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最歷史怎麼寫

最歷史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5-28 09:27:41

⑴ 寫歷史總結怎麼寫

歷史的定義及其學習方法
什麼歷史呢?
現代人類經歷35000多年的風風雨雨,歷史就是全體人類的經歷的記載。大致可以這樣劃分:從地域劃分:國家歷史和世界歷史;從時間上來劃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就像現在就屬於現代史階段;從真實性劃分:野史和正史。
如今歷史成為了成為了一門學科。它也和生活息息相關。那麼應該怎樣來學習它呢?
歷史有很多東西要記憶,如果想靠死記硬背,不單單在歷史這科行不同,其他科目也是死胡同只會「顧此失彼」造成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獲,但方法也不是沒有。 切「記」不切「背」。
一.提取法:把要記的主體給挖掘出來,然後記住等到下一次碰到它與對應的就可以把它們聯系起來。這種方法的適用范圍相當大,特別是對付識記類的題目。
二.比較排除法:就是通過比較來排除多餘的選項。當然這是建立在對知識點十分熟悉的情況下的。也就是說比較是排除的基礎,而比較是建立在熟悉知識的基礎之上的。三缺一不可。它的應用范圍是選擇題,可謂「屢試不爽」。
三.閱讀聯系法:這種方法是論述題的剋星,怎麼說呢?與前者相同它也是需要以對知識的熟悉作為基礎的。閱讀材料,聯系學過的知識,用自己的話把它給表達出來。
如果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怎麼辦呢?這時就可以使用"列表法",把知識點做清晰的比較,方便記憶,防止混淆
學弟呀,聽學長的沒錯,因為我的歷史成績在全班第一。你也要加油了。

⑵ 歷史習作怎樣寫

作者需要先多看看史書.
1、選主角: 選一個皇帝有名與否不重要,你也可以選一個朝政中的人物,忠臣或奸臣都可以,不過人物起碼性格必須要鮮明,要麼好要麼壞
2、故事題材: 大致是以下幾個選幾個來寫:忠義、愛情、戰爭、人性.....主題要突出,主旨意在弘揚某個道理
3、寫作手法: 可以以時間為一條線索,就只需要說「**(年號)幾年幾月」這樣,寫一個人一生(一定要富有傳奇色彩!)或是一件事.
4、其它: 除了敘述歷史之外,作者個人也需要發揮想像力,結合一些野史,想一些對於突出人物特點有作用的細節方面(但是絕不可以想得太離譜,會讓人覺得沒有說服力);另外還要在文中加入作者自己真實的思考與感受.
就是這樣,好好寫哦!

⑶ 歷史創新作文怎麼寫啊!!!

哈哈!記得初中時我寫過一篇「模仿」,我就把很多歷史很恰當的置於其中了!
而且我的這篇作文啊貫穿了中國近代史,把清政府如何學習西方,如何喪權辱國,孫大炮又如何如何的,洋洋灑灑寫了1200字,還意猶未盡呢!
但是就是這么一篇作文,一開始寫的時候我卻陷入了陳述歷史的套路中了,議論的少了,後來我就撕了重寫。下面我就總結一下寫歷史類作文的技巧:
1.不要陳述歷史,因為你不是什麼史學家,你知道的估計大家都知道。
2.多用對比,在歷史長河中找一些有類似的事件,對比著進行議論才會更有魅力。
3.語言詼諧,有趣一些,像上文孫中山我用孫大炮來稱呼,即顯得有趣詼諧,有讓人感覺我所講的事例和我們很近,還讓人能夠通過這種稱呼讓人有一個濃厚的第一印象。
4.學習當下的「穿越」風潮,啥意思呢?就是說寫歷史類的文章怎麼開頭是很難的,頭開不好,影響下面的繼續,不過開頭也不要老套路了,最好用一句名言或者當下一些事件,巧妙開頭。
5.寫歷史類的文章忌諱常規思維,要有自己新的認識,從不同角度來詮釋某個歷史事件。
6.寫歷史,最好寫事,不要寫人,因為寫人你駕馭不好的,況且那些古人都埋進棺材那麼多年了,你在把他刨出來,你也累啊,不是嗎!
7.寫歷史你得有積淀啊!或者你的有個電腦在旁邊准備隨時查素材。

