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才能讀好 歷史這些小學沒有基礎的學科
小學歷史科教學長期以來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和小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這些問題主 要有:學校領導不重視歷史科教學,視為可有可無的「付科」,隨意減少課時;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學設備奇 缺;課堂教學水平低下,一些教師對一堂課的教學目的、要求不明確,重點、難點不清楚,常常出現主次顛倒 、不分難易、面面俱到的情況;學生歷史知識貧乏,對一些最基本的歷史知識,如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叫什麼,孫子是我國古代什麼人物,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叫什麼等問題, 相當多的學生答不上來或答不完全。
的確,歷史學科教學的不利因素較為突出,這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目前片面強調升學率,以此 作為衡量學校好壞的標准,使得許多學校領導人不得不圍繞這根指揮棒轉,忙於應付升學考試的科目,而忽略 了歷史這一基礎學科的教學安排。同時,歷史教學難度較大,歷史事件復雜,知識分散凌亂,時空跨度大,人 物眾多難串,記憶量大,遺忘率高,易於混淆,難於歸納等。而小學生理解能力差,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總覺有 一定困難,甚至產生畏懼和厭煩心理,這些都嚴重影響著教學效果,也使歷史教學步履艱難。面對上述現狀,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克服。
端正辦學思想。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歷史課是其中必然要設置的一門學科,它擔負著傳授歷史知識、進 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務,對於培養人才具有特殊作用。學校的任務是把青少年培 養成為「四有」新人,為國家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的勞動後備力量,並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完 成這些任務,需要通過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和各科教學去實現,而歷史課的教學,在完成中小學教育的總任務 中擔負著重大責任。歷史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與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一樣,缺乏數學基礎很難學好自然 科學,學不好歷史也就很難學好語文。因此,要培養青少年一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必須從提高學生素 質方面著手,培養他們具有包括歷史學在內的廣博的基礎知識,嚴格執行教學計劃規定,不能只對考試科目加 班加點,而隨意減少歷史課時。
建立相對穩定的歷史教師隊伍。兼職教師缺乏責任心,難以認真地鑽研教材和業務,不利於歷史教學經驗 的積累,當務之急是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歷史教師隊伍。即配備專職歷史教師或固定的兼職歷史教師,並從實 際上提高他們的地位,而不能輕視他們為「付科」教師,在分房、加工資、增薪、評優等方面應對他們一視同 仁。
添置小學歷史教學設備。歷史學科過去性的特點及小學生年齡特徵,決定著小學歷史教學必須藉助一些直 觀教具,才能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運用演示法可以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聽器官,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知識,把 感性材料和理性認識、書本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的歷史概念,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 學生的注意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目前許多小學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此應盡早加以克服,即 使在目前教學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也必須適當安排一部分經費,逐年添置
一些歷史教學設備,以確保小學 歷史教學質量。
