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西禪寺公眾微信 大殿門外,兩旁的銅神童各叫什麼名字,那個是男、女
福州市是福建省會。「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樹, 「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 平方公里,總人口480多萬,其中城區人口116萬。現轄鼓樓、台江、倉山、晉安、馬尾五個區和福清、閩侯、羅源、連江、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等二市六縣。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畲、滿、苗、回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長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6℃,最冷一月平均氣 溫為10.5℃,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市區內有聞名全國的溫泉。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於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張伯玉,親自在衙門前種植榕樹2棵,並號召百姓普遍種植後滿城 綠蔭蔽日,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之美稱。宋末北方動亂,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鍵,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興府,又稱福京,使福州先後兩度成為臨時京都。明清兩代福建省為福州府府治。從民國年間至中華人民共和 國成立之後,福州均為福建省省會,其中1933年,福建事變時期,曾一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政府的「國都」。
福州風光秀麗、名勝眾多,早在1600 多年前,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 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國二絕」記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廣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蓮花山 等。名寺有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萬福寺、雲居寺 等。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嚴復墓、陳寶琛墓等。名園有西湖、南公園、煙台山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橋有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 寬故居、林覺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跡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林則徐墓、華林寺大殿等2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彌勒造像、林則 徐祠堂、枯木庵樹腹碑、三峰寺塔、龍江橋等45處,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9處。
㈡ 求 福州西禪寺 考察報告
福州西禪寺
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全國重點寺廟,位於西郊怡山之麓,工業路西邊南側,巍峨而壯觀。古剎大門坊柱上鐫刻一副楹聯:「荔樹四朝傳宋代,鍾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代周蓮撰寫的聯句,點明「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榕城中心約1.5公里,原為王霸仙人修道的場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記載:梁時有王霸在怡山修道,隋末廢圮,唐觀察使李景溫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餘年歷史了。步入大坊前,石埕廣闊,佛殿齋堂在松林和荔枝樹掩映下,自顯園林藝術和佛地風韻。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玉佛樓、觀音閣以及客堂、禪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築36座,佔地7.7公頃。放生地的九曲橋有似江南園林格局。在拱橋上觀賞景緻,塔影湖光,紅梅翠竹,與數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樹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園」遺址,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遠閣,是歷代名家應邀啖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韻事,其中清代朱彝尊、吳震、查慎行等《詠荔》聯吟和黃莘田的「荔支風點佛龕燈」傳世,廣布佳話。30年代作家郁達夫的《西禪啖荔》,以「陳紫方紅供大嚼,此行真為荔枝來」名句,轟動一時。西禪寺荔枝詩會,形成禪地的獨特文化氛圍,馳名遠近。
