華校被撤銷,所有學校使用英語教學。
住房問題被放在首位。建屋發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負責建築所有的政府組屋(HDB flats),廉價提供給民眾。新加坡公民還可以使用自己的公積金戶頭(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購買組屋。
英國於1967年突然決定撤除其在新加坡駐扎的所有部隊,使新加坡政府決定組建自己的軍事力量。新加坡相仿以色列 ,規定所有年滿18歲的男子都必須服兵役。967年,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成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 (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進入1970年代的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政局穩定。然而新加坡政治舞台卻被一個政黨,人民行動黨所主宰。執政黨經常利用各種司法程序,壓制反對派的聲音。比較著名的反對黨政客包括了J.B Jeyaratnam(最近由於與人民行動黨多位領袖長年的官司纏身而宣告破產)和鄧亮洪(Tang Liang Hong,目前居住在 澳大利亞 )。
然而,完全怪罪新加坡政府對反對派的打壓也不全是公正的。例如,當局並沒有主動進行出版審查制度,而主要由公民的「自我審查」。獨立後的新加坡政治舞台上從來沒有過重要的反對黨,主要也是由於執政黨長年的宣傳與執政的結果。

C. 為什麼新加坡有那麼多華人居住

3、智能光線

新加坡屬熱帶國家,陽光直射,但去過新加坡的朋友會發覺,完全感覺不到陽光的強烈,是因為機場頂部的遮光板把光線有效地擋了出去,而陰天的時候,遮光板會自動開啟,使更多光線照入。

4、迷你精緻

除機場外,最值得一提的是環球影城,相比大而全的美國環球影城,新加坡環球影城顯得是緊湊而精緻,地方小的另外一面就是玩起來不累,所以特別適合親子旅行。

5、全球唯一

新加坡環球影城是東南亞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總共有24個游樂設施和景點,而其中2/3都是專為新加坡設計改造的。

6、獨特感受

新加坡環球影城擁有古埃及、失落的世界和好萊塢大道等七個主題區,電影世界的神奇,為遊客掀開探險旅程的序幕。斗惡霸、追明星,遊客將隨著不同電影的劇情,從一個熒幕轉移到另一個,沉浸在星光大道的耀眼光芒中。

D. 新加坡怎麼那麼多華人

新加坡多中國人(華人),有兩個原因:

一、1819年,英國政府為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從海外招收了大量勞工,其中中國廣東、福建的勞工佔了很大的比重。

二、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參加新加坡州選舉失利;1964年9月,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決定將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大批華人隨之從馬來亞的馬六甲、柔佛等地遷入新加坡。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E. 新加坡為什麼這么多華人

1;明朝年代已有華人居住新加坡但已融入當地馬來文化,俗稱「巴巴」(男) 「娘惹」(女)。當新加坡在1832年成為英格蘭領土,開放以後,引來了不少中國南部的華人,南下當「苦力」所以新加坡也稱「南洋」。後應中國各糾紛,內亂,也就永久居留不回了。雖身在南洋,但心在中國,之所以中日世界戰時參戰因而被日佔領時慘遭屠殺

以福建人(苦力)為主,佔45%,潮洲人(廣州地方)(生意/商人)佔22。5%,廣東人(裁縫,飲食,建築(紅頭巾)業)佔16%,其他有客家人7%,海南人(航海,飲食業)5%等。

2;樓主聽說過「下南洋」吧?就是在那時去的。
沿海(主要是福建,廣東)漁民迫於生計另謀出路,到南洋打拚。其實不光是新加坡,整個東南亞華人分布都很多。而新加坡華人比例最高,佔7成。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就是華人。

F. 新加坡為什麼這么多中國人"

新加坡有75%的華人,新加坡是由馬來人開埠的。
但是在明國時期特別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引發了中國第一次移民的高峰。中國有很多船員和漁民呆在了馬六甲(馬來西亞)一帶。他們的後代開始繁衍生息。
以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一個聯邦國家,被稱作馬來亞。後來在1965年,因為當時馬來亞首相不滿意李光耀的政見,率先宣布新加坡脫離馬來亞聯邦。8月9日,新加坡被動(注意是被動)的宣布獨立。隨後8月9日被稱為新加坡國慶日。
因為新加坡為華人統治地區。所以又引發了大批華人從馬來亞的馬六甲,柔佛等地遷入新加坡。
逐漸的新加坡華人佔大部分了。
但是由於近年新加坡華人不願意生孩子,而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生育率很高。所以新加坡華人比例在逐漸下降。

說的明白一點就是因為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唯一一個華人當政的政體,華人在新加坡的權益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東南亞華人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新加坡。

G. 新加坡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

新加坡多中國人(華人),有兩個原因:

一、1819年,英國政府為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從海外招收了大量勞工,其中中國廣東、福建的勞工佔了很大的比重。

二、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參加新加坡州選舉失利;1964年9月,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決定將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大批華人隨之從馬來亞的馬六甲、柔佛等地遷入新加坡。

H. 新加坡為什麼有很多華人

在明國時期特別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引發了中國第一次移民的高峰。中國有很多船員和漁民呆在了馬六甲(馬來西亞)一帶。他們的後代開始繁衍生息。

以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一個聯邦國家,被稱作馬來亞。後來在1965年,因為當時馬來亞首相不滿意李光耀的政見,率先宣布新加坡脫離馬來亞聯邦。8月9日,新加坡被動(注意是被動)的宣布獨立。隨後8月9日被稱為新加坡國慶日。

因為新加坡為華人統治地區。所以又引發了大批華人從馬來亞的馬六甲,柔佛等地遷入新加坡,逐漸的新加坡華人佔大部分了。

(8)誰知道新加坡的歷史怎麼會有那麼多華人擴展閱讀

【重要節日】

1、華人新年:同中國春節。

2、泰米爾新年:4月到5月間。

3、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

4、國慶節:8月9日。

5、開齋節:伊斯蘭教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

6、聖誕節:12月25日。

新加坡法定公共節日共計11天,除上述外,還有元旦、復活節、哈芝節、勞動節等。

I. 新加坡這個國家是怎麼形成的它有多少年歷史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華人(一定要完整回答)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來由: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47.5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
新加坡使一個多種族的國家。所謂的當地人,都是最近200年到新加坡的。其中有70%是華人,他們一個多世紀來南渡新加坡謀生後邊在那裡定居,生育後代。其餘的主要是馬來人和淡米爾人。因此不存在華人比當地人多的說法。
我在新加坡留學。

人口: 321.75萬(1999年6月),其中華人佔77.2%;馬來人佔14.1%;印度人佔7.4%,其餘為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人。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國語為馬來語。英語為行政用語。無國教。華人和斯里蘭卡人多信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J. 為什麼新加坡大部份都是華人

新加坡多華人是因為:

  1. 1819年,英國政府為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從海外招收了大量勞工,其中中國廣東、福建的勞工佔了很大的比重。

  2. 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參加新加坡州選舉失利;1964年9月,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決定將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大批華人隨之從馬來亞的馬六甲、柔佛等地遷入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10)誰知道新加坡的歷史怎麼會有那麼多華人擴展閱讀

8世紀新加坡屬室利佛逝;14世紀始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8-19世紀屬柔佛王國。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佔;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民丹島和巴淡島都有輪渡聯系。

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准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閱讀全文

與誰知道新加坡的歷史怎麼會有那麼多華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