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遷安歷史上最有名的是誰
商末孤竹國的伯夷和叔齊。這兄弟寧死不食周粟
三國時期,遷安出了兩個著名的將軍,一個是公孫瓚,一個是東吳名將韓當
現代最著名的是劉亞樓,他後來成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將。
❷ 誰了解遷安的歷史文化
孔夫子舊書網上面有賣,去看看吧,http://search.kongfz.com/book.jsp?queryText=%C7%A8%B0%B2%CF%D8%D6%BE&sale=0&query=%25E8%25BF%2581%25E5%25AE%2589%25E5%258E%25BF%25E5%25BF%2597&flag=index記得給分!
❸ 遷安歷史,遷安歷史名人
遷安的歷史名人
商末出了兩個名人——那就是伯夷和叔齊。這兄弟兩個是孤竹國的最後一代王子。據《史記》說,他們的父親本想把王位傳給伯夷,但是伯夷推辭不受,在他父親死後偷偷地跑掉,把王位留給弟弟叔齊。而叔齊也不受王位,也跑了。後來哥倆一塊投奔了周武王,但聽說周武王要伐紂,認為是犯上作亂,極力阻止。周武王滅商之後,伯夷、叔齊為了表示抗議,就一塊跑到了首陽山去隱居,因為不食周粟,最後雙雙餓死在山中。在儒家的原始經典中,對伯夷、叔齊的氣節給與了很高的評價。他們隱居並餓死的地方——首陽山究竟在哪兒,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在河東,有人說在隴西,也有人說在岐陽。唯漢人許慎《說文》中說首陽山在遼西,而漢代的遼西即孤竹之地,也就是現在的遷安。按今遷安城東南60里確實有首陽山,離我二姑家花家莊不太遠,我少年時曾到過此山,那時山上尚有「夷齊廟」,那是遷安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最早的鄉賢而建的。
三國時期,遷安出了兩個著名的將軍,一個是漢末於河北起兵的公孫瓚,字伯圭,他出生於遷安。原來是郡太守手下的一個書佐(秘書),面貌英俊,聲音洪亮,辦事果斷,能文能武,深得太守的賞識,並成了太守的乘龍快婿。後來公孫瓚到遼東做長吏,因用奇兵打敗鮮卑人的入侵,遂升為涿郡令。因屢建戰功,被董卓擢為奮武將軍,封薊侯。卓死後,公孫瓚成為河北的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最後為袁紹所敗,自殺身亡。傳見《三國志·魏書》卷八。
另一個是東吳名將韓當。韓當字義公,也是遷安人,他弓馬嫻熟,膂力過人。曾從孫堅征伐有功,任偏將軍,中郎將,永昌太守。後來孫權封他為昭武將軍和石城侯。傳見《三國志·吳書》卷十。
北周大將怡峰,字景皋,遷安人。他家一連幾代都在北朝任高官,高祖怡寬,北燕時曾任遼西郡守,北魏時被賜爵長蛇公。他的曾祖父怡文也曾任冀州刺史。怡鋒從小便從軍征伐,以驍勇著稱,沉毅而有膽略。北魏永安年間,怡峰因屢建軍功而被授明威將軍、車騎大將軍等爵。後在征討途中病逝,年五十。魏太祖為彰其功業,諡為襄威,而且封他的弟弟和兒子為高官。傳見《周書》卷十七。
唐朝藩將李希烈,也是遷安人。他在正史上雖是個反面人物,但卻顯赫一時,在當時朝野產生了極大的震動。李希烈是中唐是有名的叛將之一。他性格剛忍,可面對慘烈的殺人場面而從容飲饌,談笑自若。李希烈叛唐以前即握有兵權,唐德宗為了安撫他,封他為淮西節度使,不久又加封為檢校禮部尚書,南平郡王等。但後來李希烈還是叛了唐,自號建興王,天下都統帥。朝廷多次派兵征討,都被李希烈殺得大敗,其聲威震動了朝野上下。最後朝廷幾乎傾盡了所有的兵力才打敗了他。傳見《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五。
❹ 遷安有多久歷史
遠古劃分為「九州」,今遷安屬冀州;周分冀州為冀、幽兩州,今遷安屬幽州地。 遷安之名始見於金。遼時遷安原名「安喜」。五代十國時,今遷安地被契丹侵佔(契丹於公元947年改國號為大遼),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後,遼宋對峙,遼統治者時常出兵掠奪北宋,遼兵所到之處常被搶掠一空。北宋太祖二年(公元961年)遼把從定州安喜縣(今保定地區定縣)俘獲的人口安置在今遷安、遷西之地,並置新縣,因俘戶來自安喜而得名安喜縣。