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西區的歷史沿革
河西區傳說殷周時,總兵官李靖駐守陳塘關,哪吒在九灣河鬧海的故事就發生在境內陳塘庄一帶。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資本主義列強勢力侵入,1895年境內東北部部份地區被辟為德國租界。
1902年7月(清光緒二十八年六月),第一次海河裁灣工程竣工,原在河東的掛甲寺村和楊莊子落入河西。
1917年,建成天津市第一個行政建制區。
日本侵略中國時期,1938年(民國27年)5月,日偽市政當局調整區劃。將特一區以外,原鄉區二所,鄉區五所各一部,東至海河、南至津浦鐵路支線、西至大圍堤、北至六里台,定為第六區。
1943年(民國32年)3月,日偽市政當局將特一區改為第十區。
1944年(民國33年)4月,日偽市政當局將六區、十區合並,仍稱第六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市政當局雖調整全市區劃,但六區基本未動,區名亦未改。時轄區面積22.392平方公里。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區舊稱。
1952年10月區劃調整。六區原轄何興村移交五區;七區八里台一部及天津縣灰堆村、下河圈村劃歸六區;同時將黑牛城村、紀莊子村移交天津縣。另外,轄區北界略作調整,由開封道至馬場道改為徐州道至馬場道。調整後的區界,東至海河,南至跑馬場、尖山、灰堆,西至衛津河、赤龍河,北至吳家窯、馬場道、徐州道。轄區面積21.6平方公里。
1956年1月1日,市政府將六區改稱河西區。
1958年10月1日,天津市實行新區劃,將市內8個區和4個郊區裁並為6個行政區。南郊區2個鎮10個鄉、西郊區東部3個鄉、東郊區海河西岸4個鄉劃入河西區。1959年10月,黃驊縣新、老上古林村,包括沿海、前進、勝利、工農、建國等農業社,劃歸河西區。1962年2月,除黑牛城村外,原郊區部分及新、老上古林村劃出。
1966年9月,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至1968年1月廢止,復稱河西區。
1981年2月,市政府決定將原屬於南開區、西郊區的體育學院北新辟居民區劃歸河西區管轄。1984年11月,區界調整。西郊區津鹽公路(今衛津南路)以東區域劃入河西區,紀莊子北新居民區、李七庄鄉6個居委會和紀莊子村。同時,坐落於南郊區界內新建成的小海地、珠江道居民區也劃入區境,該段區界南移至三水道及擬建的潭江道一線。調整後轄區面積增至39.831平方公里。
1991年10月28日,南段區界再次調整,將微山路至洞庭路一段由三水道向南擴至浯水道。轄區面積隨之略增,達41.023平方公里。
1995年底,區界東至海河,南至雙林農場引水河、浯水道一線,西至衛津河、衛津南路,北至廢牆子河、馬場道、徐州道,轄區面積41.023平方公里。
2006年4月,經天津市政府批准,設立河西區梅江街道辦事處。
B. 贛州市梅江河流從源頭起到匯入贑江河流域有多少公里
梅江河流從源頭到匯入贛江河流,大概有150公里
C. 梅州的梅江河的污水為什麼會渾濁
流不出去。 。在加上上游又沒有水源來。
不渾濁才怪。
D. 廣東梅州梅江河的水源頭在哪
發源於紫金白山崬的琴江河和龍川鏡內的寧江河蜿蜒而下,在興寧水口鎮交匯成「T」字形水系,這便是梅州人民的母親河——梅江源頭。
E. 想知道: 重慶市璧山縣 璧北河和梅江河 在哪
1、 梅江河在壁山縣三合鎮、日釣200斤魚及水質情況不可信。
2、無璧北河有璧南河、璧南河在壁山縣城關鎮橫貫壁山縣青杠鎮等。
我是 壁山縣三合鎮人
F. 梅江河是江還是河
梅江位於廣東省東部,發源於廣東紫金縣的七星峒,經五華、興寧、梅縣,於大埔三河壩匯入韓江,是韓江的兩條主要支流之一。梅江流域包括廣東省河源市紫金、梅州市五華、興寧、梅縣、梅江區、大埔,流域面積13929K。梅江是梅州市最主要的水系。梅江的支流主要有五華河、琴江河、寧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河、柚樹河等,於大埔三河壩與汀江、梅潭河匯合,形成韓江。
G. 梅江河是江還是河 梅江河是梅州的母親河,知道的朋友回答一下
梅江位於廣東省東部,發源於廣東紫金縣的七星峒,經五華、興寧、梅縣,於大埔三河壩匯入韓江,是韓江的兩條主要支流之一.梅江流域包括廣東省河源市紫金、梅州市五華、興寧、梅縣、梅江區、大埔,流域面積13929K.梅江是梅州市最主要的水系.梅江的支流主要有五華河、琴江河、寧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河、柚樹河等,於大埔三河壩與汀江、梅潭河匯合,形成韓江.
