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楊家將都是怎麼死的
楊家將的死亡:
大郎楊延平,扮作宋太宗趙光義,在突圍中斷後,被遼兵用長槍挑死。
二郎楊延定,扮作八賢王趙德芳,在突圍中率先奪開城門,讓其他兄弟從中殺出,自己卻不幸被門擠壓而死。
三郎楊延光,扮作趙宋大將潘仁美,在沖出城後被遼軍追上,群毆中受重傷,並被亂馬踩踏而死。
四郎楊延輝,扮作趙宋將軍,在突圍搏殺中被遼兵所擒,為保守秘密改名木易(楊),被遼國大公主看上,綁架招贅成駙馬,20年後宋遼和議,他護送老令公靈柩回宋朝歸葬。
五郎楊延德,扮作將軍,突圍中被沖散,本想一死了之,但被人所救,在五台山出家為僧,創出「五郎八卦棍」,後繼續參與抗遼戰爭,最終在五台山坐化。
六郎楊延昭,福大命大,順利沖出重圍,經歷多次生死磨難,成長為三關御遼元帥,威名遠揚。
七郎楊延嗣,和六狼一起殺出重圍,繼續隨父抗遼。
八郎楊延順,是楊令公收留的義子,突圍中被遼國二公主俘虜,和四狼一樣被招贅。
楊家將的後世影響
楊業,楊延昭,楊文廣,這三個人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中的楊家將的主要人物。楊家將三代血戰報國的事跡,為後人所傳揚。尤其是楊業和楊延昭,在北宋時期已經天下聞名。
在楊家將事跡的流傳過程中,民間加入了許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在南宋遺民所著的《燼余錄》中,將楊嗣的功績安到楊延嗣身上,將楊文廣的事跡加到創造出的人物楊宗保身上,還杜撰了楊家將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節。而在元朝的雜劇中,有關楊家將的劇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盜骨》等。
『貳』 歷史上,在北宋滅亡之後,楊家將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怒發沖冠》岳飛
南宋名將岳飛的一首《滿江紅》道盡了靖康恥的哀嘆。北宋的滅亡,宋欽宗割讓三鎮故土、接受金人議和、軍營求和反被拘、皇親國戚攜公私積蓄北上金國……這一樁樁屈辱,不顧民生的挖空國庫,成為北宋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靖康恥”、“亡國恨”!
『叄』 在真實的歷史上,三千破十萬的楊家將最後是怎麼滅亡的
「楊家將」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早就廣為傳頌,評書中說楊家作為北宋將門,滿門忠烈,從楊令公到佘太君,從楊家七郎到穆桂英楊宗保,眾多人物形象早就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那麼,作為楊家將「最大的」一個,其先祖楊令公在歷史上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楊令公」的歷史原型。
雁門關一戰,楊業威震遼國,嚇得遼國數年中不敢侵犯宋朝山西邊境。
但是,此戰卻也導致潘美妒忌楊業,竟然上書參劾楊業。好在宋太宗了解官場行情,並未被潘美所左右,而是重賞了楊業。
楊業立下大功,但是好景不長,6年後,北宋二十萬大軍再度北伐,結果慘敗,楊業在這場戰役中也因為友軍「出賣」戰敗被俘,絕食而死。
而那場戰役中楊業的上司恰恰就是潘美,現在有人為潘美開脫,認為此戰非潘美之過,但是我們聯系雁門關之戰潘美的妒忌就會發現這其中是有貓膩的。
潘美是宋太宗的心腹重臣,因此保全了性命,雖然被貶職,但只能算是不疼不癢。
『肆』 真實歷史上的楊業是怎麼死的,他是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件,都已經證明了很多時候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尤其是在面對著利益糾紛或者是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
大家都熟知宋朝的楊家將,其實楊家將的創始人楊業,他的死就和考驗人性有直接的關系。
我們都知道楊業是抗擊契丹的名將,他也是死於契丹人之手。
那麼,為什麼這么厲害的楊家將,會敗給契丹人呢?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另一個人,這個人才是導致楊業慘死的罪魁禍首,他就是大將潘美。
可是,這時候楊業的盟友潘美早就逃的無影無蹤了。
面對這種情況,楊業知道自己被坑了,今天肯定只有死路一條了。所以,在逃無可逃的情況下,他只能選擇捨生取義。
最終,他選擇和契丹大軍廝殺到底,這樣拼殺的結果,也就導致了他被活捉,最終,楊業因絕食而死在了契丹。
當然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楊業是在和契丹作戰的時候,撞死在了李陵的碑上。
總之,不管怎麼說楊業的死,都是潘美一手造成的。是他在最為關鍵的時候,放棄了楊業帶領的楊家將,導致了楊業的慘死。
也就是說他沒有經得住人性的考驗,然後選擇了臨陣逃脫,最終導致了這一最為悲慘的一幕。
當然了這一結果是楊業提前沒有想到的,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過潘美竟然如此貪生怕死,也就是說他不該考驗人性。
『伍』 《楊家將》楊家將都是怎麼死的
楊大郎槍挑十八員遼將,最後精疲力竭,橫死馬下。
楊二郎為護父帥,刀下喪身。
楊三郎身負重傷,亂軍之中被馬蹄踏成肉泥。
楊四郎重傷流落番邦,後娶了遼國公主。
楊五郎傷心絕望,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在北五台出家。
楊六郎隻身突圍,留得性命。
楊七郎最為慘烈,一桿鐵槍挑死敵酋韓昌,鞭掃冀王狄烈,馬踩萬軍,飛馳雁門關求救,被潘仁美用葯麻翻,一百零八支毒箭,射得七郎渾身如同刺蓬一般。
楊家將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軍事家族,其保家衛國故事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故事主要描繪的是楊業、楊延昭等人保家衛國的事跡。
五代時,楊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著稱,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由於楊業戰功卓著,國人號稱其「無敵」。曾任北漢建雄軍節度使,歸宋後,成為抗遼名將,人稱「楊無敵」。
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系列故事,以紀振倫(秦淮墨客)校閱的《楊家府演義》、熊大木的《楊家將傳》(又名《北宋志傳》、《楊家將演義》)等演義、話本、戲劇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講述了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跡。
