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隋朝怎麼統一的歷史

隋朝怎麼統一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25 23:11:56

A. 請寫出隋朝統一的大致過程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隨後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並於大業二年(606年)頒布詔書遷都洛陽。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大業十四年(618年)隋朝滅亡,享國38年。
為了鞏固統治,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初創三省六部制,完善於唐朝,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興建了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B. 隋朝統一歷程

隋文帝楊堅(541—604年),中國隋朝皇帝(581—604年在位)

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隋文帝論必須伐陳;法不可違。若如公意,我是五兒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別制天子兒律乎?我安能虧法——隋文帝論法不恕子;普天之下,皆是朕臣,朕之撫育,俱存仁孝——隋文帝

(作者:阿澈)隋文帝楊堅,因為將歷經二百多年分裂的中國重新統為一體而名垂千古。實際上,他無論奪取政權還是統一天下,都屬於水到渠成的事件,而他在寶座上實行的一系列改變了中國政治結構的改革,才真正體現了一代雄主的遠見卓識。

楊堅在登上權力頂峰的路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政權的開國元勛,戰功赫赫,官至柱國,封隨國公。楊堅十四歲就開始了仕途生涯,後來娶大將軍獨孤信之女為妻,使他又多了一個雄厚的政治後盾。經過二十多年經營,公元580年,楊堅已爬升到驃騎大將軍、大興郡公的位置,其女也成為北周宣帝皇後。這一年,北周宣帝病死,年幼的靜帝繼位,楊堅勾結近臣作偽詔,取得了輔政大臣之職,總攬朝政,這也許是楊堅一生中最關鍵的一步。

這時,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已成「騎虎難下」之勢。他安插親信,部署力量,積極做准備。在果斷地鏟除了北周宗室中最有實力的「五王」之後,又鎮壓了尉遲迥、司馬消難等人的兵變。581年,楊堅以體面的形勢迫使北周靜帝禪位於他,建立了隋朝。這個變化,表面上是以漢易夷,但實際上這時北方夷漢之間已處在混一的邊緣,隋朝皇室無論血統還是性格習俗,都是夷漢融合的產物。

這時中國的政權,還有荊楚的後梁國和江南的陳朝。國小力微的後梁一直依附於北周,被隋輕而易舉地吞並了。陳朝正處在一種萎靡浮華的風氣中,已遠非生機勃勃的大隋的對手。隋文帝抓住了這個二百多年難遇的南北一統的歷史機遇,589年派晉王楊廣統率50萬大軍,沒經過多少激戰就突破了長江天險,滅亡了以苟且偷安為國策的陳朝。

隋文帝的新政,富有開創性,經唐朝發揚光大後,溶入了中國封建政治的血脈之中。新政大致可分為政治和經濟兩大部分,基本思路是剝奪貴族豪強的各種資源,使其納入到大一統國家的統治體系之中。從隋文帝登極第一年就開始新政,改革的思維方式一直維持到他生命的最後階段。

政治官僚體系方面,開創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書、門下、內史,分管行政、納言、監令,作為最高行政機關,六部為吏、民、禮、兵、刑、工。這樣的權力分配體系有利於防止大權過於集中到某些大臣手中,一直為後代所沿用。在地方上,鑒於當時州、郡、縣三級體系十分混亂,隋文帝的改革大刀砍掉了郡這一級別,重編了州、縣二級,裁減了大量亢官亢員,上令下送和下情上達更為便捷。接著,隋文帝規定九品以上官員一律歸中央任命,每年由吏部考核銓選,並制定了「迴避」原則,即地方官盡量不選用本地人。這些措施在當時是為了防止勢族豪強壟斷地方權力,也一直為後世所沿用。

與上述改革相適應,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門第限制。接著,公元587年,隋文帝開始實行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是為科舉制度的起源(關於科舉制的起源,尚有不同說法),科舉制度經過不斷變遷,一直延續到1905年,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政治社會文化多個層面,當為隋文帝新政中影響最大之點。

社會經濟方面,隋文帝將北朝的均田和租調制略作改動,推行到全國。接著,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了大規模的「刮戶運動」,「大索貌閱」,挨家挨戶地檢查戶口,不遺漏一人。為了更好地配合「刮戶」,還根據高熲的提議,實行「輸籍之法」,即由政府提前定好賦稅徭役數目(低於地主所收的稅役)及早頒布天下,使豪強地主的附屬戶看到作國家的編民更實惠,自動脫離豪強地主,成為國家的納稅戶。這些措施不僅僅為了增加國家賦稅收入,還打擊了豪強地主,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減輕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可謂一舉三得。此外,隋文帝還統一了南北的度量衡和貨幣。