有所不盡,希望能給你啟發,要是能加分就更好了。

⑷ 怎麼寫歷史小文章

首先,這段歷史的名字及簡述
其次,這段歷史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參與的人物,以及整個歷史故事較為重要的過程,不需要多詳細,但要重點突出,即簡明扼要
最後,這段歷史在當時的作用,對以後產生的影響。
要不要加上一段你自己的評價,看這個歷史小文章的具體性質了,作業的最好加,純粹瞎歷史故事就不用了
其實,這樣的歷史小故事,初高中的歷史書上比比皆是,參照著寫,很容易的

⑸ 家族歷史怎麼寫啊 有沒有範文

家族歷史主要介紹個人,和家族裡面的人物。

正文

我叫奚銳,20世紀80年代末出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聽說過吧,就是那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天堂。也許我的名字談不上如雷貫耳,但大名鼎鼎還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歡這個名字,還是挺有詩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也不小,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家族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和海外都有。我的祖先是哪個朝代誕生的,沒有聽我的父輩提到過。我的外公是一個老革命,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離開家鄉,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在艱難困苦歲月里,我外公信念堅定,堅決抗戰到底不動搖。

他堅決貫徹游擊戰思想,同時又在敵占區展開地雷戰、地道戰等多樣化的戰爭模式,消滅了多股游盪在各個村莊的鬼子兵。老爺子的游擊隊戰績顯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八路軍的連長,老爺子打仗那個叫猛啊,沖鋒號剛響,就如猛虎下山沖了出去,那股氣勢令敵人膽寒。

建國後,老爺子根據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從副縣長、縣長再到市糧食局長,最後從監獄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老爺子戎馬一生,立下戰功無數,生了2個兒子,3個女兒,全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勤奮工作著。

當然啦,我爺爺也不甘落後,怎麼說也是一知識分子來著。他出生於上海浦東的一個貧苦人家,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響應祖國的號召支援內地建設,來到安徽合肥南部的一個師范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爺爺這一輩子雖然平平淡淡,默默無聞,但是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真可謂桃李滿天下,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2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總算也是美滿幸福。

縱觀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與經歷,爺爺與外公則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啊。

⑹ 五年級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作文怎麼寫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了,不僅僅是他的才能出眾,而且他的忠心、兢兢業業的精神也很令人欽佩。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歷史人物。諸葛亮的才能出眾,但是他不願意投入戰爭的廝殺當中。還是劉備的三顧茅廬,他才出山幫助劉備統一。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他的才能很高。不過當中也有劉備的求才心切之情。並且當時他還與龐統共稱為「卧龍」和「鳳雛」,這樣就更能表現出他的才幹驚人,並且也有了很大的名氣。諸葛亮不經在才能上出乎意料的驚人,而請他的兢兢業業的品質也很令人欽佩。自從他被劉備三顧茅廬以來,他一直勤勤懇懇地劉備服務著。他先後為劉備出謀出謀劃策,取得了「赤壁之戰」等一系列戰役。劉備去世後,他按照劉備的遺囑,默默地做事,他在劉備去世後降服了姜維等強悍的戰將,充分的填充了關羽、張飛被殺害之後武將的空缺。他六次出兵岐山,最終因為太疲憊而病逝。他從出山一直工作到死亡,他是多麼勤勤懇懇多麼忠心耿耿的人啊!他還是一位默默的人。他總是積極的為某一場戰役而出謀劃策。而他指揮一場戰役是失誤時,他要求自己貶官。他是真心真意為劉備效力,為劉備出謀劃策。當初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就沒有諸葛亮的展現的才能啊!
諸葛亮的精神令我汗顏,他對劉備的忠心令我欽佩。他不愧是我喜歡的歷史人物。