提高歷史教師的業務素養。(1)要加強在職歷史教師的培訓工作,如舉辦短期培訓班、專題講座等,組 織小學歷史教學研討會、歷史觀摩教學,開展歷史教學評比檢查等。(2)加強自學。多閱讀書報雜志、觀看 展覽,實地考察古跡名勝、歷史文物、革命史跡,及時做筆記摘錄工作。特別是看了實物之後,再講給學生聽 ,演講者有聲有色,學生也就「津津有味」,還可以通過聽講座,記錄有關歷史題材的電視的解說詞,搜集金 石資料、搜集口頭史料和向專家學者請教來吸取歷史知識,豐富自己的見聞。(3)粗通歷史。依照小學教學 的需要和教師的時間條件,不必研究很細,但粗通是必要的。如選舉制度,課本中只講隋唐科舉制、明清八股 取士制。教師應了解秦漢的「察舉徵辟」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講隋唐科舉制時,只有與九品 中正制相比才能了解它的進步意義。又如對現行的小學歷史課本中講文化史的各章節,都要稍加補充歷史背景 ,以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4)講究教學方法。許多小學生對掌握歷史知識總覺得有一定難度,他們普遍 反映:「最愛上歷史,最怕考歷史。」因歷史內容多,年代、地點、人物總混來混去,考試時都是臨時抱佛腳 ,雖然考時混個及格不難,但考後大部分都忘了。一個好的歷史教師既能把歷史課上的生動活潑,使學生喜歡 歷史課,又能使學生較好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小學生應該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形象思 維發達,講課時應多講些具體生動的歷史故事,少發一點議論。小學歷史教材的編寫也主要圍繞這一特點,以 點帶面、選取某一歷史時期的一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或重要歷史人物來勾畫和反映一個歷史時期的概貌。小學歷 史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的特點為依據,講課中力求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寓歷史基礎知識於故事 情節中,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牢牢掌握歷史知識。此外,要重視復習的作用。心理學實驗證 明:遺忘的速率是先快後慢,剛學過的東西及時復習,趁熱打鐵,事半功倍,能使大腦皮層上記憶的印痕深刻 化,從而鞏固知識。教師應把鞏固知識看作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及時組織復習和考試,以確保教學質 量與教學效果。
❷ 讀中國歷史從哪開始讀
先讀正史,比如史記,二十四史,中國通史,對整個歷史有了一定了解,再讀古代人寫的小說,散文,詩歌。注意:不要讀野史,野史會誤導你,野史通常是吸引人眼球的噱頭。
根據我的經驗,讀古人所作小說,詩歌,散文是最真切了解實際的最佳選擇。
以杜甫為例:看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再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是唐盛世時期人物,卻是這番慘景,可想而知當時是什麼狀況了。
類似的捕蛇者說,賣碳翁等等作品也反映草根生活。
紅樓夢,水滸傳也有很強的歷史現實意義。
文藝作品往往是當時歷史狀況最一針見血的描述載體。其它作品推薦看三言二拍,笑林廣記等等。在看文藝作品時一定把作者的生活背景拿來看一遍,與正史結合著看,你就能推論出歷史的真正侖廓了。
❸ 怎麼樣才能把中國通史讀好
首先要清楚中國歷史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變革。中國歷史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及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當然中國歷史的最大特點是無斷代歷史傳承。在商朝以前,歷史資料基本上屬於空白區,因為甲骨文的出現,使記錄歷史成為可能。
從歷史來看,應分為先秦時代和後秦時代。先秦時代屬於百家爭鳴時代,因此讀該段的歷史要注意諸子百家的思想影響。秦在中國歷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大一統國家的建立有利於思想的統一。漢朝對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從漢武帝以後的歷史,你就要注意儒家思想的作用和影響了。
❹ 歷史小白怎樣學歷史
學習歷史學科也是這樣。首先,要解決基本的入門常識,同時建立初步學習興趣。這一點,可以從讀《上下五千年》入手。《上下五千年》是一套廣為人知的歷史入門讀本。由林漢達、曹余章兩位先生所著。從《上下五千年》入手的好處是,這本書通俗易懂,以事件故事為主體,以中國歷史發展為脈絡,展現了從三皇五帝到辛亥革命,五千年間,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歷史名人等等,以輕松移的筆調,將龐雜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如果家裡有小孩的,可以和小孩一起讀。這本書讀完,對中國歷史大事件有了基本了解,也就知道了大體發展脈絡。可以說,培養起初步的歷史興趣。
其次,就要建立自己知識體系。要想全面了解歷史知識,且要在實際生活能夠運用,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歷史體系。這一點,就要從中學歷史課本入手,有興趣,可以找了中學歷史課本好好讀讀,要記住一些關鍵性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著名的歷史人物生活的年代、每個王朝的成就、社會的主要矛盾。
這樣,就有了一個歷史學的脈絡體系。在觀看電視劇、外出旅遊、參觀博物館、逛古玩市場就能用到你學到基本歷史知識,並且在這些地方學到的知識,也能充實到你的歷史知識體系中去。其實,這些知識,學完高中歷史課本,就掌握的差不多了。
