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時間軸的畫法
額,就畫得像數軸一樣啊,標上年代,還可以加上各種大括弧來劃分時期,也可以數軸上方寫國內事件 下方寫國際事件,或者政治 經濟 文化 分別寫數軸上下…詳見圖
⑵ 初二上冊歷史前3個單元如何畫時間軸
摘要 畫歷史時間軸的方法有:
⑶ 歷史年代尺怎麼畫
根據時間特點先定起止時間,選取合適的時間刻度,註明歷史時間和事件。
年代尺的積極作用:
1、直觀顯現出教材的歷史發展脈絡
歷史的發展是線性的、無法重來的,具有非常明顯的時間性。教材雖然也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進行編排,但大量內容的填充模糊了學生對時間的敏感度。
使用年代標尺,根據時間推移順序依次標記歷史事件,能夠直觀地顯現歷史前進的脈絡,凸顯教材編排的主線,幫助學生高效地記憶歷史時間。
2、構建清晰完整的歷史發展邏輯鏈條
年代標尺除了能夠凸顯歷史事件時間線,還有利於構建起清晰完整的邏輯鏈條。歷史的流變並不是機械的、無意義的,而是依照某種規律連續發展。使用年代標尺,可以梳理和總結歷史演變的邏輯所在,從中窺見歷史發展的深層規律。
3、對歷史的認知特徵相吻合
對歷史的認識偏向感性,容易受具象事物吸引,喜歡閱讀具體的歷史故事和圖片。相對於抽象的描述,年代標尺在吸引學生注意方面更具優勢,它可以完成對歷史的具象化呈現,營造出畫面感,以視覺的形式向學生傳達了歷史時空觀念。
⑷ 中國繪畫中的線條在歷史中出現了幾種重要形式
我國素有「書畫同源」之說;不管書與畫,所用的工具是相同的。行筆、運筆等技巧相同,中國書法是「以線造字」,而中國畫歷來是「以線造型」(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盡管中國畫的革新以色彩為突破口,並出現了大量的以色彩為主的現代作品,但是線條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繪畫線條高超的表現技巧以及優秀的文化內涵,已經被繼承下來並有所創新。因此,研究中國畫線條的歷史發展軌跡,使我們對中國畫線條的繼承與創新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是十分重要的。中國畫線條的突出特點是富有表現性,它是至今多數國家繪畫藝術中的線條所難以企及的。善於「牽著線條去散步」的德國現代主義大師克利說:「筆跡最關鍵的是表現而不是工整。請考慮—下中國人的做法。」中國畫線條表現性技法的成熟雖然遠遠早於西方,但它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發展。
(一)不動的線到飛動的線。人類在原始社會所創造的線條,主要是直線、橫線和圓線。由於使用這些線,人們就可以在畫面上畫出對象的結構,傳達出所要傳遞的信息。此後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又感到直線、橫線和圓線比較呆板、僵硬和缺少動感和生命力,於是創造了一些波狀的、粗細不勻的、富有張力的線條。我們從周代青銅器《饕餮簋》、漢代畫像石《騎術》中可以看出,中國畫線條從公元前十世紀開始就有了巨大的發展:從平實的線逐漸變為富有生命力的飛動的線條。這種變化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這要從線條的位置、運動方向、張力等方面來研究。首先,這兩件作品中出現了波狀線(亦稱蛇形線)。這種線條的位置與方向不像直線那樣固定,它好象是在擺動而且活動的方向不確定,這樣在視覺上就給人以動感。其次,這兩件作品中的線條不像以往直線那樣平直均勻,而是有粗有細,由此可知,作者在運筆時所用的力度和速度是不均勻的。這種力度與速度的不同,就表現出線條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運動,因而給人以動感;再次,我們從饕餮頭部的向相反方向誇張性運動的線條中,從馬的四條腿最大限度地向不同方向伸展的姿態中可以看出,作者企圖通過線條的巨大張力來表現饕餮、馬的奮進,使青銅器、石頭上的動物給人視覺上強烈的運動感。正是通過這種運動感,才使作品表現出極強的生命活力。
(二)從輪廓線到表現結構、空間、亮度的條。有些人常用「單線平塗」來概括中國畫的特點,這是不確切的。單線平塗是人類早期繪畫的共同特點。自漢末後,中國畫的特點就難以用單線平塗來說明了。輪廓線尉旨所畫物象的周邊線。它面對的是所畫物象與它所處空間的關系,因此它只是把某一物象從大的背景中分離出來,而無法顯現這一物象的內部結構和光分布。自從中國畫家創造了獨特的皴法、描法以及擦染之後,對物象內部結構與光分布的處理,就不是藉助透視法、明暗法,而是以本民族獨特的表現形式描繪出來。從五代時董源的《瀟湘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畫線條的發展變化:
1. 此畫用輪廓線界定了山的空間位置和整體走勢後,對山體內的各個組成部分,均以長披麻皴線條加點來表現。眾多披麻皴線條與點的有序排列,一方面刻畫出山嶺在一定光線照耀下的皴紋,另一方面表現出山體內各個部分的有機組合,從而有效地描繪了山體的結構。這些表現結構的皴線、點與輪廓線融合後,山的雄姿秀態就盡眼底了。
2. 此畫沒有用透視法照樣畫出物象的空間和距離,是由於畫家靈活運用了皴線和點。畫面的遠景部分,畫家用的是較短、較小、較淡的皴線與點;近景部分,則用較長、較濃的皴點;山體背陰的部分,用較濃的短線與點;各個山頭用重迭法畫出,畫家用這些方法表現出山體的縱深感。有人認為這種方法沒有透視法科學准確。當然,按透視法畫出的物象顯很逼真。但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指出:透視法的准確是建立在透視縮短與透視變形基礎上的,它僅僅是在二維空間表現三維幻覺,是對眼睛的「欺騙」。因此,我們不必用透視法來苛求用皴、點與重迭法來表現物象空間距離——「深度」的中國畫。
3. 此畫沒有用明暗法也畫出了物象的光分布。這是因為畫家利用皴線有疏有密的排列與部分留自來描繪山體的明部與暗部。顯然,這幅畫似乎沒有固定光源和合乎比例的明暗層次(亮度梯度),但這樣的作品並不像有人說的只強調線條韻律不要光,而是採用垂直光分布、正面光(正面留白)來表現光亮,背面、側面用密集的短皴與點來表現。這種特殊的正面光與明暗分布法,源於道家哲學「萬物負陰而抱陽」的觀點。董源之後,畫家們又把皴與擦融為一體,進一步表現了物象的明暗層次,色彩的渲染對用皴擦表現光分布也起了輔助作用。這樣在表現光的過程中,各種線條一直起著主導作用。董源作品中的線條組合,不僅表現了物象的光分布,而且表現了空氣的濕度——南方群山的華滋濕潤、蒼茫蔥郁。這是在西洋畫中難以見到的。
從「存形」的線條到抒情的線條。在唐代以前,中國畫以反映社會生活,描繪明君、忠臣、烈士、貞女等人物為主。在留下歷史人物真容方面,繪畫優於其它著作,所以陸機說:「存形莫善於畫。」習附的繪畫線條功能主要在服務於「存形」,即真實描繪客觀對象。
(三)自從宋元以後,中國畫由以人物為主,逐步轉為以山水、花鳥為主,由反映社會生活、描繪歷史與現實人物為主,轉向以描繪自然景物來折射社會生活,抒發畫家感情為主。為了服從這一目的,畫家們對線條作了大膽的革新,創造了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抒情線條。這種抒情線條與寫實性線條的主要差別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抒情線條特別重視線條的自身張力。所謂張力,簡而言之,就是一種相反相成的力。線條張力可分組合張力與自身張力兩種。顧愷之僅用橫線條與傾斜捲曲的線條組合,就刻畫出了人物的形貌與動態。然而他用的這種線條均勻細長,自身並無明顯張力。梁楷的《六祖斫竹圖》、倪雲林的《紫芝山房圖》、華岩的《金谷園圖》等,就與顧愷之的線條不同了,其線條借鑒了書法線條的特點,自身具有明顯的張力。畫家在畫線條時,不僅像書法家那「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而且要使線條有虛有實、有曲有直、有濃有淡、有輕有重、有粗有細、有斷有續、有行有留等等。把以前平直、均勻、細韌的線條變得曲折頓挫、千姿百態,極富情致。畫家復雜多變的情感,藉助這種多姿多變的線條得到了充分的宣洩。這正是中國畫線條發展到高級階段所呈現的奧秘與難以企及之處,它是幾十個畫家共同創造的成果。第二、抒情線條並不是自然狀態的線條,而是有筆法的線條。中國畫筆法主要是指用筆方法。它是中國畫的另一個重要奧秘。中國畫筆法,除了大家熟知的不同於西洋畫的執筆法之外,最值得重視的是運筆法,而且不同類型的線條有不同的運筆法。運筆法也就是筆鋒接觸紙面時怎樣運行的方法,它有多種形式,大體上可分為空間運動形式與時間運動形式。不同的輪廓線,不同的皴法、描法,其線條的空間與時間運動形式是不相同的。空間運動形式有幾十種,主要是提按、旋轉(絞轉)、平動、擺動、從容流行等。時間運動形式也有多種,主要是疾遲(包括快速、中速、慢速)、行留、節奏、澀行與跳動等。中國畫家自從掌握了這種筆法後,不僅能「牽著線條去散步」,而且能憑借它翱翔於藝術的王國,刻畫各種物象,抒發復雜情感,表現不同個性。