順著林間石砌甬道,入山門,步進天王殿,穿廊歷廡,來到大雄寶殿。這里佛相庄嚴,畫梁雕棟,尤增金光輝煌。大柱刻有一副楹聯:「寶剎鎮怡山,溯當年初辟荊榛,七井泉通斗極;***轉瀛海,喜此日重裝龍象,上方鍾梵應迦陵。」署名「三品卿銜侯補道淡水林維源敬題」。林維源是清代台灣巨富,居淡水縣。殿後通向法堂前庭,埕地清凈,花叢幽雅。右有一株荔枝樹,盤根錯節,高不過3米,粗干則雙臂難摟,標名「宋荔古跡」,非同凡品。對峙在左的一株唐代慧棱撣師手植的荔枝,俗名「天洗碗」,幾年前已枯毀。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首次訪謁時,題詠一絕:百柱堂空觀劫後,千年象教話當時。禪師會得西來意,引向庭前看荔枝。」歷經「文化大革命」的「劫後」,只見「百柱堂空」的初復景象,叢生百慨。
出了法堂,繞過後牆,新建一座華嚴三聖佛殿,與西禪古寺3殿坐落在一個中軸線上。佛龕新鑄3尊大佛,左文殊騎獅,右普賢馱象,形象逼真。從這里左行幾十步,便進玉佛樓,徑登階石,步入觀音閣。閣廳正中新塑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佛像,純用黃銅鑄成,重達29噸,為全國僅見。閣前玉佛樓,柱刻:「宏法大雄,勝跡重開存宋荔;安禪貞志,空門高諷隱詩僧。」概述「勝跡重開」的艱辛和「宏法大雄」的盛況。重修古寺的詩僧梵輝,著有《福建名山大寺叢談》、《西禪古寺》等書行世。樓內有兩尊玉雕佛像,全由海外僑胞捐贈。一在樓下,坐佛,身高2.3米,為釋迦牟尼正面坐像;一在樓上卧佛,身長4米,重10噸,為釋迦牟尼卧像,居全國最大的玉佛之一。
附近還有一座藏經樓,藏有清康熙御筆的《葯師經》、刺血繕寫的《法華經》等,屬於珍貴文物的經卷。
順著階石,穿過花庭甬道,來到新建的報恩塔前。這座以現代建築材料施工的高塔,高67米,15層。塔內設8廳,外造9廊,仿古建造8角飛檐,屹立突兀,為國內最高的石塔,塔旁新築一座羅漢閣,塑有500羅漢,各具神態,栩栩如生。
西禪寺有白龜吐泉的遺址、唐代開山祖師懶安禪師塔內真心銘碑、五代慧棱法師塔、唐代七星井,還有弘一法師放生池碑……都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海外新加坡雙林寺,馬來西亞濱城雙慶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廟、觀音寺等寺院,都屬西禪廨院,至今仍由西禪寺派僧常住管理,所以說這里是福州與東南亞一帶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許多國外高僧信徒登臨參謁,又成古剎與眾不同的一大景觀。
㈢ 福州西禪寺什麼宗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台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這種境界,這又稱開悟。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實踐,從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後達到真正認識自我。
㈣ 福州西禪寺 早上最早幾點開門
貌似五點多就開了`- -
㈤ 福州西禪寺的報恩塔什麼時候開放
西禪寺是福州的招牌景區之一,也是福州市區目前仍在收費的景點致之一,福州市絕對不會讓這樣一個著名景點消失
可能會發放7.1.耐心等等吧
㈥ 福州西禪寺有做開光貔貅嗎
奉請真正的開光貔貅還是要到正規的地方 現在很多奉請貔貅的商家 很多魚龍混雜的情況
不開光的貔貅僅僅是普通的裝飾品,不足以具有招財的靈性。而一些自然開光和自己開光的說法不是為正宗的開光,只是一些人的編撰。正宗的開光應選擇歷史悠久的寺院,文化底蘊也是比較深,自然靈氣也會更大,也是需要法師為貔貅進行一場嚴謹而復雜的開光儀式,開光當中需要法師為貔貅驅邪洗晦、安神化形、誦經念咒、開光點睛等一系列程序,這樣正宗開光出來的貔貅才具有十足的靈性,才可以真正的開眼認主。開光吉照堂貔貅是經過正宗佛門寺院開光,高修為法師對佛法、經文、咒文的理解,在願力、咒力等加持的基礎上,使貔貅開光之後靈性充足,廣大緣主對吉照堂的肯定,也從側面說明了開光貔貅的靈驗程度。
用來雕刻貔貅的材質也非常的多,我們常見的為:翡翠、和田玉、黑曜石、水晶、瑪瑙、其他玉石、銅質以及金屬、琉璃等材質,貔貅的天然材質靈性大於那些人工合成的材質,天然材質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靈性及磁場,而且也會蘊含多種微量元素,因此開光之後的天然材質的貔貅是要會更好些的,目前市面上也會有很多商家採用些假冒的、低廉劣質的材質以次充好,這些都會在貔貅開光之後的靈性方面會有影響。吉照堂開光貔貅全部都是採用天然的晶體雕刻而成,材質和雕工屬最佳,在開光之後的靈性方面也是更為充足。
真開光 材質保真 結緣吉照堂的開光貔貅,材質保真都由寺院的高修為住持主理開光法會為貔貅開光,然後再經過晚課中眾僧和居士的梵音加持,才可視為圓滿,所以靈性充足,也符合緣主們奉請開光貔貅的標准。
㈦ 西禪寺的歷史
西禪寺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禮州鎮
禮州古鎮的制高點是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建造的祖師廟(今西禪寺),位於城內東北角。1993年8月請到名揚四方的冕寧縣靈山寺楊祖師遺骨舍利子,供置於祖師寶殿。祖師殿為「雙重閣樓頂燈閣」的建築結構,即在頂閣的屋脊中央設置一盞燈閣,昔日每至黃昏時將油燈點亮,稱為「天燈」。其意是上慰真武祖師恩,下為眾生送光明。南來北往的客商馬幫夜行至月華鄉時,遠遠便看到「天燈」的光明,「天燈」就成了客商心目中的「夜明珠」。
祖師廟還塵封有一段紅色記憶。