第三步,就可以向更深的方向學習。建議《彩圖版 中國通史》,這本書用了大量的文物圖片,能起到非常直觀的作用,對每個時代服飾器物有個明確認知。這些書看完了,也就算是打開了歷史之門。基本脫離了歷史盲。
如果再想進一步,就要找自己喜歡的專門史去讀。喜歡服飾可以讀《中國服飾史》、喜歡軍事的可以讀《軍事史》,喜歡科技的,可以讀《中國科技史》。這樣,你種下一株樹,隨著你知識面的拓展,樹也會越來茁壯成長。
❺ 想讀通歷史,應該怎麼讀,讀的方法有哪些
錢穆在≪國史大綱≫序言里說凡一國之國民,需熟其國之歷史。讀歷史需知歷史是表,熟悉其文化才是本,政治,經濟,學術思想都是文化共相下的分題,但每一分題側重與所依附材料仍有不同,因此所採取的研究方法亦有差別。
如果要讀歷史,應先讀通史,中國歷史不像西方,中國各時代聯系緊密,非通讀不足了解。讀通史建議讀取幾家之言,如範文瀾的≪中國通史≫是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台灣學者傅樂成則從其他角度闡述,而像費正清的≪劍橋中國史≫則是從旁觀者的角度闡述中國歷史了。讀完近人作品,則可閱讀古人原著,推薦讀≪史記≫與≪資治通鑒≫,這是接觸第一手資料了。
熟悉了通史,就可以按照自己興趣選擇想深入研究的領域了。比如喜歡某朝代或某領域,則可按照自己興趣讀下去。
把自己放到歷史之外,盡可能客觀的去看待歷史,對於歷史書的記載辯證的去看去揣摩,不要刻意去探求歷史書記載的真實與否,歷史無所謂真實與否,差別只在於角度立場導致的敘述結果。
另外,在讀通史前建議看看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不算嚴格意義上學術著作,黃氏寫史自有其獨特之處,這本書可做引子,相信讀完這本書,再讀通史就不覺得是難事了。
❻ 如何學習、了解歷史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巨細地都寫下來),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盡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較嚴重。另外極簡歐洲史脈絡清晰,有史識也好讀,可以看看。中國史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配合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來看。你做的時間軸是否精彩不是關鍵,對比地把中外通史讀完才是關鍵。
❼ 怎麼學歷史
學歷史主要靠死記硬背,把課本上的知識都掌握,然後在通過做題訓練把自己掌握的知識運用起來,歷史是文科的范圍,文科最大的特點就是死記硬背,再加以試題強化。
歷史的好處: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為什麼能起到這個作用呢?因為歷史就是講述過去歷朝歷代的古今中外的人們在做人做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在其中會學到很多知識,學到很多道理。如果想使自己智慧,如果想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就要認真學習歷史。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歷史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就其性質而言,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❽ 如何全面了解古代歷史
學歷史其實很枯燥,如果是一時興起就算了。一定要有強大的耐心和興趣,如果是新手就從基礎來,了解古代科舉體制,官員體制等等。然後再記年表,期間歷史事件。再從通俗歷史書籍入手到古書,由簡到深,循序漸進。如果是為應付考試,就單單記書上老師說的重點就可以了。推薦幾本書。通俗歷史: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口碑最好,幽默不失嚴肅,還原史實)《中國通史》。古書:司馬遷《史記》,陳壽《三國志》,司馬光《資治通鑒》等。對歷史人物事件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能盲從史書。祝學業進步,春節快樂!
❾ 怎麼才能學通歷史
學習歷史,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哦!
首先,我個人認為,必須對「她」感興趣啊!呵呵..有興趣了,才會有動力去學習,才能學好歷史。(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是這樣啊,對吧!)
接著,歷史其實就是要我們明白一點「什麼時間,誰,在哪兒,做了什麼事情,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你可以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去理解歷史,這樣學的更快更好,不那麼容易忘記。
我也是歷史迷,呵呵。因為喜歡,所以有了興趣,才能學好。
望採納,也許我們可以在歷史方面好好的聊聊哦!呵呵
❿ 想要通讀中國歷史,應該讀完哪些書
二十五史啊。資治通鑒等讀完你就基本完整的知道了中國的歷史。要讀懂的話,大約十到十五年的時間就差不多吧。
http://ke..com/view/42298.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