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古箏歷史多久

古箏歷史多久

發布時間:2022-01-29 02:32:51

㈠ 古箏的歷史有多長

古箏又名"秦箏"。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v

http://bk..com/view/29504.htm

㈡ 古箏的歷史

一,古箏的起源
箏,又名秦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因為它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樂淳樸典雅、古色古香,所以後來人又把它稱為「古箏」。
古箏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之一,它是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的方式之一。

二、古箏的發展
在漫長的二千多年歷史進程中,經過歷代彈奏者和樂器製作匠的共同努力,古箏這件華夏民族的古樸樂器得以不斷改進,其發展趨勢和人類社會的事物發展規律一樣,也是由「簡」和「繁」、「彈撥樂器」。
最初的古箏體積小,只有5根弦,後來發展到十二、十三、十六、十八,直到現在最多的有五十餘根弦,目前慣用的則是二十一根弦,又稱二十一弦箏。
古箏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非常流行,在日本、朝鮮、新加坡及我國台灣、香港等地可與鋼琴並駕齊驅,由於古箏的表現力豐富,韻味深長、色音淳美、古樸典雅,彈奏起來時若玉珠落盤,時若翻江倒海,跌宕起伏,變幻莫測,氣勢磅礴,令人陶醉。

三、箏體簡介
(1)箏頭、箏尾。大的一頭稱箏頭,小的一頭稱箏尾。
(2)岳山:古箏分前岳山、後岳山,大箏頭處稱前岳山,箏尾初處稱後岳山。
(3)箏碼:也稱柱或雁柱,它是箏弦和面板的傳振支柱,箏碼可以左右移動,以調整音高低,前後移動,以調整音質。
(4)箏弦:分鋼絲弦和尼龍弦,從高音到低音依次排列為1—21弦。
(5)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

四、坐姿
1、彈箏姿式分立式、坐式及盤式(盤腿、坐地)日本、朝鮮彈奏政者多採用盤式,我國常用坐式。
2、坐式要點
(1)坐在靠箏頭一邊,身體右側與前岳山延長線對齊、人體中線對第一、第二個箏碼。
(2)箏上最高碼之頂端在彈奏者胸腰之間。
(3)坐距箏體約10—15厘米。
(4)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呈「丁」字形。
(5)上體平直,放鬆自然。
3、手形要求
兩肩自然放鬆,手腕放平,手呈半握拳狀,各手指自然彎曲,各關節凸出,不能踏陷,大指要立起與中指相對,彈奏時各關節往掌心運動。

㈢ 古箏起源於什麼時候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箏就已流行於秦、齊、越等國,其中以秦國最盛行,故有「真秦之聲」、「秦箏」等稱。古箏真正的起源,就如同它的命名一樣,具有許多種版本,會有這樣的原因,我想是來自於它沿革歷史悠久,加上每個朝代對其加註的版本考究各不相同,因此才會有以下四種學說:說法一:箏淵源於瑟在史料中,可看到多處皆有因爭瑟一分為二而成箏的記載,於上述對於「箏」命名的部份,已提及不少,在此不再詳述。

說法二:箏築同源說箏築同源的說法,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記錄,根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的記載,「箏,謹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及同時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也敘述到「箏,鼓弦築身樂也」。因此有許多學者推斷,箏的來源與築相當類似,都是竹製,都是五弦或少於五弦的簡單樂器,之後箏不斷演進,演變成十二弦木製箏,簡單的說,箏與築皆是由簡單的竹製樂器所演進而生的,因此才有此一說。註:何謂「築」?築乃是一種便於攜帶流行於古代游牧民族用竹所制的簡單樂器,戰國時代流行於燕、趙、齊等靠北方的國家。北宋陳暘樂書「築之為器,大抵類爭,其頸細,其肩圓。竹鼓之,為琴……品聲按柱,左手捩之,右手以竹擊之,隨聲應律焉」。

說法三:箏是由秦國名將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史料中的記載如下:1.漢應劭風俗通「僅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2.隋朝的音韻學家陸法言在切韻中說「箏,秦蒙恬所造」。

3.隋書樂志「箏,十三弦,所謂秦箏,蒙恬所作者也」。

4.唐段案節樂府雜錄「箏者,蒙恬所造也」,雖然此一說法有許多文獻證明,但仍有許都研究學者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推斷,以下分項述之:(1)在孔子弟子所撰寫的禮記、樂記中就已有古箏記載。這代表著在春秋時代,古箏早已流行,但此時蒙恬尚未出生,又怎麼造箏呢?

(2)在公元前237年,在宰相李斯的諫逐客書中,曾敘述到「夫擊瓮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其中也有箏樂的記載,李斯和蒙恬雖是同時代人,但此文和蒙恬造箏之說時,相差了十六年,這是另一項否定蒙恬造箏之說的論點。

(3)其三,若蒙恬造箏為事實,怎會於史記蒙恬列傳中,完全無提及有關造箏一事,令人可疑;另外在晉傅玄箏賦序及舊唐書音樂志中皆有反駁蒙恬造箏的記載。箏賦序:「……豈亡國之臣所能開思運巧哉,或以為蒙恬所造,非也」。舊唐書音樂志:「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此派學者認為蒙恬造箏說已不攻自破,不足採信;至於對蒙恬改造箏的說法倒是認為有可能的。在清朝朱駿聲說文通訓中提到:「古箏五弦,施於竹如築,秦蒙恬已為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後加十三弦」,這一段文字便證明了蒙恬改造箏的說辭。