隋文帝制定了《開皇律》。其特點是緩刑薄賦,減省了大量的罪名,相同的罪所受的刑罰也有所減輕。

隋文帝是有名的節儉勤政之君。他每天聽政議政、批閱奏章,從早到晚,孜孜不倦,還經常外出視察,親自決獄,訪問民間疾苦。他事無巨細都抓在自己手裡,而不放心交給臣下去辦。經過多年平穩發展,全國的戶口翻番,「中外倉庫,無不盈積」,隋文帝末年,全國儲積的糧食,估計可供統治者支用五、六十年。

隋文帝是有名的妻管嚴,皇後獨孤伽羅同樣出自顯赫世家,對隋文帝的事業幫助很大,隋文帝的政策中有多少來自獨孤後的思想成分,已難以估計。獨孤後以努力在朝廷內外維持一夫一妻制而聞名,她偏愛次子楊廣,這影響了隋文帝的立儲決策,不過在隋文帝去世之前,楊廣看來仍最像是皇位的最佳繼承人,最後在一場宮廷變故中,隋文帝被楊廣所弒(此事仍存在疑問),楊廣繼承了皇位,成為後來犯下「罄竹難書」罪行的著名暴君隋煬帝。隋朝兩代而亡,也許隋文帝唯一的錯誤就是選錯了繼承人。

在中國歷史上,隋文帝的作用不僅僅是開創了一個朝代。他不但結束了南北分裂兩百多年的局面,而且成功地將原北周的制度移植到大江南北。他創立的制度中,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等都影響了中國政治一千多年,並不因隋朝的短命而失去作用。隋文帝是個超越他的時代的人物,在大唐的煌煌盛世之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隋文帝在本書100名出類拔萃的帝王之中,名列第50位。

小提示:隋文帝楊堅時代的北方,夷漢之間互相通婚、同朝做官、平等享受權力,已沒有任何力量將他們劃分成兩種不同的人,這意味著一個大融合、大統一的時代已經到來。楊堅本人正是兩種血統、兩種文化相融合的才俊,由他完成統一,便成了歷史的選擇

C. 隋朝統一全國的條件有哪些

隋朝的統一的歷史條件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②江南經濟的發展。
③南北方人民渴望統一。
④隋文帝勵精圖治,進行改革,使國力迅速上升,把滅陳統一作為首要任務。
⑤南朝陳國力弱小,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

綜上可知,北強南弱,完成統一成為歷史的必然。

589年,隋滅陳,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統一全國。

統一意義:結束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之後秩序安定下來,南北經濟文化得到交流。

D. 隋朝是怎樣統一南北的

隋朝(公元581—618年)共統治中國三十八年,前後僅文帝、煬帝兩代,是我國歷史上存在較短的朝代之一.
隨著南北朝在政治、經濟上的逐步衰落,身為北周的輔政大臣的楊堅於公元581年2月迫使年輕的周靜帝讓位,自立為帝.因楊堅曾官居隋國公之職,故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建都長安,他就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
楊堅登基後,果斷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社會改革,鞏固了隋朝的統治,並於開皇八年(588 年)12月攻佔了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後陳的都城建業(今南京)宣布了南朝的滅亡.至此,長期分裂的中國又復統一.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曾於601年改年號為仁壽.仁壽四年,六十三歲的楊堅卒於仁壽宮.(後世有記載稱楊堅是被其子楊廣指使心腹張衡入宮行刺而亡.)

E.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歷史是怎麼樣的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歷史是: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丞相楊堅,北周覆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營建東都,又修建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大業盛世」。然而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李淵逼楊侑禪讓,國號「唐」。619年王世充逼楊侗禪位,國號「鄭」,隋朝徹底滅亡。

隋朝的手工業:

隋代是中國瓷器生產技術的重要發展階段。其突出的表現是,在河南安陽、陝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質堅硬,色澤晶瑩,造型生動美觀,這是中國較早出現的白瓷。

隋代青釉瓷器的生產則更廣泛,在河北、河南、陝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並發現了多處隋代窯址,江南為手工業發達地區。隋朝瓷器的發展也帶動了當時經濟的發展。

F. 隋朝是如何統一全國的

隋朝之前是南北朝,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楊堅掌握大權。581年,北周靜帝宇文闡被迫禪位大丞相楊堅,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當時在南方的割據政權是陳朝。陳後主不問政事,沉迷享樂。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隋統一後,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開通了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創立科舉制,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這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6)隋朝怎麼統一的歷史擴展閱讀:

隋朝的滅亡

隋文帝厲行節儉,曾教訓太子說:自古帝王沒有好奢侈而能長久的。然而,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他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隋煬帝每年都要征發大批的勞動力,動輒數百萬,驅使他們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築長城和馳道。為加強對各地的統治,他還多次巡遊,乘坐高大、華麗的龍舟,隨行的船隻浩浩盪盪,沿途護衛的兵士和拉纖的民工多達數十萬,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

隋煬帝還三次征遼東,迫使大量農民服兵役、當民夫,使人民無法正常從事生產勞動。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人民忍無可忍,終於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首先爆發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東地區,隨即迅速蔓延到全國,在各地形成了許多反隋的隊伍。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朝的統治面臨瓦解。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

G. 隋朝是如何完成「統一南北」的歷史任務的

隋朝初年,北方突厥的勢力強盛,與隋朝相對抗。開皇二年(582),隋軍挫敗入掠河西以至弘化、上郡、延安(今陝西北部)的突厥軍。突厥汗國的內部矛盾隨之激化,三年,突厥分裂為東、西兩汗國。五年,東突厥沙缽略可汗歸附隋朝,經隋朝同意,率部內遷白道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北方獲得安定。隋朝的力量於是轉向江南。

八年二月,隋文帝下詔伐陳。十一月,合九十總管之兵五十一萬八千人,以晉王楊廣為統帥,沿長江中、下游分兵八路,大舉南進。次年正月,隋大將賀若弼自廣陵渡江,韓擒虎自採石渡江,東西兩路直指建康。賀若弼激戰於鍾山,打敗了前來迎戰的陳軍韓擒虎因陳將領任忠投降,得以先入宮城,俘後主陳叔寶。長江中下游的陳軍隨即或降或破嶺南方面,在高涼(今廣東陽江西)太守馮寶妻冼夫人(少數族人)的協助下也迅即安定。這場統一戰爭從發兵到戰事結束,不過四個月。

隋朝平陳之後,得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籍上戶數共五十萬,人口二百萬。以後,隋又遷陳朝皇室和百官家屬入關中。江南士族高門從此更加衰落。

陳亡之後,江南士族高門雖大都北遷,但梁陳時正在擴大勢力的地方豪強以及所謂「溪洞豪帥」卻仍然保有實力。隋朝派到江南的官吏都是北方人,不尊重地方豪強的特權。豪強們認為統一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開皇十年冬,遍及陳朝舊境的反隋暴動爆發。當時謠傳隋朝要把所有江南人全部遷入關中,豪強們因此得以糾集民眾,大股數萬人,小股數千人。隋朝派遣楊素為行軍總管,領兵鎮壓。統一是大勢所趨,分裂割據不可能真正獲得江南人民的支持豪強們各踞一方,力量也分散。隋軍將其各個擊破,大約次年即告平定。士族高門的北遷和這次鎮壓,沉重打擊了江南的割據勢力。

西晉末年以來,南北長期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尖銳的民族矛盾。北朝後期,鮮卑貴族的門閥化,尤其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漢族楊氏代周以後,象徵民族矛盾的鮮卑政權亦告消亡,南北統一的條件已經成熟。當時,隋的經濟、政治、軍事力量都比陳強。於是,結束近三百年分裂狀態的歷史任務便由隋來完成了。

H. 隋朝統一的原因和經過是什麼

大隋開國

北周武帝宇文邕於公元577年攻破北齊,統一北方後,南北對峙的天平已明顯向北傾斜,可惜他卻英年早逝於578年去世,年僅36歲。

繼位的北周宣帝宇文贇奢侈浮華,沉湎酒色,政治腐敗,更是在繼位一年之後自稱「天元皇帝」傳位於不滿六周歲的太子宇文衍(後改名闡),史稱周靜帝, 還同時擁有五位皇後,其中天元皇後就是楊堅的長女——楊麗華。 外戚楊堅乘機將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漸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死後,楊堅聯合劉昉、鄭譯矯詔以外戚身份輔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楊堅登基為帝,是為隋文帝,國號隋,定都大興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8)隋朝怎麼統一的歷史擴展閱讀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興建兩都大興城和洛陽城,並且興建長城保護歸附外族。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

原漢長安城久經戰亂,殘破不堪,而且宮室形制狹小,不能適應新建的統一國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幾百年來城市污水沉澱,壅底難泄,飲水供應也成問題。

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漢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建新長安城。582年一月隋文帝命宇文愷負責設計建造新城,因為隋文帝曾被封為大興公,因此取名大興城,隔年三月竣工。

閱讀全文

與隋朝怎麼統一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