⑺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作文 怎麼寫 給點指導。

比如寫曹操
就寫一代梟雄曹操啊
寫他的英勇善戰啊
他的文采詩詞歌賦

為人處世啊
這些都可以寫啊
多引用
多用典故啊
這種作文最好得高分啊

⑻ 「我最喜歡的一段中國歷史」作文該怎麼寫

「將相和」的故事我們在小學期間就已經學過了吧!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現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這件和氏璧在春秋戰國時期被各諸侯國視為鎮國的寶貝;為了把和氏璧占為己有,各諸侯想盡辦法互相爭奪!因此,上演了戰國時期一幕精彩的歷史劇。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件和氏璧便不知落到何處,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現在就讓我給你講講這一段曲折的故事吧!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座山下發現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便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歷王,(玉璞是一種天然五料,如果不經鋸割;外表看起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別。)楚歷王找來相玉家進行簽定,玉工認為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什麼價值!楚歷王很生氣,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腳。並把他驅逐出楚國! 多年後,楚厲王駕崩,楚武王繼位。卞和趕回了楚國,於是,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武王。玉工簽定後仍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這時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但無奈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他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直往外滴血。這件事傳到了楚文王那裡,文王派人問卞和:「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苦,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是石頭,我忠貞之士卻被當成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啊!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文王聽後,命人把卞和帶到宮殿,並叫玉工當面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無暇的美玉。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珍臧起來! 「和氏璧」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各諸侯國,各諸侯國國君都想親眼看看這件寶玉。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相國昭陽滅越有功;便將和氏璧賜給了昭陽。可就在這時,和氏璧失竊了;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內外,人們紛紛尋找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玉,但終無結果。人們便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張儀,因為張儀當時正在楚國游說;曾與昭陽一起飲酒,人們認為他有條件、有機會,偷竊和氏璧。便對張儀嚴刑拷打,張儀死不認罪,無奈!只好將他放了,張儀受辱後輾轉到了秦國,最終成為了秦國的宰相,為秦國日後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楚國為一件國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是他們所沒預料到的。 和氏璧銷聲匿跡幾十年後,突然有一天在趙國出現了;(至於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現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纓賢宦官從一個外人手中購買到這塊玉;經玉工簽定後,方才得知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這件事不巧被趙王知道了,便將和氏璧強奪去了。誰知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也產生了覬覦之心。於是,派人送信給趙王,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想到秦國勢力強大;怕得罪秦國會招來滅國之災!所以只好派藺相如奉壁出使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和氏璧獻給了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認為果真是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將和氏璧傳給左右嬪妃大臣觀看;眾人皆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根本無意割城給趙國,就走上去說:「壁上有點假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看。」於是,秦王便將和氏璧遞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持壁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壁,派人送信給我王。我王召集群臣商議時,群臣認為秦國依勢欺人,拿15座城換壁只不過是一種空話。可我認為百姓之間交往都不會欺騙,何況秦國是一個大國呢!再說因一塊壁得罪秦國實在不值。所以我王採納了我的意見,但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重;我王還齋戒五日後,才派我將和氏璧送給你。但我看大王你根本無意割城換壁,就取回此壁。您若再逼我獻出此壁,我的頭就和這壁一起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藺相如說罷,便高舉和氏璧,做出撞擊柱子的樣子。秦王惟恐和氏璧被撞碎,連忙道歉;並叫人拿來地圖。指出給趙王的15座城,藺相如看出這不過是秦王的緩兵之計,就對秦王說:「我王派我送壁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您也應齋戒五日;並設九賓之禮。這樣我才會獻出和氏璧!」秦王無法強奪,只好同意了。藺相如回到賓舍,便派人喬裝打扮;帶著和氏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五日後,秦王在宮廷內設九賓之禮,命人請藺相如。藺相如進宮後對秦王:「秦國至開國以來20餘位君主,沒有一位是信守承諾的。我擔心因您的失約而辜負我王對我的重託,所以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盛而趙國弱小,如果大王先割15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會留壁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當殺!我願下湯鍋,你看這辦吧!」秦王和眾臣聽後面面相覷。有些大臣建議將藺相如囚禁起來,再攻打趙國!可秦王想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還會使兩國關系惡化;不如厚待藺相如,並把他送回趙國;還可得個明君的聲譽!於是,秦王在宮廷里以隆重的禮節款待了藺相如,並將他送回了趙國。這就是歷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用自己的智慧抱住了和氏璧。 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佔趙國;趙幽王投降。並獻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國的寶庫之中!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三種推測:一是做秦始皇的陪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內,二是被項羽掠奪走了。三是被秦始皇做成了傳國玉璽!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幾百年間;有多少人的命運、多少國家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系起來了,而它的神秘失蹤,又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⑼ 歷史怎麼寫