H. 梅江的水利
合水水庫,位於梅州市興寧市興城北部13公里的寧江主流黃陂河與羅崗河匯合處,集雨面積600 平方公里,占寧江流域面積1364.75平方公里的43.96%,最大庫容1.1億立方米,有效庫容358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5213.33公頃,屬大型水庫。1987年,按新標准500年一遇設計,相應水位139.49米,庫容9047萬立方米;2000年一遇校核,相應水位141.25米,庫容11469萬立方米;前汛期防限水位132.16米,相應庫容2408萬立方米;後汛期防限水位133.2米,相應庫容3043萬立方米;正常水位134.00米,相應庫容3586萬立方米。首期工程於1987年12月動工,1991年6月完工。第二期工程於1991年11月動工,1993年冬完工。建成壩後電站1座,將原9孔溢洪涵中的3孔改建為發電輸水涵,設計水頭10.5米、單機流量10.5立方米/秒,裝機3台,總容量3000千瓦,1992年4月投產。
石壁水庫,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的中型水庫。位於興城東北部17公里的梅河上游,集水面積102平方公里,總庫容1072萬立方米,有效庫容5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85公頃。壩後電站裝機3台,總容量520千瓦。1993年7月,動工興建壩後電站,裝機1台,容量320千瓦,1994年3月28日試機發電。
梅西水庫,原名上官塘水庫,1965年改為梅西水庫。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大坪鎮與梅州市梅縣區梅西鎮交界的上官塘,離梅州市區的梅城32公里,屬程江水系,集雨面積350平方公里。1958年冬動工, 1959年春被洪水沖垮。1964年10月復建,1967年整體工程建成。總庫容51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550萬立方米,是梅州市梅縣區最大的蓄水工程。水庫大壩為均勻土質壩,壩頂高程170.8米,壩高26.6米,壩頂寬7米,壩長150米。壩後裝機3台共3160千瓦。起著發電、灌溉、防洪和調節作用。壩後電站年平均發電量為800萬千瓦時;水庫可灌溉下游地區的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梅州市梅縣區扶大鎮、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西郊等鄉鎮的農田3萬畝。 黃石侖水電站,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赤徑鄉黃石村,故名。屬程江下游,集雨面積380平方公里,離梅州市區的梅城約20公里。電站陂首在梅州市梅縣區大坪鎮楊梅峰,壩高4.5米(現為三門峽阪閘淹沒),為引水式電站。水頭24.7米,設計流量每秒2.4立方米,渠道長4750米有隧洞1條長57米。工程於1957年10月動工,1959年1月建成投產。總裝機3台,容量2336千瓦,年發電量為1102萬千瓦。
雞卵灘水電站,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雞卵灘,故名。1978年3月動工,1982年4月建成。屬松源河水系,集雨面積572平方公里,為引水式電站。設計流量每秒24立方米,水頭10.8米,裝機3台共2400千瓦。主要建築物有:流線型滾水壩1座,最大壩高9.52米;進水閘1座3孔,每孔寬2,2米,高2.8米;渠道長1260米,底寬8米,圳堤高3.3米;壓力前池為4a} 40米,高4米,有鋼筋混凝土壓力管3條,每條長26米,內徑2米,總工程費341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10萬元,貸款84萬元每千瓦造價1240元。
誥上水電站,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誥上村,故名。電站於1981年9月動工,1985年5月建成,屬松源水系,集雨面積461平方公里,為引水式電站。設計流量每秒17立方米,水頭24米,裝機2台共3200千瓦,攔河壩位於桃堯長潭,壩長60米,壩高5米(其中閘壩4孔,每孔寬11米固定溢流壩1孔,寬8米、高11.2米)。 興寧縣段