這種筆法正被現代畫家繼承、發展,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四)現代中國畫中的線條。中國畫線條經過宋、元、明、清眾多畫家的創造,達到新的高度。然而藝無止境,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中國畫線條仍在發展。最近幾十年,特別是最近十幾年,不少現代中國畫家在繼承前人技法的基礎上,創造了許多前無古人的新線條。例如,李可染創造了深邃含蓄的「金錯刀式」的線條;朱屺瞻創造了老辣雄健的「鐵干銀鉤式」的線條;劉文西創造了長於描繪北方人物古樸剛勁的線條;黃永玉創造了曲折多姿的「不連貫」線條;吳冠中創造了極富韻律美的與點分離的長線條;黃胄創造了具有力度美的近似面的寬線條;周韶華創造了線與面、線與色混融一體的具有面的效果的線條;富中奇創造了具有裝飾美的表現鄉土情結的線條;邱笑秋、宋雨桂等創造了以色彩筆觸與水墨線條相融合的新線條等等。這些線條的創造,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與抒情功能。關注繪畫藝術本體中點、線、面、筆墨等抽象的藝術形式;關注繪畫空間上的模糊性所引發的觀眾的想像與再創造。因而,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具有象徵、寫意、表現的基本特徵。以想像真實代替視覺真實是它有別於西方古典寫實性藝術的特徵,也是中國畫詩意化的體現方式。在觀察與表現手法上,中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躁語)。並不是完全照抄模仿自然的客觀物象,而是加入了創造者很強的主觀色彩,即在造化自然的基礎上,有所思想,有所寄意。 當前,中國畫家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墨彩與色彩,全色彩「沒骨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線條並沒有被削弱,更不會消失,而是在不斷創新中形成新的形態、獲得新的生命力,顯現出更有時代特點的東方繪畫韻味。
從南齊謝赫提出「六法」,拈出「骨法用筆」以來,多少代的畫師們在這四個字上玩足了技巧。雖然謝赫也曾提出「氣韻生動」作為「六法」之首,但考究起來,「骨法用筆」雲雲,才是中國畫的真正的靈魂。這樣,就跟西洋畫從整體人文精神上把握主題有了距離。
⑸ 如何用電腦軟體做歷史時間線我並不是要做動畫,而是要畫一條線,然後加些日期和事件上去
這個我真的幫不了你!我有PPT的課件 就是關於歷史時間學生記憶的
⑹ 初三歷史時間軸怎麼畫
這個歷史性程度的話,因為你可以設置一個時間軸,畫一條直線,然後可能到地點設置上不同的時間來進行數據就可以。
⑺ 在期貨博易大師歷史高價的最高價怎麼畫一直線
首先打開你需要的品種合約的K線圖,按方向鍵下,把圖形縮小至最小,即在面上顯示跟多的圖形周期,找到歷史的高點,點工具欄上的畫線工具,用第二行第一個水平線在你找出的高點點一下,你要的線段就打好了
⑻ ps中歷史記錄畫筆工具怎麼用
1、打開PS,載入素材;並打開歷史記錄框,依次點擊菜單欄的窗口,選擇歷史記錄一項:
⑼ 各位大神們,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時間軸要怎麼畫,求圖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分別簽訂;洋務運動開始
1898年,戊戌變法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洋務運動失敗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第一次國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
1945年,抗爭勝利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
1949年,新中國成立
時間軸就是把這些事情寫在一條直線上,你也可以寫得更具體些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⑽ 歷史軸線圖怎麼畫
歷史軸線圖可以根據歷史發生時間進行繪畫。
歷史軸線圖可以用水平時間線,此類時間線的布局方式為水平布局,讓時間線從左至右不斷延伸,即從左至右根據時間梳理歷史。
水平的布局方式是常見的一種時間線,常用於描繪歷史進程、企業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