1、中央集權制度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即三公九卿制,互相沒有統屬關系,由皇帝掌握最終決斷權。 三公: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太尉(負責管理軍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召令,兼理國家監察事務)。 九卿:衛尉(掌管皇宮保衛)、郎中令(掌管警衛事務)、太僕(掌管宮廷車馬)、廷尉(掌管司法訴訟)、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宗正(掌管皇室內部事務)、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稅收和製造業)、治粟內史(掌管財政稅收)。 秦始皇以戰國時期秦國官制為基礎,把官制加以調整和擴充,建成一套適應統一國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機構。在這個機構中,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僕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與諸卿議論政務,皇帝作裁決。 郡縣制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諸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皇室任免郡縣的主要官吏,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中央集權的制度從此確立。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嶧山刻石辭說:「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復起」。這說明秦始皇認為廢分封行郡縣是消除各地兵爭所必須的。 郡,是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其組織機構與中央政府略同,設郡守、郡尉、郡監(監御史)。郡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掌全郡政務,直接受中央政府節制;郡尉,輔佐郡守,掌管全郡軍事;郡監,掌監察 工作。 郡以下設縣或道。縣是秦朝統治機構中關鍵的一級組織,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機構中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個單位。內地設縣,邊地少數民族地區設道。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滿萬戶的設縣長。令、長為一縣之首,掌全縣政務,受郡守節制。縣令下設尉、丞。尉,掌全縣軍事和治安;丞,為縣令或縣長的助手,掌全縣司法。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縣以下設鄉、里和亭。鄉和里是行政機構,亭為治安組織。鄉設三老、嗇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稅收,游徼掌治安。鄉以下為里,是秦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里設里正或里典,後代稱里正、里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其職能除與鄉政權職能大體相同外,還有組織生產的任務。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秦規定,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亭遍布於城鄉各要地。 秦朝創下的一套中央集權國家政治制度在以後中國社會的歷史中,只有修修補補,基本框架不變。為了鞏固統治。土地制度商鞅變法以後,按畝納稅,秦國的經濟體制就全面轉入「耕戰」。即重視農業生產和對外戰爭,以農業生產支持對外戰爭,以軍功授爵賜予土地。同時由國家法令具體指導農業生產。但統一全國後類似的制度似乎並未取得顯著效果。 秦始皇使黔首自實田,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地主階級憑借這個命令,不僅得以合法佔有土地,而且可以用各種手段兼並農民的土地。土地被兼並的農民,不得不以「見稅什五」的苛刻條件耕種豪民之田。 戶籍制度早在秦獻公十年(前375年),秦國就建立了以「告奸」為目的的「戶籍相伍」制度。後來商鞅規定,不論男女,出生後都要列名戶籍,死後除名;還「令民為什伍」,有罪連坐。秦律載明遷徙者當謁吏轉移戶籍,叫做「更籍」。秦王政統治時期,戶籍制度趨於完備。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令男子申報年齡,叫做「書年」。據雲夢秦簡推定,秦制男年十五(另一推算是十七)載明戶籍,以給公家徭役,叫做「傅籍」。書年、傅籍,是國家征發力役的依據。始皇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實田」,即令百姓自己申報土地。土地載於戶籍,使國家征發租稅有了主要依據。