金滅遼後,金的疆域南侵到淮河流域,為避免重名,於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將平州之安喜更名為「遷安」,意即「遷蘭變鮑、安居樂業」。 據舊志載: 商、西周 孤竹國地。 東周 分屬孤竹國、令支國地。 春秋戰國 屬燕國。 秦 遼西郡離支縣。 漢 屬幽州遼西郡,分屬令支縣(令支故城在今市區)肥如縣(或肥如國); 北魏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令支城並入陽樂縣,仍屬遼西郡。 北齊 省遼西郡入北平郡,省陽樂縣入新昌縣,遂為肥如、新昌二縣地,屬北平郡。 隋 開皇六年(586年)省肥如縣入新昌縣(縣治建昌營鎮);十八年(598年)改新昌縣為盧龍縣,大業三年(607)屬北平郡盧龍縣。 唐 為盧龍縣地,屬河北道平州。 遼 太祖以定州安喜縣俘戶置安喜縣(安喜縣故城在市東北二十里),屬南京道平州路(即遼興軍)。 金 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喜縣為遷安縣, 並移治於今址,屬中都路平州。據傳,縣名取"遷蘭變鮑、安居樂業"之意。 元 世祖至元二年(1255年)省遷安縣入盧龍縣,後復置,屬中書省永平路。 明 洪武初(1368年)惠州省入遷安縣,屬京師永平府。 清代 遷安縣屬直隸永平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遷安縣屬河北省唐山專區。 1960年4月2日撤銷唐山專區,遷安縣劃歸唐山市。 1961年6月23日恢復唐山專區,遷安縣還屬之。同年7月9日復析置遷西縣。 1970年唐山專區改稱唐山地區,遷安縣屬之。 1983年5月5日撤銷唐山地區,遷安縣劃歸唐山市管轄。 1996年10月撤縣設市,仍屬唐山市。 2011年7月提為副地級市,直屬河北省管轄。
❺ 遷安縣屬於什麼地方
遷安市屬於河北省,由唐山市代管。(1996年10月撤縣設市)
遷安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1996年撤縣設市,轄17個鎮鄉,4個城區辦事處,534個行政村。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於2010年提出了轉型攻堅戰略,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遷安市歷史悠久,文脈悠長。早在4.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遺址7處,有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遺址18處,有夏商周時期遺址42處。其中,爪村遺址出土的骨錐、骨針,被譽為「華夏第一錐」。
遷安市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西距北京195公里、天津160公里。境內公路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鐵路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倍,可直達秦皇島、曹妃甸、京唐港、天津四大海港。津秦高鐵在遷安設有客運站,形成了輻射晉、冀、遼、蒙的「3小時經濟圈」和通達京津大中城市的「1小時通勤圈」。
(5)遷安歷史多久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舊石器、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軒轅黃帝曾建都於此。商、周,屬孤竹國。殷孤竹君封地(孤竹城、孤竹國祠廟在今遷安城東南),為孤竹國君伯夷叔齊(夷齊讓國)生長地。
春秋,屬山戎令支國(支音同岐,令支城在今遷安城西)、孤竹國。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山戎令支國、孤竹國被齊國所滅,被滅後地屬燕國。齊桓公帶領管仲在黃台山、伏龍山(今遷安境內)大戰山戎令支、孤竹大軍,老馬識途(管仲隨馬)、蟻穴知水等成語典故皆出於此戰。
戰國,屬燕國。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設離枝縣,屬遼西郡。西漢、東漢,設令支縣,屬遼西郡。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公孫瓚的生長地,官至中郎將、奮武將軍、薊侯、前將軍、易侯,漢末群雄之一。