1935年5月1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禮州時,周恩來總理曾留榻在祖師殿旁的廂房,傳出了一段紅軍大鬍子首長駐寺廟的佳話,為祖師廟增添了革命歷史的光華。當時,紅軍先後在這里住了6天,是中央紅軍在西昌境內停留時間最長、駐軍最多的鄉鎮。因此,禮州也是長征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紅色名鎮。
如今,禮州鎮古民居、古寺廟保存完好,古街依舊,展現出我國古代民族藝術特色和民間文化藝術的精美。
1995年1月14日,經省政府批准,禮州鎮被列為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鎮,被譽為「天府之國第一古鎮」。
㈧ 簡要說明福州西禪寺和鼓山湧泉寺的由來
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全國重點寺廟,位於西郊怡山之麓,工業路西邊南側,巍峨而壯觀。古剎大門坊柱上鐫刻一副楹聯:「荔樹四朝傳宋代,鍾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代周蓮撰寫的聯句,點明「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榕城中心約1.5公里,原為王霸仙人修道的場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記載:梁時有王霸在怡山修道,隋末廢圮,唐觀察使李景溫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餘年歷史了。步入大坊前,石埕廣闊,佛殿齋堂在松林和荔枝樹掩映下,自顯園林藝術和佛地風韻。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玉佛樓、觀音閣以及客堂、禪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築36座,佔地7.7公頃。放生地的九曲橋有似江南園林格局。在拱橋上觀賞景緻,塔影湖光,紅梅翠竹,與數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樹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園」遺址,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遠閣,是歷代名家應邀啖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韻事,其中清代朱彝尊、吳震、查慎行等《詠荔》聯吟和黃莘田的「荔支風點佛龕燈」傳世,廣布佳話。30年代作家郁達夫的《西禪啖荔》,以「陳紫方紅供大嚼,此行真為荔枝來」名句,轟動一時。西禪寺荔枝詩會,形成禪地的獨特文化氛圍,馳名遠近。
湧泉寺居閩剎之冠,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處,面臨香爐峰,背枕白雲峰。相傳因寺前有羅漢泉湧出地面而得名。相傳湧泉寺所在地原是一個深水龍潭,有毒龍占據,時常出來危害百姓。唐建中四年(783年),太守裴胄請靈嶠禪師入山來誦華嚴經降龍,並在龍潭邊建一個小寺,名為華嚴台,不久後荒廢。至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閩王王審知大興土木,填潭建寺,並到閩侯雪峰寺邀請神晏法師來湧泉寺住持,取名"國師館"。宋咸平二年(999年)正式賜額"白雲峰湧泉禪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賜名"湧泉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欽筆御頒"湧泉寺"泥金匾額。
湧泉寺分別於明永樂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兩度毀於大火,明崇禎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幾次修建後,於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湧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兩代的建築風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三大殿堂為主體、依著山勢層層上升、構成完整的古代建築組群。
㈨ 福州西禪寺好玩嗎
西禪寺,座落在福州市西門外約三華里的怡山之麓,佔地面積一百多畝,殿閣巍峨,蔚然壯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客堂、禪堂、方丈室、念佛堂、庫房、齋堂、明遠閣、鍾樓、鼓樓等大小建築36座。周圍園林遍布,紅梅翠竹,青松古荔環繞,十分清靜幽雅。
1979年,「文化大革命」中關閉的西禪寺重新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放,愛國僑僧談禪等捐款修復各殿堂,並創建了玉佛樓。樓中供奉兩尊緬甸玉佛,一尊為卧佛,長3.7米,重10噸;另一尊坐佛,高2.95米,重8噸。近年來,海外僑僧又捐資興建了報恩塔,塔高67米,共13層,十分壯觀。
寺內名勝古跡甚多,有傳說梁代王霸升天之沖虛觀及白龜吐泉遺址,有唐開山祖懶安禪師《塔內真身記》石碑、唐慧稜禪師塔、唐七星井、弘一大師放生池碑,還有雪庵禪師朱底金字百壽屏、康熙御書《葯師經》、寺僧刺血撰寫的《法華經》、《楞嚴經》等。
西禪寺歷史上擁有許多下院,與台灣及東南亞各國佛教有很深的因緣。在福州市的下院有開化寺、護國寺、觀音閣、萬壽頭陀寺。在新加坡的下院有雙林寺、馬來西亞有雙慶寺,越南南普陀寺(舍利院)等。各下院都由西禪寺派僧常住管理。
㈩ 20年年三十福州西禪寺有開放燒香嗎
二零年年三十福州西禪寺應應該是有開放燒香。