說法四:箏為漢代京房所造承上述舊唐書音樂志提到:「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其後述是「箏與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箏也」,但實際上,「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之意,是京房設計了一個狀如瑟的五音準,換句現代話應該是說京房製造了一個有五音準的調音器,而不是古箏。這算是一個會意上的差錯,而非是真實的。那麼倒底事實的真象為何?這些古人的說辭,你自己又相信誰?或許只有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才知道吧!也或許沒有人真正知道!因為若要追溯每個樂器或音樂的確實的背景、歷史,那麼真正的創造者,應該是在當時的人民,因為箏樂早已在每個人的心中慢慢萌芽、茁壯而誕生。

㈣ 古箏一般有多長

標准古箏的長度裸琴是1.63 長 。 古箏不分大人用還是小孩用,都是1.63長,也有一米長的叫半箏(這種只能練練指法)。

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4)古箏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古箏使用的場合最佳溫度為20℃,最佳濕度為50%。一般情況下,溫度保持在16-28℃、濕度在50~70%之間的空間內使用古箏對樂器振動和發音都較有利。

㈤ 古箏從什麼時候發明的

古箏是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發明的。

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漢民族樂器,一共10級。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李斯列傳.諫逐客書》中所引資料,頗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李斯《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一段說:「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

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也有說法為,箏是戰國時的一種兵器,用於豎著揮起打敵人還有一句古話叫「箏橫為樂,立地成兵」。後來在上面加上琴弦,撥動時發現悅耳動聽,於是發展成樂器。

(5)古箏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1965年,王昌元成功創作出了古箏曲《戰台風》,《戰台風》的出現,使古箏的演奏的技術、技巧,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結束了古箏只能輕彈慢揉的時代,此曲中的掃搖四點、密搖、扣搖、刮奏等來製造台風效果等技法,都是創新技法,提高且豐富了箏的表現能力。

70年代,趙曼琴在演奏實踐中,創造使用了雙弦過渡滑音、和弦長音、快撥及1/5泛音等新技巧。並突破傳統的八度對稱模式。

創立了由輪指、彈輪、彈搖等幾十種新指序構成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使箏不須改變定弦即可單手演奏五聲、七聲及變化音階的快速旋律,為箏由色彩樂器進入常奏樂器行列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㈥ 古箏有幾年的歷史

箏在戰國時期已經廣為流傳,於秦國尤盛,故又名秦箏。

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既善於表現優美抒情的曲調,又能夠抒發氣勢磅礴的樂章。古人曾用「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的生動詩句,描繪了箏的演奏藝術達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箏,通常人們又把它叫做古箏。這恐怕與它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濃郁的民族特色,以及豐富的傳統箏曲給人們留下的古樸雅緻的情趣有關。在古代,箏還被稱為秦箏、瑤箏、銀箏、雲箏、素箏等。

關於箏的命名,史料中說法不一。有的說箏是由樂器本身的音響效果命名的;有說是二人爭瑟取其相爭的「爭」字而得名的;也有說是因「秦皇奇之,立號為箏」的;還有說是「蒙恬(將瑟)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箏然。」(唐劉貺《大樂令壁記》)。這幾種說法,以音響效果具有錚錚的特點而命名的論斷比較合理。在歷史上,我國有著以音響效果命名樂器的習慣。如磬,是按以物擊石發出的「鏗、鏗」一類音響命名的;瑟則發出了渾厚、柔和的「瑟、瑟」之音。

㈦ 古箏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急急急

據考證,在秦國建立和文獻記載之前,箏已流傳在西周的秦地,距今已有2800年的歷史。因箏最早在秦地流行,故歷史上又有秦箏之稱。

㈧ 古箏有多少年的歷史

箏很可能來源於一種大竹筒製作的五弦或少於五弦的簡單樂器。年代當在春秋戰國時期或春秋戰國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秦代。箏、築、瑟的關系,既不是分瑟為箏,也不是由築演變為箏,而很可能是箏築同源,箏瑟並存。五弦竹製箏演變為十二弦木製箏,築身筒狀共鳴結構演變為瑟身長匣形共鳴結構,可能是參照了瑟的結構而改革的。

㈨ 古箏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2800多年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攜帶型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屬彈撥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箏碼)、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㈩ 古箏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戰國時期,古箏就在秦國流行,所以它又被稱為「秦箏」。古箏的流傳甚廣,從嶺南至內蒙,幾乎遍及整個中國。最初的古箏是從戰國時期一種竹製的五弦樂器演變而來,秦漢時期,五弦發展為12弦,隋唐時期為13弦,元明時期為14弦,清代時期為16弦。

後經改良,由17、19弦不等而發展到21-25弦,箏弦也由原來的絲弦改為鋼絲弦等。這樣,古箏的音域和表現力得到很大提高,深受人們歡迎。它既可用作獨奏、重奏、合奏,也可用作戲曲、曲藝和舞蹈等的伴奏。古箏的音色清越、高潔、典雅,委婉動聽,具有一種幽遠的獨特神韻。

(10)古箏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彈弦方法

箏的基本彈弦方法有兩種:夾彈法和提彈法。 夾彈法:手指彈弦方向是從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發青厚實,音質飽滿。彈奏時往往是無名指自然依放在箏弦上,使手有所依託,保持手型自然鬆弛。夾彈法是初學彈箏的基礎彈法,也是傳統技法的基本彈法。

提彈法:手指彈弦方向是從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發音清脆,音質干凈。彈奏時往往是無依託,懸手彈。基礎訓練時切忌手型緊張,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鬆弛狀態。提彈法是快速練習的重要彈法。

除這兩種基本彈弦方法外,觸弦的深淺,觸弦角度的調整,觸弦速度與力度的不同都給箏的發音帶來極大的變化。在基礎訓練中要學會掌握不同的彈弦方法,學會調整觸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運用到樂曲表現中去。

閱讀全文

與古箏歷史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