三國,設令支縣,屬遼西郡。為吳國名將韓當的生長地,歷仕吳王孫堅、孫策、孫權,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封爵石城侯,三國名將之一。
晉,鮮卑族占之,廢令支縣,地屬遼西郡。西晉太康六年(285年),鮮卑單於慕容廆犯遼西,晉武帝遣幽州軍戰於肥如(今遷安城東北),慕容廆被打敗。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入陽樂縣屬平州遼西郡。北齊,屬遼西郡肥如縣。隋,先後屬肥如縣、新昌縣、盧龍縣。開皇六年(586年),肥如縣並入新昌縣,屬新昌縣;十八年(598年),新昌縣改名為盧龍縣,屬北平郡。
唐,屬平州盧龍縣。五代、遼,屬平州安喜縣。遼天贊二年(923年),從定州安喜徙俘戶,安置於今遷安地,稱安喜縣。金大定七年(1167年),安喜縣改名為遷安縣,意為「遷自安喜」,屬中都路平州,遷安之名始定。
元,設遷安縣,先後屬平州、興平、平灤路、永平路(元初並入盧龍縣,後復置遷安縣)。明,設遷安縣,屬北直隸省永平府。清,設遷安縣,屬直隸省永平府。民國,設遷安縣,元年(1912年)屬直隸省津海道,二年屬直隸省渤海道,三年屬直隸省津海道,十七年(1928年)屬河北省。
1939至1944年,中國共產黨在遷安及附近邊區先後成立豐灤遷、遷遵興、遷灤盧、遷青平、遷盧撫昌聯合縣,遷盧青、遷遵青、灤盧聯合縣,先後隸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區和冀熱邊區。1945年,復置遷安縣,屬冀東十六專區。1949年8月1日,遷安縣屬河北省唐山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遷安縣屬河北省唐山專區。1958年12月20日,撤銷盧龍、遷西二縣,將這兩縣的部分地區並入遷安縣。1960年4月2日,撤銷唐山專區,遷安縣劃歸唐山市。
1961年6月23日恢復唐山專區,遷安縣還屬之;7月9日復置盧龍縣和遷西縣,原二縣並入遷安縣的地區還屬盧龍、遷西二縣。1970年,唐山專區改稱唐山地區,遷安縣屬唐山地區。1983年5月6日,撤銷地區改為唐山市,遷安縣屬唐山市。
1996年10月,撤銷遷安縣,設立遷安市(縣級),原行政區域不變,由河北省直轄,省政府授權唐山市管理遷安市。
❻ 灤河的歷史又多久了
灤河,渤海獨流入海河流,一般歸入海灤河水系的灤河水系。古名渜水,因發源地有眾多溫泉而得名。渜後訛為濡。濡、灤音相近,後唐朝演化為灤,元朝又稱「御河」或「上都河」。發源於河北省豐寧縣,流經沽源縣、多倫縣、隆化縣、灤平縣、承德縣、寬城滿族自治縣、遷西縣、遷安縣、盧龍縣、灤縣、昌黎縣、在樂亭縣南兜網鋪注入渤海。全長877公里。
❼ 河北遷安在歷史上出過多少名人
公孫瓚(?-199年)字伯珪,漢族,東漢獻帝年間占據幽州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少為郡門下書佐,後從盧植讀經,以孝廉為郎,任遼東屬國長史。因擊鮮卑有功,升為涿令,遷騎都尉、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至洛陽後,任奮武將軍,封薊侯。後鎮壓青州、徐州黃巾軍,屠殺數萬人,招募兵馬,割據幽州。與袁紹連年混戰。建安四年(199年),為袁紹所敗,自焚死。
韓當(?-227年),字義公,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韓當因為長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而被孫堅賞識,追隨他四處征伐周旋,數次冒險犯難,攻陷敵人、擒拿俘虜。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著重要影響。
楊十三(1889-1939),遷安楊團堡人,原名楊彥倫,抗日英雄。投身抗戰後曾改名楊裕民,因堂兄弟中排行十三,得名楊十三。