洋頭河(南琴江)航道,縣境內幹流長41公里,河寬20-80米,水深0.4-0.8米,河道多為盤石或沙卵石結構,河道彎曲、水流急。建國前,10噸以下木船可通至洋頭柘口,洪水季節5噸以下小船可上溯至龍窩。建國後,常年水位,10噸以下木船可由鮮水河通至洋頭,航程10公里。1974年,因五華縣的睦賢興建水庫,境內河段船筏斷航。
此外、還有中壩河(北琴江),本縣境內幹流長31公里,敬梓至洋高6公里有竹木排筏放運。
梅江梅江流經本縣的水口、下堡兩個區,縣境河段長12公里。建國前後,均有船舶經水口至梅州市梅縣區,航行至潮洲、汕頭等地
梅江河道流經縣境水口、下堡兩鎮,過境河道長14.7公里、寬150~200米,至1992年境內梅江河道已基本斷航。在梅江上游的縣境水口鎮設碼頭1座,長58米,有35噸級泊船位2個、316平方米的倉庫1個、388平方米的堆貨場1個,年吞吐能力為3萬噸。
本縣唯一的港口水口港,位於寧江與梅江交合處的水口鎮。港區水陸交通便利,陸路與雙水公路(水口——水寨)、官汕路連接,西達五華縣城水寨鎮,東往梅州,南通潮州、汕頭,北至興寧縣城;水路上行可達五華水寨,下行通梅州、汕頭。1985年有碼頭1座、舶船位2個(25噸級)、倉庫1座(316平方米)、堆場1座。
大浦縣段
梅江 舊稱程江,屬韓江一級支流,一般河面寬70米。為梅州地區通往潮汕的主航道。據《潮州志》載,三河至梅州水程82公里,中間有灘險20餘處,以曬禾灘及西陽灘為最險,航行視為畏途。有關方面曾組織人力炸礁疏浚。建國後經多次整治,可通行30噸以下船舶。丙村至三河52公里,埔境22公里,枯水期水深保持0.9米,50噸船舶可通行。
梅縣區段
梅江。全區境內長90公里,平均河寬200-250米,枯水期梅畲航段水深0.45米,丙村航段為1米,可供35噸至54噸船常年通行。豐水期可通航機輪拖駁,枯水期大部分里程不能通機輪。梅縣區水路以梅江為主幹的水上運輸,是韓江航道的中樞,上通興寧、五華龍村,下達大埔、潮州、汕頭,流經全區境內16個鄉鎮。
建國前,梅江河道缺乏整治,全程有「十灘九險」,航行困難,加上上游五華等地水土流失較嚴重,河床逐年淤機可通行的噸位大大減少。建國後,對全區轄區水道進行一系列的整治,初期採取人工下水扒沙、用竹木材料堵水,遏制不良水流和裁彎取直,減少惡性水流。隨後,置雙邊石壩遏控散水歸門,並鑿石炸礁,疏通河道,保持低限水深尺度,並設置航標,改善安全和通航條件。經整治後,機輪、木船均可日夜航行。枯水期梅畲線可通行25噸航船,梅丙線可通行35噸航船,丙松線可通行40-50噸載重船.
石窟河。源起福建武平,經蕉嶺新鋪自北進入區境內的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向東南經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至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東洲壩匯人梅江。全區境內長34.1公里,河寬為100-200米。豐水期自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於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可通行機輪,枯水期可通行小木船,是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至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水運交通要道。
梅江航道陸續有過小規模的治理。明嘉靖元年(1522年)嶺東道施卿組織民開鑿蓬辣灘;民國期間,韓江治河處先後在丈八門灘、張河缺灘、教師缺灘、青草步灘、鰻宮灘等處炸礁;1959年廣東省航道部門興建雁洋船閘及鬆口船閘,以增加水位,便於通航,施工一年後停建,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仍存閘墩;1972年冬,廣東省水電、航運部門在曬禾灘興建船閘,結合發電,終因泥沙淤積及上游雍水問題未能解決,中途停建。建國後,航運部門在沿河設置航標發游標志127座。1985年開始,省人民政府大力整治韓江,在梅江上游梅州地區的五華縣、興寧市、梅縣區進行綠化造林,營造一批水土保持工程。至1987年,梅縣區完成整治面積220.5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積306平方公里的72%。梅江河床開始降低。
I. 廣東省梅江河的長度是多少
梅江發源於紫金縣與陸河交界的烏突山七星崬,流域面積13820平方公里,是廣東省第二大河韓江的主要支流,舊時曾名惡溪、鱷溪、梅溪。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