戶籍中有年紀、土地等項內容,戶籍制度也就遠遠超過「告奸」的需要,成為國家統治人民的一項根本制度。秦置二十級爵,以賞軍功。國家按人們的爵級賜給田宅,高爵者還可以得到食邑和其他特權(見爵制)。爵級載在戶籍,所以戶籍也是人們身份的憑證。 秦的社會組織相當嚴密,商鞅變法建立了「什伍連坐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同時按軍事組織把全國吏民編制起來,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不準擅自遷居,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這種嚴苛的法律把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國家直接控制了全國的勞動力,保證了賦稅收入。統一後秦國將此推廣至全國。類似的保甲制度和戶口制度一直到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仍被當局採用。 法律制度秦始皇採用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建議,以法治國,秦帝國制定的法律十分細密、嚴苛,是秦始皇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工具。秦法對於秦王朝雷厲風行的推行各種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同時也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 秦朝沿襲了商周時代的很多酷刑。據文獻記載,刑罰有臏(剜去膝蓋),刖(鋸腳),宮,榜掠,腰斬,梟首,棄市,戳屍,坑死,鑿顛,抽脅,鑊烹,車裂,夷三族等。當時的中原地區古人多儒雅仁義,社會是宗族形式結構,不具備法治統治的基礎。秦尊韓非的以法治國,這就造成了作姦犯科的人大增,面對條條酷刑,人們怨聲載道,這也是加劇秦朝滅亡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統治一個大國,需要全國一致而又比較完備的法律制度。出土的雲夢秦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時期陸續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內容,其中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釋,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還有案例和關於治獄的法律文書(見雲夢秦律)。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以秦律為基礎,參照六國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經過漢朝的損益,成為唐以前歷代法律的藍本。 軍事制度維持一個大國的統一,還需要強大的軍隊。秦軍以滅六國的餘威,駐守全國,南北邊塞,是屯兵的重點地區。秦制以銅虎符發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領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調動軍隊。這是保證兵權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軍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巨大的震懾力量。近年發掘的秦始皇陵側的兵馬俑坑,估計其中兩坑有武士俑七千件,戰車百乘,戰騎百匹。武士俑同真人一樣高大,所持武器都是實物而非明器。這種車、步、騎兵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其規模之大,軍容之盛,是秦軍強大的表徵。 秦朝的軍隊分三個部分,即京師兵、郡縣兵、邊防兵。京師兵,由於任務不同,分三個系統:郎中令管轄的侍衛官,包括貝(錢財)選、蔭任、軍功特拜而產生的傳中、中郎等,有俸祿,主要負責殿內值勤、從皇帝:衛尉管轄的皇宮警衛兵,由郡尉縣尉管轄。平時訓練,並兼管地方安全,戰時奉調出征、因所處地理環境的不同,又分為材官(步兵)、騎士(騎兵)、樓船士(水軍)三類。大體北方、西北方多騎士,山丘陵地帶多材官,江淮及沿海多樓船士。有的郡既有材官,又有騎士。 邊防兵,指邊郡騎士、材官、邊郡屯兵和邊塞皮卒。邊郡騎士或材官,是本地服兵役的正卒。屯兵是集中駐扎的機動作戰部隊,由朝廷派遣的將軍統率,如蒙恬曾長期領兵屯於上郡。戊卒包括輪番服役的各郡正卒和嫡發的官吏、商人及農民。除分散擔任警戒、候望任務外,還構築維修軍事工程。兵種區分,秦軍分為步兵(含弩兵)車兵騎兵和水兵種。步兵稱材官,有輕裝與重裝之分,前者無甲,持弓、弩遠射兵器;後者上體著甲,持戈、矛、戟之類長兵器。著甲持弓、弩者稱駕兵,是步兵的主力。車兵仍然裝備單轅雙輪四馬木質車,每車3人,皆著盔甲,御者居中,甲士2人分立兩側,持戈矛類長兵器。騎兵稱騎士,著短甲,執弓箭,所乘之馬有鞍,無鞍蹬。水軍稱樓船士,具有一定規模。秦始皇陵兵馬低坑的布陣表明,步兵數量較多,是主要兵種,車兵仍是重要作戰力量,騎兵尚處於從屬地位,彎兵且智較大辭容。作戰中,車、騎、步、駕大休混編列陣,配合而行。

閱讀全文

與最歷史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