楊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出生於直隸省(河北)遷安縣楊團堡村的一個書香門第。全國解放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長,教育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中共八屆中央委員,五屆人大常委,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❽ 遷安市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靈山,又名五峰山,位於遷安市蔡園鎮境內,以山美水靈石怪聞名冀東。相傳為女媧娘娘補天化石處, 共化石36501塊以補青天。補天之後,將若干廢石和補天用之水井棄於靈山腳下,天然造就了景區千姿百態各賦情趣的景觀。旅遊區內怪石林立,「五彩石」、「飛來石」、「迎客石」、「長壽石」鬼斧神工千姿百態;白塔下古井「嚴冬不凍,酷旱不幹」,常飲此水治病強身,延年益壽;附近生長一棵千年白果樹,枝葉繁茂,華北極為罕見。1995年蔡園鎮投資1000多萬元,恢復古建築,建成大雄寶殿、八角亭、白塔寺、觀音殿等建築物,吸引大量的客人來此遊玩。
龍山,因酷似一條卧龍亦稱伏龍山,距遷安市區7.5公里,鎮峙灤河兩岸,扼守龍山渡口。山屏聳秀,松林蒼翠,灤水繞帶,古剎居中,山脊隆起,四爪抓地,形若巨龍,蜿蜒起伏,呈北行之勢,橫卧於灤河南岸。龍頭伸入灤河,恰似龍吸百川,又如蛟龍入海,蔚為壯觀,堪為遷安景中之冠。龍山古跡、傳說甚多,山巔有石城系唐王征東時所建;山東南有夷齊廟,系為紀念孤竹國君二子伯夷、叔齊而建,山東側有曾出土青銅器、陶器的商周古墓群,山西有出土納馬象等多種哺乳動物化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老馬識途的千古美談就發生在這里。景區內建有龍冠亭、致遠亭、屈原祠、雅集亭、水月松風、杏詢薰風、動物園、植物園及現代歷史館等景觀,實為遊人攬勝、覓古、領略自然風光之勝地。
白羊峪位於遷安市區北20公里。白羊峪口山雄關險,乃通往塞北之咽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四周山高峰險,山巔之上長城蜿蜒;建築奇特雄偉的神威樓歷盡滄桑400餘載,烽火台、謊城(馬圈)、水關、督察院等古代邊關防禦體系完整地匯集此地;新建的嬉水池、蓮花池、延年橋、望佛亭等現代景點與古代建築融為一體,別具一格;白羊河水自北向南穿過關口,四季長流,清澈見底,魚蝦游戲。白羊峪青山綠水,風景雄渾秀麗,素有「北國江南」之美譽。
紅峪山莊長城溶洞風景區位於遷安市西北30公里,燕山南麓,總面積60平方公里。景區內有獨特的明代大理石長城,鮮為人知、絕無僅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北方罕見的溶洞,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形狀各異。自然景觀天池、瀑布、廟宇、像形石別具一格,整個景區綠色蔥蘢、植被茂密、群山逶迤、風光秀麗,怪石千姿百態,素有「紅峪山莊有仙境,洞天廳堂列崢嶸,忘情不忍去,不覺夜露涼」之美譽。
❾ 誰能講講遷安白羊峪的歷史拒絕粘貼百度百科呦。
白羊峪長城集水關、城堡、敵台、烽火台、牆台、謊城於一體,形成了完整的古代軍事防禦體系。這里的大理石長城在萬里長城中十分罕見,是長城的精華所在。
白羊峪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重要關隘,是通往塞北地區的咽喉。關口兩面群峰夾峙,山頂是蜿蜒起伏的長城,山腳是四季長流的白羊河水穿越峽谷。因為關雄山險,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清兵入關、奉軍入關、日寇侵華之關,白羊峪都是重要通道。
白羊峪長城長達7公里,始建於戰國,盛於明朝,衰於清代,毀於近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明朝隆慶萬曆年間,著名將領戚繼光主持北方軍務時,多次對這段長城進行修復和加固。現在所能看到的白羊峪長城就是明朝時期留下來的原貌,一段原汁原味沒有任何人工雕琢、修飾,飽經500多年滄桑的古長城。
白羊峪范圍內保存完好的長城有4552米,集結了明長城中完備的軍事防禦體系,城牆、關隘、敵台、烽火台、城堡等,是萬里長城防禦體系在這里的一個縮影。並且它還有很多匠心獨具的獨創防禦設施,如謊城、神威樓、雙重水關、大理石長城等。
❿ 唐山有多久的歷史了呀
夠久了,按年齡算的話,反正比你是大多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