『陸』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究竟是被誰害死了
楊業本名叫楊崇貴,其父楊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占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少年的楊崇貴到太原。後來楊信投靠了後周,楊崇貴留在了太原。楊信死後,其子楊崇勛(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勛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復,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崇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年少英武的楊崇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著稱,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
由於劉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國人號稱無敵。然而劉繼業在北漢三十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面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劉繼業與宋將黨進戰於太原城下,被黨進以少擊眾,大敗,劉繼業先躲在壕溝里,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以這樣狼狽的戰績,不知道為何成為無敵?而在《續資治通鑒》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斗,知道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
其中描述這段歷史的文字不過幾十字,非常簡略。同時期的《九國志》曾經記載過劉繼業的功績,但是遺憾的是其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沒有流傳到今天。《遼史》中有遼將耶律斜軫責問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可見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雖然北漢一直臣事遼國,但是處於強勢的遼國經常侵掠北漢的邊境,劉繼業為北漢守邊,估計經常與來犯的遼軍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三十餘年未處下風,這樣的經歷讓劉繼業積累了邊防的豐富經驗。
北漢滅亡以後,劉繼業歸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劉繼業威名,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鄭州防禦使。劉繼業歸宋以後,復本姓楊,單名業。宋太宗以楊業對防禦遼國有豐富經驗,派他到代州為三交駐泊兵馬部署,為潘美節制。遼國大軍從雁門大舉進攻,楊業從小路率領數百騎兵繞到遼軍背後,與潘美的部隊前後夾擊遼軍,殺死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很多兵甲戰馬。
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以後遼國望見楊業的旌旗,就不戰而走。守邊的主將忌楊業威名,屢次向宋太宗上書,誹謗楊業。宋太宗封其奏交給楊業,以表示對楊業的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軍征討遼國,其中潘美為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將。起初各路進展順利,楊業一路奪取了遼國的寰、朔、雲、應四州,但主力軍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馬班師,後又命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復四州的民眾遷移到內地。當時,遼國十餘萬大軍已經反擊,攻破了寰州。遼軍兵力佔有很大的優勢,楊業等人的任務只是遷移民眾,不需要與敵人決戰。他向潘美進言,上萬全之計。楊業與遼國交鋒多年,更深知邊境地勢,他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判斷非常正確。但是護軍王冼和劉文裕卻不以為然,非要與遼國正面交鋒,並且以怯敵嘲笑楊業。
最後楊業力爭不果,只能冒險出擊,他和潘美做了約定,讓潘美在要道陳家谷部署步兵強弩接應。楊業知道此行很難取勝,潘美在陳家谷設伏接應,還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楊業出擊以後,王冼等人很久沒有消息,以為遼軍已經敗退,為了爭功,率領部隊出擊,前進不久,得到了楊業敗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楊業力戰盡日,轉戰到陳家谷,沒有看到接應的人馬,非常悲憤,再率領部下力戰。楊業身受幾十處傷,左右殆盡,仍手刃敵軍數十百人,楊業筋疲力盡,戰馬又受了重傷,最後為遼軍生擒。楊業的之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楊業被擒不屈,絕食三日而死。
『柒』 楊家將楊業外號「無敵」,他是怎麼死的
楊家將的故事可謂是傳頌至今,婦孺皆知。但演義就是演義,虛實參半。家喻戶曉的穆桂英掛帥、十二寡婦西征均是民間百姓虛構的故事,也是民間百姓的一種美好願景。但今天要講的這位,確實是歷史上實實在在存在的楊家大將——楊業。
進攻容易,撤退難啊。於是決策層要商量一個對策,這時候,楊業就說了:我們假裝攻打應州大石路這個地方,吸引遼軍的注意,以此來掩護百姓後撤。這個主意一出,眾人都覺得可行。偏偏這個時候,有個人站了出來,那就是監軍王侁,說道:這可不行啊,世人皆稱大將你為楊無敵,這時候又怎能打假仗,難道是有其他的志向?
一向敢作敢當的楊業視名聲為生命,為了證明自身的清白,他甘願以身犯險,中了這個激將法,於是率領千人去攻打遼軍數萬大軍,結果被俘虜。面對遼軍的勸降,他始終對北宋堅守忠心。最終絕食三天而死。
歐陽修這樣評價他: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
『捌』 歷史中楊家將的結局是什麼
因趙光義自信心過度膨脹,貿然北伐,造成調度不周、配合不力,楊業與長子延朗戰死。其餘六子各自碌碌為官。現實情況就是:楊家爺孫三代,幾十口子人對於宋朝的貢獻,加在一起還沒潘美一個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